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座谈会在京举行
一、从财税改革说起
财税改革一直被全社会所关注,但到底如何改革,意见纷呈。刚才培勇所长谈了他的看法,有的我认同,有的我持保留意见。刚才谈到税制结构的问题,我国直接税占比低,间接税占比高,要改变这种格局,我认为这不是靠改革可以实现的。直接税占比的高低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是人为地可以调整的。我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但人均收入在世界100位左右。直接税的比例高低与经济总量没有直接关系,却决定于人均收入水平的高低。凡是直接税占比高的国家,也是人均收入水平高的国家。从欧盟来看,税收结构上大概三分之一是间接税,三分之一是社会保障税,三分之一是所得税,总计起来直接税占大头。如果我们把社会保障交费变成缴税,那么直接税的比重也会大大提高。但社会保障筹资是通过社会保障税好,还是通过社会保障缴费好,还需要全面评估,不仅仅一个税与费的形式问题。这其中还涉及到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问题。当前西方国家面临着的主权债务危机,其实是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危机。西方国家的那种社会保障模式到底能不能持续下去,还值得重新思考。
金融危机、债务危机扩大了我们思考的空间,原来觉得很确定的东西,现在看来都是不确定的。就像人类研制出来的各种药物,一开始觉得很好,时间一长发现有问题,就宣布这个药不能用了,要废了,人类设计出来的各种制度也是一样。
二、市场经济改革应当符合社会主义共同富裕这个方向
从更大范围来看,我们既要埋头深化改革,也要抬头看方向,即社会主义这个方向。这不是姓资姓社的意识形态问题,而是涉及到改革要改成什么样的问题。今天这个主题特别好,题目叫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我刚才仔细听高尚全老师讲了他的看法,十分赞成。这个题目有两块内容,一个是市场经济、一个是社会主义,现在谈前者的多,谈后者的少,不问方向,若这样下去,很可能改出一个既不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也不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可能变成权贵市场经济。这是不看方向改革的风险。
经济改革,也就是市场化的改革,三十多年来我们进展很大,资源配置方式变了,市场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解决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力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建立的市场经济是不是社会主义的,是不是符合社会主义的要求。社会主义在经济上的本质要求是什么呢?走向共同富裕。按照马克思的说法,就是通过生产力的发展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那我们是否在朝这个方向走呢?市场化的改革主要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解决动力问题,但方向似乎越来越模糊了。一谈到贫富差距,很有现实感;而一谈到社会主义,似乎就很遥远了。社会主义依然是人类社会追求的一种价值观。我不认为现在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已经过时了。资本主义也好、社会主义也好,实际上都是人类社会发展这个历史长河中在做的人类如何更好生存发展的实验。资本主义也就是二三百年,社会主义搞的时间更短,更谈不上搞成功了。但现在没有搞成并不等于未来也搞不成。问题是我们现在要清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否则,坚持社会主义等于是空谈。坚持社会主义,即意味着资本是要受社会控制的,资本仅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工具,而不是相反,资本统治社会,赢家通吃,结果就会是人人成了资本的俘虏和奴隶。令人忧虑的是,我国的现实似乎在朝着这个方向走。资本至高无上,一切资本说了算,那何来共同富裕?被物所统治的人,还谈何自由与发展。
那在社会主义这个方向上,我们怎么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怎么体现?怎么落在一种体制上,落在一种制度上?而这方面的改革是严重滞后的。这说明,仅仅有市场化改革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当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抛弃传统社会主义的那一套东西,形成让市场经济与共同富裕能有机结合的新体制。因为市场经济这个发展生产力的手段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这个目的之间是不会自动匹配的。小平仅仅是提出来一个命题,他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可以搞市场经济,通过发展市场经济,可以达到共同富裕。对照我们的现实来看,生产力是大大发展了,经济总量是做大了,人均收入也在逐渐地提高,但是不是在朝着共同富裕这个方向走呢?或者说,还是跟这个方向相悖呢?我觉得这是改革要思考的重大问题。如果出现两极分化,不要说社会主义,恐怕连现代资本主义也算不上。
