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号:赣府厅发〔2007〕71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省经贸委《关于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加快向工业强省转变的若干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关于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加快向工业强省转变的若干意见
省经贸委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加速农业大省向工业强省的转变,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发展思路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通过着力实施产业经济“十百千亿工程”、推进“四个一”,做优一批产品、做强一批企业、做大一批产业,迅速壮大工业规模、提升工业发展层次、增强工业竞争实力,不断提高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的比重,不断提高工业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工业对财政贡献的比重。
2.基本定位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努力把江西打造成中部地区的“三个重要基地”,实现“一个转变”。即:先进制造业重要生产基地、资源型产业重要加工基地、高新技术产业重要成长基地;转变工业增长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
先进制造业重要生产基地。抓住国际、国内制造业梯度转移的历史机遇,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引进一批国际国内先进制造业龙头企业,实施一批有品牌、有市场的传统制造业重大投资项目。努力促进先进制造业企业高度集聚,在全国同行业所占比重明显提高、竞争实力明显增强,形成中部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生产基地。
资源型产业重要加工基地。充分发挥江西矿产资源特色优势和农产品资源丰富优势,引进战略投资者,促进技术进步,提升产业竞争力。大力推进资源整合,不断提高矿产资源精深加工水平和资源利用率。着力抓好“四个一”,不断提高生态资源和农业资源产业化水平。努力延伸产业链、打造知名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形成中部地区独具特色和极具优势的资源型产业重要加工基地。
高新技术产业重要成长基地。依托南昌、新余等区域中心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开发区的优势,充分利用省内外科研院所、企业技术中心的科研实力,研发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承接引进一批高新技术投资合作项目。以太阳能光伏、电子信息等相对优势产业为基础,消化吸收再创新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有产业化前景的高新技术产品。大力发展知识经济产业。努力实现高新技术研发水平大幅提升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率显著提高,形成中部地区有一定影响的高新技术产业成长基地。
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和“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坚持在集约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中谋崛起,走出一条经济快速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环境有效保护的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路子。
二、发展目标
3.总体目标
工业规模上水平,占GDP比重达到50%以上;工业效益上水平,形成一批在全国同行业中有影响的名牌产品和技术领先、市场占有率高的“单打冠军”;工业结构上水平,形成一批劳动生产率、资金利润率、人均创利率和资源能源消耗率领先的优势产业;工业竞争力上水平,形成一批国际化、集约化、多元化、现代化的上市公司和企业集团。
4.阶段目标
到2010年,全省工业增加值达到3200亿元以上,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45%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000亿元,利税总额达到1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100亿元,年均增长20%,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500亿元,年均增长25%,利税总额达到650亿元,年均增长20%;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年均提高8个百分点,2010年赶上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其中,先进制造业占全省工业比重达到85%左右;重要矿产资源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的比重达25%以上;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至0.86吨标准煤,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70%;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比2005年削减8.9%、13.3%。
三、发展重点
5.先进制造业。重点是以南昌、景德镇、九江为基地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以新余、萍乡、南昌为基地发展钢铁产业,以九江为基地发展石化产业,以南昌为基地发展现代家电产业,以宜春、南昌为基地发展医药产业,以九江、南昌、赣州为基地发展纺织服装产业。
汽车行业重点是依托江铃、昌河、上饶客车、萍乡客车等骨干企业,发挥整车生产能力,加快做大做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轿车、轻型客车和重、轻型载货汽车;依托小蓝汽车工业园、九江汽车工业园和昌河汽车工业园等特色园区,发挥发动机及变速箱、底盘等核心零部件配套能力,力争汽车零部件80%以上由省内企业配套。
钢铁行业重点是围绕调整结构、淘汰落后、提升水平,延伸精品链条,打造精品基地,着力抓好新钢公司年产300万吨薄板工程等一批技术改造、挖潜重组、合资合作项目。
