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请登录注册

四川省经济委员会关于在我省大企业大集团中率先实施“两个提高”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

来源:国资企业培训网
2008-11-18
打印

川经[2008]361号 
 
各市(州)经委,79户大企业大集团:
    为努力克服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动荡对我省工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变挑战为机遇,确保实现大企业大集团做强做大的培育发展目标,进一步带动中小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现就在我省大企业大集团中率先实施“提高消化生产高成本”和“提高技术创新产业化”(下称“两个提高”)能力建设,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实施“两个提高”的重要性
    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当前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出现了复杂变化,对我省大企业大集团生产经营和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带来了直接的影响。全球经济放缓的趋势仍在持续,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美国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传递的风险加大;外部需求减少,给我国出口带来较大影响,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将进一步显现;初级产品价格虽开始回落,但仍在较高位区间运行,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居高不下;内需不足,出口减速可能造成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显性化,企业减产降价的压力较大。受物价上涨、出口下降、产能过剩、内需不足及全球金融风暴和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影响,国内经济的复杂性、不确定性超过以往,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虽然近期宏观政策在向偏松的方向调整,但在外需趋减、经济景气面临周期性收缩以及高成本的三重压力下,未来一段时期,企业盈利能力将会受到进一步的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形势严峻,持续健康发展压力巨大。
    面对当前新形势新变化,全省工业战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主动、冷静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切实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坚决按照省委、省政府 “两个加快”的战略部署,坚定地抓好“7+3”产业的发展,在危机中把握机遇,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把措施考虑得更周全,把保障工作做得更有效,把服务提供得更到位,一手在灾后恢复重建中抓机遇、找市场;一手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调结构、抓效益,着力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大企业大集团要以提高消化生产高成本能力、提高技术创新产业化能力为手段,始终牢牢掌握市场和发展的主动权,努力降低各种成本要素升高的影响,加快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与核心技术的产业化步伐,进一步提高企业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在机遇与挑战中做强做大,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二、多措并举,不断提高大企业大集团消化生产高成本的能力
    成本优势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主要表现。大企业大集团必须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克服“高成本”因素影响,通过调整产品结构,优化或再造生产业务流程,完善供应链管理,在高成本环境下努力实现“低成本制造”的优势。
    一是严格确保企业资金链条完整。要针对应收账款增长过快、库存持续增加、短期贷款不断攀升、营业成本继续上升及资金压力不断加大等问题,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有效解决快速发展带来的强劲资金需求与融资环境收紧之间的矛盾;要积极创新融资方式,组合应用各类金融产品和融资工具,进一步优化融资结构,尤其要重视(企业、公司)“债市”利用,低成本、快节奏融资,降低融资成本;要审慎决策,合理控制扩张规模与速度,降低企业过度扩张与资金供给紧张的矛盾;要高度注重对现金流量的管理,加强现金流量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财务风险,严格避免挪用下属企业资金造成现金流枯竭,引发连锁反应,确保企业资金链条完整顺畅。
    二是努力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 要从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加强生产运营成本结构分析,充分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信息,确定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要根据市场需求,科学确定生产经营计划,合理确定原材料经济采购批量,不断削减原材料采购成本;要提高市场预测水平,完善产品物流服务体系,控制原材料、在制品与产品库存量,不断降低库存成本;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与客户、供应商的交流与协同创新,不断降低产品开发设计成本;要根据产品生产技术特点,调整与匹配生产技术设备,合理布局生产系统,加强生产过程管理与控制,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努力降低产品制造成本。通过强化成本管理和厉行节约,实现生产经营各环节和业务流程的优化,降低原材料损耗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制造成本和非生产性成本,从而在整体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
    三是确保产业链的稳定协调发展。要从形成稳定、可靠、低成本的产业配套链角度出发,进一步扩散一般加工环节和非关键零部件生产,缩小配套半径发展本地协作配套,扶持一批本地专业化配套企业,发展完善本地配套产业链,努力提高企业的省内配套率;积极支持中小企业进入龙头企业的供应网络,推广采用与国际接轨的物流技术标准化体系,引导企业与工商企业联盟,部分有条件的企业可按照市场规则对原辅材料、特别是大宗原辅材料进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要努力形成互赢、多赢的配套合作关系,发挥企业在产业链中的核心和龙头带动作用,加强对配套中小企业的技术、人员、管理与资金支持,拓展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形式,增强互信合作,提高整个产业链的配套能力;要提高产业链的组织协调水平,建立高效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的集聚和交换体系,进一步降低产业链的交易与组织协调成本,确保整个产业链的低成本运作和高效率运转。
    四是要进一步提高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要掌握并运用先进的现场管理技术,建立严格的成本管理核算体系,大力压减企业行政开支预算,压缩管理费用,在年度预算基础上及时调整提出各项可控费用的目标;实施全员成本管理责任制,建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责任成本管理体系。要根据从严控制成本费用支出的要求,确定工作重点,细化工作目标,分解工作任务,规范管理流程、工作程序以及明确每一名员工的成本管理职责、指标,并通过严格考核、兑现奖惩来抓好责任落实;要以关键管理和技术指标对比为龙头,通过与国内外同行的先进指标横向对标,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并抓紧落实,带动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向低成本、高效益方向发展;要针对企业成本管理薄弱环节,积极创新管理体制,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并着力专题研究降本增效新的管理思路和措施,走精细化、内涵式发展之路。

