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请登录注册

中国中钢集团公司改革发展综述

来源:中国中钢集团公司
2008-10-31
打印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国有企业改革30周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中国中钢集团公司(简称中钢集团)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务院国资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干部职工的的艰苦奋斗下,不断深化改革,按照“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要求,着力推进资源重组优化,精心谋划产业调整升级,持续深化经营模式创新,稳步实施企业战略转型。集团综合实力不断发展壮大,活力和竞争力明显提升,布局和结构不断优化,由传统商贸型企业逐步成长为中国钢铁工业领域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企业。

  一、中钢集团概况

  中国中钢集团公司是中国的大型中央企业,是一家为钢铁工业和钢铁生产企业提供综合配套、系统集成服务的集资源开发、贸易物流、工程科技、设备制造、专业服务为一体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2007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35亿元。

  中钢集团是中国最早“走出去”从事经济技术合作的国有大型企业之一,多年以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目前,已在澳大利亚、南非、津巴布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以及国内内蒙古、安徽、山东等地建设了铁矿、铬矿、镍矿、钼矿、铀矿资源基地,矿产资源控制总量已达10亿吨以上,既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安全、稳定、可靠的资源保障,同时促进了资源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中钢集团拥有覆盖全球的营销网络和物流服务系统,是中国主要钢铁生产企业的原料供应商和产品代理商,与国内外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铁矿石、铬矿、直接还原铁、萤石、焦炭、锰矿、废钢、钢材、镁砂、稀土等贸易经营居于国内前列,在业界具有重要影响。

  中钢集团所属科技企业在探矿、选矿、热工、环保、耐火材料、金属制品、工程设计等领域,有较强的科技研发实力;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10个国家级研究中心,并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机构和博士生培养点;建有几十条科技成果转化生产线,其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中钢集团具备工程项目总承包和综合配套能力,是国内外多家成套设备和装备技术公司的代理商,曾为国内多家大型钢厂的技术改造和项目引进提供融资、招标等专业服务,拥有钢铁行业唯一一家承担国家发改委委托投资咨询评估任务的咨询机构。

  中钢集团大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型设备研发、核心产品制造和总成配套一体化的重型冶金设备制造基地,国内最大、综合实力最强、国际一流的耐火材料、炭素、铁合金研发和生产基地,努力提升生产企业的支撑作用,不断提高为钢铁工业和钢铁生产企业提供综合配套、系统集成服务的能力,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钢铁生产服务商。

  展望未来,中钢集团提出了两大战略目标:在2010年前后基本达到进入世界500强的基本条件;把中钢集团建设成为一个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二、中钢集团战略整合的综合成效

  (一)销售收入跨越式增长。2003年,中钢集团销售收入只有130亿元,2004年到2007年连续突破200亿元、300亿元、600亿元、1200亿元整数关口,四年增长867%,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相当于四年再造了八个中钢。2008年中钢集团沉着应对宏观经济面的一系列不利因素,灵活调整经营策略,继续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二)盈利能力持续提高。2003年,中钢集团的利润只有2亿元,2004年至2006年,在消化了大量历史遗留问题和支付了战略整合过程中必然增加的成本代价后,中钢集团的利润仍然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三年分别实现利润6亿元、7亿元、8亿元。 2007年,中钢集团战略整合的效应初步显现,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当年利润总额突破30亿元整数大关,四年间增长了1445%。

  (三)市场排名快速上升。在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由2003年的第150位上升到了2008年的第33位;在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的排名由2005年的第59位上升到了2008年的第15位;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最大500家企业集团排名,由2003年的第105位上升到了2007年的第42位。

  (四)品牌形象焕然一新。历史上,中钢集团由原冶金部下属四家公司合并组建,文化融合度和品牌形象统一度均较低。2004年以来,中钢集团通过统一更名,大力推广实施企业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建设统一的企业文化体系,使得现辖86家二级单位,名称规范,标识统一,严格执行集团总体战略,对外高度树立了大集团、大公司的整体形象,“中钢/SINOSTEEL”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显著提升。

