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请登录注册

任克雷:系统认识科学发展观 促进华侨城健康发展

来源:国资委作者:华侨城集团总裁、党委副书记 任克雷
2009-04-21
打印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中央和国资委党委对中央企业的要求,也是保证华侨城集团未来持续发展必然要求。结合这一段集中学习和对集团业务发展的思考,以及今天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教授的辅导,谈几点自己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深对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的认识。

  我们过去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多停留在字面上,多停留在华侨城发展的局部层面上。实际上,科学发展观的“观”不是一时一事,也不是一个局部问题,它是我们党对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理论和实践活动的总结与提升,不是一个一般性的理论问题,而是我们党现阶段在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指导思想。我们要从宏观的角度认识到,科学发展观解决的是我们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问题、是经济改革的深化问题、是体制和机制创新问题。

  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发展的眼光理解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建国60周年、改革开放30年理论与实践活动的总结,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回顾与总结的过程、一个认识与提高的过程。刚才李君如教授讲座的最后一章是进一步解放思想的问题。实际上,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需要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科学发展是因时、因地、因国情不断变化提高的,国家、社会、经济、企业的发展都是循序渐进的。回顾三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这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实践、不断丰富理论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向更高阶段的发展过程。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遵循经济和企业发展规律,认识到发展的阶段性,正确对待和处理好企业在不同时期的发展问题,不能因为今天的成功而否定过去的道路,更不能因为今天的成功不敢正视问题,甚至止步不前。

  举两个我们接触最多的例子:第一个例子,由粗放经济向集约经济的转型,也就是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问题。经济的发展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没有最开始的来料加工,就没有今天的特区;没有最开始的光明电子厂来料加工组装录音机,就没有今天的康佳集团。产品结构在不断地调整,快了、慢了都不是科学发展观,经济发展有阶段性,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今天我们说深圳是一个高科技产业比重越来越大的城市,那是从初级来料加工、从印染、从很多一般加工业逐步发展而来的。我们在谈及英国的工业革命的时候,总认为它对河流的污染、对环境的破坏很大。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这是一个过程,没有纺织的黄金时代,没有大量煤矿开发的时代,没有蒸汽机飞跃发展的时代,也就没有今天西方的进步。而通过总结国内外的经验教训,我们现在才能够更自觉地高度重视工业发展过程中的污染问题。第二个例子,80年代中期,国务院领导为拉动拥有大量劳动力但又缺乏资源的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曾提出“大进大出”的发展模式。比如从澳大利亚进口矿石,运到我们的沿海城市,加工之后再出口,实际上就是利用外国的资源,通过附加价值,再扩大出口,促进发展。当然现在沿海地区又出现了发展中的新问题,比如依赖度太高,出现了东莞现象,但我认为这是发展中的问题,不能因为出现这样的问题就否定东莞的出口加工业,就否定我们当初在沿海建大钢厂的决策,否定我们从澳大利亚进矿石这样的举措。现在,中国GDP快速增长,拥有大量的外汇储备,其实就是这30年我们不断在世界舞台上寻求发展机会的结果。在这个发展机会中,有些就是阶段性的,现在看来不科学了,需要转型。用汪洋书记的话说就是“腾笼换鸟”。不能说“腾笼换鸟”原来那个“鸟儿”就不是“好鸟儿”。所以说我认为科学发展观一定要承认我们所走过的路,不是否定过去,而是总结过去;不能满足现实,而是要继续发展往前走。

  三、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企业规模和质量的关系。

  我们企业的发展中存在一个偏向,一个导向的问题,即我们部分企业的领导人进入到一个“规模的怪圈”,认为企业规模越大越好,只要搞大了就成功了。结果是自掘墓地,葬送了企业。第一,如果盲目地去做老大、上规模,可能将企业引入歧途。我们现在将企业做大是为了什么?如果将企业做大作为一个目的和目标,企业一心盲目追求规模,最后就可能被误导。举几个我们熟知的例子。三九的问题就是想进入500强,当在制药方面取得了成功,它的团队就盲目地认为什么都可以做成,做酒店、做汽车、做地产、做酒业,什么资源都要,什么合约都签,走到哪儿都有一种签约的快感,三九也就在这种盲目的扩张中垮掉了。还有汽车行业,福特原来是北美汽车赢利能力最强的企业,但是它就不甘心做老二,要超过通用。当时新上任的CEO的观点是整车只占价值连的10%,赚钱的部分不在整车,而在维修、在二手车销售、在保险租赁、在金融和汽车的结合,于是他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体系,结果却是三年亏损55亿美元,福特从此也就一蹶不振。再讲航空公司,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最推崇的三家欧洲航空公司分别是德国的汉莎航空、荷兰航空和瑞士航空。瑞士航空就是为了拼命的扩张,想做欧洲的大营运商,把欧洲的支线公司全部收购了,结果“911事件”发生后就跨了。第二,一味追求上规模、做“老大”将会排斥创新。过度看重规模将忽视小企业的发展,从而阻碍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华为、联想、腾讯这样的企业。这些企业起初很小,但是它小的时候如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就无法壮大。第三,企业在追求做大的时候常常会排斥进入新的领域。企业如果不适时进入新的领域,就可能被历史淘汰。我几次发言的时候都讲到,美国铁路原先在美国的运输系统中是老大,美国的铁路是全世界最多的、最强的,但是它没有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在汽车业和航空业的飞速发展的时期,美国铁路没有进入这些领域,没有及时进行产业掉头,结果美国铁路完蛋了。企业家一定要在固守的过程中关注未来的方向,对于未来有希望的,看准了就应该投。如果只顾上规模,就可能拖跨企业,忽视创新,忽视小东西,忽视新的领域。

