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请登录注册

中国兵装集团是怎样实现跨越式发展的

来源:《企业文明》作者:雷明
2010-08-02
打印

    兵装集团的长足发展、不是靠垄断、不是靠政策性偏袒,这也是相当多国有企业的发展之路。

  1999年7月1日,当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兵装集团)在人们的期待中挂牌时,并没有多少人看好它的未来。

  的确,兵装集团成立之时,面临着先天不足的窘迫:军品科研实力弱、科研生产不配套、三线调迁企业多、资产质量差、亏损额高,保军企业仅占原兵器工业总公司的1/4;军工产品研究所仅占原兵器工业总公司的1/32;三线调迁企业42户,是兵装集团企业的2/3;当年亏损17.9亿元,企业亏损面达81%。

  十年过去,兵装集团不断创造着化蛹成蝶、凤凰涅槃的人间奇迹:2009年跻身世界企业500强,位列第428位;成为国家创新型企业;经济增速位居中央企业前列,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央企业业绩考核A级单位。今天的兵装集团已成长为国防科技工业市场化程度最高、发展速度最快、民品规模最大、军民结合最好的军工集团,成为我国最具活力的军民结合特大型军工集团之一,主营业务收入、工业企业销售收入、民品销售收入、人均销售收入、人均利税均居国防科技工业第一位。

  2009年与1999年相比,兵装集团主营业务收入由214亿元增长到1 971亿元,增长8.21倍,其中工业销售收入由173亿元增加到1 447亿元,增长7.36倍;利润由亏损17.9亿元到赢利52.1亿元;资产总额由426亿元增加到1 862亿元,增长3.37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严重的2009年,兵装集团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强大动力,全面贯彻中央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明确提出“四个毫不动摇”的总体要求,坚定信心,大胆创新,扎实应对,采取非常之策,主导产业逆势上扬,成功实现弯道超车,在应对危机中加快崛起,在履行使命中彰显实力,圆满完成国庆60周年阅兵、亚丁湾护航等国家重要任务的装备保障工作,受到总装备部、国资委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和表彰;提前一个月实现“六年两步走翻两番”战略目标,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经济规模创历史新高:资产总额达1 862亿元,同比增长16.1%;实现营业收入1 971亿元,同比增长29.6%;工业企业销售收入1 447亿元,同比增长31.7%;利润52.1亿元,同比增长7.4%;上缴税金110亿元,同比增长43.2%。

  今年1至4月,兵装集团累计实现营业收入965.73亿元,同比增长70.27%,其中,工业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666.31亿元,同比增长49.47%;累计实现利润总额41.49亿元,同比增长355.11%,其中,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31.8亿元,同比增长378.89%;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13.51亿元,同比增长54.14%;累计实现出口交货值25.1亿元,同比增长49.52%。

  十年风雨兼程,书写的是由举步维艰到生机勃勃的传奇;十年改革创新,实现的是由行政色彩浓厚的传统国有企业到直面竞争的现代企业的华丽转身;十年砥砺奋进,绘就的是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精彩华章。

  坚持保军报国,军民融合局面新开

  兵装集团以高度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站在国家国防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全局,致力于成为军民融合、寓军于民的实践者、创新者和开拓者,积极探索开辟军民品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发展之路。

  在成立之初,公司就提出“军品立位、民品兴业”的战略方针,“622战略”的实施,加快了军民融合,促进了军民品产业不断转型升级,为军民品协调发展提供了全新动力,书写了军民融合的新篇章。

  兵装集团始终牢记自身的责任与使命,始终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党组书记、总经理徐斌说:“军民结合是集团公司最显著的产业特征,集团始终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坚定不移地走军民融合发展之路,实现了以民哺军、以军促民的良性发展,不断发展壮大军工经济实力。”兵装集团始终坚持以军为本,视保军为天职,把抓好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作为报效国家的神圣使命,全力以赴搞好军品科研生产工作,推动武器装备自主、跨越、可持续发展。

