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国有产权既是所有制的概念,也是商品的概念。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国有产权管理,推进产权流动,使国有产权在流动中增值、放大,实现国有资产的科学配置、合理流动、保值增值,增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活力、影响力、控制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国资监管工作必须回答的实践课题。
“发展”是国有产权管理的根本目标。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国有产权管理的根本目标也是发展,通过不断发展,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保持活力、影响力、控制力。一要在产业发展方向上发挥引领作用。因为追逐利润的本性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各类投资主体的投资冲动和投资行为有时会同国家的宏观产业政策相悖,造成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甚至市场失灵等一系列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产权管理在考虑结构布局、资源配置时,就必须认真贯彻国家的宏观产业政策,在发展方向上发挥引领作用,为其他各类投资者做出表率。国有产权管理部门要在工作中帮助和约束企业把资金、技术和其他生产要素投入到国家支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退出过热、过剩产业,遏制不合理的投资冲动。二要在速度上凸显增值放大、裂变扩张的示范作用。国有产权应当充分利用好两个市场,即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资源资本化,资本证券化,利用证券市场使资本迅速增值放大,是现代企业家做大做强企业、实现企业裂变扩张的最有效方法。国有企业要加快股份制改造步伐,推动更多的企业上市融资。同时,通过资产注入、增资扩股、定向增发,不断把上市公司做大做强。要大力培养上市公司后备资源,提高国有股权证券化的比重。国有产权管理部门还要利用好产权市场,尊重产权的商品属性,充分认识产权市场发现价格、发现价值、发现买主的功能,不断优化企业的生产要素,实现企业的资产、资本扩张。三要在发展质量上起到又好又快的表率作用。国有产权管理部门要引导企业带头探索投入小、质量好、能耗低、污染少的发展路子;带头搞好管理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发展那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和产品,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创新;要节约用地、集约经营、节能减排,以最少的投入、最低的能耗,换取最好的效益。
“以人为本”是产权管理不可偏废的原则。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国有产权管理部门必须贯彻和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精神。现存的国有产权,其原始投入是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出资,经历了不断增值放大的过程,始终凝结着企业广大职工的心血和汗水。国有产权管理部门在处理产权过程中,在企业改制重组、兼并破产、资产处置、流动变现时,必须充分考虑职工的利益不受侵犯,变现产权收入必须优先安置好职工,确保职工的正常生活不因产权变更而受影响。尤其是困难企业、破产企业的产权处置,一定要充满感情、充满关爱之心,站在职工的立场,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而不能以“甩包袱”、“减负担”的心态来处理这类产权。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国有产权流动必须坚持的方向。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国有产权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让国有产权流动起来,通过证券市场、产权市场,使各类产权有效配置到各部门中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遵循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自觉地服从全局的协调和平衡。这就要求国有产权的管理者审时度势,顾全大局,坚持维护国家利益,处理好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间的关系。促进国有产权流动,从产权所有者的角度看,目前最大的障碍依然是观念问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克服在所有制问题上求大、求全、求纯的观念;从各级产权管理者代表来看,是要进一步克服怕失位、失权的问题。我国国有产权由各级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实行委托代理,从各级政府到国资委、再到企业领导人,形成了一个委托代理链条。因此,在这个链条的终端是企业管理者,国有产权流动与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主动把手中的产权转让给别的企业,企业领导者的职位和管理者的权力也就不复存在了。这正是阻碍国有产权流转、优化配置的深层次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求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顾全大局,为国有产权合理流动、优化配置而牺牲个人利益;另一方面,各级组织对改制重组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要给予政治上、生活上的关心,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