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请登录注册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陕西省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来源:国资企业培训网
2009-12-23
打印

陕政办发〔2009〕165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陕西省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陕西省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

  能源化工和装备制造是我省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能源装备制造业不仅对促进我省能源化工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立足我省实际、着眼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选择。本规划依据《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陕西省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方案》编制。规划期为2009年—2012年。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是我省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时期。省委、省政府对能源装备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始终把发展能源装备作为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抓手,紧紧抓住能源化工产业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机,按照全省装备制造业“十一五”规划大力推进。我省能源装备制造业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呈现出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是产业规模快速扩张。2008年我省规模以上能源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780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13%,占全省装备制造业的50%。

  二是重点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着力在输变电设备、煤炭开采洗选设备、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等重点产业发展上取得突破。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国内市场份额由2005年的16%提高到2008年的 20%,居全国第二位;MG750/1910—WD重型超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宝鸡石油机械公司陆地钻机和泥浆泵产量连续三年位居全球首位。

  三是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全力打造我省能源装备领域的“航空母舰”。西电集团成为我国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行业首个销售收入突破150亿元的企业。陕鼓动力销售收入近50亿元,成为我国鼓风机行业的龙头企业。

  四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拥有5家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0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核心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1.6%。开发出了特高压避雷器、特高压交流电容套管、12000米海洋石油钻机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领先的重大能源装备。

  五是新兴装备不断发展壮大。陕柴重工核应急发电机组填补国内空白,国核宝钛锆业成为我国唯一核级锆管材生产企业,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在西安高新区设立全球研发中心,金风科技已形成200台1.5兆瓦风力发电整机生产能力。

  尽管我省能源装备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名牌产品、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去年下半年以来能源装备制造业市场需求萎缩,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产业发展减速趋势已经显现,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应该看到,金融危机加快了世界产业格局的调整,为我省参与产业再分工创造了条件。当前正处于扩大内需、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国家正在抓紧制定鄂尔多斯区域能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着力建设陕北大型煤炭示范基地,特别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已经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明确提出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的目标任务,能源装备产业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省应紧抓发展机遇,从人才、技术、资源和产业优势的实际出发,把能源装备作为能源化工和装备制造两大支柱产业优势互补的切入点,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做大做强能源装备产业,力争尽快形成新的产业优势和经济增长点,加快实现由能源大省向能源强省的转变。

  二、发展思路及主要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抢抓我省能源化工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按照“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的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输变(配)电设备、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煤炭开采洗选设备、大型化工设备、太阳能光伏设备、风电设备等为重点,围绕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发挥关中装备研发制造优势,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落户,全面提升我省能源装备产业竞争力。

  (二)主要目标。
  1.总量目标。到2012年能源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2600亿元,年均增长35%左右。能源装备制造业产值占装备制造业的比重达到70%。
  2.结构目标。积极培育五大龙头企业,其中西电公司成为产值过300亿元的特大型企业集团,陕西鼓风机、宝石机、宝钢管、国核宝钛锆业成为产值过10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扶持航天四院、航天六院、庆安公司、西北有色研究院等一批产值过10亿元的“小巨人”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产业发展,重大能源装备省内配套率由30%提高到50%以上。着力发展新兴能源装备,所占比重由10%提高到30%。
  3.产业目标。依靠关中装备研发制造优势,以各开发区、产业园区为载体,加快产业集聚,建设关中研发制造基地和陕北配套装备及生产性服务业基地,形成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能源装备制造集中地和产业集聚区。
  4.创新目标。推进能源装备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重点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超过2.5%,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
  5.品牌目标。做大做强现有知名品牌,在现有能源装备10个国家级、12个省级名牌产品的基础上,力争再创10个以上知名品牌。

  三、重点任务
  按照全省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要求,根据《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及《鄂尔多斯区域陕西部分能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布局,着力发展四大特色装备、五大新兴装备和与之相配套的现代能源装备制造服务业。

