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请登录注册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我国核工业又好又快安全发展

来源:《求是》作者: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党组
2010-09-16
打印

    创建55年来,我国核工业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寓军于民、军民融合的发展道路。当前,核工业面临着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突破口,坚持科学发展,切实担当起确保国防建设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使命。

  一、以大力发展核能引领核工业发展方式转变

  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以煤电为主的电源结构面临严峻挑战,资源环境压力持续加大,转变发展方式任务紧迫而繁重。2009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指出,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我国一次能源的比重达到15%。同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要实现上述目标,核电等新能源产业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核电作为安全可靠的清洁能源,是成熟的低碳能源技术。发展核电不仅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促进经济实现低碳发展,而且能够带动设备制造等产业的结构优化和技术升级,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产业战略制高点。

  核电既是核能和平利用的主要形式,也是核科技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核大国一样,我国发展核工业最初主要是为了军事目的。在军用带动下,我国较快地掌握了关键核技术,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从而为发展核电打下了坚实基础。上世纪7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提出:二机部不能只是“爆炸部”,除了搞核弹外,还要搞核电站。由此,我国核工业开始了发展核电的探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核工业按照“军民结合”的方针进行战略性调整,在为国防建设服务的同时,把工作重点转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上来。中央明确提出核工业军转民的主要任务:一是发展核电,二是扩大核燃料生产能力。我国迎来了核电事业发展的第一个春天。

  改革开放以来,从自主设计和建造30万千瓦秦山一期核电站到今天建造全球首台三代核电AP1000机组的浙江三门核电站,由二机部、核工业部演变而来的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始终担负着我国核电发展主力军的历史使命。30多年来,在国家核电事业发展中,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积极推进核电技术创新,为我国核电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掌握了二代改进型百万千瓦级核电站CP1000的设计技术,具备了三代、四代核电技术的研发能力;实现了核燃料循环关键环节技术的重大跨越,全面提升了核燃料循环的保障能力;积累了丰富的核电工程建设和项目管理经验,拥有了良好的核电运营与技术服务能力;构建了完善的核安全保障体系,建立了一支实力较强的人才支撑队伍。经过多年发展,目前集团公司已经形成了从铀矿地质勘查、铀采冶、铀转化、铀浓缩、核燃料元件制造,到核电站设计、建设与运营、乏燃料后处理、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各环节紧密衔接的完整的新型核工业体系和核技术研发体系。这样完整的体系,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才有,它既支撑着我国国防建设,也是我国核能发展的中坚力量。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更加重视我国核工业发展。2009年底,胡锦涛总书记做出重要批示,要求我国核工业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安全发展的宏伟目标,这是指导新时期核工业发展的根本方针。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我们要紧紧抓住大力发展核能的重要战略机遇,积极推进核工业发展方式转变,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努力做大做强,力争成为国际一流的核工业集团。

  二、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核工业发展方式转变

  当前,我国核工业在面临着重大战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必须继续解放思想,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到集团公司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这是核工业又好又快安全发展的必由之路。

  调整产业结构,突出专业化经营。当前,我们要深入推进核工业发展格局调整,加大对非主业和低效资产的调整力度,通过加快核电和核燃料产业发展,带动天然铀、核环保、海外科工贸等其他产业协调发展;要按照资源集约、技术专业、运行标准、管理精益的原则,实行资源集中管理和优化配置,组建核电、核燃料等主业发展平台,并分步组建专业化公司。同时,要进一步加强集团管控能力建设,根据产业特征实行差别化管理模式,建立与产业专业化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加大科技创新,掌握发展主动权。核电产业是高技术的战略产业。今年以来,我国三代核电站建设和四代技术研发取得重要进展,使中国核电发展站在世界前沿。我们要继续加强创新型企业建设,着力理顺科研与生产的关系,逐步完善由国家基础研究实验基地、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组成的军民融合式先进的核工业科技创新体系。今后几年,我们要按照国家加快核电发展的战略部署,在积极推进百万千瓦级三代核电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同时,自筹研发经费将逐步增加到主营业务收入的3%以上,自主投入实施重点科技专项,推动60万千瓦级三代核电ACP600、四代核电商用快堆、模块式多用途小型反应堆、先进核燃料元件、乏燃料后处理等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推进国际化进程。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加快核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发挥协同优势,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注重技工贸结合,着力打造铀资源、核工程、核技术应用、核科技合作等海外科工贸平台;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强与世界主要铀生产商的交流与合作,加大海外铀资源开发力度,确保原料供应。此外,要依托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项目,提升海外核电工程总承包能力,积极开拓海外核电市场。

