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请登录注册

深化改革是国企发展的必然选择

来源:《吉林日报》
2009-08-12
打印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改革是持久的动力。在国企改革发展的大潮中,我省从未停止过探索和实践,特别是2005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紧紧抓住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历史机遇,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打响了国企改革攻坚战。经过改革攻坚,全面完成了全省816户重点工业企业的改制任务,同时也带动了粮食、商贸、交通、建筑等非工业企业的改制。截至2008年末,全省已有3381户国有企业完成了改制任务。通过改革,我省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国有经济布局优化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国有经济的运行质量和发展速度有显著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极大增强。

  改革成效显著 活力重新焕发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5年国企改革攻坚以来,我省国企改革成效显著,实现了“四到位一基本”目标,即实现了整体改制到位,职工劳动关系转换到位,债权债务处置到位,国有资本退出到位,基本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改革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使国有经济的活力重新焕发。

  ——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得到优化。通过改革,国有资本进一步向全省支柱行业和重点领域集中,一些一般竞争性领域的企业基本退出了国有,劣势企业退出了市场。2007年末,全省国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由2004年末的701户减少到312户,减少了56%。省属国有企业由原来分布于20多个行业,进一步集中到冶金、能源、基础设施等几个重点领域。

  ——国有企业资产总量大幅增加。通过改革,进一步盘活了存量,引进了增量,尽管全省的国有企业户数大幅度减少,但国有企业的规模和总量快速增加。至2007年末,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到了3516.6亿元,比2004年增长32%。全省国有企业净资产总额为1584.3亿元,比2004年增长了63%。

  ——国有企业效益不断增长。至2007年末,全省规模以上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87.1亿元,占全省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3.5%。与2004年相比,全省规模以上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增加了204.8亿元,占全省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的比重提高了18个百分点,国有企业盈利能力大幅度增强。

  ——企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改善。2007年,全省国有企业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分别为18%、15%和109%,与2004年相比,分别增长9.7、10.3和4.6个百分点。2007年末,全省国有企业总体资金结构趋于合理,资产负债率由2004年的63.6%降低到54.9%,下降8.7个百分点,其中,地方国有企业由2004年的65.53%降低到52.04%,下降13.5个百分点,企业总体抗风险能力显著提高。

  把握振兴机遇 国企浴火重生

  深化国企改革,每一个关键时刻,取得的每一项重大进展,都离不开体制突破和理论创新。党的十五大,中央作出了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重大决策。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国有企业的作用既要通过国有独资企业来实现,更要大力发展股份制,探索通过国有控股和参股企业来实现”,并进一步明确了“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要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完善结合起来,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审时度势,把握机遇,历来是改革能否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从吉林省的情况看,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省份之一,市场化程度较低,经济发展内在动力不足;国有经济比重过高,企业历史包袱沉重;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任务艰巨;企业工艺装备水平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就业和再就业矛盾突出,社会保障能力较弱。这些都是长期困扰吉林发展的突出问题,不解决这些问题,老工业基地难以振兴,吉林工业难以复活。2003年,国家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实施国企改革攻坚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国家支持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如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政策性破产、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实行增值税转型等试点政策,都是扶持国有企业和推进国企改革的。这些政策含金量高,时限性强。与此同时,伴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域外资金开始大量进入,寻求合作,时机稍纵即逝。2005年初,省委、省政府从省情实际出发,审时度势,果断决定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全面推进国企改革,并确定了利用一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816户国有工业企业改制重组的任务目标,我省国有企业从此浴火重生。

  合力攻坚破难 上下同心闯关

  改革是一场硬仗,改制是一道难关。但这一步必须迈出去,这一关必须闯过去。只有卸掉包袱,才能轻装前进,只有加快改革,才能加快发展。为切实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省委、省政府在全省掀起了一场合力攻坚、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