  (一)加快发展四大特色装备。
  1.输变(配)电设备。以750千伏和1000千伏超高压电网建设为契机,重点发展超高压交直流输变电关键设备,实现成套设备产业化,通过成套带动、技术带动和协作配套带动,促进中低压产品和相关配套产品发展。依托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西安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陕西合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宝光真空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实施超高压交直流输变电设备产业化、大功率晶闸管产业化等重点项目,实现输配电设备制造产业总体规模的扩张。加快西电公司与省内企业的联合重组,拓展产品覆盖范围,提升成套供应能力。推进西安高新区研发中心、西安大庆路制造和试验检测中心、西安经开区制造基地、咸阳配套件和辅业制造基地建设。到2012年达到年产全封闭组合电器2500间隔、隔离开关8000台、变压器10000万千伏安、电力电容器1800万千法、6英寸晶闸管10000只的生产能力,实现产值500亿元。

  2.石油天然气钻采输送设备。以国内油气开发对装备需求为动力, 依托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咸阳石油钢管钢绳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加快实施宝鸡石油机械搬迁、咸阳钢管钢绳搬迁、宝鸡石油钢管连续管及套管生产线等重大项目,发展石油钻机、泥浆泵、焊管、连续油管等设备及低渗透油田钻采设备,形成钻井采油装备和输送设备两大制造优势。依托延长石油集团,实施抽油机制造、石油专用管及机械加工等项目,带动陕北配套制造业发展,满足能源勘探和开采需要。到2012年达到年产石油钻机100台、泥浆泵600台、各种规格石油钢管50万吨、抗腐蚀管600万平方米的生产能力,实现产值400亿元。

  3.煤炭开采洗选设备。以煤炭资源开发和陕北近20个千万吨级大型煤矿建设为机遇,加快开发生产技术先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炭开采洗选设备。依托西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以电(液压)牵引采煤机、干式泵箱液压牵引采煤机为基础,重点开发2000千瓦以上智能化、超大功率的千万吨级重型电牵引采煤机,加快500-2000千瓦交流电牵引采煤机系列化、成套化,配套发展运输机、掘进机和液压支架,实现大型煤炭综采设备国产化。依托中煤机械装备有限公司等企业,加强与科研机构和煤炭企业合作,在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煤炭综采设备制造维修基地,开发生产新型矿井通风设备成套系统、煤炭开采回采系统、液压支架和皮带运输机等煤矿专用设备。到2012年达到年产采煤机150台、掘进机180台的生产能力,实现产值50亿元。

  4.大型化工设备。以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和重大煤化工、石油化工及盐化工项目为切入点,依托西安核设备有限公司、航天四院、航天六院、西航有限公司、宝钛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大力发展加氢反应器、精馏塔、闪馏罐、反应系统装置、结晶系统装置等大型化工设备,在高压厚壁设备、特种材料设备制造等方面增强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承担大型成套加工装置生产和改造修理任务,在提高大型化工设备的技术工艺和精细化程度上加强技术攻关力度,推进大型化工设备规模化、系列化、产业化发展。到2012年大型化工设备实现产值120亿元,基本满足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对大型化工设备的需要,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做好配套工作。

  (二)扶持壮大五大新兴装备。
  1.太阳能光伏设备。依托美国应用材料公司、西安理工大学、深圳拓日等企业,采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再创新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太阳能光伏设备的研发和制造水平。抓紧实施美国应用材料公司非晶硅生产设备、深圳拓日薄膜电池设备、电子集团多线切割机设备等项目建设。到2012年太阳能光伏设备实现产值120亿元。

  2.风电设备。抢抓国家大力发展风电的有利时机,加大整机企业重组,培育优势龙头企业,推进2兆瓦以上风电装备整机研发和生产,带动相关配套零部件企业发展。依托西安经开区风电装备产业园,实现风力发电装备国产化制造和设备集成,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链。依托西安捷力电气有限公司、西安盾安电气有限公司、陕西秦川机床有限公司等企业,发展风力发电机、电气控制系统、变流器、齿轮箱、转子支架总成,轮毂、底座、箱体、齿轮壳体、塔筒等零部件。到2012年风电装备整机生产能力达到300万千瓦,零部件生产能力达到150万千瓦,实现产值 300亿元。

