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请登录注册

创新国有企业绩效考评体系的思考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作者:宁夏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王静波
2010-01-06
打印

    王静波提高国有企业绩效考核水平是国有企业特殊性所要求的内容,绩效管理体系的科学性、有效性,对促进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促进国有经济活力和效率大幅提升,主导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意义重大。

  目前,国有企业抵御金融危机,迎接后危机时代各项变革与挑战,对国有资产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创新国有企业绩效考评,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极具探索性、挑战性,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国有企业绩效考评的出发点和重点

  1.发挥业绩考核的导向作用。

  相当部分的企业将绩效考核工作定位在调整待遇以及决定奖金发放等事务性工作上,而不是着眼于未来——如何使企业通过绩效考核,全面提高员工素质,使企业生生不息。

  通过不断完善业绩考核制度,引导国有企业当好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表率,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引导企业走自主创新和资源节约之路,从建设创新型国家、节约型社会的战略高度,突出“发展、改革、稳定、安全”主题,引导企业兼顾近期效益和长远发展;把资产质量提升、资本结构改善放到更为重要的位置上不但要考核有形资产,还要考核无形资产.

  2.解决国有企业长期套用党政领导干部考核标准问题。

  当前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多数仍是行政委派,大多数由行政任命的企业经营者与企业利益无紧密关系,缺乏把企业办好的最根本的利益冲动,有的考核仍停留在“德、能、勤、绩、廉”层面。推动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全面突破,有利于增强国有企业人事制度的活力与竞争力。

  3.绩效考核方式、核心能力考评实践需要不断积累和沉淀,需要持续创新和不断突破。

  2009年中央企业业绩考核工作明确要按照“上水平、更精准、更规范”的要求来开展,这为开展地方国有企业绩效考核指明了方向,使绩效考核工作真正成为“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一种机制。

  地方国企绩效考评体系的具体实践

  1.战略考核前置监管。

  对企业的发展战略、产业规划、产业链的关联度、互补性进行考核,防范扩张风险。

  发展战略规划是确立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制订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目标的重要依据。用战略牵引考核,以考核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增强了战略的执行力。实现“战略——规划——计划——预算——考核——薪酬”的紧密衔接,构建以任期考核落实企业发展战略、以年度考核实现年度计划的管理体系。

  要引导企业突出主业,突出核心业务。只有把有限的资本集中到核心业务上,不断提高主营业务特别是核心业务的竞争力,在核心技术、专有技术上比别人略胜一筹,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考核体系。

  企业内部绩效考核体系,既是国企业绩考核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压力传导机制、确保国有资产经营责任落到实处的关键环节,体现决策的效率、控制力,是对责任目标的有力保障。

  科学的绩效管理可以达到传递压力,聚焦企业目标;强化责任,塑造职业行为;科学决策,改进管理方法;公正评价,提供公正待遇;改进绩效,促进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等目的。因此,优化绩效管理体系对企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3.综合统筹能力和业绩 

  从某种程度上说,绩效考核是衡量企业业绩完成好坏的唯一措施,必须从绩效考核体系建立、绩效考核指标健全、绩效考核组织管理、绩效考核过程跟踪等方面下工夫。

  1)主体经营指标与国务院行业对标

  业绩考核与行业对标相结合,督促企业赶超行业先进水平。以优秀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为标杆,对比找出本企业差距,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研究一流企业的最佳实践,并以此为基准,进行对标考核,努力赶超先进水平逐步实现业绩考核的合理定位与科学评价。

  2)业绩考核与风险管理相结合,完善风险防控机制。

  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是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将防范经营风险、法律风险、安全生产风险纳入业绩考核体系,加强新产品、新业务领域的风险控制。

  3)业绩考核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加强经营过程监控。

  加强经营过程的事中监控、评价和指导,使绩效管理不断得到强化。采用“听、问、看、查、评”的绩效动态管理方式,通过管理专家督促业绩考核目标的执行。

  4.新形势下创新财务管理有迫切意义。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重点要从完善制度向细化落实转变,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机构,形成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同时,完善分级授权机制,梳理业务流程,全面开展风险评估;强化监事会和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监事会和内部审计在内控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进一步推进资金集中管理。集团公司要建立财务公司或资金结算中心,加快内部资金融通,监控资金流向,监督大额资金使用,确保资金安全。建立激励机制,内部存贷款计息;推行资金计划管理,以预期效益为基础编制日、周、月、年的资金计划,实施周资金货款回收、用款安排调度制度。

  进一步深化财务预算工作。把监管关口前移,实现由事后监督向事前引导和事中控制转变,增强前瞻性和有效性。要围绕促增长、保质量、控风险的要求,加强预算执行的跟踪监测,及时反馈执行结果,质询、分析差异,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加大综合绩效评价工作力度。将盈利能力、债务风险、资产质量、发展能力等与全国同行业优秀值、良好值、平均值、较低值、较差值对比,得出评价结果,引导企业集团及其分公司向国内先进企业看齐。

 

网站声明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教育培训中心 | 商务交流中心 | 国资研究 | 政策法规 | 数据中心 | 信息化

版权所有:红色传承教育官网 CopyRight©2013-2019 电话:400-876-0602

京ICP备160067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