现代家电业重点是在继续引进一批龙头企业的同时,加快发展相关联配套企业,完善产业配套,促使奥克斯、东元电机等重点企业上规模、上水平。
医药行业重点是推进技术进步,加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做大做强特色优势品种;以汇仁、江中、仁和、济民可信、天施康等重点中药生产企业为龙头,大力推进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大力扶持和培植生物医药企业,进一步扩大省内知名品牌的市场占有率。
石化行业重点是加快九江石化总厂装置改造和设备完善,尽快形成年产800万吨原油加工量、4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充分利用盐资源优势,发展盐工业、两碱工业、精细化工和生物化工四大系列产品;生物化工重点发展新型酶制剂、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生物农药、添加剂等产品。
纺织行业以服装产业为重点,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品牌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开发生态型、环保型和高附加值产品。
6.资源型产业。重点是以鹰潭、上饶为基地大力发展铜产业,建设“世界铜都”;以赣州、南昌为基地,依托钨、稀土等资源优势,做大做强钨产业和稀土产业;依托环鄱阳湖地区和赣州、吉安、宜春、抚州等地的农业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铜产业重点是按照“上下延伸、双向扩张、粗粮细做”的思路,着力提高精深加工度。围绕电子、电力、家电、建筑、汽车制造等行业发展用铜延伸产业链,加快发展铜引线框架、铜冷凝管、铜合金和发动机用漆包线等高新技术产品和精深加工产品,调整优化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
钨产业重点发展亚微和超细硬质合金、高冲击韧性和高耐磨性硬质合金采掘工具、硬质合金涂层加工工具、硬质合金硬面材料、钨及钨合金材料、硬质合金废料综合回收及低品位复杂矿源冶炼技术等系列产品。
稀土产业重点发展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储氢材料、中重稀土合金、稀土新材料,集中力量做强一批稀土深加工高新技术企业,建成全国性的稀土氧化物、稀土金属、稀土深加工产品研发、生产基地。
氟化工产业重点发展基础化工原料、重要化工中间体和氟碳化合物、氟聚合物、有机氟精细化学品、氟涂料建材等深加工产品。
有机硅产业重点是做大做强星火有机硅厂,着力延伸产业链,加快发展硅油、硅橡胶、硅树脂、硅烷偶联剂、氟硅结合等深加工产品。
水泥产业重点支持有资源的地区发展日产4000吨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形成6000万吨水泥生产能力;积极发展硅灰石、粉石英、滑石、膨润土、硫磷等其他非金属矿产资源产业。
农业资源产业着力抓好“四个一”。“一支烟”重点是全面整合品牌、生产、销售、技术、管理等资源,大力调整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提高精品、高档烟生产比重。“一瓶酒”重点是抓好四特酒、亚洲啤酒、白凤乌鸡酒等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加快资本运营和资产重组,培育壮大一批重点骨干企业。“一片茶叶”重点是抓好赣东北、赣西北、赣南、赣中四大茶区的基地建设,加大品牌整合力度,建立茶叶交易市场,延伸茶叶产业链。“一盒胶囊”重点是抓好保健胶囊的生产,突出抓好一批民营企业的医药胶囊技改项目,抓好省属企业的医药胶囊开发。
7.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是以新余为基地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以南昌、九江、吉安为基地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软件产业。
太阳能光伏产业重点是抓住光伏产品市场爆发性增长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多晶硅片生产优势,围绕多晶硅料、多晶硅片、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多晶硅辅料耗材配料等四个方向,推动光伏产业链式化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全力支持江西赛维LDK公司太阳能多晶硅晶片、南昌高新开发区美国通用多晶硅和单晶硅、九江新时代公司高纯多晶硅料等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做大做强,建成全国重要的多晶硅光伏产业基地。
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技术先进的LCOS、LCD等数字微显示产品、LED发光器件等新型电子元器件、电子材料,大力发展集成电路等新型产业,加快发展通信终端、计算机、通信产品、汽车电子等应用产品。
软件产业重点是依托金庐软件园,大力发展应用软件、网络软件、数字媒体软件和相关服务,大力开发嵌入式软件与系统;加强与国内外著名软件企业的合作,积极发展软件出口外包业务。
四、发展举措
8.着力推进更大规模更高层次对外开放,加快企业规模化发展、裂变式扩张。以企业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瞄准国际国内有产品、有技术、有市场的实力型战略合作者,通过嫁接改造、合资独资、股份转让等多种形式,引进大型投资项目、特色效益项目、竞争优势项目,加快实现裂变式扩张,真正形成一批在同行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规模型企业,提高工业发展的水平和层次。推动企业走国际化经营道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跨省、跨国投资经营,重点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控制资源,加快做大做强。