  3.核电设备。以国家大力发展核电为契机,通过市场拉动、科技撬动、需求推动,大力发展我省核电装备制造业,服务国家核电发展。依托西安核电设备有限公司、陕柴重工、国核宝钛锆业等企业,加快对第三代AP—1000核电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重点发展核应急发电机组、核级压力容器、PMC系统装卸机、核废料处理设备、核反应堆吊篮、1000兆瓦核电站板焊接结构稳压器、951反应堆压力容器、核级棒材管材等产品。到2012年形成核应急发电机组30台(套)、核PMC系统装卸机10套、核级棒材管材800吨生产能力,实现产值100亿元。

  4.节能设备。依托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陕西斯达煤矿安全装备有限公司等企业,提升大型能量回收发电装置(TRT)、轴流压缩机、转炉煤气除尘节能系统、水泥窑余热发电装置、干熄焦发电装置、节能空调压缩机、螺杆式压缩机等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重点开发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余热回收锅炉、生物燃料锅炉等产品,着力发展余热余气循环再利用设备以及资源综合利用设备。到2012年节能设备实现产值150亿元,基本满足省内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升的需求。

  5.新能源汽车。顺应新能源汽车商业化发展趋势,采取自主为先和引进为主相结合的方式,大力研发新能源汽车所需的电池。依托比亚迪公司,重点做好E6纯电动车生产线技术改造,在西安高新区完成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建设。依托陕汽集团,重点做好电动码头低速牵引车、混合动力垃圾车和矿用车研发,突破关键技术,达到年产5000辆微型电动车的产量。重点做好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其他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到2012年新能源汽车实现产值50亿元。

  (三)培育现代能源装备制造服务业。
  以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大型能源项目的需求为牵引,以为能源项目提供各种优质的装备制造服务为目的,在工程承包、系统集成、设备租赁、提供解决方案、再制造等方面开展增值服务,逐步实现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延伸扩展研发、设计、信息化服务等业务,提供制造业社会化服务。依托中煤能源集团大型煤机支架制造、租赁、维修和延长石油集团石油专用管、大型抽油机制造、维修等项目,着力培育一批系统集成、能源装备工程总承包和全程服务的装备制造服务业公司,全面提升系统集成和总包水平。

  四、政策措施
  (一)落实国家和省上支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落实国家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省政府《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建设国家制造业基地的意见》、《陕西省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方案》中明确的各项政策,加大对能源装备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重大技术研发以及产业化项目建设。

  (二)扩大能源装备企业融资渠道。鼓励符合条件的能源装备制造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方式筹集资金。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开发多种金融产品,争取更多的金融支持。完善政府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大能源装备项目的资金支持。

  (三)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积极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支持省内企业与战略投资者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鼓励企业与国内外先进制造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合作、市场开拓、品牌建设和协作配套,加快培育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大企业集团。支持西电公司、合容电气公司、宝光真空电器等企业参与国家电网建设的市场竞争,成为全国一流的特高压输(配)变电设备制造企业。支持宝石钢管、宝石机、咸阳钢绳等企业发挥优势,积极参与国家“三西两东”区域能源开发利用,促进我省石油天然气钻采装备生产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积极支持西安经开区风电装备产业园建设,努力打造成集技术研发、生产制造、生产服务于一体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

  (四)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有利于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的新机制。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增加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实现系统集成和综合创新。选择我省能源装备制造业的重大技术难题,组织公开招标,面向全社会聘任攻关专家,联合攻关。充分发挥在陕高校院所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联盟。加强能源装备制造业共性关键技术开发,提高重大技术装备的设计、制造和系统成套水平及自主化能力。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能源装备企业人才结构,提高研发人员比重,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发挥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的作用,建立多层次的能源装备制造业人才培养体系,加大熟练技术工人、专门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支持大型能源装备企业建立内部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技术和管理素质。通过技术入股、提高薪酬、重奖突出贡献者等措施,吸引国内外高水平专业人才,形成留住人才、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

