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请登录注册

上海国资国企率先探索股份制改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来源:国资企业培训网
2008-12-03
打印

    国资国企对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和发展,整体搞活国有经济,既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创造数项股份制改革的“全国第一”

  上海率先在全国进行股份制探索,是因为有强大的制度创新需求和内在动力:一是经济迅猛发展对资金的巨大需求同资金短缺产生了尖锐矛盾,迫切需要为企业开辟直接融资渠道。二是人民收入迅速增加,手中的游资越来越多,迫切需要开辟直接投资渠道。三是为了摆脱旧体制束缚,真正落实企业自主权。四是经济发展自发推动生产要素朝着优势互补和优化配置的方向流动,不同所有制、地区、部门、行业中横向联合迅速发展起来,为了责、权、利统一,企业联合需要建立起以资产为纽带的股份制。上海“敢为天下先”,创造了数项股份制改革的“全国第一”。

  1、“小、集、新”企业股份制改革试点。1983年,上海有关部门在听取各方意见后认为,率先在小企业、集体企业、新办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比较可行。1984年11月,上海飞乐电声总厂作为发起人之一,采取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办法集资,组建了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新中国第一家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

  2、大中型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试点。1986年,经市和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在江泽民同志大力支持下,上海根据“大中型”、“国有”、“原有企业改制”、“生产经营正常”四个条件,确定8家工、商企业作为股份制试点。同年12月,由6家国有大中型工厂和1个研究所改组而成的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这是第一家由国有企业改制的股份公司。至1989年底,共建立股份制试点企业11家,其中有社会个人流通股的股份制试点企业7家。

  3、开放资本市场,推动股份制企业从试点转向全面发展。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后,上海将扩大股份制试点作为深化企业体制改革的主要工作,1992年先后4次批准了53家股份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股权,与以往8年相比,股份公司的数量增加了6倍,股本总额增加了26倍。

  4、资本运作推动股份公司深入发展。党的十五大提出“实施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要求利用股份公司产权流动的有利形式,通过资本市场实施改组。1997年掀起了“借壳”重组的浪潮。1992-1993年是建立上市公司的“大年”,但历经数年之后,由于产业结构变化和市场优胜劣汰,上市公司发生了明显的业绩分化,一部分已失去竞争优势,因此“壳资源”被母公司或另一些急于直接融资和股份制改制的企业利用,进行资产重组。比如,上实集团入主“联合实业”,广电集团入主“广电股份”和“真空电子”,电气集团控股“上菱股份”。截止到2007年底,上海国有及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共72家,已上市的国有权益为1400亿元。

  率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基本框架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1994年,上海提出用3年时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截止到2001年底,按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改制的企业已占上海市国有企业总数的84.2%,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企业占改制企业总数的83.5%。

  1、努力消除国有企业历史包袱。一是增资减债,上海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在4-5年内,下降了近30个百分点。二是实施再就业工程,分流安置职工,实现减员增效。1993-1995年以企业内部分流安置为主;1996-1997年建立行业再就业服务中心分流安置;1998年在行业分流安置的同时,鼓励部分下岗职工进入劳动力市场,促进形成职工能进能出并与劳动力市场逐步接轨的就业机制。1994-1999年的产业大调整时期,全市共分流安置下岗职工约150万人。三是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基本保险社会化,逐步完善了社会救助体系。

  2、构架经济管理新体制。1995年以来,上海先后将工业、建设、商业、农业、交运等系统的19个企业主管局,改制为40多个国有资产控股公司或大型企业集团,明确了国有资产投资主体,形成了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与授权经营的控股公司或大型企业集团签订资产保值增值协议书,并逐级明确了产权代表的资产责任,同时努力增强国有控股公司的资产经营能力,使其逐步发展成为上海工业的投融资主体。

  3、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贯彻中央制定的“抓大放小”的方针,培育发展大集团,重点抓好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大型骨干企业,使其成为国有经济的台柱子。

  4、企业干部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经营者队伍建设。取消企业行政级别。在部分企业探索经营者报酬按要素分配的机制。

  5、培育完善市场体系。20世纪90年代,上海形成了证券、外汇、产权、房地产、人才、技术等国家级市场或区域性市场。这既为国有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市场,也为国资的流动和重组创造了条件。随着要素市场的不断完善,各类资产评估、法律咨询、会计等中介机构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承担起原由政府部门代行的各种社会职能,为企业改革改制提供了必要及时的服务。

  6、大力强化企业的预算、采购、财务、成本和经营管理。对部分国有企业试行财务总监制度;企业一年一度的审计和财务年检,由上级公司委托的审计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改变过去由企业自行审计的做法,确保严肃性和公正性。

 

 

网站声明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教育培训中心 | 商务交流中心 | 国资研究 | 政策法规 | 数据中心 | 信息化

版权所有:红色传承教育官网 CopyRight©2013-2019 电话:400-876-0602

京ICP备160067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