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国有基因”与生俱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建设,已经形成了以“一大油田”、“两大森工”、“三大动力”、“四大煤矿”、“九大农垦”、“十大军工”为代表的国有经济管理体制和相应的产业格局。这是支撑全省发展和全国经济建设的“钢铁脊梁”。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体制转轨、机制转换,我省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完全能够在“八大经济区”建设与推进“十大工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引领龙江经济社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一、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国有经济的强劲引领
一是丰富的矿产资源转化为现实的GDP需要由国有经济的“接生”。截至2009年底,全省共发现各类矿产134种,经专家估算,已发现的矿产资源(不含原油和天然气)潜在经济价值在10万亿元左右。如果对5万亿元矿产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按照1:5的比例计算后续加工生产,生产总值将突破20万亿元以上。矿产资源属于国有资源。要通过政策创新、体制改革和市场化运作,把国有资源转化为国有资本,并融合更多的社会公众资本。开发主体应由国有控股企业为主,以保证政府掌控规划方向、科学地配置资源、实现安全生产,避免因过度放开、粗放开采,被迫进行第二次“国进民退”的现象发生。要立足于环保与开发并举,强化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进,使我省潜在的GDP转化为现实的GDP、科学发展的GDP、富民强省的GDP。
二是龙江发展所需资金需要由国有资本市场流转的“引流”。至2009年末,全省国有净资产为4644亿元。其中,中央企业净资产为4012亿元,地方国有企业净资产为632亿元。如果将其中1000亿元优良的国有净资产实现证券化(目前上海市国有资本证券化率已经达到25%),按照1:10的比例在资本市场放大资本控制力,将增加近1万亿元的市场价值,国有经济的带动效应将进一步提升。由于这些国有股权可在资本市场随时流通变现,使虚拟经济发挥出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和套现兑现的融通功能。
三是国有职工是我省未来发展巨大的人口“红利”。我省国有经济集聚着百万名优秀的产业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各类管理者。通过近五年来的国企改制,实施冗员分流,在岗人员解除传统劳动关系、续签新劳动合同等措施,国企员工的年龄集中在25岁至40岁之间,具有巨大的人口红利潜质。这些训练有素的国有职工是工艺技术标准制定、工业精神体现的实践者,对于促进我省未来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支撑。
四是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和改善民生等社会公益事业需要国有经济的“担当”。高质量地完成“三年决战交通”;继续深化城市“三优工程”建设,强化“三供两治”和“三棚一草一绿”改造;推进“百个名镇”建设和全省城乡一体化建设,必须进行大量的、持续的资金投入。此类投资具有明显的公益性与经济外部性,国有经济要义不容辞的成为投资与建设的主体,承担起引领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努力把龙江建设成为全民创业,生态改善,人民富裕,和谐安宁,文明进步的美好家园。
二、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国有经济的引领功能
当前,我省国有经济还存在着拉动社会资本作用小,央企与地方经济产业融合度差,省属企业分布散、规模小、政企不分,地方政府大量投资却没有显化为国有产权等问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体制与机制创新加以解决,发挥引领作用。
一是运用市场平台放大国有资本带动社会投资的乘数效应。要通过建设一个高水平的区域性国有产权市场交易平台,促进国有资源的资产化、资产的资本化、资本的证券化。将现有的省产权交易中心进行股份制改造,实质性的整合全省产权市场,打造功能完备的综合性要素交易平台。要不断地创新交易品种,将公共资源、矿产资源、文化产权、土地林权、行政事业资产、股权托管等交易项目纳入产权市场交易范畴,为全社会财富增值提供新的机会。要与上海、天津等区域性国际交易平台对接,推荐我省优秀的国企到这类资本市场上进行股权交易、融资筹资。要新建或收购若干个期货市场或大宗商品的现货市场,掌握我省矿产资源、部分能源、原粮、木材、旅游、初级加工产品资源等市场定价权与话语权,防止因价格波动与行业寡头恶意控制,造成资源类商品的收益流失。