  五、规划实施
  各地各部门应针对能源装备产业发展特点和市场需求状况,加强规划引导,增强发展规划的指导性、约束性和权威性。加强对规划实施的动态监测和分析评估,完善规划实施机制,确保取得实效。加强对能源装备制造业统计和信息分析,把握规律,及时发布产业供求信息。加大政府部门协调服务力度,促进我省能源装备产业快速发展。

  附件:1.陕西省风电装备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2.2009—2012年能源装备重大项目汇总表

  附件1:

陕西省风电装备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战略机遇,加快发展与风电相配套的制造业,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领域集中,推动我省风电装备产业升级,拉长产业链条,实现我省风电装备制造规模化、系列化、标准化发展,将陕西打造成为我国风电装备研发制造基地,特制定本专项规划。

  一、发展现状
  风力发电是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的重点,风力发电装备的研发和生产是风力发电发展的关键。我省风电装备设计制造起步较早,经过多年的发展,风电装备制造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到2008年底,全省风电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近70亿元,从业人员达1.5万余人。

  目前我省有风电装备制造企业31家。在7家成套机组制造企业中,广东明阳风电公司西安生产基地已具备月产10至12台兆瓦级风电机组生产能力,西安金风科技年底形成批量生产能力,中钢集团西安重机有限公司1.5兆瓦机组进入样机测试阶段,西安船舶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台1.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样机开始装配,陕西神龙风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3-10兆瓦风力发电机组生产项目、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大功率风电机组生产基地近期开工建设。

  我省风电装备配套能力较强,目前已有配套企业24家。除风扇叶片之外,其他部件我省都有生产企业。其中,发电机制造企业3家,风电制动器制造企业2家,发电机机轴制造企业1家,转子支架总成制造企业1家,轮毂、底座、箱体、齿轮壳体、塔筒等铸件制造企业4家,发电机组电气控制系统生产企业2家,风电齿轮箱生产企业1家(在建),其他零部件制造企业8家,风能变流器研发制造企业1家,风电增速器研制企业1家。

  尽管我省风电装备产业发展较快,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规划引导和行业管理,突出的技术研发优势和雄厚的装备制造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出来,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风电装备产业园区,产业结构布局不尽合理。因此,我省风电装备产业发展,必须科学把握发展趋势,抢抓发展机遇,理清发展思路,进一步整合全省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尽快形成规模化、系列化、标准化的局面,努力做大做强风电装备制造业。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的发展战略,加大行业整合力度,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做大做强2兆瓦及以上风电整机制造,全面提升主导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加强配套企业和配套项目建设,将陕西建成国内技术水平先进、产业链完整、自主创新能力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风电装备研发制造重要基地。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和企业主导相结合。积极发挥政府对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制定风电产业扶持政策,完善风电基地公共服务平台,明确风电产业发展方向。充分发挥风电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风电产业发展体系。
  2.坚持自主创新和开放引进相结合。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生产、研发和管理技术,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再创新相结合,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3.坚持重点突破和协调发展相结合。依托风电产业发展优势,在集中力量发展整机制造的同时,发展电机控制系统、齿轮箱、叶片等配套产业,完善产业链。
  4.坚持发展大企业集团与扶持专业化企业相结合。支持风电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发展大型企业集团,鼓励电机生产企业由单机制造为主向系统集成为主转变。引导专业化零部件生产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三)主要目标。
  1.总量目标。到2012年,风电装备产业实现产值300亿元,年均增长44%左右。风电装备整机制造能力达到300万千瓦,零部件配套生产能力达到150万千瓦。
  2.产业目标。重点做好西安经开区风电装备产业园区建设,全力打造西安、宝鸡、咸阳3大产业集聚区,抓好10个重大建设项目,基本形成完整的生产供应体系。
  3.企业目标。积极培育风电装备整机制造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企业发展,在规模上力争做到国内市场占有率前列,在技术上保持国内领先。形成2-3个年产值超过30亿元的企业,5个以上年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并形成一批年产值5—10亿元的“小巨人”企业。
  4.技术目标。全面推行信息化管理,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1.5兆瓦机组形成批量生产能力,2兆瓦以上机组形成自主设计制造能力。

