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决定用一天的时间召开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目的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2006年的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安排部署我市2007年的经济工作,确保全市经济能够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国正书记刚才作了重要讲话,希望大家深刻领会,认真落实。下面,我再讲两方面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困难,坚定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2006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中,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中部领先、进军百强”的奋斗目标,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十一五”规划的各项重点工作全面铺开,主要领域的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招商引资实现重大突破,新农村建设快速推进,城市面貌发生新的变化,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人民群众所办的实事全部兑现。省政府考核的44项53个指标全面完成,经济在高位运行的基础上,呈现出增长较快、效益趋好、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为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从临汾实际出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里的宏观调控政策,全市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2006年是国家宏观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大、政策措施更加严厉的一年,加上市、县、乡三级换届,市、县两级干部调整,经济发展的环境确实不同寻常。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中部领先、进军百强”的奋斗目标,科学运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环境建设、和谐临汾建设。各级各部门正确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积极抢抓发展机遇,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经济运行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经济增长继续保持高位运行的态势。
全年生产总值预计完成590亿元,比上年增长13.3%,超过年初12%的预期目标,在煤、焦产量得到控制的同时,四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呈现出加快增长的良好态势,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增强。
二是经济运行的质量明显提高,经济增长与财政增长、人民致富之间的协调性增强。
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02.19亿元,突破百亿元大关;特别是能够体现地方可用财力的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9.9亿元,增长了36.5%;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了17.3%,表明经济发展的质量提高;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0300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3590元,同比增长8%。
三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继续保持一定规模的同时,投资结构明显优化。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了较高增幅,预计完成190亿元,同比增长24.1%,投资结构趋于优化。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了56%,超过上年增幅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中,新兴支柱产业投资大幅度增加,煤化工行业投资增幅达到55%,是上年增幅的1.6倍;技术改造投资增长了38.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了48.9%,超过上年增幅38个百分点。
四是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更多的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
我们统筹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全面加大对农业、社会事业和生态建设的投入, 全年农业类支出达到6.48亿元,增长15.3%,社会事业支出达到16.13亿元,增长19%,生态环境治理支出达到3.92亿元,增长25.4%。
五是价格总水平保持平稳,居民消费需求升温。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154.2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控制在了2%左右。
六是对外贸易大幅度增长,出口商品结构快速优化。
全年进出口总额预计完成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8%,同时,1—11月份机电类产品出口额达到了8000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43%。全市过分依赖煤炭、焦炭出口的局面继续得到改变。
七是环境整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全市单位GDP污染物排放量下降11.7%,二氧化硫排放量10.78万吨,同比下降3%;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3.72万吨,同比下降2.8%。市区大气污染综合指数由5.49下降到4.18,同比下降23.9%,市区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02天,比上年增加15天,已经甩掉了环境污染倒数第一的帽子。
