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纺集团公司(简称中纺集团,英文CHINATEX)原名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创建于1951年,是国务院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的大型企业集团。中纺集团在57年发展历程中,曾作为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的主渠道,以累计实现进出口额逾千亿美元,为推动和促进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和纺织工业的振兴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在改革开放30年中,中纺集团勇于解放思想,积极创新求变,实现了由行业管理到市场竞争主体的转变,特别是经过近年来对商业模式的创新实践,现已成为贸易与实业投资相结合、广泛涉足主业产品上下游、具有供应链管理能力的优势供应商,已成为本行业中具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企业集团。
业绩篇
我国是世界纺织大国,中纺集团作为国内外贸纺织行业的带头人,曾是国家对外创汇的主力军,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仅在1981年-1985年期间,累计创汇172.47亿美元,年递增10%以上。在“七五”计划的第1年——1986年,公司出口达到53.5亿美元,有力地弥补了国家石油出口下降形成的外汇空额。1987年公司出口再攀高峰,完成67.75亿美元,成为全国出口创汇第一大户,荣获“全国经贸行业先进集体”称号。
通过长期国际经贸活动,中纺在国际棉纺贸易市场赢得广泛盛誉,1982年中纺与美国棉花协会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棉商签订了一项棉花贸易协议,被称为“中纺条款”,此条款曾在国际上得到许多国家和棉商的认可,有力地维护了国内棉花进口企业的利益,是我国企业在国际商贸中为数极少的主导制定规则。
1988年开始,根据国务院国关于深化外贸体制改革的要求,中纺集团由一家外贸行业管理型机构转变为一个经营型、多功能、综合型、国际化的外贸企业。中纺集团凭借在纺织品出口领域丰富的经验和多年来积累的国内外渠道,积极创新,勇于竞争,以原有贸易能力为基础,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沿主业上下游延伸、贸易与实业投资互动,在夯实纺织品贸易和经营实力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大宗农产品贸易,并进军相关加工领域,不断创造出新的佳绩:
——1990年,中纺在17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机构共计29个,总资产达1亿美元,海内外总营业额达57.31亿美元。同期,总公司自营业务开始起步,三年累计自营出口近20亿美元,公司三年总营业额174.1亿美元,在与省、市分公司脱钩之后,继续在全国大型外贸企业中名列前茅,在纺织品进出口行业中名列首位。1995年,根据国家经贸委对1000家国有大型企业评估,中纺综合经济指标位居全国外贸企业第一位。截至1996年上半年,中纺总公司拥有遍布美洲、欧洲、澳洲、日本、港澳等地的海外企业37家、国内直属子公司20家。
——1999年,中纺集团在美国成功地发行了1亿美元商业票据,开始涉足国际资本市场、运筹国际资本的尝试。
——2002年,中纺集团制定并实施了第一个发展战略规划,明确了业务发展的方向和重点。通过2002年—2006年第一个战略规划实施,中纺集团经营规模大幅增长,5年内翻了2番,其中主营业务的比重达到了95%以上,核心业务的地位十分清晰和突出,集团的盈利能力不断增强,主营业务销售利润翻了一番多,达到5.5亿元,净利润增长了六倍多;净资产收益率增长了13倍。
目前,中纺集团已形成较稳定的三大主营业务板块:纺织原料和棉纺业务、纺织品贸易和生产业务以及粮油业务。其中纺织原料和棉纺业务包括棉花、羊毛、化纤、纱线、坯布等产品的贸易和生产,纺织品贸易及生产业务包括服装、面料、家纺等纺织产品的贸易和生产,油料业务包括大豆、油菜籽、玉米等大宗农产品及其下游产品的贸易、物流与加工。在战略规划的指引下,经过持续地改革与调整,集团在三大主营板块上均取得突出业绩,中纺集团现在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棉花贸易商、大豆贸易商、腈纶进口商,国内最大的服装出口商之一,最大的羊毛进口商之一,中国棉花交易市场发起人之一,在全国纺织贸易企业中名列前茅,在国内外纺织和油料领域具备了较大的影响力,在国内外享有良好品牌声誉。
截至2007年底,中纺集团总资产已逾百亿元。2007年集团共实现销售收入205亿元,实现利润5.2亿元,经营规模和效益水平创历史新高。
战略篇
企业战略要确定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并指出实现目标的策略和途径,战略是企业的纲领和旗帜,引领企业发展方向,是企业成功的基石。
中纺集团自成立伊始至1987年,受国家委托对全国的纺织品进出口贸易实行行业管理并组织纺织品进出口工作,主要承担着国家计划任务,有经营计划而并无战略规划可言。随着外贸体制改革的展开,中纺领导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引领企业思索、探求生存和发展之路,推动了中纺持续不断的发展。1988年,为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迅速转变职能,中纺提出:既要以经营纺织品为主,积极向多功能综合型发展,又要以国内为基础,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向国际化腾飞。1996年,公司顺应形势的要求,明确提出了今后工作的“一二三三”发展战略:围绕经济效益一个中心,抓好发展和改革两条主线,全面培育和壮大贸易、投资、金融三个效益增长点,逐步走上经营集约化、业务多元化、管理科学化的良性发展轨道。根据发展战略的要求,公司大力改善贸易经营方式,拓宽经营领域,挖掘经营深度。同时,为了坚实贸易基础和开辟新的效益增长点,公司还加快了实业投资的步伐。
