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航”获注资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航空市场持续低迷,而近期屡屡曝出的航油套期保值巨额亏损更重压在国内航空类上市公司头上。在经历了2006年、2007年盈利能力快速提升之后,2008年全行业亏损已不可避免。以11月27日南方航空(3.57,-0.16,-4.29%,吧)大股东获得30亿元“输血”为标志,政府开始了对航空企业的大拯救。而10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公布的包括减免税费、落实注资计划、支持企业重组在内的应对金融危机的十项措施,更是将这个行动推向了最高潮。
11日,停牌两周的南方航空、东方航空(4.35,-0.28,-6.05%,吧)双双发布定向发行方案,由政府注资给集团公司的30亿元资金,将通过定向发行注入两家公司。而通过此定向发行新股,困扰两家航空公司的负债率高企的局面将得到有效改善。
国内民航业已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处于航空产业链前沿的航空公司首当其冲受到冲击。东航三季报显示,公司每股净资产仅0.1086元,每股收益为-0.47元,在这样情况下,大股东仍以市净率超过33倍的价格启动本次注资,被认为直接体现了大股东对于东方航空摆脱困境的有力助推。
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国家对航空业的第一次注资行为。东航方面表示,这次提出的注资行为与定价水平,一方面充分表现国家出于对中国民航业战略安全与提升竞争力的考虑,是为其更早走出寒冬而做出巨大努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国有资本对中小投资者的尊重与保护,方案的有力推进将实现股东多方共赢。
国内航空公司的集体自救大戏,在政府的鼎力相助下,已然在这个冬季正式上演。
注资央企大幕拉开
继东航、南航两大航空集团相继获国资委30亿元注资后,电力、钢铁等高负债央企似乎对国资委注资有了更多的期待。
在东航、南航两大航空集团公司相继获国资委30亿元的注资后,各界人士不断猜测,哪些行业的央企将获得国资委的注资“大礼单”。
金融危机持续恶化和蔓延,全球经济情势转差,国内大型央企也无法独善其身。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央企前三个季度营业利润同比下降了14.5%,且连续三个月利润呈负增长,电力、钢铁国企的利润进一步下滑。
11月上旬,国务院启动了4万亿元扩大内需方案。国资委也于近日公布了一份总额高达547.8亿元的央企注资方案。国资委在2008年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规定:用于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点中央企业新设出资和补充国有资本的预算支出270亿元,约占49%;用于支持特大自然灾害中损失较重的中央企业灾后恢复重建的预算支出196.3亿元,约占36%;用于推进中央企业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等方面的预算支出81.5亿元,约占15%。
业内专家表示,500多亿元注资虽然没有4万亿元扩大内需的单子大,但对利润下滑和饱受危机困扰的央企来讲,获得注资能降低资产负债率,缓解财务压力。
据一位不愿具名的央企高层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两大航空集团能率先获国资委注资,主要是它们的资产负债率高企,达到了90%以上。航空公司对现金流的要求很高,而且两家央企的规模很大,国资委不得不重视。
统计数据显示,国企资产负债率连续十个月出现上升,截至10月底,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为32.56万亿元,同比增长17.4%,资产负债率为57.7%,同比上升了1.9个百分点,部分央企负债率上升幅度达10个百分点以上。
存货增长过快是导致资产负债率持续上升的重要因素。前十个月,国企存货同比增长三成五,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5.9个百分点。
据上述人士透露,最近,国资委对管辖下的所有中央企业进行了全面排查,包括企业资产现状以及投资和负债情况。
他表示,负债率在90%以上、影响面较大的央企将最有可能获得国资委的注资,电力行业和钢铁领域的大型央企有望获得巨额补贴,这两个领域的央企在自然灾害和原材料大幅涨价的冲击下,其损失最大,资产负债率普遍很高。
央企整合悄然提速
在注资央企的大幕下,央企重组也在悄然进行。
继攀钢系和上海电气之后,目前因央企整合或重大资产重组而停牌的上市公司已达15家,产业资本频频出手央企整合悄然提速。
本月5日,随着上海电气的挂牌交易,历时一年多的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上电股份换股吸收合并落下了帷幕,借此,上海电气集团实现了回归A股的愿望。上海电气挂牌当日以6元开盘,收盘时股价达到6.80元,较发行价上涨了42.26%。8日,该股再度封上涨停板。其上市后的良好表现让参与换股的投资者获得了可观的回报。
实际上,除攀钢系和上海电气之外,目前市场中尚有为数不少的央企整合或重大资产重组公司。其中,仅已停牌的就有长江电力(14.35,0.00,0.00%,吧)、长安汽车(3.67,0.00,0.00%,吧)、唐钢股份(4.55,0.00,0.00%,吧)、邯郸钢铁(3.76,0.00,0.00%,吧)、承德钒钛(5.50,0.00,0.00%,吧)、大通燃气(4.03,0.00,0.00%,吧)、ST盐湖(86.92,0.00,0.00%,吧)、盐湖钾肥、ST张铜、中核钛白(5.54,0.50,9.92%,吧)、ST国药、三元股份、中油化建(8.15,0.74,9.99%,吧)、国投电力(9.13,0.00,0.00%,吧)、国投新集(7.55,0.00,0.00%,吧)等15家公司。
上述公司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在12月份停牌的,而且,不少公司都是具有相同的大股东背景,并在同一天停牌。如,9日同时停牌的国投电力和国投新集就同属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旗下。这也预示着,类似攀钢系、云化系的央企整合大幕正在全面拉开。从攀钢系、上海电气的案例来看,我们理应对后续公司的重组持乐观的态度。更为重要的是,在经历了一轮残酷的下跌后,央企整合的明显提速,似乎也在向市场传递某种积极的信号,即在产业资本的眼中,目前的A股市场已经具备了显著的吸引力。
在市场震荡不定的行情下,注资央企似乎给了投资者一剂强心针,政府频频重拳出击也给了市场一种确定的救市态度,央企重组或能掀起救市狂潮,投资者该如何把握这其中的投资机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