欢迎光临请登录注册

英国嘉诚集团全球董事石平06西安城市国资论坛发言材料

来源:国资企业培训网
2006-09-29
打印

    石平(英国嘉诚集团全球董事):谢谢主席,谢谢各位领导。我首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叫石平,我是嘉诚集团的主要在中国负责业务。嘉诚集团是以英国为总部,拥有180多年历史全球领先的投资银行,我们在中国主要是帮助中国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因为以前参与具体的实际业务比较多,所以今天在跟各位交流的题目就是关于实物方面的内容比较多一些。我先把大题目放这儿,《国有企业改革与资本市场接轨》。

    资本市场结合我讲两个开场白,一个是英国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进行了一个所谓的英国国有企业的改革,第二介绍一下中国目前国有企业包括城市国有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的一些统计的情况。第三介绍一下实物国有企业怎么样能够跟国际资本市场结合。

    首先说在英国,可能选取英国作为一个案例可能也是很有参考意义的,在商界特别是发达的国家,做国企改革的国家并不多,200年美国的历史,从一开始很多行业就是民企,不存在国企改革的问题,最后把很多企业进行了国有化,到了80年代的时候,国民经济的11%是掌握在国有企业的手中。但是1979年保守党上台,保守党在竞选的时候,就强调一个问题说,现在国有企业效率低下,公用事业部门、垄断部门给予老百姓提供的服务不够。以及财政负担太大,在这样的前提下,也是打了这样的口号,所以保守党上台之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对国有企业进行技术。

    英国的国有企业是从80年代初进行的,起点就是84年对英国电信的改革,当然改革上市只是英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方面,这里面还涉及到了法制建设,包括引进英国电信服务本来就只有一家,引进来一个新的竞争者,当然上市也是在这个环节当中非常重要的一步,84年、87年、90年先后三次英国电信在资本市场融资,最后一直到国有资本全部退出英国电信。正如我刚才说的,80年代初的时候,国有企业占英国的GNP11%,拥有的劳工将近8%,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来说这个比例已经是相当大了。而改革的主要目的,当时保守党政府提出来,非常明确的四点目的。

    一个就是要提高企业效益,当时觉得特别是垄断行业,国有企业的效率不高,给老百姓提供的服务不够;第二是减轻财政负担,当时的英国政府业面临着国有企业亏损不断要给国有企业增加资本金的,粗略的计算,国有企业每个星期吃掉财政9000万英镑,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所以面对这个头疼的问题,必须进行改革;第三是进行政府干预,因为保守党奉行自由经济的政策,干预越少越好,应该交由市场监管;第四促进市场竞争。

    改革措施就像刚才市的,股票公开发行,上市只是改革的一个方面,另外包括放松管制,公共部门、商业和服务业承包给私人等等这些都是改革的一个方面。上市在整个私有化的过程当中,我们粗略统计一下,英国大概改革了14个行业,融资额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电信是最大的,也是第一步迈出的脚步的行业,此外还有石油、天然气、电力、供水、钢铁、机场等等大型垄断的行业,这些我们中国前几年走的道路所涉及的行业差不多。其实英国民营化的进展一直到现在还在走,去年我们就帮助英国国防部下属的一个机构伦敦交易所上市,从80年代初到现在,20多年步伐一点点在走,不能说民营化的进程已经走完了。当然政府之间发生了很多的更替,但是每一届的政府还是朝着这个目标走,截至目前为止国有政府在企业当中的影响力主要是通过在某些特定行业设置了一个所谓的筋骨才达到控制。

    国有企业改革以后,从大的面上说,英国原本的一些国有企业控制的行业发生了行大的变化。企业效率大大提高,工用事业价格下降,投资增加,这些都是可喜的变化,同时服务水平提高,股东结构多元化,最终是给老百姓带来了福利。当然我们在研究英国国有企业改造的时候,也引用失败的例子——铁路改革。英国的铁路改革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具体研究,到现在为止,大家工人是失败的,经历了民化、现在又成公有化反反复复了很多次,主要是投资不足,导致铁路的技术设施建设不行。

