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资规划〔2009〕4号
有关省管企业:
为合理配置省管企业内部资源,优化产业链条,增强集团管控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经研究决定,加快推进省管企业国有资本布局调整和所属企业重组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快推进调整重组工作的重要性
2007年12月,省国资委下发了《关于省管企业清理整合所属企业的意见》(鲁国资企改〔2007〕31号),各省管企业认真贯彻执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从2008年企业产权登记普查结果看,问题仍很突出:一是行业分布宽,产业集中度低;二是主业不突出,非主业领域过于分散;三是管理层次多,产权链条长;四是省管企业之间产业雷同、同业非正常竞争等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为此,省国资委在2008年制定的《山东省省管企业改革发展和国资监管工作三年规划》中提出,加快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原则上企业主业不超过三个、产权链条不超过三层,国有资本向产权链的关键、产业链的核心、价值链的高端集聚。为推进企业加快内部调整重组,省国资委已将这项工作纳入今年的重点工作进行考核。各企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切实做好所属企业和内部资源的调整重组工作。
二、明确调整重组工作各阶段的任务
调整重组工作的重点是:优化产业链,控制产权链,实现主业精干、产业清晰、产权层级收缩、组织结构扁平的目标。优化产业链、控制产权链是调整重组工作的核心,其中控制产权链、压缩管理层级是根本任务。从今年开始,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完成调整重组工作。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开展产业清查。省国资委于4月20日下发了《关于对省管企业产业分布状况进行清查的通知》(鲁国资规划函〔2009〕30号),明确了清查目的、内容和方式,提出了工作要求。各省管企业要按照通知要求,对所属企业产业分布情况进行摸底汇总,6月底前完成清查工作,7月5日前将形成的清查工作报告(内容包括清查工作做法、结果以及遇到的问题、建议等)连同《省管企业产业分布情况统计表》一并报省国资委,为研究确定调整重组方案打好基础。
(二)研究确定调整重组方案。8月底前,各企业在产业清查结果的基础上,根据省国资委的审查结果和主业确认意见提出所属企业的调整重组初步方案。9月底前,省国资委对各企业上报的调整重组初步方案,从调整的范围、方式、时间安排、采取的措施等方面进行审核、批复。
(三)分步组织方案实施。按照实施方案确定的时间要求,各企业要积极稳步推进企业内部资源的重组整合。2009年应完成20%的工作量,争取2010年底前调整重组工作全部结束。省国资委将结合省管企业国有资本布局调整的要求,围绕大集团建设,对企业间的同业资产进行整合。
三、把握调整重组工作的两个关键
企业在制定调整重组方案时,应特别注意控制产权链和优化产业链两个关键。
(一)突出抓好产权链的清理。省管企业级次原则上控制在三级以内,特殊的可适当放宽到四级。调整的对象不仅是三级以下企业,也包括二、三级的空壳企业。对非主业领域资产质量差、经济效益低、规模小、无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要坚决进行清理;对非主业领域中发展相对较好,且与主业发展关系密切的企业,可以划归主业;对主业领域内的企业,主要是压缩产权链,特别是对经营困难、管理链条较长的,必须提出整合的具体方案。
(二)突出优化企业产业链。通过提高产业集中度,解决涉及产业分布过散的问题。对主业产业,从资源获取、核心产品生产以及原材料产品深加工各环节进行理顺,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同时,把资源配置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集中资源向价值链的高端环节转移。对产业链非关键环节,可通过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方式、实行外包等,减少资源占用。对非主业产业,不宜延伸产业链条,应立足企业发展战略,逐步采取措施进行整合,杜绝盲目进行不相关的多产业发展。省国资委在审查企业产业清查结果时,将对企业的主业研究确认,明晰发展的产业。
四、落实调整重组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作组织保障。各企业要高度重视,统筹安排,明确牵头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协调、联络和组织调整重组工作,做好产业清查以及后续相关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保证清查工作质量。各企业要认真组织开展产业分布清查工作,确保及时、全面、真实反映企业产业分布情况。
(三)认真制定调整重组方案。清查工作结束后,各企业要根据产业清查结果,本着缩短链条,精干主业,可操作性的原则研究制定具体的调整重组方案。
(四)严格组织方案实施。调整重组方案经省国资委确定后,各企业要认真组织实施,确保调整重组工作的顺利推进。
(五)加大调整重组工作的考核。按照《关于2009年度主要工作考核有关问题的通知》(鲁国资考核〔2009〕4号),今年省国资委将从产业清查、调整重组方案制定、方案组织实施三方面对企业调整重组工作进行考核。
各企业一定要按省国资委的具体部署和要求,认真抓好落实。
二○○九年六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