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请登录注册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当前工业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通知

来源:国资企业培训网
2008-11-24
打印

陕政办发〔2008〕118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近来,世界金融危机对我省工业经济的冲击日益显现,不少企业生产经营面临严重困难。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现就确保当前我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切实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加大政府协调和服务力度。各级政府及工业管理、发展改革、商务、财政、金融、物价、税务、统计等部门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宏观经济走势以及对我省实体经济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切实加强对工业经济,特别是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跟踪监测,提高前瞻性、预见性。要深入基层和企业,全面了解工业生产经营状况,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省工交办正在开展的“百人访百企”活动要延长时间、延伸内容、扩大范围,力争取得实效。同时,省政府决定建立工业经济运行协调联席会议制度,召集人为省工交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国资委、省财政厅、省金融办等部门为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要定期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及时研究协调,帮助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并及时向省政府报告情况,提出有关意见和建议。

  二、进一步做好煤电油运等要素的保障工作。省工交办要会同煤炭、电力、石油、铁路、公路各方面,根据市场变化,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切实组织做好煤炭生产供应工作。继续搞好电煤订货,保障重点电厂的稳定运行。要依据工业生产和经济社会需求情况,切实加强电力保障,增大供应量、提高可靠性。要高度关注油品市场变化,加强石油产品生产销售和市场供应,进一步促进我省石油工业稳步增长。要加强铁路、公路等运力科学调度,及时协调解决运输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切实保障工业经济健康发展。

  三、积极促进银企合作,加大对工业经济信贷支持力度。省金融办、省工交办、省财政厅、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陕西银监局等单位要及时研究解决工业信贷投放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对工业信贷的服务和指导。要通过组织召开推介会、对接会等形式,加强银行与企业的沟通与交流,积极促进银企全面合作。各银行要加快我省贷款的核报进度,加大对工业产业化项目建设资金、生产流动资金、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资金等信贷支持。加快建立中小企业再担保机构步伐,完善全省担保体系,提高担保能力。对支持我省工业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金融机构,省政府将给予表彰奖励。

  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实施工业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贴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为有效缓解工业企业流动资金紧缺矛盾,帮助企业尽快渡过难关,省政府决定拿出一定数额资金,重点对产品市场前景较好、但流动资金贷款困难的企业给予贴息,具体由省工交办会同省国资委、省财政厅制订办法,组织实施。各市政府也要采取相应措施,加大对困难企业的财政扶持力度。

  五、进一步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在国家公布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基础上,省政府决定由省财政厅、省物价局尽快研究,全面清理,从2008年12月1日起,对我省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再取消一批、暂停征收一批、降低征收标准一批。近期内严格控制针对企业的各种检查,严禁向企业乱收费,严禁对企业进行各类评比,切实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六、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工业产品销售。省工交办等部门要组织产业对接会,引导配套企业进行产业对接,提高省内采购率;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工业建设项目设备及材料订购,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在省内采购;积极组织医药生产和流通企业与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对接,增加对省内企业生产药品的采购,扩大省产药品在农村市场的份额。在政府采购中,同等条件下应优先采用本省产品。商务部门要组织策划专门的促销活动,积极帮助企业不断开拓省外、境外市场。

  七、加大项目支持力度,增强工业发展后劲。抓住国家扩大内需、进行结构调整的机遇,分行业、分地区在全省范围内征集、筛选和储备一批工业建设项目。发挥省内各类专项资金的作用,加大对重点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信息化部等有关部委对我省重点建设项目的支持。推进投资体制改革,适度下放投资管理权限,改进和简化投资项目备案程序,努力提高项目投资建设效率。

  八、抓住有利时机,促进轻纺工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促进轻纺工业健康发展的六项政策,抓紧研究制订我省配套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努力扩大就业,积极拉动消费,帮助轻纺企业渡过难关,大力促进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是摆在全省上下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坚定信心,加强领导,尽快提出切实可行的贯彻意见,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促进全省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网站声明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教育培训中心 | 商务交流中心 | 国资研究 | 政策法规 | 数据中心 | 信息化

版权所有:红色传承教育官网 CopyRight©2013-2019 电话:400-876-0602

京ICP备160067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