  始终把军品发展放在第一位,积极适应新军事变革,坚持走机械化与信息化复合发展之路,一批大型复杂武器装备系统研制成功,一批新概念武器装备研制取得重要进展,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军品研制生产能力跨代跃升,研制的军品已装备了我国所有的武装力量,在国防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充分发挥枪弹领域的传统优势,把军品先进成熟技术应用于民品开发,成功开发了奥运枪、弹项目,拥有三项发明专利,技术质量指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宣告在国际大型比赛中,中国射击运动员利用国外枪弹夺取金牌历史的结束。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兵装集团的三角牌运动弹项目与“奥运珠峰火炬”、“鸟巢”吊装技术一同被评为“2008卓越贡献奖”。自主研制生产的“CNE” 闪光飞碟靶也在奥运会上一展风采,向世人证明了中国的射击运动器材乃至轻武器研制生产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雄厚的民品产业基础,是兵装集团开发军品的巨大技术源泉,利用成熟的民品技术,进行集成,努力开发部队急需装备,推出了一系列全地域轻型机动平台,填补了部队机动车辆空白,受到了部队首长的高度赞扬。

  军民结合的作法和经验,受到了行业内外的一致肯定,成为兵装集团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国防科技工业军民协调发展的典型。目前,民品销售收入在总销售收入中占绝对优势,成为兵装集团生存和发展的主导力量。民品的发展还推动了整个国防科技工业产业规模的扩大。以2009年为例,兵装集团的销售收入占到整个国防科技工业销售收入的1/5以上,而其汽车产业的销售收入占到国防科技工业民品销售收入的近40%以上,成为了整个国防科技工业举足轻重、无法替代的支柱产业。

  强化战略牵引,发展动力显著增强

  战略决定命运,执行决定成败。2004年初,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兵装集团新一届党组提出“六年两步走翻两番”的“622战略”目标,打好军品立位、民品大发展、改革脱困三大战役,实施科技兴司、人才强企、机制创新、扩大开放四大战略,树立“敢为人先”的创新观、“强企富民”的使命观、“居安思危”的危机观、“无功就是过,小功也是过”的功过观、“改则兴,不改则衰”的改革观五种观念,由此转入以“622战略”为牵引的跨越式发展阶段。

  几年来,兵装集团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完善“622战略”的体系和内涵,有效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2005年,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作出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重大决定,提出科学发展观与“622战略”、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与保军报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深化改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执行文化四大命题;2006年,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提出建设创新型集团;2007年,按照中央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要求,提出贯彻“能力提升,整体跨越”方针;2008年,根据“十七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提出坚持“124”指导方针,推动集团公司又好又快发展;2009年,贯彻中央“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的战略部署,提出“四个毫不动摇”总体要求,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经过不断实践和丰富发展,“622战略”已经成为既体现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又反映集团公司产业特点;既有质,又有量;既有效益,又有速度要求;既考虑当前,更注重长远的战略体系。

  “敢为人先,争创一流,拒绝借口,立即行动”的核心理念,赋予了兵装人铮铮铁骨,激发了兵装人谋大事、干大事、成大事的澎湃动力,这种执行力已经成为集团公司的一种文化基因,成为推动集团公司各项事业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的重要力量。

  正确战略的强劲牵引,先进理念的强大支撑,引发的是员工活力竞相迸发,产业实力显著增强。经过六年的团结拼搏、砥砺奋进,“622战略”提前一个月圆满完成。2009年与2003年相比,兵装集团的营业收入由501.6亿元增长到1 971亿元,年均增长25.6%,增长2.9倍;工业企业收入由311亿元增长到1 447亿元,年均增长27.9%,增长3.7倍;利润由2.1亿元到52.1亿元,年均增长70.5%,增长23.8倍;资产总额由761.7亿元增长到1 862亿元,年均增长16.1%,增长2.4倍。

  加快结构优化,转型升级成效卓著

  兵装集团公司把调整优化结构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切实增强军品与车辆、新能源、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的竞争力,发展方式积极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重组长安集团,优化主业结构。兵装集团积极顺应世界汽车产业发展潮流,主动抓住国家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有利时机,与中航工业进行战略性重组,组建新的中国长安集团,为整合社会资源,努力做强做大汽车产业创造了条件。重组后的中国长安汽车(10.19,0.04,0.39%)集团形成了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南、华南6大生产基地,拥有21个整车厂和27家企业,整车及发动机的年产能力达到260万台,在美国、墨西哥、马来西亚、越南、伊朗、乌克兰等国家建立了海外基地,成为中国生产基地分布最广、战略布局最优、产品谱系最全的汽车企业。到2020年,长安汽车集团计划销售整车500万辆,自主品牌进入高端市场,努力成为世界一流汽车企业。今年以来,重组效应开始显现,中国长安汽车首次产销连续4个月稳居行业第二位,打破20多年来汽车行业产销排名格局。今年1~4月份,集团公司汽车产业实现营业收入469.71亿元,同比增长65.53%;累计销售88.43万辆,同比增长57.86%;中国长安微车累计销售47.81万辆,同比增长50.99%,微车行业销售排名保持第一,领先主要竞争对手3.44万辆。