  三、中钢集团战略整合的历史背景

  中钢集团于1993年2月经原国务院经济贸易办公室批准成立,由原中国冶金进出口总公司、中国钢铁炉料总公司、中国国际钢铁投资公司、中国冶金钢材加工公司组建而成,时称中国钢铁工贸集团公司。之后,国家冶金工业局又将原冶金系统的十多家企业陆续划入中钢集团,加上原来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几十家公司,中钢集团的总体规模越来越大。由于历史的原因,这种行政性重组所遗留的问题十分复杂,集团成立近十年的时间里,经营业绩徘徊不定,没有实现根本性突破。

  二十世纪90年代,伴随着世界经济增长中心逐步向亚洲地区的转移,中国的钢铁工业获得了快速发展。从远景来看,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才刚刚开始,新农村的建设、西部开发、东北振兴、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钢铁工业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二十一世纪的头二十年既是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与此同时,国际钢铁业巨头加快海外扩张,力图将版图延伸到中国这样的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国内钢铁企业面临被外资并购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增强自身市场竞争力和风险抵抗能力,中国钢铁企业也开始进入一个并购重组、整合提高的时代,在这盘棋局中,遵循的本质规律是:强者恒强,弱者出局。

  中钢集团如何才能把握住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战略机遇,如何才能应对我国钢铁行业并购重组的严峻考验,赢得生存发展空间?唯一的选择是:重新洗牌,战略整合。


    四、中钢集团战略整合的主要举措

  (一)  明确企业战略,构筑企业灵魂

  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企业要发展,必须找准自己的坐标,明确自己的前进方向,否则只会飘忽不定,随波逐流,走不稳也走不远。中钢集团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因素很多。但最核心、最关键、最有价值贡献力的因素是:中钢集团认真分析自身优劣、深入研究市场环境、准确把握行业趋势,找准了企业发展战略,构筑了企业灵魂。

  纵观中国钢铁行业,钢铁生产虽然利润可观,但已是群雄并起,竞争激烈,进入钢铁生产领域,代价太大,也非中钢所长。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钢集团在某些领域已经形成了较为突出的优势。中钢在澳大利亚、南非等地拥有矿产资源基地,积累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开发经验;拥有覆盖全球的营销网络和物流服务系统,是中国主要钢铁生产企业的原料供应商和产品代理商,与国内外众多企业广泛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所属科技企业在探矿、选矿、热工、环保、耐火材料、金属制品等领域,有较强的科技研发实力;具备工程项目总承包和综合配套能力,拥有国际招标和投资评估咨询机构。

  这些业务,表面上看起来有些杂乱,但仔细分析,却已经初步形成了围绕钢铁生产企业提供上下游综合配套服务的基本格局。如果对这些业务进行有效整合,并进一步充实提高,一定能探索出一种为钢铁生产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的发展模式,走一套面向生产的现代产业服务之路。这种模式将贯穿行业产业链上除钢铁生产以外的所有节点,实现打通钢铁生产上下游产业链的目标,进而建立起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

  根据这一特点,中钢集团明确了自己的总体发展思路:

  树立一个品牌:中钢/SINOSTEEL。品牌定位:为钢铁工业和钢铁生产企业提供综合配套、系统集成服务。

  实现两大目标:2010年前后达到进入世界500强的基本条件;成为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

  突出三大主业:冶金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加工;冶金原料、产品贸易与物流;相关工程技术服务与设备制造。

  实施四大战略:专业化、国际化、实业化、信息化。

  打造五大产业:中钢矿业、中钢炭素、中钢耐火、中钢铁合金、中钢装备制造。

  以明确的战略为指导,高举鲜明旗帜,朝着既定方向,中钢集团驶上了发展快车道。

  (二)  经营专业化,增强整体优势

  增强整体优势,打造大集团、大品牌,是参与当今全球竞争,提升企业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必由之路。面对计划经济和行政性重组带来的资源分散、各自为阵、凝聚力弱的局面,中钢集团大力实施“专业化经营”,通过大刀阔斧的内部资源重组、整合、优化,大大增强了集团整体优势。为了顺利实施专业化经营,中钢集团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做了大量基础工作。