    接下来这个案例在大家的资料上面都有,在这里就不讲了,主要是英国电信的一个案例。20年前在英国发生国有企业改革,到现在中国在过去的几年当中,在这方面也迈出了很大的步伐,有很多的企业就像昨天邵主任讲的,他鼓励中国的国有企业到海外上市,上市的主要目的我个人和各位讨论有四个。

    一个是提高公司治理结构和透明度,减轻政府监督成本。上市之后,这些企业可以说有了两个老板,除了国资委,还有资本市场。某种程度上来说,资本市场监管的力度可能更大,更公开、更透明。昨天邵主任举了一个例子,说国有企业最怕去香港录影,都是一帮小女孩,问题很刁钻。但是确实是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因为他们是利益驱动是资本驱动,他们希望他们买的股票都能够赚钱,而且他们要求他们享有充分的信息权,也就是逼着上市公司必须公开所有的信息,这样就建立了一个监督的机制。而且那些投资者会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不断的了解情况,给予管理层一个无形的压力。当然他们没有行政的手段,他们不能说国有企业的领导调换、撤换,但是他们有最大的一个权力,就是所谓的用脚投票,他们可以卖股票,如果不喜欢这个企业可以卖掉,如果大家都不喜欢这个企业,这个股票会下跌。一个常规来说,股票持续下跌,经营层的压力很大,一方面股票持续下跌不好看,第二企业如果以后要二次融资,再发行股票的时候价格上不去,所以在国外上市的话,对于企业是有一个无形的监督作用。

    二、海外上市最直接的好处就是第二点,接轨国际资本平台,充分利用多样化的融资渠道。首先说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筹集了第一笔钱,但是第一笔钱往往在整个企业发展过程中是很小的一部分。我们做过一个统计,如果上市十年的企业,首次公开的融资额大概只占十年阶段中的三分之一。上市的最根本的目的不是说我首次公开发行上市了,融了一笔钱,解决了我的困难,或者是解决了我发展资金的需求,更多的是打通了一个去海外融集资本的渠道,我利用各种各样的金融工具,以后可以发行债券、可转换债券、其他的衍生金融工具,有了这个平台之后,我可以做很多事情,上市的真正目的是建立一个国际的融资平台。

    第三,现在有很多的国有企业在选择考虑说到底应该在国内上市还是在国外上市,要根据自己的业务来做,因为在海外上市能够帮助促进业务的发展,特别是提升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形象,和在国际客户中的形象,如果说某一个企业两头在外或者一头在外,也就是说需要进口原材料或者是出口产品,或者是在国际上引进战略投资者,这些我认为在海外上都是有帮助的,可以提高这样一个平台,大家注意到很多在做广告的时候,国有企业在国内做广告,都在边上打一行小字,纽约上市公司或者香港上市公司,比如人寿在做广告的时候就打上香港的字样,这是一个身份,因为通过了这个严格的上市审批的程序,而且在公众的监管之下,这是一个信誉保证,有了这样的信誉,可能在国际的商业谈判方面,包括在国内的商业谈判方面都有帮助,所以对业务有所促进。另一方面,上市之后上市公司会面对很多投资银行的分析员和基金经理,他们一般是按照行业分类的,也就是说研究设备制造业、全球很多制造业的分析员,所以每次跟公司交流其实是一个全球信息的交流,会过来跟你说,卡特彼勒资本回报率怎么怎么样?他们在新业务、新产品开发方面有什么想法,其实对我们来说是很好的信息,了解同行信息交流的平台。

    海外上市的第四个目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目的,可以利于管理层设计一个激励制度,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激励机制在海外上市的过程中是非常看中的,海外的投资者非常希望上市公司设立激励机制制度。因为这是减少所谓代理人成本,也就是说昨天张博士讲到的东家和管家矛盾的一个很好的有利的办法。现在大家可以看到,最近上市的一些银行,包括中国银行、交行、建行,他们都设立了影子期权的这样的一个做法,而且这也是是激励制度的一种形式,也是现在对于H股公司接受的一种形式,所以大家在普遍采用,我们也是出于好玩做了一个统计。中国上市一个月,有些管理层影子假设他们能够行使的话,他们已经获得了帐目的利润2000亿,但是这是一个不错的数字,投资者非常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愿意看到经营管理层和股东的利益是一致的。当然我们在强调海外上市只是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方法之一。即便上市也有国内上市和海外上市,我们也不一定上市,像邵主任讲的重点行业、基础设施行业我们要保,小的企业我们采用出让、出售的方式,在中间的有竞争力的行业我们才考虑是不是通过上市来解决资金进的问题,达到上述的四个目的。