  推进改革深化,优化企业结构。继续大力深化改革,完成重庆大江等3户企业的政策性破产工作。截至2009年底,兵装集团有35户企业完成政策性破产法律终结,6户破产重组企业实现整体退出,一大批辅业改制和办社会职能项目顺利分离移交。继胜利完成三线搬迁之后,兵装集团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积极推进长安、建设、光明等企业退城进郊,腾笼换鸟,企业生产技术条件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发展环境得到大幅改善。

  着眼可持续发展,优化产业结构。2007年以前,兵装集团主要以汽车、摩托车、光电等传统产业为主,这种较为传统的产业结构已经难以满足新发展的需要。面对挑战,兵装集团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两大重点,一是加大产品开发力度;二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2007年9月宣布重组天威集团,以最快速度进入输变电及新能源产业,构筑起更具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此次重组大大加快了天威新能源产业发展进程,形成了太阳能、风电、核电变压器齐头并进、各有所长的良好格局,成为国内新能源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新能源集团。在太阳能光伏领域,兵装集团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具备从源头硅料到终端光伏系统应用完整产业链的光伏企业之一;在风电领域,兵装集团形成了以风电整机、叶片、塔架为组合的风电产业链,组建了大型风电机组工程研究中心,风电场建设和百万千瓦风场资源储备等均有了实质性突破。重组有效提升了天威输变电产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目前,兵装集团已经成为世界上拥有变压器行业核心技术最齐全、电压等级覆盖面最宽、产品种类最多和技术设备最先进的输变电产业集团。“高点起步,高位切入,高速发展新能源产业,致力于成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企业是我们的使命和追求!”徐斌说。

  加强董事会、监事会建设,推进专业化管理,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推行董事会区域化、专业化管理,扩大董事会决策权,增加独立董事;加强监事会建设,提高财务监管力度;坚持总会计师委派制并加大交流力度,初步构建了具有集团特色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推进专业化管理,优化长安集团总部结构,汽车产业专业化管理向纵深推进;摩托车成立事业部,加大整合资源力度;长安、建设等企业实行军民分立,组建独立运行的军、民品公司,军民融合迈向新阶段;细化南方资产公司定位,明确产融结合平台。

  积极推进“引进来,走出去”战略,优化市场结构。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升对外贸易质量。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开始由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单件产品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系统产品提升,特种产品、汽车、输变电及新能源产业成为集团公司出口增量的主力;出口方式由单纯的产品出口向技术出口、服务出口全面拓展,主导产业成功实现了生产线和技术出口;出口市场由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向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稳步拓展。大胆创新合作方式,开放合作层次不断提升。在渠道建设上,注重发挥北方工业公司主渠道作用,积极参股新时代公司,开辟特种产品贸易的新通道,加大营销力度,特种产品贸易逆势上扬,创历史新高;变委托出口为自营出口,出口能力大幅提升,出口风险明显降低。在贸易内容上,由传统的产品出口、技术引进向资源开发、委托开发、技术出口、品牌输出等全面扩展,有效提高了开发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的能力和水平。在合资合作上,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合资合作数量、质量都实现了新的跃升,先后与福特、铃木、马自达、李尔、伟士通、德尔福等跨国集团进行战略合作,先后组建了长安福特马自达、长安铃木、长安伟士通、建设雅马哈、南方天合等65家合资合作企业,吸引外资221.36亿元,集团实力、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员工素质得到极大提升,经营理念得到有效改善。

  着力自主创新,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

  兵装集团一直把自主创新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坚持走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之路,与国内30多所高校建立起产学研战略联盟,形成了以兵器装备院为顶层、8个国家级技术中心为龙头、36个省部级技术中心为骨干、企业技术研发机构为基础的开放型创新体系;创新成果丰硕,获国家专利授权4 500件,居中央企业前列、国防科技工业第一位。今年以来,兵装集团科研成果又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央企业青年创新金奖等奖项。