八是就业再就业各项指标全面超额完成。
坚持把充分就业作为经济调节的主要目标,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全年新增就业岗位45774个,超省定任务20%。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476人,超省定任务1.09倍,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5492人,超省定任务7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
(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展开了“十一五”发展的重大战略布局。
去年,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我市“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展开了事关全市科学发展的十二项重大战略布局工作。
一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坚持把新农村建设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按照“加强领导、加大投入、试点先行、整体推进”的总体思路,科学推进新农村建设,市级财政投入达到了1.4亿元。
分农区型、城郊型、工矿型、山区型四类指导了170个试点村建设,已涌现出38个示范村,80%的试点村完成“四改四化”任务。全市粮食产量达到16.68亿公斤,年销售收入超千万元的龙头企业达到37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企业达到8个,
各类产业化组织从业人员达到13万人,带动农户66.6万户。农民科技培训完成230万人次,农民引导性培训12.3万人,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同比增长13%。引沁入汾二期工程引进民间资本全面铺开。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300多处,解决了25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观,所有行政村全部实现了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视、通电话“四通”目标,水泥路通达率达到89%,通客车率达到92%,农村社会事业“六个一”工程完成五年总任务量的20%。
二是继续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围绕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目标,重点发展八大产业,扶持三大方阵企业,建设十个工业园区。组织调产项目134项,总投资357.9亿元。当年竣工投产的项目达到66个,新增销售收入65.7亿元,利税11.2亿元。〖HTXK〗在传统产业新型化方面,在抓好煤、焦行业升级改造的基础上,共启动和续建电源项目15个,已有2座煤矸石电厂竣工投产;冶金行业淘汰200立方米以下的小铁炉71座,临钢150万吨中厚板及不锈钢热处理酸洗项目全部竣工投产。总投资13.2亿元的中宇钢铁公司300万吨钢及配套项目完成投资近6亿元。
在新兴产业规模化方面,突出发展壮大化工、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和旅游四大产业。化工产业围绕建设煤化工基地目标,启动重点项目17个,化工业现价总产值增长了27.8%;机械制造按照建设装备制造业基地的总体要求,加快发展汽车和家电配件生产,全市铸件生产能力达到110万吨;农副产品加工,市政府专门拿出1000万元资金扶持重点龙头企业的发展,销售收入超千万元的龙头加工企业增加到37家,销售总额增长了20%;旅游业重点实施了洪洞大槐树、霍州七里峪等12个景区景点的建设,成功举办了旅游产业发展论坛,开机拍摄了反映明代移民的电视剧《大槐树》,组织了一系列宣传促销活动,全年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1.5亿元。服务业建成了侯马开发区创业服务中心、保税物流中心、国际商务会展中心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引进了世界500强企业沃尔玛超市,开工建设了金都花园等一批高等级宾馆,正在筹建临汾市地方商业银行。同时,坚持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曲沃盛格特太阳能、尧都区光宇锂电池、临汾开发区科海消防器材等一批企业快速发展壮大。重点监控的11个接替产业项目已完成投资2.9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了2.3%。〖HTXK〗在工业园区建设方面, 重点扶持了洪洞赵城焦化、曲沃高显冶金、尧都区段店制造等十大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十大工业园区聚集企业81家,销售收入达到213亿元,占全市工业现价总产值的28.7%。洪洞赵城焦化、曲沃高显冶金两个园区已列为全省第一批示范工业园区。同时,这些园区内的企业以拓展循环经济为主线,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产业相通、产品关联、工艺衔接、设施共用、营销协作。山焦循环经济试点、河西电厂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为全市发展循环经济探索了经验。
三是做好煤炭资源文章,进一步清理整顿焦炭行业。
认真贯彻省政府“三大战役”的部署,坚决打击私开滥挖,取缔炸毁私开矿5000多座,抓捕非法矿主506人,有力地遏制了非法开采行为。加大了资源整合和关井力度,关闭压减矿井153座,资源整合方案通过了省里的初审。同时,
全市建成标准化矿井30座,提高了煤炭工业的素质和安全生产水平。焦炭行业清理整顿共关闭焦炉31座,对保留的焦炉全部强制配套化产回收和环保设施。全市煤炭开采和焦炭生产“多、小、散、乱、差”的局面得到初步改观。
四是制定和启动实施了全市节能降耗实施意见。
认真贯彻全省节能工作会议精神,制定了《临汾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推进意见》和《工业节能降耗实施意见》,重点推进煤炭、焦炭、化工、建材、冶金、电力等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节能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效。全市单位GDP综合能耗预计同比下降5.8%,比省定目标多下降0.2个百分点;万元GDP平均耗水量比上年下降9.2%,比省定目标多下降0.9个百分点。
五是制定了我市三大企业方阵的培育计划。