三、共同富裕有赖于社会改革
市场化的改革主要解决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给市场放权,限制了政府在经济上的权力,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作用。与过去比较来看,政府的经济职能有了很大转变。
而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有多大的改变呢?基本上是从计划经济延续到现在,没有多大变化。政府如何向社会放权?放到什么程度呢?我觉得现在是基本上没有破题。市场经济培育了经济理性,社会改革培养什么呢?培育的应是社会理性,也就是公共理性。现实是经济理性超前发育,而社会理性也就是公共理性严重滞后,两者是不匹配的。这对一个国家来说,只有经济理性而没有社会理性是走不远的,就像车的两个轮子,只有一个轮子怎么往前走?经济理性与社会理性是一个健康国家的两条腿,缺一条都不行。过去的改革重心放在经济上,是正确的,那么,现在的改革重心我觉得要放在社会方面。社会改革应当成为当前整个改革的重心,只有社会改革推进了,政治改革才有基础,你没有一个理性的社会,没有社会理性的发育,谈政治改革是非常危险的。所以,现在我觉得当前重点是推进社会改革。
社会改革追求的目标是平等,追求社会主义的价值要求。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有太多不平等。机会不平等,城乡体制是分割的,市场的机会是不均等的。即使都在干同样的工作,但同工不同酬,过程也不平等。结果呢?更谈不上平等。机会不平等、过程不平等、结果不平等,这是社会体制造成的。这抑制了社会的活力,进而限制了经济的活力。
要追求社会平等,就要对劳资关系、分配关系、政事关系、政社关系进行改革。教育改革、医疗改革、科技体制的改革,都涉及到政府与传统事业单位的关系、涉及到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这些与社会改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教育、医疗、科技这些领域,基本上延续了计划经济体制的那一套,依然是审批制。教育、医疗、科研等这些单位干什么,不干什么,怎么干,基本上都是政府主管部门说了算,与计划经济下的国企是一样的。而社会力量进入这些领域则受到严格控制。
以经济改革为中心的时期,改革思维主要是二分法,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我们现在的改革思维应该是三分法:政府、市场、社会。有些事情交给市场办,有些事情应交给社会去办,只有当市场、社会都办不了的事情才由政府出面来办。很多社会矛盾的化解,社会也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社会改革的内涵实际上非常丰富,但是社会改革的理论与政策研究是不够的,这也限制了社会改革的进程。
社会改革与财政密切相关。财政过去是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现在财政则是社会改革的一个中心环节。要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是离不开财政这个手段的。要培育市场主体,离不开财政;要培育社会主体也离不开财政。此一时彼一时,今天的财政又成了社会改革的中心环节。其实,财政改革同时也是政府改革。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同时也是政府改革,这都会限制和约束政府的权力。如果抛开这这些改革去单独搞所谓的政府改革,将会失去方向,不知道政府改革为何而改。如果说经济改革从财政切入,同时推动了政府改革,那么,当今的社会改革依然可以从财政切入,从社会层面推动政府改革。从这一点来看,改革的次序上是先经济改革、然后社会改革,等到这两个改革到位了,实际上政府改革也就差不多同时完成了。
社会改革有很强的辐射力。社会改革不仅仅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环境,而且经济发展可持续的动力,实际上也蕴藏于社会改革之中,社会的活力决定了经济的活力。现代社会的经济增长主要靠什么?靠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来自于哪里?社会。人力资本的积累与社会改革密切相关,它不是一个经济的过程,而是一个社会的过程,即人的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与教育、培训、医疗等社会事业内在相连。靠人力资本推动经济增长,则要靠社会改革。社会改革改好了,它可以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动力,也是共同富裕的基础。(本文为作者在中改院"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专家座谈会上的发言 摘自:中国改革论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