二是通过重组改制再造一批极具调控功能的国有骨干企业。要将交通发展、龙运、地方粮库、内外贸、投资、担保等省直部门所属经营类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划归省国资委监管,统一进行资产重组、资源整合、主业重构,打造一批资产、销售收入双超百亿的大集团、大企业,成为全省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政策工具。将哈尔滨机场经营权从首都机场重新让渡回来,按照经济发展要求,与各市(地)干线(支线)机场以及省旅游集团进行战略同盟,促进全省旅游产业规模化经营。依托省航运集团、省地方铁路集团等地方国有企业,与央企系统的国铁、民航、电信、邮政、电视传输等国有资源进行战略合作,打造港站、铁路、航线、道路、口岸、数字传输系统立体式网络化的现代物流体系,打通出海通道,变内陆省份为临海开放省份,变区位劣势为区位优势,凸显国有经济在促进地方发展的体制优势。国有骨干企业要先行先试,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带头节能减排,履行绿色增长的社会责任。各市(地)必须明确国有资产监管主体,增强产权意识,运用产权智慧,与地方非公经济深度融合,在涉及社会公益类企业中,必须赋予国有股权维护公众利益的特殊话语权。
三是上马产业项目构筑本土国有企业发展龙江经济的“堡垒”。研究表明,如果龙江每年没有1万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的高强度、持续投资,经济振兴与发展跨越蓝图将成为泡影。要把我省央企作为外来战略投资者,享受各种优惠政策,全力推进哈西客站哈大高速铁路枢纽工程建设,哈市地铁工程建设,哈三大动力的700MW级大水电装备等项目扩能达产,哈飞新能源汽车与支线飞机项目建设,大庆打造百年油田建设,一重百万级核电制造工程建设,五大发电集团新能源项目建设等。地方国企要积极推进北满特钢产能翻番工程建设,齐一二数控机床技术改造项目建设,省龙煤集团东部煤电化基地项目建设,省森工集团生态经济发展模式项目建设等。这些由“国字号”推动的产业项目一旦达产达标,龙江经济社会发展将不可限量。
四是实施国企多元化改革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腾出成长空间。要改变以改、破、卖为主的国有产权私有化形式,通过产权市场融合其他所有制资本,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为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个体创业成功提供支持与机会。要组建国资经营管理公司、信用担保公司、产业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公司、设备租赁公司等,运用更多的投资经营工具,为中小企业的发育成长服务。
三、要进一步强化国有经济引领作用的重要保障
在发挥国有经济引领过程中,要把整合国有经济建设的精神、国有经济发展规划先行的原则、以人为本因才创业的方法贯彻始终。
一要促进精神财富转化为市场竞争的软实力。“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北大荒精神”等是龙江国有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巨大精神财富与文化软实力。在此基础上,要把这几种主流的精神力量,通过文化产业市场化运作,融合与整合为龙江人认同的家乡意识,提升为龙江新时期创业精神,把可以留住的人才、资金用于家乡建设,把外流的人才、资金引流回来,共同建设龙江宜居的、美好的生存家园。
二要科学编制我省国有经济发展的“十二五”规划。促进国有经济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规划先行。要坚持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一盘棋”方针,准确地处理好央企与地方国企、大中小国有企业、产业上下游企业、公有制与其他经济成份之间的发展关系,合理地规划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优化升级,努力实现国有经济总量翻番与国有职工收入倍增的目标任务。
三要构建市场化选择人才与尊重劳动者贡献的体制。事业是人干出来的。必须用极具突破性的优惠条件,打通机关事业单位中创业型人才,非国有体制中的能人、强人进入国有企业高级管理层的通道,实现国有企业人才的市场化配置,建设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必须尊重国有企业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尊重劳动价值与创造价值,在国有企业效益增加的同时,大幅度地提高工人的政治待遇,强化经济激励手段,让全体国企职工有尊严地工作。鼓励员工持股,让普通劳动者拥有企业产权,提高职工的财产性收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