  1、处置不良资产,优化资产质量。专业化经营,必须要有优质资源可供分配。2004年开始,按照积极慎重、确保企业稳定、妥善安置职工、保障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原则,中钢集团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公司,通过歇业、关闭、划转、清理整顿等多种方式,先后对数十家子公司进行了处置调整,消化处理历史潜亏几十亿元,避免了国有资产流失,提高了集团的资产质量,为集中力量做好主营业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2、确定经营范围,专注发展主业。专业化经营,必须要有明确的经营范围。如果摊子铺得太大,什么都想做,就什么也做不强。中钢集团在处置不良资产的同时,明确“冶金矿产资源开发与加工;冶金原料、产品贸易与物流;相关工程技术服务与设备制造”为集团三大主业,集中优势资源投入到三大主业,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主业一旦确定,就应该坚定方向和目标,不可朝定夕改。中钢集团过去几年开展的并购重组,均是在主业范围内,综合考虑产业链功能完善的需要而展开的。

  3、明确专业分工,做强核心商品。专业化经营,必须要有明确的专业分工。中钢集团实施严格的专业化经营制度,对所属子公司的业务范围进行严格限定,使其各有所专、各有所长、做精做强。为此,中钢集团对子公司构架进行了大幅度调整。京内合并组建了14家专业公司,京外设立了14家地区公司。专业公司实行核心商品和服务的专业化,地区公司按照地区范围不同,发挥靠近市场、贴近客户的优势,实行经营地域的专业化。在专业分工的基础上,各专业公司与地区公司、科技企业、生产企业、海外企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业务联动,开展协同经营,业务拓展和经营效益都得到了质的提高。目前中钢集团铬矿进口和萤石出口位列全国第一;铁矿石进口位列全国第二,商贸企业第一; 锰矿进口位列全国第二;镍矿石、铁合金进口,焦炭出口位列全国第三。中钢集团是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大冶金轧辊供应商;世界第四、中国第一大炭素制品供应商;中国第五、冶金行业最大的设备供应商;中国最大、品种最全的耐火材料制品供应商;中国最大的铁合金制造商;世界第二、中国最大的碳化硅制品供应商。

  4、加强总部管控,保障专业经营。专业化经营,必须要有高效的管控中枢作保障。中钢集团对总部职能部室进行合并重建,梳理职能,强调让合适的人到合适的岗位做合适的事,履行好服务、管理、监督、协调、参谋、示范六项职能,提高管理效率。严格推行“一个全面,三个集中”的财务管理体系,即全面预算管理、集中资金管理、集中授信管理、集中会计核算,提高财务管控能力。实施信息化管理,通过ERP系统随时掌控业务、资金动向。确保所属子公司在集团的总体战略、总体部署下,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堵塞漏洞,避免风险,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通过内部资源的一系列整合,中钢集团形成了子公司专业经营优势突出,集团总部管控有力的良好局面,整体优势显著增强。

  (三)  市场国际化,应对全球竞争

  中国企业要跻身国际先进企业行列,必须敢于在国际市场上磨练自己。中钢集团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走出去”开发矿产资源,迈出了国际化发展步伐。在澳大利亚、南非建设了铁矿、铬矿资源基地,为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4年以来,中钢集团进一步加大了国际化经营力度,加快了走向世界的步伐。

