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请登录注册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

来源:国资企业培训网
2009-04-20
打印

闽政文〔2009〕107 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以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23 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08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08〕80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通知》(国办发〔2008〕106号)精神,加快推进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结合我省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加强节能目标责任考核
  认真落实《福建省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办法》(闽政文〔2008〕63号),加强对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和列入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措施落实情况的综合评价考核工作,将评价结果作为对设区市人民政府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任期经营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各设区市政府应于每年1月底前向省政府提交上年度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自查报告,省直相关部门和列入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重点用能企业应于每年1月15日前向省节能办提交上年度推进节能工作和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自查报告。各设区市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县(市、区)人民政府和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目标责任考核。逐步建立和完善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统计、监测和考核评价体系,并纳入设区市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内容。

  二、加快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
  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大力发展能耗低且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中介服务等新型服务业,加快推进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完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围绕建设创新型省份,加强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组织实施一批高技术专项和科技重大专项,推动科技项目成果转化,壮大高技术产业总体规模。同时,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临港先进重化工业,进一步优化我省产业结构。各级政府要严格执行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加大淘汰火电、水泥、造纸等行业落后产能的力度,实行淘汰落后产能定期报告制度,各设区市相关责任部门应每月向省经贸委报送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进展情况。为从源头上遏制高耗能行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对新上高耗能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行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不符合强制性节能标准的项目,依法负责项目审批或者核准的机关不得批准或核准建设;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已经建成的,不得投入生产、使用。对实施生产许可管理以及生产过程中高耗能和易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严格生产条件审查,对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不予发放生产许可证。

  三、加强重点领域节能
  继续推动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石油加工、化工、建材、纺织、造纸等重点耗能行业的节能技术改造,推广节能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推进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审计工作。建立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重点用能企业应在每年3月底前将上一年度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报送当地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省经贸委负责组织对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的审查、汇总、分析和上报。组织开展能效水平对标和节能诊断活动,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能耗监管。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电源点,改善电网结构,减少输电损耗,加强电力生产环节的节能控制和管理,提高电力生产运行可靠性及经济性,降低能耗和线损率。继续抓好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施工、验收和可再生能源应用等标准的实施,推广建筑节能新技术,强化新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的全过程监督管理,严格控制公用设施和大型建筑装饰性景观照明的能耗。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老旧交通运输工具的报废、更新制度,加强运输市场节能管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完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节能,加强农业、渔业机械和农产品、水产品加工设备方面节能产品、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零售、餐饮、宾馆饭店等商贸流通领域节能降耗工作。加强政府机关、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系统等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重点做好公共机构建筑节能和车辆节油工作。加大LED照明、太阳能等节能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力度。

  四、推进节能技术进步
  进一步加大对节能科技项目的支持,加强节能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应用研究,重点围绕洁净能源技术、替代能源技术、节油节电技术、绿色照明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等方面组织实施一批节能科技项目。支持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的节能技术,推动先进适用的节能技术与产品、节油节电和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的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借助“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等各种项目推介平台,加大节能产业招商力度,大规模寻找、选择、推介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鼓励企业加强节能自主创新,通过政策引导、市场驱动、服务支撑,全面提升企业节能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咨询、设计、评估、诊断、培训等节能专业服务机构和节能服务市场,发挥社会节能专业服务机构的技术、人才、信息、融资等优势,开展以合同能源管理为主要形式的节能服务,推进企业节能技术进步。

  五、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认真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推动全省循环经济工作由试点到全面展开,逐步建立健全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管理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责任制,采取相关有效措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要根据本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和建设用地、用水总量控制指标,规划和调整本行政区域的产业结构。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城市、产业基地、产业园区和企业建设,组织实施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大力推进石化、电力、造纸、啤酒、印染、钢铁、建材等重点行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抓好“废水、废气、废渣”的循环利用,重点加大粉煤灰、石粉、煤矸石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加快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加大对废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废旧木料、废旧电子产品的再生利用。积极推动风能、太阳能、沼气、生物柴油、垃圾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建设,大力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

  六、完善节能政策措施
  加大对节能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投入力度,支持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商贸、公共机构等领域的节能和循环经济重点工程、示范工程、公共平台、服务体系建设,支持驻闽部队用能设施的节能技术改造。