  注重资产经营,实现精益化管理。近期的工作重点是,推动集团公司向经营型转变,增强总部战略规划职能,提高对全行业的调控能力。我们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在加快用好用活存量资产的基础上,推动核电、核燃料等主业上市融资,做大做强核心业务,培育新的竞争优势。我们要向国际优秀企业看齐,做好风险管控,优化管理流程,推进对标管理,不断完善从预算到指标、责任、评价、考核的管理体系,努力实现精益化管理。

  坚持以人为本,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大规模发展核电需要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做支撑。首先,要继续实施人才强企战略,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当前尤其要重视培养和引进技术创新领军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和关键技术骨干人才。其次,要建立和完善人才培训基地和平台,依靠集团现有培训资源,统筹实施新建核电厂人员培训,加强核电专业人才的储备工作。第三,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强技术、技能和管理职位建设,建立首席专家、科技带头人、首席技师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类人才创业发展的积极性。

  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实现互利共赢。当前,面对新形势,我们要以“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增进与有关单位的沟通与交流,加强与同行的相互理解和支持,以互利共赢为目标,实现优势互补,拓宽合作领域,分享合作成果。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加快核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性机遇,同社会各界形成广泛的联合与协作,积极营造有利于核工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共同促进我国核工业的繁荣和振兴。

  三、以核安全作为生命线保障核工业发展方式转变

  核安全是核工业的生命线。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相继发生的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故、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重大事故,使世界核电事业陷入低潮,影响至今。因此,在中国发展核工业,必须始终坚守安全第一的方针。

  依靠自主技术力量,提高本质安全度。核安全涉及科研、设计、建设、运行以及设备和核燃料元件制造等诸多环节。长期以来,我们有效地组织科研、设计和设备制造单位,进行技术协同,不断完善核安全的技术支持体系。目前,我们通过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良性互动,已在集团公司形成了支持核电站安全运行的自主技术力量,从而为核电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在原有基础上,我们要更加重视统筹协调核安全工作,推进核电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带动核安全体系的标准化,不断提升核电机组安全运行的可靠性。同时,要逐年加大临界安全、辐射防护、辐射环境等核安全相关领域的科研投入,大力实施核设施安全技术改造,不断消除核安全隐患,提高核设施的本质安全度,确保核安全万无一失。

  加强制度建设,夯实核安全基础。国际经验表明,核安全事件有一半以上是工作人员违规操作造成的。因此,加强制度建设对于核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多年来,我们积极参与国内外核电站管理经验交流,学习世界先进的核电管理方法,健全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推行规范化、程序化和信息化的管理体系,推动我国核电站管理走上了制度化轨道。今后,我们将按照核安全法规的要求,认真落实质量保证、辐射防护、环境监测等管理大纲,着力解决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体系不完整、更新不及时、内容不具体、执行不严格的问题,做到每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人负责、有人监督、有据可查。同时,我们要转变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持续提升安全绩效。

  突出核安全文化建设,提升核安全保障水平。保障核安全,制度并不能覆盖一切,必须用符合时代特点的企业文化进行完善,才能做到无缝隙管理。在从单一军工体系向军民结合的新型核科技工业体系的重大转变过程中,我们深入挖掘根植于我国核事业的优良传统和朴实作风,坚持核安全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广大员工核安全文化意识,努力把企业文化的软实力转化为核电安全运行的硬指标。在加快核电发展的新阶段,我们要继续弘扬安全第一的发展理念,形成安全文化建设“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局面,使每一名党员的工作岗位成为安全示范岗位,使青年成为安全文化建设的生力军,使安全第一的理念成为每个职工坚守的最高原则,使“国之光荣”的核电永铸辉煌。

  在核工业发展的长期实践中,由于我们充分发挥核安全的特有优势,始终保持了核安全的良好纪录,赢得了全社会对核安全的充分信任。高度重视核安全工作,不但成就了我国核电事业,也体现了中核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要继续弘扬“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入一切,进取成就一切”的核工业精神,始终以核安全与工程建设质量为重中之重,努力实现我国核工业又好又快安全发展的宏伟目标,让党和国家放心,让全国人民放心。

 

网站声明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教育培训中心 | 商务交流中心 | 国资研究 | 政策法规 | 数据中心 | 信息化

版权所有:红色传承教育官网 CopyRight©2013-2019 电话:400-876-0602

京ICP备160067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