  1、以矿产开发为突破口,奠定海外事业基础。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钢铁工业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势头强劲。但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势头与其所拥有的资源形成了强烈反差,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瓶颈。特别是铁、铬、锰、镍等资源的短缺尤为严重。对于这些国民经济建设的紧缺资源,仅仅依靠传统的贸易渠道获得是很不稳定的,必须审时度势,抓住机遇,通过境外投资,获得国内经济发展长期需要的战略资源。中钢集团充分发挥自身的传统优势,突出冶金矿产资源开发的主业,将海外矿产资源开发作为对外投资的核心重点突破,并制定了 “长短结合、大小并举、远近共存”的方针,坚持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相结合、大项目与小项目相结合、远期项目与近期项目相结合,坚持以权益矿为主,形成格局多元、形式多样的海外矿产资源开发模式。在此战略规划的指导下,中钢集团海外资源开发不断取得进展,在原有恰那铁矿、南非ASA铬矿项目基础上,又新开发了澳大利亚MIDWEST铁矿项目、南非SAMANCOR铬矿项目、津巴布韦ZIMASCO铬矿项目,澳大利亚PNN铀矿项目,并在印尼的镍矿开发取得重大突破。矿产资源开发基地的建设,奠定了中钢集团海外事业的发展基础,将为我国钢铁工业和国民经济长远发展提供战略资源保障。

  2、明确国际化经营战略,优化全球运营体系和布局。国际化经营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经营方式,必须要有明确的战略导向和长远规划。中钢集团将国际化经营纳入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统筹考虑,积聚优势力量,优化全球布局,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国际化运营体系。中钢集团根据国际化经营的整体需要,结合海外业务拓展重点,在海外设立了23家子公司和2个代表处,着力打造中钢国际、中钢澳洲、中钢南非、中钢德国、中钢印度五大海外区域核心公司,分别辐射东南亚地区、澳洲地区、非洲地区、欧洲地区及南亚地区。其中,中钢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立足香港、背靠内地、面向全球,大力推进中钢集团核心业务和核心商品的国际化经营,并对中钢集团整体海外业务和资金运作实施有效监控和管理,充分发挥其全球运营中心、国际投资中心和国际融资中心的作用,成为中钢集团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平台和桥头堡。通过发挥海外公司贴近市场、资源、客户的优势,中钢集团实现了海外企业之间、海外企业与国内企业之间客户、商品、市场动态、行情、资金运用等资源的充分共享,形成了业务联动、优势互补的协同经营格局,大大提升了国际市场的开拓能力。

  3、建立和谐融洽关系,为国际化经营创造良好环境。中钢集团坚持“合作、友谊、双赢、发展”的理念,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树立大局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形象,遵守东道国的法律法规,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处理好与当地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通过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为国际化经营营造良好和谐的外部环境。一是扩大当地就业,促进税收增长。中钢集团在海外投资兴业,为项目所在国家创造了数千个就业机会,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了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同时促进了当地政府的税收增长,仅中钢澳大利亚公司一家一年累计上缴各类税收即达9250万澳元,充分履行了跨国企业的社会责任。二是支持社区建设,营造和谐氛围。中钢集团所属几大矿山企业,把自己视为当地社区的一分子,积极为社区发展做贡献。如中钢南非公司将矿山水井和电机等设施、设备免费提供给当地居民使用,并通过为当地学校修理校舍、建设花园、供应木柴、捐赠课桌,进行艾滋病防治培训教育和培训技术人才等方式支持当地教育、卫生、就业等,提高当地居民素质,赢得了当地群众的尊重和支持。三是促进文化交流,充当友好使者。在发展海外事业的过程中,中钢集团特别重视加强与投资所在国和所在地的文化交流,消除误解、敌意,争取理解、支持,创造环境、商机。中钢集团先后在印度德里举办了“中印经贸洽谈会”和“中钢之夜”大型文艺晚会;与印度中国企业商会、印度工商联合会在德里共同举办CCTV大型文化交流活动“玄奘之路”代表团抵达仪式;联合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和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印度驻华大使馆共同主办印度“和谐之音”舞蹈团访华演出;全程赞助西澳芭蕾舞团在中国巡演等大型文化交流活动,为促进中澳两国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中外友好人士的高度评价。