针对临汾企业群体规模大、个体规模小、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认真贯彻全省“三大企业方阵”的总体部署,制定了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规划,重点扶持临钢、山焦、霍州煤电、中宇钢铁、北方铜业、山西三维、海姿集团、侯马汤荣等42户企业做大做强,形成了以方阵企业为支撑的规模经济优势。
六是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全面加强了城市规划工作,专门举办了城市发展战略规划论坛,启动了市区发展战略性规划的修编工作,已经完成了滨河东区和河西起步区的规划,为大规模推进新城扩张奠定了基础。坚持“扩容提质”并重的原则,启动实施了市区十大重点工程,具有拉开城市框架标志性意义的外环城市道路工程快速启动,鼓楼西汾河大桥主体完工,南外环道路拓宽工程全面竣工。各县市城市建设力度继续加大,启动的119项重点城建工程已完成95项,累计完成投资8.06亿元,12个国家和省重点小城镇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7项,累计完成投资6.4亿元,极大地改善了城镇面貌。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完成了191公里的国、省道改造任务,309国道西段、临午线、沿黄干线公路和旅游公路改造全面开工,村村通水泥(油)路工程完成3300多公里。
七是大力度整治环境污染。
重点打好工业污染整治和市区综合整治两个攻坚战,40户末位淘汰企业全部完成了淘汰任务。焦化企业关闭31家。冶金行业200立方米以下炼铁高炉,已关停71座。规模以上企业限期治理完成了近80%。综合整治市区大气污染,新增市区集中供热面积320万平方米。8家煤焦站停止发运煤焦。加强了车辆超载超限和二次扬尘治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一期工程开工建设。果断对市区周边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实施关停。水污染防治力度进一步加大,制定实施了龙祠水源地保护规划,位于一级保护区内的污染企业已全部关闭,汾河临汾段水质持续好转。同时,我们以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实施了大规模的城市绿化,全市新增城市绿化面积181.2万平方米,完成省目标任务的109%。其中,市区完成绿地建设43.79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提高了1.4%,达到26.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5.9平方米,主要城市街道的绿化花池得到更新,建成了一批街景小游园。针对城市“脏、乱、差、堵”的问题,大力开展了为期近三个月的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市四大班子领导挂帅出征,八个分指挥部、十个工作组和两大战区的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极大地美化了城市环境,规范了交通秩序,改善了城市形象。市政府还果断地停止市区马务桥、平阳桥的收费,并拆除了收费设施,畅通了市区交通,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八是全面加强招商引资工作。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对外开放的中心环节,研究出台了19条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相继派出了20多支招商队伍外出招商,积极组织参加了沪洽会、港洽会,共向外商推介项目522个,签约项目107个,签约资金近900亿元,居全省第一。中部地区长沙经贸洽谈会又签订了21个项目,“三会”、“两区”项目已有101个开工建设,到位资金71.6亿元,完成投资26.9亿元。
九是启动实施了“两区”开发战略。
按照省委、省政府“两区”开发的战略部署,积极帮助“两区”九县从本地比较优势出发,筛选申报产业项目,加强前期准备工作,已有69个项目通过了省里的审查批复,总投资达619亿元。同时,“两区”九县积极参加“沪洽会”、“港洽会”,有25个项目与外商达成投资合同和协议,引资330亿元。“两区”项目已有41个开工建设,到位资金31.19亿元,一期银企对接资金124亿元。
十是实施了大规模、大范围的造林绿化工程。
我们以建设“生态临汾、绿色家园、花果新城”为目标,铺开了六大绿化工程建设,大运高速、霍侯公路和通县公路的通道绿化基本完成,交通沿线荒山绿化、村镇绿化、厂区企业绿化、环城绿化全部超额完成。全市用于造林的资金达到1.13亿元,累计完成营造林面积78.5万亩。其中完成国家重点林业工程21.13万亩,完成省六大造林工程8.17万亩,超省定目标任务1.08倍。
十一是加快了重点领域改革的步伐。
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开始起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快速推进,当年增加到6个县,参合农民达到160万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卓有成效。供销、商务系统企业改革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迈出重大步伐。汾西水管局、引沁入汾管理局的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卫生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和旅游景点改制取得明显进展,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投融资体制改革见到实效,由财政出资5100万元联合民营企业出资4900万元,成立了注册资金1亿元的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搭建了中小企业和下岗职工再就业贷款的融资平台。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由财政出资3952万元用于职工安置和补偿,使持续数年的平钢破产全面结束;市直困难企业临纺、山橡、山西电控、临纸、襄纺五户企业破产预案通过了国务院国资委初审,今年将全面实施;企业分离办社会工作进展顺利,省、市属国有企业自办的44所中小学移交寒假内全部完成。坚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新培育营业收入超千万元的民营企业10户,民营经济增速达到29%,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增加了7个百分点,达到68%,全市有9个县民营经济占到当地社会生产总值的80%以上,非公有制经济总量为全省第一,增速为全省第二。
