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公布的中央企业上半年经营数据,乍看起来难言靓丽,细致琢磨难能可贵。
企业经营离不开大势。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肆孽,欧债危机反复发酵,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欧洲市场需求急剧减弱,除中国之外的金砖国家经济严重下滑,中国经济在政府主动调控下,上半年GDP增长出现下降,但仍在调控的指标之上。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央企业作为市场中的经济组织,各项指标增长回落应属正常。
整体经济不好,大部分行业、企业受侵蚀的首先是利润。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市场需求下滑,矿产资源、制造加工、交通运输、建筑等行业是主要受冲击对象。在这几个行业,中央企业布局较重,因此利润必然下滑。
与企业利润相关的主要要素无非就是原料(含能源)成本、财务成本、用工成本和销售成本。上半年,按照生产周期,原料成本一直处于高位;相对收紧的货币政策,造成企业财务成本居高;通货膨胀,导致用工成本增加;市场不好,致使销售成本上升,而开发新的市场又要新增一块成本。利润和这些成本都是负相关,成本上升的结果必然是利润减少。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央企的营业额保持了增长,说明中央企业在这种负面的背景下,主动、积极应对,调整产品结构、开拓新的市场,弥补传统市场需求滑坡导致的营业额下滑,并有所增长,且净利润为正,让人看到了持续发展的信心。
众所周知,企业税费是政府维系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经济来源,欧美市场的持续低迷,造成我国许多出口及相关企业经营困难,减产、半停产或停产,上缴税费必然减少或拖延。中央企业通过调结构、拓市场、稳增长,实现上交税费16.4%的增长,对我国社会平稳运转做出了关键性贡献,更可称为难能可贵。
未来,不确定因素仍将继续煎熬我国企业。国资委已提醒中央企业做好“过寒冬”的准备,并要求中央企业加大资源整合力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担负更多社会责任。市场滑坡环境下的竞争是成本的竞争,降本增效应是央企持续提升管理的永恒追求,国资委推动的中央企业“管理提升”活动,将助推企业降本增效,如集中采购可以降低外采成本,资金集中管理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减少企业财务费用,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和控制管理成本,企业信息化可以提高业务运作效率和降低经营成本,等等。相信,只要中央企业积极进行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想办法,拓思路,压成本,提效率,就能够转危为机,在与危机博弈中提高竞争力,逆势擎天,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助理、企业研究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