  中钢集团国际化经营、海外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2007年6月21日-7月1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国资委、商务部,组织由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新闻单位参加的联合采访团,赴南非、澳大利亚、印度三国对中钢集团有关境外企业进行采访,对中钢集团主要海外企业艰苦创业、发展壮大的历程进行了集中报道。

  (四)  企业实业化  奠定发展基石

  中钢集团的企业形态传统上属商贸企业,以国内外贸易为主,实业基础较弱。为了优化产业链和价值链,完善为钢铁工业和钢铁生产企业提供综合配套、系统集成服务的功能,提升核心竞争能力,中钢集团从2005年开始,展开了一系列并购重组,构建起了“中钢矿业、中钢炭素、中钢耐火、中钢铁合金、中钢装备制造”五大产业运作格局,企业实业化转型取得重大成果,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中钢集团掀起的这轮并购重组浪潮,引起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洞悉中国国企第一刊——《国企》杂志在进行深入调查采访的基础上,对中钢集团的战略性并购重组过程作了专题报道,提出了“中钢模式”的概念。

  1、立足传统优势,进一步壮大矿业实力。矿产资源开发是中钢集团的传统业务,具有一定的基础。近三年来,中钢集团充分利用自身矿业开发的优势,通过合资建设、参股或控股等方式,进一步壮大了矿业板块实力。2008年9月,中钢集团正式完成收购MIDWEST公司股权项目,共获得98.52%的股权,成功控股该公司。MIDWEST公司是一家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专门从事铁矿资源开发的公司,在西澳中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开发前景良好。收购该公司后,加之上世纪合资开发的恰那铁矿,中钢集团的铁矿供应能力将大大增强;中钢集团收购世界最大铬矿生产商南非Samancor公司Tubatse五个冶炼炉、球团厂、回收厂和相应矿山50%股权,收购津巴布韦最大的铬矿企业Zimasco公司之控股公司73%的股权,加之上世纪合资开发的南非ASA铬矿,控制的铬矿资源近2亿吨,是中国国内铬矿储量近20倍,为中国不锈钢和高端钢铁产品制造产业储备了丰富的原料。此外,中钢集团借助自身多年从事矿产资源开发的丰富经验,在印尼、澳大利亚跟踪镍矿、铀矿项目,努力壮大自身矿业板块的实力,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储备战略性紧缺资源。

  2、重组关键企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如同铁矿、铬矿等矿产资源一样,炭素制品、耐火材料、铁合金、冶金设备也是钢铁生产企业的必备品。我国炭素、耐火、铁合金三个产业,均存在能耗高、污染重、集中度低、竞争力弱的问题,而高端冶金设备仍然无法制造,满足不了钢铁生产企业的需要。中钢集团遵循“符合集团主业发展方向;企业处于行业龙头地位或具有重要影响力;资产状况良好,风险可控;重组与调整、改革、整合、管理同步进行”重组四项基本原则,将原吉林炭素厂、洛阳耐火材料厂、吉林铁合金厂、邢台机械轧辊厂、西冶、衡冶、吉林机电厂七家在行业内具有重要影响的老牌国有企业重组过来。在完成重组的各项法定程序和手续的同时,中钢集团利用自身的资金、管理、人才、营销网络等优势,立即着手对这些企业进行调整、改造,通过制定科学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技术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提高市场竞争力。经过改造,昔日困难重重的老国企重新焕发活力,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中钢集团的这种战略性并购重组,不仅加快了企业实业化转型,大大增强了自身面向钢铁生产的现代产业服务功能,而且盘活了国有资产,提高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水平,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打开了一个双赢的局面。中钢集团实业化投资已取得明显成效,2007年,中钢集团收购的7家生产企业共实现利润5.5亿元,占中钢集团当期利润的22.6%,提高了中钢集团的整体盈利能力。收购7家生产企业,中钢集团共投入18.5亿元资金,收购生产企业的年投资回报率可以达到29.7%以上。随着对生产企业的整合,生产企业加强管理,优化产品结构,盈利能力还将进一步提高,生产企业将成为中钢集团主要的利润增长点。

