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请登录注册

王瑞祥在中国政研会第五届中国企业文化论坛上的讲话

来源:国资委宣传局
2008-09-11
打印

努力探索企业文化建设评价工作
不断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

(2008年9月3日)

同志们:

  非常高兴参加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举办的第五届中国企业文化论坛。多年来,中国政研会以举办论坛和座谈会等方式,为推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本次论坛在纪念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召开,以“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企业文化”为主题,回顾总结30年来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成就,探讨有关问题,这对于我们更好地贯彻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经济社会发展,必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代表国务院国资委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新的伟大革命,带来了我国社会面貌的历史性变化,也带来了我国企业文化的深刻变革。伴随波澜壮阔改革开放伟大进程,我国企业文化建设获得了巨大发展,进入到与经济社会和企业改革发展相适应相促进、不断深化的新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做好企业文化建设评价工作,已经成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实现企业文化建设新提升新跨越的崭新课题和迫切需要。下面,我就企业文化建设评价这个问题谈几点思考和认识,与大家交流。

  一、贯彻十七大精神,始终把握好企业文化建设评价的正确方向

  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刻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并从战略高度,提出了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任务。我们要深刻领会十七大精神,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提升综合国力、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提高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需要,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而更加自觉地、创造性地把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中,使企业文化建设能够更加紧密地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联系起来,更好地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具体到企业文化建设评价工作,就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构建企业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使之真正成为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的正确导向。

  第一,结合企业实际,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企业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保证企业文化建设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整个文化建设中居于统摄和支配地位。这就要求企业文化建设的评价指标必须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要求,使企业价值理念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适应相符合,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企业干部职工自觉追求的具体方式和有效途径。通过评价工作,进一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企业价值理念体系的提炼确定与宣传贯彻工作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入学习贯彻,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干部职工;更好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干部职工,进一步坚定搞好国有企业的信念;更好地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铸造企业精神,鼓舞激励干部职工;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培育良好的企业道德风尚,从而不断巩固干部职工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第二,把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和要求落实到企业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科学发展。一要贯彻发展这个第一要义,使评价指标的设计有利于引导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改革发展的要求相统一,推动发展理念的创新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引导广大职工树立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致力发展、为国奉献的理念,引导广大职工始终成为企业发展的主力军、改革的促进派和稳定的中坚力量。二要贯彻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引导企业牢固树立职工群众主体地位的意识,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为了更好地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广大职工的利益而建设企业文化,依靠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发挥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力量来建设企业文化,从而使企业文化既符合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又源于职工自身发展的需要,实现企业发展与职工发展的和谐统一。三要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个基本要求,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全面推进、协调运转和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建设和丰富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使这三者成为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特别是要通过不断完善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标准和行为规范,使企业文化理念融入经营管理,转化为职工的思想认识和自觉行为,从而使企业文化长期持续发挥作用。四要贯彻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引导企业正确认识和处理企业利益、国家要求与社会公众利益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企业发展与职工发展的关系,形成企业、职工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局面;引导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相融共进;引导企业注意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管理,构建企业文化建设体系,使企业文化建设既有工作内容、基本要求、实施原则、分类指导,又有检查评价,从而保证企业文化建设持续有效推进。

  第三,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融入企业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推动企业和谐文化建设,打造和谐企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企业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使评价指标的设计有利于引导企业更加注重和谐文化建设。通过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更好地促进树立和谐的理念、培育和谐的精神,正确处理企业内部各种利益关系,推进厂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营造企业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内部环境;更好地促进树立企业社会责任理念,注重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产安全管理和诚信建设;更好地促进群众性和谐创建活动和精神文明建设,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文明道德风尚,打造和谐企业,促进社会和谐。

  二、努力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确保评价工作取得实效

  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不同于企业文化诊断,它是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以及取得的进展和实际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价,是加强管理、推进工作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其目的在于检查和衡量企业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要求是否落实到位、措施是否切实有效、企业文化体系是否健全完善、工作成效是否明显,以便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完善工作措施,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因此,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评价,要坚持以评促建、重在推动工作的原则。关键是要通过建立健全有利于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评价体系和机制,保证评价工作的实际效果。

  一是要坚持全面把握与重点突出相结合,注重评价指标的导向性。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内容涉及到企业方方面面的工作。设定评价指标,要在全面把握企业文化建设各种要素的基础上,注意区分主次,进行适当取舍,突出重点内容,使设定的评价指标既能有利于考察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情况、企业文化体系状况,又有利于衡量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效果。从而引导企业正确把握好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工作要求,对企业文化建设起到有效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二是要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注重评价方法的科学性。企业文化建设评价的对象和内容涵盖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企业文化体系状况和企业文化建设效果,单一的定性评价或定量评价,都难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与准确性,将使评价结果缺乏科学性和说服力。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符合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反映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要根据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对那些能够而且适合定量评价的指标尽量予以量化,对那些只能定性评价的指标则实行定性评价,并通过一定方式将定性评价结果转化为定量指标,以便形成统一、规范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保证评价工作的科学性。