9.着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创新企业市场化运行机制。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促进资源资产向优势企业集聚,推进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中小型企业。加快国有企业特别是省属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造,优化国有企业股权结构,规范国有产权交易和流转。以强化市场营销为切入点,推进企业市场化运行,建立健全一切围绕市场、一切适应市场的运行机制和体制,切实增强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10.着力推进产业经济“十百千亿工程”,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和优势产业。建立健全重大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强化重大项目协调服务,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着力壮大一批核心龙头企业。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兼并重组、利用品牌效应规模扩张、延伸产业链深化加工度、强化资本运作增强实力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快重点骨干企业裂变扩张。延伸产业链做强铜产业、打造精品基地做大钢铁产业、推进开发创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大力提升优势产业发展水平。加强招商引资载体建设,加大招商选资力度,抓好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特色明显、竞争优势强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的落户。
11.着力推进产业集聚项目集群,推动工业园区集约化发展。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突出产业选商,瞄准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主导产业和资源优势突出的项目招商,促进由企业集聚向产业集聚转变,推动工业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着力建设特色工业园区,加快产业集聚项目集群,培育新经济增长极。进一步引导和促进工业园区集约利用土地,鼓励积极盘活用好现有土地存量,减少和杜绝土地闲置,提高单位面积的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和产出效益,不断提高工业园区的集约化水平。
12.着力推进矿产资源整合,提升矿业经济发展层次和水平。以铜、铅锌、钨、稀土等矿产资源为重点,支持规模大、精深加工能力强的优势矿业企业做大做强。采取收购、兼并、控股等多种方式整合中小矿业企业,促进优势龙头企业规模经营,提高集约化水平。通过强化资源管理、严格产业准入等方式,使矿产资源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全面优化矿业经济结构,提升矿业经济的产业集中度,做大做强矿业经济,最大限度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13.着力推进“四个一”,促进农业资源产业上规模上水平。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和农业资源优势,突出抓好以“一支烟”、“一瓶酒”、“一片茶叶”、“一盒胶囊”为核心的农业资源加工产业,依靠科技进步,推进深度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实现规模化。按照“市场+公司+农户”的链条关系,着力壮大核心龙头企业,重点培育辐射力强的区域性批发、零售市场,建立完善工业反哺农业的长效机制。全面整合品牌,逐步形成若干个全国性的烟、酒、茶、医药品牌。加强消费宣传引导,支持鼓励企业建立现代品牌运作体系,提升产品档次,争创一流品牌。
14.着力推进创新改造,不断增添工业发展后劲。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以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为重点,促进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研发机构建设,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鼓励、支持和引导企业自主创新,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围绕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转变增长方式的要求,加大对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和重点产品的投资改造力度,实施一批能够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提高产业层次的重大投资项目。
15.着力推进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围绕钢铁、有色、煤炭、电力、化工、建筑等重点行业,着力抓好100家高耗能企业节能监察、100个房屋建筑工地(小区)绿色建材及其生产应用技术推广、1000台工艺落后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淘汰改造、100家资源综合利用企业、100家清洁生产企业、100家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工艺改造,完善统计调度制度,强化目标管理。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节能减排指标体系以及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执法力度,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促进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
16.着力推进优势产品名牌化,全面提高主导产品市场竞争力。着力打造一批先进制造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矿业经济、传统产业知名品牌,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品、软件等高新技术产品知名品牌。引导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不断开发新颖、优质、适销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增强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和市场认可度。加大品牌推介力度,进一步提高省产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执法力度,为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省产知名品牌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五、发展保障
(一)组织保障
17.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江西省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领导小组,由省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经贸委,负责日常工作。各市、县(区)也要设立相应的工业领导协调机构。