  (五)科技产业化,强化自主创新

  科技企业是中钢集团发展的一大优势,在探矿、选矿、热工、环保、耐火材料、金属制品、工程设计等领域积累了厚实的研发基础和科技能力,逐步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科技品牌,是集团长远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和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7年以来,中钢集团设立了专项科技创新基金,在传统领域的基础上,又在装备制造业、能源、资源、环保技术、循环经济等重点领域,逐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研发了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高技术产品。所研制的炭素制品、金属制品已用于神舟系列飞船。同时,加大了对核石墨的研发力度,研制的燃料球石墨已通过清华核研院的鉴定,并已提供给清华大学进行试验,核石墨的研发填补了国内空白。

  中钢集团利用整体优势,加强科技企业与专业公司、地区公司、海外企业的协同经营。强化科技企业为生产企业科技研发和核心技术攻关服务。针状焦作为生产超高功率电极的基础材料,其制造技术长期由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掌握。为提高中钢集团炭素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力支持科研企业进行针状焦的中试,并直接投入到中钢吉炭的超高功率电极制造进行试验,目前已经开始建设生产基地。同时,还先后批准了科研企业的多个项目,进一步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进程,不断实现创新发展。2007年,中钢集团新设成立工程设计研究院,对下属各设计机构统一协调,整合研发设计资源,在不断开发市场、积累业绩、规范工程设计和项目管理的同时,研发自己的技术成果和技术产品,打造中钢品牌。

  (六)  管理信息化,提升运营质量

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运营质量,实现企业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手段。2004年初,面对企业观念滞后,不适应市场经济;管理基础薄弱,风险难以管控;资源分散,难以发挥集团整体优势等现实情况,中钢集团统一认识:信息化是支撑中钢集团长远发展和做强、做大的必然选择,在企业经济实力并不充盈的情况下,坚定发出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号召,于同年8月确定了建设ERP的战略决策,决定采取“统一规划,统一选型,分步实施”的信息化建设模式,以杜绝分散建设,防止重复投资,消灭“信息孤岛”。在“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统一建设、统一投资、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六统一原则指导下,中钢集团信息化建设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良好成效。

  2005年3月16日,中钢集团ERP一期工程正式启动,当年10月上线运行,初步构建起基于ERP系统的新型管理平台,完成了集团总部和专业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和客户关系管理的统一。2006年5月,中钢集团启动了ERP二期建设,基本覆盖了境内所有二级子公司,三期建设正在有效推进之中。通过ERP这项现代高新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建立起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客户关系、业务经营”四大子系统,实现了对子公司资金动向、人员流向、客户资源和业务流程的实时监控和全程跟踪,大大削弱了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负面影响,有效完善了决策支持系统,优化了业务操作流程,创新了经营发展模式,集团管控能力显著增强、整体运营质量大幅提升。

  中钢集团大力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实践及成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被评为“全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典型示范单位”,位居“2006年度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大第23位”、“2007年度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第20位”,并荣获“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中国企业信息化标杆企业”等称号。

  (七)  全面战略合作,互利共赢发展

  当今市场竞争的重点已由过去的单个企业之间的较量转变为基于价值的战略供应链之间的比拼,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与供应链内部的合作同时并存成为“竞合”时代的显著特点。

  中钢集团秉承“合作、友谊、双赢、发展”的经营理念,与众多企业、地方政府、金融机构、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形成了开放式、全方位战略合作格局。国内,与宝钢、武钢、重钢、邯钢、湘钢、通钢、唐钢、济钢、马钢、淮钢、南钢、安钢等二十多家钢铁生产企业,中铁工程、中交集团、上海仪电、天津港集团、香港来宝集团等大型企业;湖南省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方政府;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等高等院校签署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国外,与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日本丸红株式会社、挪威埃肯公司、瑞士冶金资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建立起了长期友好关系。此外,中钢集团还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交通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签订了金融合作协议。