  启动关键技术攻关,着力解决影响主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兵装集团持续加强科技投入,目前公司科技投入比例已占销售收入比例的3.6%,新产品产值率达到50%以上。2009年,兵装集团作出了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的重大决策,投入专项资金,对主导产业军品、车辆、新能源、装备制造的关键技术瓶颈、共性技术难题重点攻关,更好地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推动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届时将形成300多亿元的销售收入,创造20多亿元的直接利润。

  增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是以技术中心建设为抓手,加强创新体系建设。2009年,兵装集团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两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一家。长安汽车技术中心不断完善国内唯一的“三国七地”研发体系建设,成功探索“以我为主、自主发展”的创新模式,创新能力排名汽车行业第一,成为汽车行业唯一优秀级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并荣获“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成就奖”。天威获得装备制造业最具创新能力企业奖。建设摩托车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名列行业首位。二是以完善实验验证手段为重点,加强企业创新平台建设。高度重视实验验证条件建设,投资20多亿元建设的长安汽车“混合动力乘用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具备了完善的研发和试验、试制能力,成为汽车行业唯一获国家授牌的实验室,目前正在启动投资额达20多亿元的三期建设,新建动力总成及机电耦合、混合动力整车控制技术、电池系统、电机系统四个实验室,努力打造成为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混合动力乘用车产业技术研发试验中心。三是以知识产权维护为保证,加强品牌建设。积极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制定国标、国军标50余项,主持编写第三、第四阶段排放法规,组织制定国际首个车辆空气质量测量方法的国家标准,拥有商标500多项,其中驰名商标4项,著名商标10多项。

  强化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激发全员创新活力。兵装集团大力实施领军人才开发、环境机制优化、教育培训和后备人才培养四大工程,制定实施接班人培养计划、院士培养推进计划及首席科技专家与技能大师制度,努力打造一批国际一流、结构合理、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力的研发团队。成功引进100多名海外人才,其中 9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占中央企业前列;两个创新团队获“国防科技工业团队”称号,并获专项资金支持。目前共拥有院士1名,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8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4名,全国技术能手49名,两级科技带头人280余名,两级技能带头人近100名;员工队伍素质不断优化,工业企业科技人员占在岗职工比例达20%,具有本科学历人员比例达16.33%,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人员比例达0.95%。

  狠抓管理创新,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兵装集团纵深推进精益管理,逐步建立集约、高效的现代化制造模式,通过推进精益生产,企业节约生产用地2.6万平方米,节约成本6亿元以上,生产效率、设备综合效率、存货周转率、质量合格率等指标明显优化。进一步加强现金流管理,坚持现金为王,加大资金集中管理力度,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施“有保有压”的资金政策,集中资金保主业,坚决做到非生产经营的开支尽量不支,可用可不用的钱坚决不用,非主业投资坚决不投。不断强化风险意识,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加大财务风险管理,逐月进行《企业应收账款风险月度滚动评估》;从严控制信贷总额,加强担保及贷款管理;加强检查培训,防范风险发生。深入开展降成本工程、管理增值工程、淘金工程,全面、全员、全过程降成本,2009年降低成本25.49亿元。实施积极财务政策,集团公司总部2009年可调动财力达到899亿元,为企业配置财务资源182.41亿元。深化财务集中管控,在对成员单位成功实现资金集中管理的基础上,全面实施成员单位财务保险集中管理,尝试成员单位存量票据集中管理,盘活闲置资源;积极推进财务信息化。大力加强节能减排,2009年,集团公司超额完成国务院国资委节能指标,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为0.36吨标煤、44吨,比2005年下降33%、41.5%;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同比分别减少3.9%、3.95%,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面向未来,兵装集团正以更加开阔的眼界、更加开放的思维、更加宏大的胸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全面实施“211战略”,到2015年,兵装集团要在2009年的基础上实现利润翻两番,达到200亿元以上;职工年人均收入翻一番,达到6万元以上;营业收入翻一番,达到3 800亿元以上;着力发展军品、车辆、新能源、装备制造四大主业板块,坚持超越领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军民结合型企业集团。

 

网站声明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教育培训中心 | 商务交流中心 | 国资研究 | 政策法规 | 数据中心 | 信息化

版权所有:红色传承教育官网 CopyRight©2013-2019 电话:400-876-0602

京ICP备160067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