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请登录注册

山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山东省省管企业改革发展和国资监管工作三年规划》的通知

来源:国资企业培训网
2008-11-05
打印

鲁国资〔2008〕4号

    《山东省省管企业改革发展和国资监管工作三年规划》已经2008年9月17日省国资委第105次主任办公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十一月四日     

山东省省管企业改革发展和国资监管工作三年规划

    2008年至2010年,是实行省管企业任期业绩考核的第一个三年任期,是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进一步提高省管企业活力、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时期。筹划、做好这一时期的省管企业改革发展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十七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牢牢把握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企业发展规律,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推进体制机制管理创新,转变企业发展方式,全面构建责任型、创新型、和谐型企业和国资监管体系,努力实现省管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和由大到强的新跨越,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做出更大贡献。

    2.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二是坚持深化、完善、提高,不断健全规范协调高效的国资监管体系;三是坚持出资人推动和发挥企业创造精神相结合,形成加快省管企业发展的合力;四是坚持统筹兼顾、系统安排,努力实现改革、发展、稳定协调推进。

    3.省管企业改革发展主要目标。到2010年,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基本实现国有资本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企业主业集中,基本完成省管企业重组、困难企业改制退出和政策性关闭破产。
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建立。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股份制改革实现新突破。公司制企业基本建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结构。企业集团管控力明显增强,决策科学、执行有力、监督有效、运行顺畅的母子公司体制基本建立。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企业活力进一步提升。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重点行业综合经济指标水平有较大提高或超过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

    4.国资监管工作主要目标。到2010年,基本建立制度健全、体制完善、机制高效的国资监管体系,基本形成全面覆盖、权责明确、有序顺畅的国资监督、管理和运营新格局。

    二、加快推进布局结构优化调整

    5.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围绕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由出资人主导,推进企业改革重组,增强产业关联度,优化结构布局和资本配置。到2010年,80%以上的国有资本集中到资源性、基础性行业和先进制造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到大型骨干企业,集中到企业核心主业。2008年,研究制定《关于推进山东省管企业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确定省管企业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的目标要求,明确调整的方向和工作措施。推动企业集中资源发展主业,围绕主业延伸产业链,拓展发展空间。继续推进企业主辅分离,2009年基本完成辅业改革任务。

    6.推进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坚持企业资产重组与产业结构优化相结合,以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为核心,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动省属国有资源向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集中,着力培育一批支柱产业和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到2010年,省管企业调整到25户左右,打造10户左右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高知名度的大企业集团。推动重组企业加快内部结构、发展战略、经营体制、财务管理、人才资源、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发挥整体优势,增强竞争力。

    7.强化资本运营。充分运用资本运营手段,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按照产业发展和国资布局调整要求,优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资源,优化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结构。符合条件的经营性国资整合注入上市公司,创造条件实现企业(集团)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实现资本证券化和投资主体多元化。上市公司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形成融资、发展、价值提升、回报社会的良性发展机制,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鼓励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引进具有产业技术优势的战略投资者和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到省外、境外开展投资合作,利用资本市场实施并购重组,创新发展模式,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配置资源。

    8.推进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高度重视、大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2008年开展省管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课题研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2008年至2009年,省管企业制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规划,明确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建立健全自主创新体制机制,提高技术研发经费投入比例,加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2009年省国资委研究制定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完善对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评价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

    9.加快劣势企业退出步伐。对处于一般竞争性行业的企业,实施分类指导,放开搞活。对缺乏竞争力的劣势企业,通过依法破产、关闭分流、转让出售等途径实现国有资本有序退出。2008年,着手制定推进困难企业依法破产的相关政策措施,建立依法破产的工作协调机制,有序推动困难企业依法破产工作。2010年,基本完成困难企业改制退出和省属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任务。

    三、加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设

    10.全面推进公司治理结构建设。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到2010年,省管企业基本完成公司制改革,公司制企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权责清晰、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结构基本形成。2008年,选择部分企业开展第二批董事会建设试点。推行外部董事制度,调整优化试点企业董事会结构,实现外部董事过半数。根据企业实际,建立健全董事会专门委员会,探索其发挥作用的方式方法和措施,强化董事会的决策支持体系。2009年,对权责明确、运作规范的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依法落实其应有职权。多渠道选聘外部董事,实现外部董事人才库动态管理,逐步探索董事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结合董事会试点,全面推行任期制。

    11.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监事会工作。2010年,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省管企业全部建立监事会,充分发挥监事会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作用。探索建立有效发挥监事会作用的途径和方式,切实增强监事会监督的权威性、有效性和时效性。2009年,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监事会规章制度体系,进一步提高监事会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加强监事会队伍建设,进一步探索建立企业身份监事会工作队伍,建立健全监事会激励约束机制和监督失察责任追究制度,努力提高监事会工作队伍的能力、活力、动力和工作效力。