    五年来,仅仅是H股,不包括以前各省市设立在香港的上市公司的窗口形式。不完全统计,一共有41个国有企业赴海外融资,融资4521亿港币,数字也不小。这其中有很多是城市的不完全是国有的大型企业,也有很多的是城市的国有企业,包括去年上市的上海电器集团,包括上海“JU”,包括今年上市的大连港,等等这些企业都是城市的国有企业,中心城市选择之后应该能够发觉很多企业能够海外上市。

    这是我们今天的重点和大家汇报一下,具体做海外上市的话,达到哪些要求,我们需要经过哪些程序,怎么样确保成功上市?

    首先如果说选择了一家企业,说这家企业我们愿意要去海外上市了,这个事已经定了,定了之后我们就要考虑七个事情。

    第一个,要符合上市地的要求。我们有香港上市H股,纽约上市是N股,伦敦上市的等等,新加坡上市也有很多,加拿大、澳大利亚都是海外上市可以选择的地方。我们要考虑企业能不能选择上市地方的上市要求。

    第二个,在全球都一样,对于上市公司要求股权和管理层具有连续性,不能说是一个企业,突然之间股东发生了变化,我个人收购了一个企业,把这个企业上市,那是不行的。要证明你这个股东有能力去经营这个企业,或者这个管理层有能力去经营这个企业,所以对于股东和管理层的持续性有相当的要求。国有企业好在这里,就是国有企业一直是由国有资本控制的企业。所以在股东层面不会发生变化,在管理层方面需要注意是不是在上市前的三年当中发生过重大变化,接下来我会具体介绍。

    第三个,避免关连交易。这个大家可能听说过,关连交易是海外上市过程中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
    第四个,避免同业竞争。
    第五个,管理层和员工激励机制的问题。
    第六个,选择上市时间。
    第七个,其他因素。

    比如我们选择一个公司,准备海外上市,我们要搞清楚七个问题,把这七个问题想清楚了,觉得这七个问题都能够解决了,我们才能够真正的迈出申请上市这一步。我们接下来就各个问题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符合上市要求。因为是国有企业,所以去海外上市其实要经过两道的审批程序,一个是国内的审批程序,一个是上市地的审批程序,这页我们罗列的国内审批程序和国外的审批要求,涉及的有省人民政府、国资委、社保基金,严格来说社保基金不是个审批程序,而是10%减10的问题,也是我们在工作当中常常碰到的问题,特别是地方国有企业,国有减持10%划给社保基金,我上市了就是白白把10%送掉了。央企上市都有这一部分,社保基金说10%的基金减持,在IPU的时候,在公开发行的时候,在市场上发掉,直接把钱划到社保基金的帐目,现在社保基金更是一个投资者,他说我不要你的钱了,你直接把股票划到基金帐上,等股价上涨了我再抛,这是一个很好的做法,也取得了很好的效益。还有一个要通过中国证监会。中国证监会对于中国的企业赴海外上市,如果去某一个交易所的主板的话,他在原来的交易所本地的规则上面还叠加的一个规则,我们在业内简称4、5、6,这是铁的规定,我们要衡量一下,我们上市的话能不能达到这个标准。什么是4、5、6?

