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主导地位”只是一个大概念。对这个问题,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说法。这两年讲的比较多的是:关键领域、重要行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等方面。“主导地位”的概念不是固定的,都在一直变化中。
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由宪法规定
《中国企业报》:您如何理解“国企的主导地位”这个提法?
张宇:对这个问题,实际上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说法。“国企主导地位”的提法最早见之于十五大报告,当时关于控制力讲了几个方面:关于国计民生、关键领域、股份制形式、重视“量”和“质”等。
后来讲“主导作用”的时候,再没有了明确的理论界定,只是一般地说,而且国资委把主导作用划分了一些领域,2006年讲“主导地位”是绝对控股哪几个行业,相对控股哪几个行业,只是做的方面更具体了。这两年讲的比较多的是:关键领域、重要行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等方面。这不是固定的,都在一直变化中。
大概念上讲的主导作用,是宪法规定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有经济不仅主要从事私有企业不愿意经营的部门,补充私有企业和市场机制的不足,而且更要为了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发挥公有制经济在稳定宏观经济、调整经济结构、保障社会公平、维护经济安全、推动自主创新以及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关键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而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就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两个方面。
包括国有经济在内的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是国家引导、推动、调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
《中国企业报》:现在提主导作用主要指什么呢?
张宇:其实到底主导作用是什么意思,怎么起主导作用,现在讲的不多了,模糊了。“主导”只是一个大概念,具体做法上多,理论上比较弱或者比较模糊。任意性很强,为什么争论呢?因为基本理论不强,怎么说都可以。
具体来说,主导作用体现在以下各个方面:税收、增加就业、技术进步、国家安全、基础设施、关键领域等。
《中国企业报》:该怎样处理好国企和民营经济的关系?
张宇: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如:国有企业多数是大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骨干和支柱作用,可以带动民营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的国有企业除少数由国家独资经营外,绝大多数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进行了股份制改造,成为了以公有制为主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与民营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国有经济在宏观稳定、技术创新、维护安全等方面的作用,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宏观条件。
另一方面,民营经济的发展对于推动国有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也有积极作用,它为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竞争环境、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全面的分工协作。
在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关系上有一个情况值得关注,即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跨国企业与本地企业的竞争更趋激烈,而当前我国的民营经济整体水平还不高,难以与跨国企业匹敌。
因此,在国有经济大量退出的许多产业和领域,往往被具有诸多优势的跨国企业所占据,一些民营企业面对跨国公司强大的力量和各种利益诱惑,逐步成为跨国资本的并购对象或附庸。因此,一味地鼓吹“国有企业退出”的结果很可能不是民营企业的进入和发展,而是跨国垄断资本的占领。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国有、民营与外资企业的关系,在全球化的条件下实现多种所有制的共同发展。
目前主要问题不是垄断而是企业规模相对较小
《中国企业报》:您对“国进民退”怎么看?
张宇:去年这个话题讲的比较多,今年讲的少了。
其实这个话题本身就是一个陷阱。事实上是不是有这个问题,无法抽象地去讨论。如果作为微观个体的单个企业来说,说它进了退了,还可以,是个市场机制;从宏观来说,基本理论说得很清楚,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如果说发展了就是“国进民退”,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
根据党和政府的精神,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其它行业和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集中力量,加强重点,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
国有经济应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保持绝对控制力,包括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等行业。同时,国有经济对基础性和支柱产业领域的重要骨干企业保持较强控制力,包括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建筑、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勘察设计、科技等行业。
以上情况表明,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范围并不完全是以垄断或竞争为依据的,而是以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为依据的;同时,国有经济的存在范围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生产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适时调整,有进有退。
《中国企业报》:您觉得现在的国企有活力吗?
张宇:至少相对过去已经好很多了,一直在进步。每年利润、产值、资产在增长,排名在上升,现在世界500强有几十家大型国企。当然也有人在骂,说是垄断的结果。那过去也垄断,为什么没排上呢?
当然,一些垄断性企业存在着政企不分、缺乏活力、服务质量不高、收入水平过高等问题,需要着力加以解决。
《中国企业报》:为什么国企还会有那么多的骂名呢?
张宇:因为竞争不过,才骂,如果竞争过了,就不骂了。想骂人,理由很多,但怎么都不好。有骂贷款给多了,因为企业大,信誉好,风险小,银行愿意给贷,也不是国家强制给它贷的。而且,很多骂名没有基于客观事实具体分析。
事实上,当前我国市场结构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垄断,而是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产业组织结构分散,国际竞争力低下,不能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要。因此,一些关键性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和国有企业的做大做强,是面对全球竞争的挑战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必要选择。
在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经济命脉的战略性部门以及自然垄断行业,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有没有垄断,而在于谁来垄断。一般来说,在这些特殊的部门和行业,由公有制企业经营要比私有制企业能更好地体现社会的利益和国家的战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推进国企改革
《中国企业报》:您认为中国的国企改革现在到了什么阶段?
张宇:迄今为止,中国国有经济的改革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从改革开放开始到中共十五大是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国有经济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使国有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十五大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着眼于从整体上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把国有企业的战略调整与制度创新结合起来。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制度创新,使股份制成为了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建立起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和企业经营管理体制。二是通过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把国有经济的重点放到一些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和重点企业。这两方面的改革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国有经济的效益明显改善,主导作用得到了发挥。
《中国企业报》:国企改革还存在哪些问题?
张宇:确实有一些问题需要深入研究、认真解决,如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具体含义是什么,用什么指标加以界定;如何规范和确定国有经济的定位和功能,怎样看待国有经济的“进”与“退”;如何深化垄断部门国有经济的改革、完善垄断部门国有企业的收入分配制度;如何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等。
同时,国有经济管理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需要解决,主要有:一是国有企业的覆盖面仍然过大,国有经济的分布仍然过散,不利于发挥整体优势。二是国有经济管理中还存在权力缺乏约束、管理者以权谋私、垄断企业收入过高、重大决策不够规范等问题,引起了群众的不满。三是目前国有经济存在于不同的产业、地区和不同的企业,分属不同的机构管理,国资委管理的只是国有资产中的一部分,因此,关于国有经济管理的许多政策是不统一、不规范的。
上述问题的存在,需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中国企业报》:您认为下一步国企改革的方向是什么呢?
张宇:在这方面,有一种观点认为:国有经济是低效率的,与市场经济不能兼容,国有经济的大量存在是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主要障碍,只有彻底推进私有化或“民营化”,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市场经济”。
我个人认为,这种观点在理论上不能成立,在事实上也缺乏根据。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加快建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上述论述,阐明了现阶段深化我国国有经济改革的基本方向和主要内容。
《中国企业报》:具体怎么解读呢?
张宇: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通过制度创新,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和企业经营管理体制,使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活力大大增强,效益明显改善。另一方面,通过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把国有经济的重点放到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以及大的企业集团,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使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在市场竞争中得到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