    三、创新模式,不断提高大企业大集团技术创新产业化能力
    大企业大集团要坚定不移地把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发展壮大的首要推动力量,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中心环节,着力推动企业向“低成本生产、高附加值创造”的方向转变。
    一是更新产业化发展思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技术产业化来转变企业增长方式。围绕我省“7+3”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人才为根本,以工业园区为基地,突出重点,整合资源,集成优势,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化,引导企业产业成链发展、关联发展、集聚发展、集约发展、合作发展,提升企业创新产业化整体发展水平,有效推动企业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二是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实施差异化经营、提升产品附加值,快速占据产业链高端。要在产品战略上进行差异化选择,避开一些技术含量低、完全是价格竞争的产品;集中精力研发一些技术含量高、毛利高的产品,尽量避免出现高成本的价格竞争。力争取得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进行产业化开发的重大高新技术成果,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中低端产品向高端转型,向“含金量”产品要利润。
    三是提升核心产品竞争力。要以主营业务为重点,集中人力物力,围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开展技术创新,不断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以获得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长期利润。要主动研究核心产品采用先进共性技术的方法,尽量使用通用零部件或生产资源,增强和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减少上游产品被垄断带来的成本被动提升。
    四是适时进行低成本扩张。要加强产业链条的上下游聚集力和行业内的横向联合,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分担成本压力。对来自区域性交通运输、能源供应、地方物价、人力资源等成本压力的,可结合自身情况,审慎而主动实施“走出去”战略,及时考虑生产基地的省、市际间的梯度转移,适时在全国重点市场、重要原材料基地、重要科研基地等战略地区进行低成本扩张、布局;积极开展国际间合作,把对外投资与资源开发结合起来,大力开发利用国外资源,建立稳定的海外资源供应基地,在低成本国家设立生产点、贸易或研发窗口,努力开发东南亚、南亚等重点国际市场,在缓解高成本压力的同时创建企业发展的新格局。
    五是加大企业技术进步投入。要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自主加大科研开发投入,提高科研开发费用。要积极与国内外高校和研究院所、行业协会组建产业技术战略联盟、产业研发中心,开展战略技术研究,加快产业链发展的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同时,相应地进行科研人员和相关资源的调配和整合,研发费用每年应按不低于年企业销售收入的2-5%提取,以加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力度,提高核心竞争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尽快缩小与跨国公司在技术创新能力上的差距。

    四、加强指导,为“两个提高”能力建设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
    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必须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依托,加大服务和协调力度,从外部为大企业大集团的新发展打造良好的软、硬环境。
    (一)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要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企业的退出机制。对于一些明显缺乏竞争力、生产经营状况不佳,却大量占用资源的企业,引导其尽快采取破产、重组、整合等方式退出市场;对属于国家明令禁止范围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要坚决关停;对于需要稀缺资源量大,但产出能力相对偏小的企业和项目,要果断放弃,尽量缓解资源争夺引起的价格进一步上涨;要结合本地实际,着眼大局,更新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依法推动重要矿产资源等向大企业大集团集中,推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二)加快科技资源聚合,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要进一步调动大企业转变增长方式、投身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的积极性,支持和鼓励企业增加技术研发的投入,加大科技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力度,发挥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成果的聚合载体作用,加速自主创新成果向高新技术企业的聚集、流动以及人才的高效使用,实现从产品集聚到研发集聚,从高新技术企业制造到高新技术企业创造的转变,在完善产业链条,做大做强重点产业的基础上,把发展重点转移到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上来。
    (三)加大技术改造扶持力度,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按照“7+3”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围绕产业龙头企业,大力支持其组织一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通过技术改造,不断扩大企业投资规模,提升装备工艺技术水平,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科技含量、附加值、市场竞争力和抗高成本经济能力,促进企业节能减排、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同时,要抓好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军转民和军民结合技术改造项目。
    (四)加强工业园区建设,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工业园区是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有效载体,对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整合产业资源以及产业链的培育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要进一步重视工业园区建设,把它作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龙头”,认真总结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主要经验与存在问题,采取措施,加快发展,做到“整体规划、资源整合、协调发展”,加强工业园区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促进工业园区工作再上新台阶。
    (五)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加大政府服务力度。各级市场整顿和执法机构,要坚决打击各类违法恶性竞争;物价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监管,杜绝不法厂商,尤其是资源类厂商借机哄抬物价、囤货居奇等不法行为;知识产权部门要对转型期间企业重要科研成果进行及时的重点保护,加大对违规侵权的查处力度;要进一步加强企业治乱减负工作力度,减轻企业不合理负担;充分发挥政策资金的引导作用,引导银行信贷与社会资金投入大企业大集团发展;进一步提高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的保障水平,确保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加强大企业“直通车”服务的工作力度,及时协调解决大企业大集团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各市(州)及有关部门,要按照本指导意见并结合《四川省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实施意见》及相关要求,加强对企业的指导与帮助。在具体指导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反馈我委。

二○○八年十月三十一日

 

网站声明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教育培训中心 | 商务交流中心 | 国资研究 | 政策法规 | 数据中心 | 信息化

版权所有:红色传承教育官网 CopyRight©2013-2019 电话:400-876-0602

京ICP备160067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