    4——就是上市前一年净资产不低于4个亿人民币。
    5——估计这次融资的金额不低于5000万美元。
    6——上市前一年的公司净利润不少于6000万人民币。

    现在是非常严格的。这样做的目的是鼓励中国大型或者中型企业能够去海外上市,对于小型的企业采取是不鼓励的态度。这是我们上市之前要考虑的标准。

    海外上市的要求。从数字上来说,给大家一个概念,如果达到了中国证监会的4、5、6的概念之外,在海外数字上的标准是很低的。比如说香港,现在的规则是上市前三年利润总和5000万港币,这个和中国证监会前一年6000万人民币,如果达到了中国的要求的话,在香港上市就不成问题了,真正考虑的硬的指标就只有这一条利润指标,就是上市前三年总和利润5000万港币,但是我们必须说在海外上市软性的指标很多,一般世界各地的上市申请和审批都是在交易所,而不是我们在证监会的层面,在香港的话就是在交易所,我们也会看和审批上市申请,但主要权利还是在交易所,交易所可以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大家把申请准备材料准备好了,申请材料可能这么厚,交易所该会提问,第一批的问题往往是30多页,1000多个问题。对于上市重组、历史严格、管理层、会计处理、未来发展、资金用途等等所有的东西都会问到。在这个过程中有来来回回的问题被问到,1000多个问题,如果有任何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过不了关,为什么同业竞争,你认为不认为是同业竞争,这个问题怎么解决?他觉得过不了关,他有权不批准你上市,这是个软性的东西。虽然我达到了5000万的利润了,我并不一定能上市,软性的东西可能更重要。

    软性的东西是什么呢?股权和联系层面的重要形式。因为上市要求上市前一年,我们的股东不能发生重大变化,上市前三年之内,我们的管理层不能发生重大变化,这是铁定的,过去三年我们的股东和管理层都没有变化,管理层是看董事会有没有变化,这个问题比较容易过。避免关连交易。这个问题是交易所关注的,我们的国有企业常常会有这样的事情,举个例子来说,山东有一个国有企业,当时是三年前上市,因为国有企业不是整体上市,是剥离出一块资产上市,这个问题就来了,比如说上市的公司和某公司之间有厂房的租赁关系,有食堂、澡堂、厨房的共用问题,所谓的综合服务,有原材料共享的问题,有销售渠道共用的问题,所有这些都是关连交易。香港交易所处于保护投资者利益,为了保护大股东通过关连交易转移利润,把原材料很贵的卖给上市公司,我就侵害了上市公司的利益,反过来也不行,土地免费的给上市公司用,交易所觉得也有问题,他觉得是包装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按照一般搞法的话不赚钱,一包装就赚钱了,那也是损害小股东的利益,这也不行。关连交易,交易所是很严格的,但是好的话有酌情的掌握权,我自己的经验告诉我,对于自己的关连交易还是比较能够容忍的,只要有一个合理的解释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第三个软性的问题就是杜绝同业竞争。同业的竞争是要杜绝的,虽然香港上市规则8.10条讲同业竞争可以存在,但是要现在还没有看到同业竞争存在而且成功上市的案例,什么是同业竞争?就是上市公司和关联公司、母公司、子公司之间的业务、产品互相竞争和冲突。比如说上市公司是做装载机的,母公司做挖掘机,这是不同的产品,但是产品的使用有一定的替代性,就很难批准他们上市。怎么解决呢?有几个办法?一个是挖掘机的业务也放到上市公司里来,这个上市公司就变成挖掘机加装载机。还有一个把挖掘机的业务卖掉,卖给独立第三方。这两个方法我想是最容易得到交易所通过的,我们还设计了其他的方法,就是有权在未来五年把挖掘机的业务买进来,可以跟交易所谈,但是交易所不一定能接受。还有的解释就是做连锁、零售业务的,我是在北京做连锁超市的,另外母公司有一块业务在上海,上海跟北京是没有同业竞争的,因为不可能一个老百姓从上海坐飞机到北京买东西再回来,这样的做法可以至少2002年以前是有成功的案例的,能够成功说服交易所这不是同业竞争,但是2002年以后这样的案例还不是很多。最近的港口散货集装箱码头分开是可以的,因为用的产品完全不一样,但是散货里面把煤和铁矿砂分开估计就比较困难了,交易所就不会同意,这个可能就有问题。这也是个很重要的部分。