  通过战略合作,建立起了稳定的客户关系、社会公共关系和产学研互动关系,社会影响显著提升,市场话语权逐步扩大,为企业发展壮大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八)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谐

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是中央企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是全社会对中央企业的广泛要求,是实现中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央企业参与国际经济交流合作的客观需要。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的新形势下,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社会责任已成为国际社会对企业评价的重要内容。中钢集团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际行动认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企业自身发展与社会、环境、资源的协调统一,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1、节能降耗,保护环境。中钢集团实施了一系列战略性并购重组,将原来的吉林炭素厂、吉林铁合金厂、洛阳耐火材料厂、邢台轧辊厂、西安冶金机械厂、衡阳重型机械厂、吉林新冶设备厂等冶金行业相关龙头企业纳入中钢集团,通过资本、技术、人才等优势要素的输入和市场渠道共享,大力促进了炭素、耐火材料、铁合金、冶金装备制造等产业的优化升级和技术进步,不断提升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节约资源、能源、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环保水平,这对增强我国钢铁工业的整体竞争力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取得了良好成效。

  2、营造和谐劳动关系,促进职工全面发展。多年来中钢集团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营造和谐劳动关系,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主要体现在:严格遵守国家法规,规范完善劳动管理,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积极推进厂务公开,保障民主管理职能的有效落实;保障安全生产,维护职工生命财产安全;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和谐共处、身心愉悦、快乐工作的良好氛围,着力建设和谐企业。有效调动广大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3、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以实际行动奉献爱心。中央企业不仅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骨干力量,而且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中钢集团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注意统筹兼顾,特别注意协调平衡,在社会需要之时,坚定伸出援助之手,努力为推动经济社会共同发展做贡献。2008年初,我国南方大部发生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1月31日,正值冰冻灾害肆虐且愈演愈烈的紧要关头,中钢集团紧急召开会议决定通过中国红十字总会向灾区捐款100万元人民币,是截至当日红十字总会接受的中央企业的第一笔捐款,也是当时额度最大的一笔捐款,起到了积极带头作用。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强烈地震,灾区人民生命和财产遭受了严重损失。灾情发生后,中钢集团紧急开会决定通过中国红十字总会捐款500万元人民币,用于救助受灾群众,并于5月13日一早送达中国红十字总会,成为最早为地震灾区捐款的中央企业之一。之后,闻讯中央企业兄弟单位东方电气集团遭受重大损失,中钢集团再次伸出援助之手,向东方电气捐助100万元人民币用于抢险救灾。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校园是每个孩子梦想起飞的地方。为了让灾区的孩子们早日重返校园,中钢集团决定通过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再次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500万元,用于援建至少2所以上希望小学。截止6月10日,中钢集团累计向灾区捐款2100万元。

   五、中钢集团战略整合的基本经验

  进入新世纪,中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深化改革迎难而上者获得了大发展;滞后市场不思进取者则被时代所淘汰。中钢集团时刻牢记作为中央企业的历史使命,大力深化改革,实施战略整合,企业面貌日新月异,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进步所做的贡献越来越大。在这段不平凡的历程中,我们边探索、边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改革发展全局,实现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是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进行的一场深刻变革,受传统的体制、机制因素制约,难度高、阻力大,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就是一定要坚决根除计划经济时代“等、靠、要”的思想病毒,牢固树立“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理念,吸收借鉴国内外企业经营管理的一切优秀成果,深化内部改革,扩大对外合作,适应驾驭市场;实事求是,就是一定要清醒认识企业自身优劣,深刻把握行业环境,敏锐把握市场趋势,找准企业定位,干好自己擅长的事情,切忌贪大求全,盲目扩张;与时俱进,就是一定要瞄准国际先进企业,勇于学习、勇于借鉴、勇于创新,将一切先进经营管理模式、经验、方法,不断运用于企业自身的改革发展实践当中,推动企业持续改进提高,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国有企业改革是关乎我国改革发展全局的大事,其艰巨性、复杂性和系统性,要求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改革全局,实现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企业各项工作都要服务和服从于企业发展这个大局;要坚持以人为本,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发展为了员工、发展依靠员工、发展成果由员工共享的生动局面;要统筹兼顾整体与局部、当前与长远、个人与集体、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只要把准发展方向,明确工作思路,遵循发展规律,坚持改革创新,国有企业改革这盘复杂棋局一定能走下去、也一定能走成功。