    四、深化企业内部制度改革

    12.加强集团公司管控体系建设。2008年出台集团公司管控体系建设指导意见,2009年制定工作指引,按照“归类、分级、整合、清理”的方针,指导企业确立集团公司定位,科学设计管理架构,理顺母子公司关系,优化调整产权级次;坚持战略价值和财务价值原则,推进权属企业清理整合。2010年,省管企业普遍建立以产权为纽带,合理有效、协调有序、控制有力的集团公司管控体系。原则上主业不超过三个、产权链条不超过三层,国有资本向产权链的关键、产业链的核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集聚,控制力明显提升。

    13.深化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把三项制度改革作为重点工作纳入企业任期考核范围,到2010年建立起员工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企业经营机制,大力推进在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方面市场化管理模式。按照条件公开、平等竞争的原则,以“定岗、定责、定量、定薪”为竞争标的,推行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竞聘上岗制度。建立择优录用、优胜劣汰的劳动用工制度,优化劳动组织结构,健全员工岗位考评机制,规范全员劳动合同制度,逐步取消内退制度,实现市场化配置人力资源。参照同行业、同区域劳动力市场价格水平,制定员工岗位薪酬标准,建立以“以岗定薪、岗变薪变”为核心内容的企业薪酬管理制度,逐步实现省管企业员工薪酬水平与市场接轨。2008年制定出台推进省管企业三项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2009年选择3-4户企业开展三项制度改革试点;2010年具备条件的省管企业全面推进三项制度改革。

    五、加强企业关键环节管理

    14.强化企业战略管理。指导企业用战略管理的理念、思想、方法管理企业,推动企业深入研究制定集团发展战略和相关子战略。按照《省管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管理办法》,加强企业战略规划动态管理,发挥好战略规划的引领导向作用。2009年,研究制定将企业战略规划纳入业绩考核的方法措施,结合制定“十一五”规划,指导企业研究修订三年改革发展规划。建立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年度计划、全面预算、业绩考核评价相协同的工作机制,对企业战略实施情况与发展目标进行对比评价,保障企业战略有效实施。

    15.扎实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2009年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指导企业结合实际,加强企业内控制度建设,完善企业基础管理,堵塞管理漏洞。从2009年开始,在省管企业全面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按照《省管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完善风险管理流程,强化运营监控和预警,防止发生重大风险损失。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加强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指导企业加快建立集中、共享、统一的信息系统,实现对重大财务等事项实时动态监控。2009年,省管企业与二级企业实现信息网络互联互通;2010年,具备条件的企业基本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

    16.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节能减排工作的部署和《关于加强省管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从出资人角度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促进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自2008年起,把企业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纳入经营者业绩考核内容,引导企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推动节能减排技术进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指导企业履行好社会责任。

    17.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和信访稳定工作。推行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完善安全生产防范体系,持续增加安全生产投入,逐年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进一步提高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处置水平。发挥企业党政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的作用,信访网络渠道更加畅通,源头评价预防真正有效,历史遗留问题和一批重大信访案件逐步解决,信访稳定工作长效机制基本建立,信访总量持续下降,信访秩序根本好转,为企业改革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六、健全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

    18. 夯实企业国有产权管理基础。依法依规推进产权改革,规范国有产权交易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2008年,完成省管企业产权登记普查,进一步完善国有产权界定、保护、流转等各项管理制度。2009年,加快产权管理基础的信息化工作,充分发挥其服务国有资本优化调整的功能。加快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在全省企业国有产权交易业务整合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产权交易市场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拓展产权交易业务,丰富产权交易品种,2009年实现企业国有产权全部进场交易。2010年,建立健全企业国有产权基础管理信息系统、交易动态监管系统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动态监管系统,构建全省统一的企业国有产权动态监管体系。

    19.强化企业财务监督管理。2008年,建立完善企业经济运行分析工作机制,定期分析评价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引导企业经济指标与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对标,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促进加强企业内部管理。2009年在省管企业全面执行新会计准则,规范会计核算,确保企业财务数据真实可靠。加强省管企业财务决算管理,结合各种财务审计和日常监管中发现的不实事项,追溯调整业绩考核结果。积极推行企业委派财务人员制度,对关键环节和重大财务事项实施监督。2010年,开发企业财务风险测评软件,建立省国资委与省管企业双重财务风险防控体系。

    20.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2008年,建立以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缴为核心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监缴国有资本经营收益。2009年在省管企业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建立完善相关细则。2010年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