    管理层激励机制。刚才提了一下管理层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它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是短期激励,就是工资,我们不像国外每星期发,我是每月发。中期激励,是每年发奖金的根据,重要的业绩指标,确定每一个经营管理层的奖金数,这是一个中期的激励机制。长期激励机制是股票的期权,给予管理层一定的期权,给予他一定的权力以相对比较低的价格认购股权的权力。这是国际上很通用的事。因为二级市场以后市场股票价格越来越高,因为转换价格是固定的,所以价格越高收益越高。而国内H股公司,国有企业上市都会选择H股公司,现在H股公司还没有期权法律的概念,更多的是所谓的股票增值权,我们以前很早的国有企业中石油、中石化这些都是H股公司,他们都设置了股票增值权,道理是一样的,但都是虚拟的,不是给你这个权力买股票,如果股票市场价格和当时设定的比较低的转换价格有中间的差,由公司支付现金给你,这个达到了同样的目的。也就是说让经营层的收入和股票的表现挂钩。如果他的股价一直下跌,比转换价格还要低,这些股票增值权就作废,一点意义都没有,促使他通过业绩的提升刺激股价,达到长期激励最大化的目的,股价上升对于全体的股东都是有收益的。

    最后一个重要考虑因素是上市时间。大家知道买楼或者卖楼最重要的三点,地点、地点、地点6,对于房地产来说,地点是最重要的,对于股票发行来说也是三点,时间、时间、时间。所以发行时机是非常重要的。再好的一个公司,如果赶在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时候,你不可能得到一个好的价格上市的。或者是一个做禽类加工的食品企业,赶上禽流感的时候也不可能上市,这是突发事件。还有资本主义市场每年都是起起伏伏的,现在香港资本市场非常火爆,北京的国有企业金科龙在香港公开发行超额认购300多倍,集资额7000多万美元。金科龙是做连锁超市的,不管什么企业上市都非常好,科龙上市以后当天涨了22%,更不用说招行得到了非常热烈的抢购。这个时机是好的,但是下一个时机什么时候变的不好呢?没有人能够估计,因为没有人能够有一个水晶球可以预测未来。唯一我们能做的就是我们要尽早的做好上市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申请、审批,然后我们等市场,选择一个比较好的上市时机上市,更多的程度上是我们提前工作,等待这个上市时机,因为个别企业来说,是不可能炒作整个市场,从不好变成好的,这样不可能、也不现实,所以我们只能等。

    另外想讲一下上市前战略投资者和财务投资者的重要作用。我们看到很多公司在上市之前,选择进入了财务投资者或者战略投资者,比如说我们去年说的那个中澳化肥,他在上市的时候引进了全球最大的钾肥供应商,作为他的战略投资者,我们觉得这样一个做法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因为中国的企业如果去海外上市,都是第一招,以前没有上过市,以前没有在国际资本市场运作的经验,当然有很多的中介机构、律师、会计师在帮助他们,但是还有差距,当然这些企业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还比较差,如果有一个国际知名的战略投资者进入的话,可以提升这个企业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可信度。也可以提高公司的治理结构,因为在上市前,比如说半年到一年时间投资进入,进入之后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也会派出很多的业务专家和被投资企业一起共同工作,改善他的治理结构。也会提升公司的战略层次,因为在一个全球的视野下面探讨公司的战略问题,也可能在业务上面有直接的帮助,比如说加拿大钾肥和中澳化肥在投资的同时,签订了一个长期供应钾肥的合同,因为中国是缺钾的,50%都依赖于进口,所以这个合同就非常重要。这也系为什么在过去的几年中,建设银行业好,中国银行业好,他们都有战略投资在里面,我们也可以考虑选择这样的方式,如果这个企业有想法去海外市场融资,我们可以先走一步,先选一个知名的财务投资者或者一个战略投资者一起去海外上市。

    重组也做完了,国内国外的报批程序也做完了,接下来进入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就是股票发行,就是把股票按照一个好的价格卖出去,这是海外上市最重要的一点。卖股票和卖其他东西一样,首先要有一个概念,我卖的是什么?以前很多朋友们介绍说你们是包装企业的,我个人不太喜欢包装这个词,好象有一点弄虚作假的嫌疑,但是强调投资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因为全球的投资机会很多,那些基金经理、投资者每天要审阅几百个甚至上千个公司,怎么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达到一个很好的发行效果?这是很重要的一个事。我常常说,因为各位在座的其实都是老板,都中心城市国有企业的老板,老板卖一个东西,如果说你们五分钟之内不能跟我讲清楚这个企业是做什么的,有什么优势?未来发展前景怎么样?五分钟如果讲不到的话,这个投资顾问的设计就是完全失败的。如果跑过去说了十分钟、二十分钟人家已经没有耐心听了,投资更是不可能的。