十二是大力优化政务环境,全面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我们坚持把优化政务环境、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在全市政府系统开展了效能建设活动,政府各职能部门制定完善了岗位责任制、首办责任制、行政问责制等9项制度。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各级行政服务大厅的工作机制逐步健全,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完成建设并即将投入使用,行政审批进入科学化、规范化轨道,即时办结率大大提高。行政效能建设活动中,共查处各类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案件171件,给予党政纪处分114人。
以上十二项重大战略部署,涉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整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改革开放和政府自身建设等方面,这些工作已经全面铺开,有些已经开始取得了重要成效。只要这些重大工作部署能够扎实推进,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必能推动我市在科学发展上迈上大台阶,经济社会将发生历史性的深刻变化。
(三)充分认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当前,我市经济正处于结构转型、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正处于负重赶超、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面临的困难多,遇到的压力大。对于面临的困难必须义无反顾地应对解决,对于存在的压力必须切实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一是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给经济工作带来了新的情况和新的困难。
受建设用地紧缺等因素制约,我市“三会”、“两区”一些重大项目审批立项难度加大,制约着项目落地建设的进程;全国煤炭、焦炭、钢铁、水泥等产品的供求关系渐趋平衡、饱和,对我市经济增长和财政增收的拉动力减弱。
二是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趋缓,跨越转型发展的动力还显得不足。
国有商业银行对我市信贷投放总量仍然偏小。截止11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91.7亿元,贷款余额332.8亿元,存贷差达到35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尽管保持了一定规模,但相对消费和产品输出来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降低。同时,全市新兴产业发展不足,开工建设的重大项目仍然偏少,第三产业仍然滞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步伐不快,经济增长的方式还较为粗放。对外开放的程度较低,外向度较差,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是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的任务十分艰巨。
去年,我市焦铁行业关停力度较大,加上重点企业节能降耗,预计单位GDP能耗可以由上年4.3吨标准煤降到4.05吨标准煤,降幅可达5.8%,超过了全国平均降幅,但基数仍然较高,节能降耗的任务十分艰巨。同时,我市能源消耗与大气环境污染共生共存,水污染也较为严重,环保工作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四是全市发展的环境仍然不够宽松。
发展环境优化工作仍有许多欠缺之处,一些部门只承诺不践诺,已经建立的首办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落实中打了折扣,不够到位。尤其是重大项目跟踪服务制执行不力,服务项目、服务企业的工作机制不健全,信息平台建设工作滞后,行政效能建设还需加强,行政问责和过错追究还没有完全到位。
对于这些问题,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认真加以解决。
二、认清形势,明确任务,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和务求必胜的坚定信念,全面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
2007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市“十一五”各项重大战略布局全面推进和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之年。做好全年的经济工作,对于保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中部领先、进军百强”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于今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国正书记刚才讲得很具体、很明确,我们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就政府工作来讲,关键是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又好又快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结合实际切实解决好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概括地讲,就是要全面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大力推进特色城镇化进程;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体制创新,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紧紧抓住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加快建设和谐社会,真正做到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的发展。全市经济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财政总收入增长1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新增就业岗位4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万元生产总值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10%,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6%,临汾市区环境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20天以上。