  继续实施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政策,对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改造和能量系统优化以及建筑节能改造等可计算节能量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实施后年节能量达1000吨标准煤以上的,每吨标准煤节能量奖励150元,奖励资金总额不超过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0%,且每个项目最高奖励额为200万元。对于其它重点(示范)建筑、交通和公共机构节能改造项目给予适当的奖励。

  继续实施合同能源管理财政补助政策,对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投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的节能服务机构,其项目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上,经项目验收合格,给予投资总额10~15%的补贴,其中电机系统节能和能源系统优化项目按15%补贴,单个项目最高补贴金额不超过300万元。

  积极推动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对公共机构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节能改造,按合同约定需从改造后实现的节能效益中支付项目投资的费用可在项目实施单位的财政经费中列支,直至付清所有项目投资费用。

  认真落实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等方面税收优惠政策,加大优惠政策宣传力度。

  建立政府优先采购节能产品制度,按照国家有关强制采购或者优先采购的规定,采购列入节能产品、设备政府采购名录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名录中的产品、设备,不得采购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适时滚动修订发布福建省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政府节能采购活动。鼓励节能产品生产企业开展节能产品认证,提高节能产品科技含量和质量水平。

  加强政银企合作,发挥政银企会商电子信息平台的作用,完善沟通协调机制。金融机构要加大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节能项目的支持力度,建立金融支持节能减排的信贷投向分类管理制度,对鼓励类项目,要简化贷款手续,按照信贷投放原则,优先给予信贷支持。

  实施节能、环保发电调度,优化水电、火电调度,提高高效洁净机组负荷率,提高水能利用率。确保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上网,优先安排高效、污染排放低的机组发电,保证热电联产和余热、余压等资源综合利用的发电机组并网运行。

  七、加强节能基础和能力建设
  研究制定适合我省实际的节能地方性法规和配套规章,组织制定节能地方标准,加强节能执法监察工作和节能执法队伍建设,强化对节能法律、法规和节能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用能行为。

  实施国家强制性标准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用能单位要按照标准要求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定期对所配备的能源计量器具进行检定(校准)。加强特种设备节能工作,积极推进和指导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用能单位建立和完善计量检测体系。积极发挥我省已建立的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作用,建立我省节能减排和重点项目急需的大容量、大流量等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立全省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监测制度。

  认真组织开展单位GDP能耗统计与监测工作,建立和完善全社会能源统计调查体系,落实能源统计公报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能源管理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积极推进企业联网直报制度。明确能源统计职能,加强能源统计队伍建设,配强能源统计人员。

  建立和完善节能服务中心体系建设,配备完善节能检测设备,提高节能服务能力。组织开展节能监测,实施节能诊断,挖掘节能潜力,为企业提供能效管理和优化改进方案等咨询服务。

  各级建设、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以及各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要明确承担节能管理职能的机构,充实管理人员,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做好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

  八、开展节能全民行动
  以节油节电为重点,积极倡导节约型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按照政府推动、企业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节能工作机制,进一步动员企业、学校、军营、公共机构、社区等开展全民节能行动,营造良好的社会节能氛围。

  广泛深入开展节能宣传教育,制订全民节能宣传方案,通过“全国节能宣传周”等重大主题宣传活动,开展系列和专题宣传。加强日常宣传教育,教育部门要将节能知识纳入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各级工会、共青团组织要重视和加强对广大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的节能教育,广泛开展节能合理化建议活动;有关行业协会要协助政府做好行业节能管理、技术推广、宣传培训、信息咨询等工作;新闻媒体要制订具体的宣传报道方案,在重要时段、重要版面增加报道频次,强化深度报道,普及节能知识,宣传节能先进典型,曝光浪费能源现象,充分发挥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要制订并实施本地区节能工作实施意见。省直各有关部门要分别制定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农业、商贸等领域的年度节能工作行动计划并有效开展各项行动。省节能办要加强综合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各设区市和各部门各项节能工作,并及时向省政府汇报全省节能工作进展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附件: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部门分工表.doc

二○○九年四月二十四日

 

网站声明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教育培训中心 | 商务交流中心 | 国资研究 | 政策法规 | 数据中心 | 信息化

版权所有:红色传承教育官网 CopyRight©2013-2019 电话:400-876-0602

京ICP备160067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