    我一直强调五分钟投资故事非常重要,这不是虚假的包装,一定是有最坚实的财务数据支持。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还没有上市,因为是国有企业,所以可以交流,大家不要传出去。

    我们正在做的一个山东的国有企业招金,招远黄金,这是中国最出名的黄金公司。现在黄金全球的价格非常好,虽然过去三个礼拜有一点回调,590美金一盎司,但是还是不错,卖黄金很容易的,其实不然,因为全球的黄金公司卖的都是黄金,如果没有特点的话,基金公司、投资者为什么要投资你的股票吗?我买中国的灵宝、紫金都是黄金公司,没有特色人家不会投你的票,给你五分钟时间,你说你是做黄金的,这已经清楚了,但是怎么用五分钟时间给人家讲你的故事。其实招远黄金有特色,招远黄金98%的产品都是黄金,其他很多的竞争对手在产金的同时附加铜,这个架式不是一样的,我们是一个纯的黄金公司,买招远黄金的股票就等于买黄金,我们具有3000年的开拓黄金历史,这说明在当地的人才配套、市场配套都非常好,这方面有相当大的优势,第三是我们发展潜力很大,我们有30多个采矿权、探矿权,足以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一分钟讲出了招金和其他紫金、灵宝的不同,我们有很好的基础,不是刚刚开展黄金的,那个人力配备、经验也不行,我们有三千年的历史,我们是一个全球公认的成金带。听了这个话以后,至少要了解一下这个公司,这就是投资故事的重要性,投资故事还有一个非常好的方法,黄金大家都知道,比如说去年做一个工程机械公司,我们跑到美国,我们给你们介绍一个投资机会,我们带来了中国的卡特彼勒,当时卡特彼勒正好也在山东收购了这个企业,去年做永乐家电大卖场的,到美国说带来了中国的最大的家电连锁企业,那是美国最大的家电连锁企业,也是世界500强,这个也能够引起投资者的兴趣。卖股票第一个要诀——投资故事。

    这是我们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管理层讨论,来发掘投资的亮点。

    第二,在发行的过程中秘籍二,就是研究报告。大家可能见过香港上市的招股说明书,厚厚的,5、600页,正反面拿的,但是这个招股说明书只是对纸张的浪费,统计数字说今年在香港上市的IPU,为了做这些招股说明书已经砍到了1560万棵树了。但是这么厚厚的招股书基金经理是不看的,招股书更大的是一个法律的文件,很多信息必须要披露,但是他看投资银行分析员写的研究报告。一份研究报告大概只有2、30页,但是把企业所在的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竞争格局、企业竞争优势、管理层、特别是财务数字讲的清清楚楚,也就是说针对投资者愿意看的东西讲的很多,非常精炼和精华,所以大家都看研究报告,选择好的投资银行和好的分析员是多少秘籍二,同时也要和分析员做很好的沟通,把要故事介绍给分析员,借分析员的嘴把这个投资故事讲出来。

   秘籍三,预路演。这个有几个好处,一个是跟潜在的投资者沟通了信息,说接下来准备上市的公司是怎么样的?第二个了解投资者对于投资的兴趣,有没有兴趣?如果真的一点兴趣都没有,以后路演的时候就不安排了,如果有兴趣就一定安排个时间见个面,第三是探听一下对于价格的倾向性意见。这就是昨天张博士讲的杜绝国有资产流失,信息的透明很重要,这个透明比招标还厉害,因为走全球、走一个礼拜的话,基本上会见到仅仅分析员就有50多个机构投资者和那些大的基金,充分的跟他们沟通股票定价的信息,当然也要注意一点,因为你去问买方投资者这个股票多少钱,他肯定会压低价格的,没有人会老老实实告诉你怎样。你要掌握他们投资理念和态度,来了解他们说的价格是不是还有提升的余地,这是我们同行和公司要做的判断,但至少通过抓一权,有分析员我们有一个大概的感觉,知道这个市场对于这个股票有一个什么样的看法。