  三是要坚持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注重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评价,是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改进完善的重要手段,是企业文化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也应该是企业文化建设评价的主体。企业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开展评价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过程,增强主动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事求是地做好评价工作。在评价工作中,要广泛听取用户、社会公众和利益相关者的评价意见,做到企业自我评价与企业外部评价的有机结合,增强评价的客观性。同时要注意借助有关专业机构的力量开展评价工作,提高评价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有关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评价工作的指导和检查,保证评价结果真实有效。

  四是要坚持评价工作与加强管理相结合,注重评价结果的应用。开展评价工作的目的在于加强管理,规范、引导、推动工作,必须重视评价结果的应用。企业要把评价结果作为进一步加强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通过对评价结果的深入分析,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使工作得到切实改进和提高。有关部门和企业自身都应从提升管理水平、改进创新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出发,研究建立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激励机制,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的评选表彰工作,把企业文化建设情况作为评选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的重要参考条件,以促进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进入管理发挥作用,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相融共进,形成合力,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国资委积极探索企业文化建设评价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

  国务院国资委自成立以来,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大力推进中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目前,中央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不断增强,工作更加规范,体系更加完善,特色更加突出,作用效果更加明显。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国资委始终重视并积极探索企业文化建设评价工作,不断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管理体系。2005年国资委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既明确了中央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内容以及基本原则和工作要求,同时也明确提出,要在一定时间内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总结评估,及时修正,巩固提高,促进企业文化的创新。2006年,我们提出了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体系框架。这个体系框架包括企业文化建设的三个基本内容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三个工作机制。三个基本内容就是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建设的精神文化(文化理念)、制度文化(行为规范)和物质文化(形象识别系统)。三个工作机制就是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保障机制、工作指导和载体支撑机制以及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中央企业在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建设体系框架的实践中,对企业文化建设评价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主要做法:一是许多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其他工作一并进行考核。如,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情况纳入领导人员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党群工作考核或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内容,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星级单位评定工作,等等。二是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国家电网公司等部分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从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结合上开展评价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起到了比较好的作用。

  为在中央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评价工作提供科学依据,2007年以来,我们组织部分中央企业开展了《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课题研究。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现在课题研究基本完成,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央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方法两个方面。

  (一)关于评价指标

  企业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主要依据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和国资委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按照工作导向、普遍适用、突出重点和便于操作等四个原则来设定,分为工作评价指标、状况评价指标和效果评价指标三个部分。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评价,主要考察企业是否按要求建立健全了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保障、工作指导与载体支撑、考核评价与激励三个工作机制。我们将组织保障、工作指导与载体支撑、考核评价与激励措施作为工作评价的3个一级指标,并根据这3个一级指标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设定二级指标。

  企业文化建设状况评价,主要考察企业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建设方面的状况。我们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设定为企业文化建设状况评价的3个一级指标,并依据这3个一级指标的具体内容,分别设定二级指标。

  企业文化建设效果评价,主要衡量企业文化建设在优化企业内外部关系,树立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凝聚力、执行力,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效益等方面所产生的成效。按照作用效果的表现形式,我们把企业凝聚力、企业执行力、企业形象、企业生产经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效果评价的4个一级指标,并从这四方面进一步细化评价指标。

  (二)关于评价的方法和方式

  为使评价工作简便易行、评价结果更为直观,我们对每个指标根据其权重分别设定了相应的评价分值,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指标进行评价打分。对适合定量评价的指标直接量化打分,对必须定性评价的指标则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定性评价,并将定性评价结果予以量化打分。在评价的方式上,根据中央企业数量较多、规模不一、行业分布较广的特点,本着重在推动工作的原则,我们采取企业自评与国资委审核企业自评结果和对企业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同时要求企业在自评过程中广泛征求员工、用户和合作伙伴的意见,把这些意见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

  目前,我们选择了8家中央企业运用这个评价体系,开展了评价的试点工作。试点企业对评价体系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分析研究试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现有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下,对评价指标和某些指标的评价计分方法做适当调整,使我们的评价体系更好地反映企业文化建设基本规律,更加贴近企业实际,更具科学性和操作性。同时,还要研究制定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评价的相关办法,从而使中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形成既有工作内容、基本要求、实施原则、分类指导,又有检查评价的完整的闭环管理体系。

  近期,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评价暂行办法,并下发实行,同时部署企业对三年来企业文化建设情况进行自检自查,自我评价,并形成自查评价报告。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全面总结三年来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发现问题,提出下一步工作安排和部署,掀起新一轮企业文化热潮,提升水平、质量,为中央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服务。

  同志们,企业文化建设评价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我们要继续发扬改革创新的精神,努力研究探索并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评价工作,共同为推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网站声明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教育培训中心 | 商务交流中心 | 国资研究 | 政策法规 | 数据中心 | 信息化

版权所有:红色传承教育官网 CopyRight©2013-2019 电话:400-876-0602

京ICP备160067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