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专家:郝继涛
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具有很多先天优势和有利条件。大体表现为四个方面:
1)悠久的文化传统
国有企业存续时间较长,企业生命超过40年的占极大比重,达到50年的也不在少数,即使一些经历了改制的企业,其历史也可以追溯的很久。因此,对于很多企业提出的“百年企业”的口号,众多国企都可以较为轻松地达到这个目标。
2)相对成熟的制度
说到管理,我国企业经常用薄弱来形容。但在实际上,由于国有企业存续时间长,计划经济时代的规范化管理还是打下了较为坚实的管理基础,很多企业中,各种规章制度非常完备,薪酬体系划分细致,工时定额计算准确,质量追踪详尽可靠,经营绩效有章可循,这些情况在民营企业中是很难见到的。
所以我们的企业不能妄自菲薄。比起外企来,我们的管理客观的说,不是薄弱,而是在某些方面少变通,不够先进。而学习先进管理方式首先是理念的变革,这恰恰需要文化去解决问题。相信,有了好的管理基础,进行管理创新是有利的。
3)发达的传播渠道
文化难不是难在理念的提炼,而在于理念的落地。文化传播是落地的必经之路,可以说,没有好的传播渠道,文化根本不可能落地。
在国有企业,报刊栏、管理看板、企业内刊都非常完备,这成为企业价值理念的宣传的重要阵地,各项信息也得以及时公示。有些企业还配备了相当专业的广播和电视系统,这就更为文化传播插上了一双翅膀。
国有企业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相关的专业人士的数量也非常可观,各方面都人才济济。这对于活跃员工文化生活,增强企业凝聚力,使员工有归属感有巨大帮助。很多企业都有效地利用这一优势进行文化宣传。
国有企业对优秀员工的重视程度较高,很多国有企业都活跃着一批多年来无私奉献的老模范,他们又带出一批技术和品格双馨的中坚力量。
4)连贯的生产经营
一点点习惯积淀成为传统,一点点传统积淀成为文化。文化是一个多年延续的结果,文化文本体系和某些理念尽管可以通过倡导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来,但是核心的内涵是需要几代人的传承。因此,在文化建设中,历史的传承成为一个企业文化厚度的基石。应该说,经过改制浪潮之后生存下来的国有企业都是比较健康的企业,他们长期和较为稳定的经营历史为文化建设提供了深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