    秘籍四,管理层路演。什么是路演,这是英文的直译,其实翻的不是太好,路演是不是在大街上叫卖,但是意思就是说我要一路走过去,一路表演。我们要去多少地方,管理层出面的?现在有很多当地的政府、地方国有企业、主管领导和国资系统的领导一起去做路演,我觉得大股东参加路演是很好的事情,他们会了解资本市场到底是怎么样的?一路过去一般的标准程序,在亚洲大概是三天,香港两天,新加坡一天。也就是说第一天、第二天在香港,第二天晚上飞到新加坡,新加坡进行一天的路演,然后晚上坐飞机到伦敦,一般是到早上五点钟,然后开一天的会,可能在伦敦待两天或一天,再飞爱丁堡,这个是英国基金聚集的地方,也是一个很漂亮的地方,然后再飞回伦敦,然后再去美国纽约、波士顿、旧金山,这些都是要去的地方。两个星期的时候,基本上大家餐费可以省掉,都是在飞机上吃的,或者是中午的午餐会,路演的形式有两种,一个是午餐会,像今天这个样子做一个演讲,还有一对一的会议,跑到一个基金经理的办公室去回答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一般可以见200个投资者,你们想在两个星期当中见200个投资者,信息是充分的交流和沟通了,那个时候定出来的价格应该说是一个基本合理的价格,或者说我们已经做了最大的努力达到合理的价格。这是很辛苦的事情。

    另一方面,也是一个很有成就感的,见到投资者之后,他们当天下午开会下订单,他们觉得不错,会买多少多少股,有一种成就感,是很好的。

    投资者眼中的优秀企业,最根本的还是企业,投资者觉得什么企业是最好的呢?他们会买哪些企业呢?首先他们希望有一个主业鲜明的公司。现在全球投资理念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像以前97年的时候,国际上有吹捧过窗口公司,什么样都有,现在不行,现在希望主业鲜明,因为他的投资理念说我不需要被我投资的公司来分散业务降低风险,我可以通过我自己的组合,我可以买道路,可以买矿山,通过我的组合来降低风险,没有必须通过下属、被投资公司从事多种业务。主业鲜明的好处是管理专业化,管理层精通所在的行业,可以集中所有的资源做好业务,这是他们希望看到的。

    如果一个国有企业业务有很多种的话,我们就看相互之间有没有联系,没有联系的可以通过重组找出一条精通的主线来上市。

    第二个公司治理好,透明度强,基金经理,你们有机会做路演,你们就了解了,其实说掌管多少亿美元的人都是一样的,昨天我和邵主任说,他才是全球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他们都一样,他们见到的人,因为投资的全球化,到了英国可能见到的基金中国就是中国人,我跟中化公司不仅找到了中国人,还找到了老乡,这样人他们虽然掌管多少亿的投资决策,但是都是和我一样的人,因此他们在投资有理性的同时,也有很大一块是感性的。如果说管理层和他交流的时候,非常坦诚,我的信息公布做的很好,公司非常透明,这样的话会有一个好感,容易投资,这就是为什么说上次我们向国资委汇报讲的现在国有企业上市存在什么问题,我们提到了信息透明度,但是这里面很多国有企业做的很好,比如说中海油、中旅等等,他们信息的披露做的非常好,比如说中旅,因为氧化铝价格波动很大,所以他们每一个月,向投资者、投资银行分析员,披露氧化铝价格的走势和产量。就让投资者和你一块患难与共,比如跌了,他至少知道你很尊重他,所以透明度是很重要的。

    第三,管理能力强。

    第四,管理层有激励机制,这都是投资者非常看中的东西。

    我们有一个好的企业,有四大秘籍,还有投资银行的帮助,一个成功的海外上市就是可喜的事情,谢谢各位!

                (2006年西安城市国资论坛发言材料 根据速录整理 未经本人校对)


 

网站声明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教育培训中心 | 商务交流中心 | 国资研究 | 政策法规 | 数据中心 | 信息化

版权所有:红色传承教育官网 CopyRight©2013-2019 电话:400-876-0602

京ICP备160067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