    21.完善业绩考核工作体系。从主要以目标管理为重点、以提高经济效益和资产经营效率为导向,向主要以战略管理为重点、以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和实施战略规划为导向过渡,最终达到以全面价值管理为重点、以资本价值最大化为导向,不断完善业绩考核的目标确定机制、分类考核机制、价值创造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到2010年基本建立考核指标体系完善、组织体系健全、程序方法科学、配套政策全面的省管企业业绩考核体系。指导企业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业绩考核体系,构建起“考核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递,激励层层连接”的企业内部考核机制。探索创新业绩考核方式方法,2009年在部分企业试行经济增加值(EVA)考核,引导企业更加注重价值创造能力,提高发展质量。积极开展企业综合评价工作,适时向社会公开评价结果,研究拓展综合绩效评价结果在促进企业改革发展中的应用。2008年,对省管企业财务绩效实施定量评价;2009年,采取一定方式向社会公开财务绩效定量评价结果;2010年,全面开展企业财务绩效和管理绩效评价。

    22.加强企业收入分配管理。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人工成本管理体系,促进企业加强人工成本管理。2009年实现单一口径的工资总额管理向全口径的人工成本管理的转变。改革工资总量调控办法,实现由计划管理、挂钩管理向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转变。逐步建立规范的效益决定工资机制和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促进企业工资合理增长。2009年全面推行工资总额预算管理。规范企业统筹外费用。探索实施企业年金制度。根据业绩决定薪酬及短中长期激励相结合原则,对省管企业负责人薪酬实施分类管理,完善省管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建立完善薪酬体系。2008年,修订完善企业负责人薪酬办法,树立以贡献大小确定薪酬的导向;制定法人治理结构试点企业高管人员薪酬管理办法,下放试点企业经理层人员薪酬管理权限;制定专职企业监事薪酬管理规定,建立监事激励约束机制。规范职位消费管理, 2009年出台职位消费管理指导意见。探索中长期激励办法,对实现整体上市的企业,制定股权激励的办法。探索建立非上市公司长期激励制度。

    七、创新企业党建和领导班子、人才队伍、反腐倡廉建设

    23.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企业党的建设。突出抓好理论武装。继续大规模培训党员干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选准着力点,突出企业特色,积极营造“讲责任、重创新、促和谐”的文化氛围。围绕企业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舆论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大力实施“凝聚力”工程,把企业广大党员和各类优秀人才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坚持党建工作“融入中心、进入管理”,结合建立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研究探索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方法、途径和机制,保证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的贯彻落实。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争先创优活动,激励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4.以“四好”为目标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突出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三大重点,深化“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适时进行评比表彰。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积极探索董事会选择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行使用人权的有效途径。建立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制度,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加大市场化选聘力度,2008年下半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部分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并选拔一批优秀后备人才。大力推进企业领导人员交流,形成人才的正常流动和合理配置。加大年轻干部培养使用力度,强化政策和措施,为优秀年轻经营管理人员成长进步创造良好环境。研究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以能力业绩为导向,以岗位职责为依据,市场认可、出资人认可、职工群众认可相统一的企业领导班子、领导人员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25.以机制创新为重点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逐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人才工作机制。2008年开始,在部分省管企业开展人才工作机制创新试点,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选用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深入实施“五大工程”,建设“五支人才队伍”: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出资人代表队伍;实施“经营管理双百人才工程”,重点培养100名优秀企业家和100名企业家后备人才;实施“创新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10个左右的创新团队,带动提升科技人才队伍创新能力;实施“结构优化工程”,建设一支既懂生产经营又熟悉党务和群众工作的党群工作者队伍;实施“百千万培养工程”,培养100名省级首席技师、1000名高级技师和8万名左右的高技能人才。

    26.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逐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年,组织企业领导人员围绕“七个不准”,深入开展自查自纠。逐步健全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制度规范,加大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加强对国资监管制度在企业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总结推广部分企业整合内部监督力量、向下属企业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等做法,促进省管企业完善监督体制机制。建立省管企业联合办案等制度,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依法清理规范省管企业领导人员兼职行为。

    27.规范国有企业职工入股、投资行为。2008年,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规范国有企业职工持股、投资的意见》,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规范企业管理层持股、投资行为,严格限制职工持股企业范围,限期清理企业主业中的职工入股问题,防止通过不当行为向职工持股、投资的企业转移国有企业利益。力争2009年完成企业主业中职工入股清理处置工作。
 

 

 

网站声明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教育培训中心 | 商务交流中心 | 国资研究 | 政策法规 | 数据中心 | 信息化

版权所有:红色传承教育官网 CopyRight©2013-2019 电话:400-876-0602

京ICP备160067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