  ——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省里成立了以省长为组长,分管书记、三位副省长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并设立工作办公室。为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成立由省人大、省政协领导担任组长的10个国企改革督查推进组。省委组织部抽调1420名中青年干部下派到企业直接参与国企改革。省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先后召开了多次全体(扩大)会议、“会办制”会议和上百次专题会议,部署研究解决推进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力地保证了国企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正确把握改革的方向。省委、省政府在全面总结以往改革经验和借鉴外地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确定了“国企改革必须坚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把通过改制促进企业发展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基本方向,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和“四到位一基本”的目标要求,要求国企改制必须要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有利于保护职工的利益,有利于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通过改革,使企业实现整体改制到位,职工身份转换到位,债权债务处置到位,该退出的国有资本退出到位,并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述要求从根本上保证了这场改革攻坚战能够彻底、规范,做到标准更高、质量更好。

  ——建立政策支撑和保障体系。国企改革涉及的困难矛盾多,利益关系复杂,必须有相关的配套政策做保障。经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反复协调,制定出台了《进一步深化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指导意见》和涉及筹措改革成本、妥善处理职工劳动关系、化解金融债务、分离企业办社会、鼓励域外资本和民营资本参与国企改制、对经营者激励和约束以及税费减免等7个方面的配套政策。省直有关部门紧密结合实际,分别制定了支持国有企业改革的具体政策措施和操作办法。针对改革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改革成本不足、拖欠社会养老保险费等重点、难点问题,省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先后研究出台了39条补充政策。

  ——努力破解主要矛盾和困难。一是多渠道筹措改革成本。采取土地使用权转让、国有资产变现、国有股权转让、债务处理、招商引资、财政注入、减免税费、利用政策化解等多种方式,千方百计、多渠道筹措改革成本。二是努力化解企业金融债务。除积极利用国家政策性破产进行呆账核销以及对严重资不抵债企业实施依法破产外,还确定了“政府主导,搭建平台,区分情况,逐户落实,分批处置”的总体思路,成立了化解改制企业金融债务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专人集中组织。三是加快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省政府制定了《省属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实施办法》,确定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与国有企业改革同步,分离移交经费由省财政承担,其它机构采取市场化分离。

  ——切实维护职工利益。筹措支付改革成本233亿元,妥善安置职工100多万人。抓住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的政策机遇,各地、各部门通过并轨试点促进企业的改制,基本完成了职工劳动关系的转换。在实施国企改制过程中,始终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维护职工的基本合法权益作为关键环节,严格程序,依法操作。在具体操作上,做到“阳光改制”,改革政策、改革方案、职工安置、补偿金标准同职工见面;实施依法监督、部门监督、市场监督、群众监督;把住资产审计评估、改制方案审批、产权交易、债务处置、职工参与、案件查处“六个关口”。做到改一户完成一户,改一户彻底一户,改一户规范一户。

  ——营造改革攻坚的良好氛围。各地、各部门通过召开各种会议和利用新闻媒体广泛进行思想发动,不断统一各级领导干部、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的思想认识,扭转了舍不得改、不想改、不愿意改和改不了的观念,努力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变成大家的自觉行动。省人大、省政协高度重视和支持国企改革,对改革中应注意解决的问题向省政府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从省到市、县各职能部门都主动围绕改革大局,服从服务于改革,积极支持,主动服务,形成了财政、国土、劳动、社保、法院、税务、工商、公安、民政等部门积极参与改制,组织、宣传、工会及新闻单位密切配合改制,证券、审计、评估、律师、产权交易市场等中介机构主动服务于改制,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供电、供热等部门也想方设法为改制企业排忧解难的合力攻坚的改革氛围。

  改革不断深化 探索永无止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改革攻坚以来,我省国企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最难的一关已经过去,但国企改革没有终结,改革是一项永续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国企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这为我们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深化改革是国企发展的必然选择,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什么困难,什么阻力,改革的方向不能动摇。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为我们深化国企改革、加快企业机制创新,又提供了新的契机。改革常在,企业长存。我们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深化改革,我省国有经济一定会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一定会为全省经济大发展快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网站声明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教育培训中心 | 商务交流中心 | 国资研究 | 政策法规 | 数据中心 | 信息化

版权所有:红色传承教育官网 CopyRight©2013-2019 电话:400-876-0602

京ICP备160067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