18.建立协调机制。建立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部门协调机制(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企业在财税、融资、用工、用地、技术进步等方面遇到的问题。
(二)政策保障
19.税收政策。用足用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所需国产设备投资、鼓励类项目所需进口设备和企业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等税收鼓励性政策。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从被认定之日起两年内所缴纳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由受益财政补贴给企业。符合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目录规定,经认定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依法享受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20.金融政策。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可转换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企业上市等多种形式进行直接融资。积极培育投资风险基金。鼓励金融机构调整信贷投向,进一步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改善信用环境,推动实施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促进经济发展激励政策。
21.土地政策。鼓励对工业园区闲置土地、低效利用土地进行清理和置换,盘活利用存量土地。完善工业园区用地管理办法,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科技含量高、投入产出高、产品附加值高和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大的项目,必须满足用地需求。
(三)人才保障
22.人才市场建设。促进工业人才在全省不同企业、行业、地区间自由流动,提高人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程度。设立工业人才储备中心,建立健全全省工业人才需求信息库,及时向社会提供各类工业人才需求信息。逐步在环鄱阳湖城市带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商贸物流、陶瓷、冶炼等人才集聚区,在赣中南形成冶金、轻纺、电子等人才集聚区,在赣西形成新型材料、钢铁机械、食品医药等人才集聚区。
23.企业家队伍建设。牢固树立企业家是最宝贵财富的理念,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加大对企业家创业精神的宣传,每年召开一次高规格表彰会,表彰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家。通过考察培训、挂职锻炼、出国学习等形式,努力培养企业家的开拓精神、开放意识和管理才能,着力建设一支政策水平高、敢于创新善于创业、能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企业家队伍。
24.技术人才培养。整合培训资源,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区域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加大工业化急需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培养。打破企业专业技术资格和职务终身制,推行首席技师制度,完善技能人才考核鉴定和评定制度。建立健全企业人才选用机制和企业创新人才分配激励制度。不断提高技术工人的工资待遇,确保技术工人进得来、留得住。
25.工业干部使用。建立和完善工业管理干部使用机制,对各层面从事工业管理工作的干部要注重培养使用,提拔重用发展工业有功人员。要把那些事业心强、有开拓精神、德才兼备的工业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形成工业强省有干头、发展工业有奔头的用人导向。
(四)要素保障
26.煤电油运。完善电煤调运和储备机制,督促和帮助火电企业做好电煤资源特别省外电煤的落实和调运,确保电力机组满负荷出力。做好电源点建设规划,使电力装机负荷适应并适度超前工业经济发展,保障经济正常运行。做好电力平衡和需求侧管理,确保全省电力安全稳定运行和有序供应。强化成品油供应中的资源、运力、库存协调力度,保障成品油市场的稳定供应。继续加强与铁路部门的沟通联系和协调,确保重点企业的运输需求。
27.资金要素。搭好企业项目资金需求与金融部门对接平台,引导银行信贷投向,鼓励各商业银行加大金融创新力度,积极推出适合成长性中小企业特别是工业园区入园企业的金融服务品种,进一步加大信贷对工业的支持力度。
28.服务要素。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把商品、信息集散中心建设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加快物流设施、物流信息等平台建设,形成高效快捷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加快传统流通业的改造升级步伐,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方式。
(五)可持续保障
29.能源资源节约。开发和推广应用高效、节能、降耗和环保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提高用能装备水平的准入门槛;加快淘汰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设备。
30.资源综合利用。加强共生、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提取;抓好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及废旧家电、包装废弃物等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抓好水泥、冶金、化工等行业的余热余压发电。
31.清洁生产。加强造纸、化工、有色等行业的污染防治工作;对电力、冶金、化工、医药、水泥、煤炭等行业的重点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审核;鼓励推广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32.安全生产。完善机制,加强政府引导,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力度,深化重点行业和领域专项治理与监督管理,带动和促进安全生产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