  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企业发展方向。

  作为企业,要正确对待五个问题,如果走偏了方向,这五个问题就会把我们引向一个错误的决策和发展之中。

  一是不要太迷信500强的排名。沃尔玛总是在500强中排名第一,但沃尔玛现在越搞越不好。麦当劳在食品行业排名中也总是第一,可是现在谁愿意吃麦当劳的东西呢?麦当劳的问题就是因为它用国外的发展掩盖了国内的问题,出现盲目扩张,跟星巴克是一样的,快速扩张的结果是退回到原地。从某个角度来说,世界500强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实力,但是这个排名被渲染的太猛了,甚至成为了导向,成为企业经营者的导向,成为大家追求的目标和过度关注的对象。现在工商银行是现在全世界市值最大的银行,而我们的经济总量和美国、日本的差距仍然很大,这种现象是好还是不好,一定要客观理性的分析。要科学认识500强,这个排名依据的是企业的营业额,当中很多巨亏企业、不盈利的企业,如果我们国家进入500强的企业全是亏损,有必要吗?

  二是不要太迷信偶像。我们这一代搞企业的人都非常推崇通用总裁杰克•韦尔奇,要干就干行业老大,要不就放弃。1994年、1995年的时候华侨城也曾提出过类似的目标,要干就进入行业前三。但现在仔细想想,非得行业第一,非得行业第二?追求行业前几名很可能使我们更多关注企业的扩张,关注兼并,结果企业可能是行业老大,但是未必是行业最强,也未必是行业最有发展潜质的企业。就华侨城地产来说,我们绝非是行业前三名,但我们的品牌,我们的特色,丝毫不差。所以,我觉得所谓的排名前三值得考虑,值得我们反思一下。

  三是不要太注重股价。如果单纯地以股价作为衡量实现股东价值和股东利益最大化的标准,其结果就是拼命的扩张、兼并,从而过度看重股价,片面追求利润,甚至出现做假账的情况,最后股东的利益反而没有实现。有一个叫做爱尔兰瑞安的航空公司,想模仿美国西南航空做欧洲短距离运行商,但它并不认真做业务,而是操纵股价在短期内疯狂增长,玩资产,玩完了就走,结果股东一分钱都得不到。我们这些做企业的,如果把股价作为我们追求的目标,那是非常的危险的。

  四是科学看待年度排名。不可否认年度排名是对企业总体考核的一个基本要求,但是如果企业的领导者太关注这个排名,也会被错误引导。从企业具体实际情况来说,今年可能投入巨大,今年的增长可能下来了,但明年可能是两倍的增长。如果要求每年一定要比上年有增长,就很可能导致企业的短视行为,暂缓科研和项目投资,保工资,保奖金,企业的发展就不能长远。

  五是企业要从市场上获取资源,通过市场竞争实现自身的发展与壮大,而不是依赖行政划拨的方式扩大规模、成为老大。如果不去创新机制,我相信合并也解决不了亏损的问题。所以,企业不能把希望寄托于行政划拨资产来实现扩张的道路上,宁可小一点但要好一点。

  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企业发展的主要矛盾。

  第五个认识,科学发展观有很多的层次、很多的内容。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要抓住企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抓住“牛鼻子”,处理好治标与治本的关系。国家和企业要沿着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方向前进,就必须加快、加深经济体制改革,这是我们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计划经济的时候,即使有再好的装备、再多的投入,但仍然不赚钱,体制障碍是症结。我在农场工作的时候,有拖拉机和收割机,绝对比农民强壮得多,但是我们依然年年亏损。我们的公社和大队集体的组织力量那个时候已经很强了,但还是搞成了那个样子。结果安徽凤阳搞了一个联产承包责任制,技术装备没有改变,生产力却大踏步提高,原因就在于体制,体制决定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所以我认为,体制改革一定要加快、加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现在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宏观与微观的改革还不到位。监督体系中间层次也不到位。在国有企业体制改革过程中,经济环境好的时候往往忽略改革,经济运行出现问题的时候才突然想到改革。因此,改革是国有企业实现科学发展的重中之重,包括领导体制、管理体制、分配体制、用人体制等多领域多层次的改革,都需要我们花大力气、下大功夫。

 

网站声明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教育培训中心 | 商务交流中心 | 国资研究 | 政策法规 | 数据中心 | 信息化

版权所有:红色传承教育官网 CopyRight©2013-2019 电话:400-876-0602

京ICP备160067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