2001年,中纺在加大改革与调整的工作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制定了未来五年的战略规划。规划将培育和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奋斗目标,确立了集团战略业务组合,明确了集团发展重点和核心能力。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反映了公司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对公司的长远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02——2006年公司第一个五年战略发展规划实施期间,集团的经营管理突出体现了创新发展的主线。主营业务探索新经营模式,棉花、粮油业务积极探索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加快提升原产地采购能力和实业项目的自建、兼并与收购,并取得了境外期货资格。其中粮油公司2002年进入巴西市场直接收购大豆,这是中国企业的第一家;棉纺业务加强新产品开发及研发能力,并在外发加工、管理输出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成衣业务整合工厂资源,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同时,集团调整了组织架构,实施了新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实行全面绩效管理,集团的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截止2005年底,集团控股工业企业20多家,拥有50平方公里海外棉田,32万枚棉纺纱锭,1000万件成衣和年加工大豆百万吨的生产能力,构成了支撑集团公司发展的重要实业基础,从根本上改变了中纺作为单纯贸易商的传统形象,形成了集团公司发展的新优势。
2007年,中纺集团确定了第二个五年战略发展规划,更加明确了集团的战略定位,即:成为一家以价值链管理为核心竞争优势,在大宗原料供应及加工领域具有突出竞争力,在纺织服装贸易领域具有增值服务能力的国际化企业集团。
动态战略规划的指引与实施,使中纺近年来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集团创新商业模式,形成了以供应链管理能力为特征的企业发展新格局,同时,在管理机制上形成了以战略发展为主线,以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为两翼的管理体系,根据战略规划,2007年集团全面试行6S管控体系,为动态战略管理体系提供重要保障。
组织文化篇
中纺集团在50多年的创业历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沉淀凝练出具有中纺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组织文化:开放,创新和学习,这些文化特质,为实现集团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支撑。
中纺集团从成立之初即投身到国际贸易中,广泛的国际经贸和世界性的合作交往使得中纺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开放的心态。在我国外贸体制改革、外贸经营环境变化等一系列巨变中,中纺又始终以开放的心态迎接一次次新的挑战,秉持“以改革促发展”的思想理念,主动变革创新谋发展。也就是因为中纺拥有开放和创新的文化特质,中纺顺利完成了从计划经济的行业管理者到市场经济的市场经营者的角色转变,并在市场经济时代,勇于尝试、勇于挑战,如1988年中纺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改革人事管理工作,引入竞争机制;1995年中纺在原外经贸部直属外贸总公司中率先推行了经营目标责任制,对下属企业下达经营指标,将指标完成情况作为业绩考核的依据,改变了过去只偏重进出口额和利润指标的粗放考核办法,提升了公司经营管理的整体水平。
在历次的开拓创新中,中纺重视学习的传统尤显突出。中纺认为,在社会变革、企业加快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商贸行业需要复合型人才,需要更加注重创建学习型企业,为集团发展不断提供源泉和动力。可以说,学习带动了集团的改革发展。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集团以内部工作会议、请外部专家研讨等各种方式对公司的改革与发展进行深入研讨,以参观交流等方式学习借鉴国内外成功企业宝贵经验。中纺战略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就是从公司的一次学习研讨开始的。
学习提高了集团整体素质。在赵博雅总裁的大力倡导和以身作则影响下,领导班子积极带头,定期进行专题学习研讨;集团建立了各类学习和培训制度,通过系统的、分层次、有针对性的课程培训提升了管理人员、员工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实现集团发展战略的提供了重要保障。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纺集团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各个不同时期的方针政策,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实现集团特色发展道路的30年。未来,中纺集团将继续与时俱进,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