  三、重点任务
  (一)集中抓好风电装备产业园区建设。
  依托金风科技、中钢西重、盾安电气、捷力电力电子、永电电气等企业,建设西安经开区风电装备产业园。以2兆瓦及以上风电机组及风力发电机批量生产为牵引,带动变频器、叶片、塔筒、变桨控制系统以及整机控制装置等关键部件的研发,结合西安位于中国三大著名风场中间的区位优势,吸引国内外知名风电企业投资建厂。以专业化协作促进配套风电零部件企业的快速聚集,形成风电装备产业集群,打造集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西部最大的风电装备产业园。到2012年,西安经开区风电装备产业园年产1.5兆瓦及以上风力发电机组700台,各类发电机5000台,实现工业产值100亿元。

  (二)全力打造3大产业集聚区。
  1.西安风电设备产业集聚区。以西安金风科技有限公司、中钢集团西安重机有限公司、西安船舶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等具有成套机组制造能力的企业为主体,依托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和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艾默生网络能源(西安)有限公司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风力发电装备的研制,带动发电机、风电结构件、电气控制系统、发电机机轴制造配套产业,形成产业链,将西安建成全省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研发基地。
  2.宝鸡风电装备产业集聚区。以秦川机床集团公司、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西北机器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主体,重点发展风电齿轮箱、风电专用铸件、成套机组、凸形叶片模具等产品,同时加快与风电装备零部件加工相配套的大型数控、专用机床的研制,将宝鸡建成全省风电机组主要零部件生产基地。
  3.咸阳风电装备产业集聚区。以陕西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风润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兰德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主体,重点发展风电专用铸件、风电制动器及高强度连接件等产品,向其上下游辐射,将咸阳建成风电装备零部件生产基地。

  (三)重点抓好十个重大项目建设。
  1.西安金风科技有限公司兆瓦级直驱永磁风电机组产业化一期项目。项目总投资1.19亿元,建设风力发电机组总装车间、永磁电机制造车间,项目达产后,将形成年产200台1.5兆瓦直驱永磁风电机组、1000台电机的生产能力,年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
  2.中钢集团西安重机有限公司1.5兆瓦-3兆瓦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组建设项目。城区基地进行核心部件制作加工、整机组装调试,泾渭基地进行铸锻件、结构件、零件加工以及偏航、变桨减速机制作配套。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形成年产200台(套)以上1.5兆瓦-3兆瓦直驱型风力发电机组的生产规模,年产值可达20亿元。
  3.西安船舶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1.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项目。重点抓好风电机组装配生产厂房、风电机组涂装工房建设,进行样机装配和风场安装调试。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形成年产400台风电机组的能力,年产值可达32亿元。
  4.陕西神龙风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产业基地项目。重点抓好生产车间、办公大楼、研发中心建设,开展ZCFR(3-10)兆瓦型神龙1号风力发电机组的研发。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形成年产500兆瓦风电机组的能力,年产值可达40亿元。
  5.西安盾安电气有限公司风电设备零部件产业化建设项目。重点抓好新建厂房内部完善和生产设备的安装调试,力争年内竣工投产。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形成年产300台3兆瓦以下风力发电机的能力,年产值可达15.6亿元。
  6.国水投资集团西安风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基地项目。重点抓好结构、机加、热处理厂房建设,完善生产设备。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产风电设备机构件及部件12000件(套),年产值可达11.5亿元。
  7.陕西秦川机床工具集团有限公司大型精密专用铸件技术研发及制造技术改造项目。重点抓好重型铸造车间、中件铸造车间、有色铸造车间、模型车间建设,购置相关生产设备。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产风力发电机铸件40000吨,大型机床铸件20000吨的能力,年产值可达6.37亿元。
  8.风润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发电机件建设项目。重点抓好新建厂房内部完善和生产设备的安装调试,尽快达到设计产能。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产风电设备机构件1000台(套)的能力,年产值可达10亿元。
  9.陕西秦川机床工具集团有限公司大功率风电齿轮箱产业化项目。重点抓好1.5兆瓦以上级风力发电设备增速箱的研发。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产500台的生产能力,年产值可达6亿元。
  10.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大功率风电机组生产基地项目。重点抓好1.5兆瓦—3兆瓦风电机组的技术开发工作,购置安装生产设备。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产各型号风电机组共计60台(套)的能力,年产值达8亿元。

