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请登录注册

金融改革:为什么改?如何改?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叶萍
2012-07-20
打印

    随着国务院批准设立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开始了新的探索。由于大型国有银行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它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因此我们对金融体制改革的问题,不妨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方位的思考。

    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现在人们对中国银行业的评价,似乎更多地集中在银行所获取的“暴利”上,而对这些年来银行改革所取得的进展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实际上,如果我们拿现在的银行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银行相比,或者与几年前的欧美银行相比,应该说是成绩斐然。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银行业曾背负着巨额坏账,政府管理部门不得不先后发行2700亿特别国债补充资本金,并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了国内各主要银行1.4万亿的不良资产。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后来只收回了部分不良贷款,大量的不良贷款都是通过财政补贴和央行增发货币解决掉的。与此相对照的是,当2008年爆发了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美国政府不得不花费几千亿美金来挽救那些“大而不能倒”的巨无霸银行的时候,中国的银行业却一枝独秀,以连续几年快速增长的靓丽成绩,不但壮大了自己,也给中国经济抵御外部的冲击提供了强大资金的支持。这几年,如果没有银行的大规模放贷,中国的经济增长形势肯定会是另外一个模样。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中国的银行业近些年来一直能保证较高的盈利水平,壮大了银行的实力。究其原因,可能并不仅仅只是利差的问题,还有两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一是由于中国经济一直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近几年不少行业的利润增长都十分可观,自然银行业的收入也水涨船高。二是与国外同行相比,中国银行业的成本费用相对较低。就拿同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工商银行和外资银行渣打集团来说,据年报显示,2011年渣打集团的银行业务净息差为 2.3%,集团的成本收入比为 56.2%;而工商银行的净息差为2.49%,成本收入比从 2006年的 36.32%逐步下降到29.91%,这就带来了资产回报率的显著差异:2011年工商银行的净资产回报率为21.8%,渣打集团为 11.7%。这种由于成本收入比的大幅度降低所带来的盈利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说应该是中国银行业坚持改革、强化管理的结果。

    银行业能够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一方面可以上缴税利为国家作更大的贡献,另一方面有利于银行抵御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我们应该看到,尽管不少人都在抨击银行是一个“暴利”行业,但在资本市场上,银行业却成为一个被抛弃、冷落的对象。之所以出现这种抨击“暴利”却无人捧场的吊诡现象,其原因就在于投资者更关注的是中国银行业的长期前景,也就是说许多人眼里,中国银行业的“暴利”并不值得追捧,反而是银行业的前景令人担忧。

    正因如此,我们推进金融体制的改革,就不只是单纯为了减少银行的利润,而应该是在促进银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保持自身一定的稳定的盈利水平。如果银行盈利能力大幅下滑,不但会导致资本市场对中国银行业本已脆弱的信心丧失殆尽,而且银行本身也无法积累足够的资本金以应对越来越严格的监管要求,这势必会带来金融行业的动荡,甚至会威胁到国家的经济安全。事实上,在全球化时代,金融实力是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体现,任何一个大国都必须依靠强大的金融实力来应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与挑战。这种强大的金融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大型骨干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盈利能力特别是对整个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力之上。在金融危机爆发时,美国政府不惜花费巨资千方百计来拯救华尔街,其原因就在于此。

    现在,当中国企业在银行强有力的支持下大步走向世界的时候,西方是否已经感受到了中国银行业的巨大威胁?在海外市场上,与美国政府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高盛集团,一有机会就抛空工商银行的股票,其用意也是发人深思的。

    应该承认,中国银行业并不能令人满意,特别是一些项目收费过多、过滥,服务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足,等等,这都需要通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来解决。当然,银行之所以出现赚钱不讨好的现象,人们关注更多的恐怕还在于许多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这已成为制约它们发展的最大障碍。而要解决问题,就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创新,调动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的积极性,如规定一定的贷款规模、提高对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的容忍度等。实际上,有的银行(如民生银行)在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自身也取得了相当好的回报,应该认真总结和推广这些成功的经验。因此,如何把更好地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提高银行的服务质量与保持银行的合理利润结合起来,这才是我们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

    改革拿什么来做参照

    在谈及中国银行业的弊端的时候,人们往往喜欢将其与发达国家相比,笔者不反对将中国的银行与发达国家的银行做比较,但这种比较只是相对的,不应该简单地拿来作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参照。一个世人皆知的事实是,美国大型银行是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如果不是华尔街高管的贪婪,如果不是欧美银行的过度竞争而导致所谓“金融创新”而萌生的毒资产层出不穷,如果不是美国政府的监管不力,凭美国的经济实力是可以避免雷曼兄弟这样大型银行破产的,这场危机也不可能对世界造成如此大的伤害。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危害早已证明,发达国家的银行体系和监管制度还有许多必须加以改革的地方,更不可能成为发展中国家仿效的样板。中国只有走自己的道路,谨慎小心地逐步推进金融体制的改革,不要重犯别人的错误,才能避免金融危机的产生,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现在,人们对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寄予很大的期望,这也的确能为中国的银行业增添新的活力。但是不要忘记,中国的民间资本自我约束力较弱,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投机性很强,对利润的追逐没有止境。如果说银行是“暴利”的话,在银行股价很低的情况下,民间资本完全可以通过购买银行的股票来分享这一暴利,而且不要费多少心血。但是一些民间资本并不愿意这样做,它们期待的是自己办银行,其深层原因恐怕不光是认为自己具有更好的经营管理能力,很有可能是为了追求更高的暴利,前几年房地产的暴利已经让他们尝到了足够的甜头。当房地产暴利快到尾声的时候,如果大量的民间资本涌进金融业,到底影响如何确实值得关注。特别是那些不讲信用、玩不转的时候就“跑路”的民间资本,一旦它们握有巨额现金,是否能真正对储户负责,也是件令人怀疑的事情。所以,在当前情况下,希望中国也像美国一样拥有八九千家银行,那很可能不是一件大好事。如果要参照的话,我们倒应该很好总结一下近些年来民间资本不断炒作而引起的许多商品暴涨、暴跌所带来的深刻教训,从而对民间资本的进入采取既积极又审慎的态度。

    值得一提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公布报告认为,中国金融体系较好地遵守了金融领域国际标准与准则,并指出:近年来,中国金融业取得了长足发展;金融监管体系在监管能力、法规体系、信息透明度和消费者保护方面进展明显,监管有效性明显提升;随着大型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革的基本完成,中国金融体系整体财务实力大幅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明显提高,整体稳健性显著增强;支付和证券结算系统等金融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为金融市场提供了快捷、高效、安全、可靠的服务;随着改革的深入,大型金融机构的财务指标持续改善、公司治理不断规范、风险管理能力显著提升;在此过程中,中国金融业和金融市场实施相关国际标准的程度也得到不断提升;在“新兴”加“转轨”的双重背景下,中国金融体系取得了长足发展,金融体系稳健性显著增强,有效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笔者之所以大段地引述这些权威机构的研究结论,目的就是想说明,客观性或者说实事求是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的最高原则。

 

网站声明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教育培训中心 | 商务交流中心 | 国资研究 | 政策法规 | 数据中心 | 信息化

版权所有:红色传承教育官网 CopyRight©2013-2019 电话:400-876-0602

京ICP备160067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