  (二)  必须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企”方略,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企业改革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和保障力量是人才,“人才强企”应作为企业发展的基本方略长期坚持下去。2004年,在中钢集团拉开战略整合序幕的时候,人才数量、人才质量的欠缺是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特别是国际化经营人才的不足对集团整体战略的实施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中钢集团加大了人才开发力度。一是连续大批从高等院校招收应届毕业生,持续推动人才队伍的年轻化;二是从社会上招聘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水平的专业人才,迅速补齐关键岗位缺口;三是在国内外选拔高端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以适应核心领域发展需要。同时,通过派驻常驻人员、集中培训、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培养了一支具备较强的国际开拓能力和商务运作能力的海外事业人才。如果没有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中钢集团不可能取得今天的发展成果。人才建设始终不能放松,目前,中钢集团已与国内著名高等学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为企业长远发展储备力量,提供坚强保障。中钢集团在人才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曾荣获“2007-2008北京地区中国杰出雇主TM”称号,成为当年度获此殊荣的唯一一家中央企业。

   (三)  必须大力加强经营管理能力建设,坚持狠抓主业不动摇,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为了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和竞争力。几年来,国务院国资委大力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努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著名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经济更好地发挥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在此过程中,中钢集团通过对自身传统优势、当前所处市场环境、行业发展趋势的综合分析判断,确定了自己的主营业务和战略定位,围绕主业,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业务流程、创新发展模式,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只有努力适应国有企业布局战略调整的要求,大力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坚持狠抓主业经营不动摇,才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  必须大力加强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建设,切实提高集团管控水平,确保企业走健康发展之路

增强集团公司控制力,是企业集中资源做强做大主业的重要措施,也是企业加强管理、规避经营风险的必然要求,更是企业实现战略转型的根本保障。中钢集团能够从一个凝聚力较弱、整体优势不足的松散企业集团,发展成为今天具有统一品牌形象、统一总体战略、协调有序、行动有力的强势集团企业,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集团管控能力得到了实质性提高。过去几年,通过完善管理架构、统一战略规划、加强信息化建设、重大事项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完善内控机制、强化高风险业务监管等多种方式,树立总部权威、提升管控水平,规避了经营风险,实现了经营规模、经济效益的双重倍增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五)  必须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激发员工创造力、提升企业软实力,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保障

  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是落实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反腐倡廉,促进职工全面发展,承担社会责任,构建和谐中钢的需要;是进一步发挥集团整体优势,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促进文化的有效融合,共同迎接挑战,实现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对于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友爱、健康和谐”的氛围,推动学习型企业建设,促进经营管理能力及风险防范能力的提高,增强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过去几年,中钢集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倡导崇廉敬业,按照全员参与、务求实效、统一与层次结合、继承与创新并重的原则,深入开展形象、制度、精神三个层面文化建设,努力建设符合时代要求,具有中钢特色的企业文化,为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把中钢集团建设成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可靠的文化保障。

  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定信心、冷静观察,多管齐下、有效应对,采取灵活审慎的经营措施,积极应对挑战。改革没有止境、发展没有止境。中钢集团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国务院国资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总要求,结合中钢集团实际,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为实现中钢集团的长远发展目标、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努力奋斗。

 

网站声明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教育培训中心 | 商务交流中心 | 国资研究 | 政策法规 | 数据中心 | 信息化

版权所有:红色传承教育官网 CopyRight©2013-2019 电话:400-876-0602

京ICP备160067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