  四、政策措施
  (一)完善各项扶持政策,加大项目扶持力度。
  1.财税扶持政策。新建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除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外,积极鼓励风电装备企业扩大出口创汇,优先办理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年度出口免、抵、退税手续。各级各部门要通过贷款贴息、补助等方式加大对风电装备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减轻风电装备企业资金压力。
  2.土地扶持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工业园区采取国有土地使用权出租、标准厂房出租方式为风电设备制造业项目供应土地,降低项目进入成本。
  3.资金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支持申报国家设立的高技术专项、重点行业结构调整专项、装备制造业发展专项等国债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以及实施的项目,在省级专项资金中给予重点支持。
  4.前期建设扶持政策。对风电装备制造业项目实施“绿色通道”制度,办理项目立项、规划、土地、建设、资金筹措、技术引进、技术服务和海关进出口、劳动、安全等手续时,各部门应大开“绿灯”,协调水、电、气、热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并相应减免项目建设费用。

  (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依托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与技术转移,鼓励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择我省风电装备制造业的重大技术难题,组织公开招标,面向全社会聘任攻关专家,联合攻关。积极开展专利保护和专利交易。组建风电技术研究设计院,开展空气动力学、电力传输与控制及接入技术、主要配套部件与变桨控制系统、机组整机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提高陕西在风电产业技术上的制高点。

  (三)合理规划布局,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在西安、宝鸡、咸阳等产业聚集区,依托骨干企业,实行集中布局,发展一批有特色、有规模、有影响的风电装备产业集群。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集群中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中小企业主动与其配套。通过项目实施,加强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协作,形成若干各有特色、重点突出的产业集群。省级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集群发展的指导,在土地价格、配套费减免、财政贴息等方面对项目给予特殊支持。

  (四)积极培育中小企业,提高产业配套能力。
  尽快建立整机和系统供应商主导的模块、部件、零件三级配套体系,策划成立风电装备制造业信息交流中心,及时发布龙头企业产品的配套信息,引领配套企业共同发展。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主动培育一批配套企业,培植产业链和产品链。

  (五)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发挥我省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的优势,建立陕西风电装备制造业发展专家库,为风电装备制造业发展出谋划策。建立长期的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战略机制,为风电装备制造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打好基础。省级有关部门应根据我省加快风电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需求,沟通信息渠道,引导高等学校、高级职业技工学校调整专业设置,建立多层次的风电装备制造业研发设计、管理、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改善风电装备制造业高级人才的工作生活条件,遏止人才外流趋势。

  (六)明确工作责任,营造良好环境。
  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增强服务第一、工业强省的意识,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为企业做好水、煤、电、气、运等主要生产要素的协调服务和保障工作。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向在陕投资的风电整机厂商和关键零部件厂商开通“运输绿色通道”,切实帮助其降低运输成本以提高市场竞争力。成立集运输、安装、维修于一体的专业化服务机构,形成布局合理、反应敏捷、整体联动的售后服务体系。各地各部门应高度重视风电装备产业发展工作,加强对产业发展的指导和协调配合,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形成合力推进、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附件2:bf165附件.xls

 

网站声明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教育培训中心 | 商务交流中心 | 国资研究 | 政策法规 | 数据中心 | 信息化

版权所有:红色传承教育官网 CopyRight©2013-2019 电话:400-876-0602

京ICP备160067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