实现上述目标,要扎实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和“两区”开发,在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把新农村建设摆在重要的位置,认真贯彻中央“二十字”方针要求,加大支农力度,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
一是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要把产业发展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位,在继续稳定基本农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我市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的转变。要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思路和要求,积极推进种植业和养殖业走专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引导农民调整优化种养业结构,发展高效优质农业。重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基地建设的规模和档次,抓好翼城翼蒙乳业5万吨奶制品、江源乙醇、浮山自志羊肉加工等龙头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力争使全市销售收入超千万元的龙头企业达到45个,其中超5000万元的达到10个。要高度重视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支持农民和村级集体组织因地制宜发展农村工业,力争每个重点小城镇都能上5—8个工业项目,重点行政村能上2—3个工业项目。同时,搞活农产品流通,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架起农产品走向市场的桥梁,切实增加农民的二、三产业收入。
二是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要坚持以发展节水灌溉为重点,组织实施好300万亩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工程,新发展节水面积4万亩,建设淤地坝100座,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100万亩、封育保护190万亩。新增保护性耕作面积16万亩,农机总动力达到374万千瓦。完成引沁入汾二期工程,启动马连圪塔水库、东西山三个小水库等水利工程建设。同时要注重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去年确定的170个试点村要全部完成“四化四改”任务,今年确定的230个重点推进村要有70%的村完成“四化四改”。今年,所有的行政村都要实现“六通”,并在山区县建设“村村通”水泥(油)路1000公里。投资1亿元解决25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坚持大力发展户用沼气,鼓励发展规模沼气,力争全市新增沼气用户2万户,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继续抓好整村推进、移民搬迁等重点工程。完成1万人移民搬迁、2万人的整村推进工作,加快“两区”脱贫步伐。以省六大造林绿化工程建设为重点,抓好“荒山环城百条路、百企百村百城镇”的造林绿化,逐步实现全市“通道景观化、荒山生态化、城镇园林化、村庄林果化、企业公园化、林业产业化”的目标,彻底改善农村环境。
三是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提高农村科技文化水平。
继续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加快农村标准化学校、甲级卫生所、文化站、休闲健身广场、科技服务中心等“六个一”工程建设。全面落实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的政策,在山区县建成一批寄宿制小学,170个试点村和230个重点推进村要全部开通远程教育服务系统。继续加快乡镇卫生院建设,提高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同时,要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为重点,大力实施农民科技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完成农民科技培训220万人次,转移引导性培训12万人,职业技能培训4.5万人,新转移农村劳动力3.5万人。
(二)大力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在增强全市发展后劲上实现新突破
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目的就是要全力推进“三会”、“两区”项目的落实,以项目建设的大推进,带动全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一是一鼓作气推进大项目、好项目建设。
“三会”、“两区”项目是我市经济实现转型跨越的主要支柱,是今后几年我市产业建设的重中之重。其中的新兴产业项目多,传统产业改造的项目大,投资上亿元的大项目达到76个。抓好这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的建设,对于优化我市产业结构,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必须集中抓好这批项目的建设,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要全面实行领导班子包联服务责任制,项目建设倒排工期制,部门联动协调服务责任制。没有完成国家和省里核准的,要集中力量组织攻关,尽快完善项目核准备案手续;手续已办理齐全的,要抓紧资金到位,抓项目选址布局,尽快开工建设,力争项目开工率达到75%以上;已经开工建设的,要合理安排工期,全面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各县市区都要结合实际,分兵把口,落实责任,合力攻坚,特别是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市直有关部门搞好综合协调、跟踪服务、督促检查,形成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是要重视抓好具有重要意义的小项目建设。 从市政府掌握的情况看,除“三会”、“两区”项目外,各县市区还有投资500万元以上的调产项目86个,社会事业项目135个,总投资262亿元。这些项目尽管规模较小,但小项目往往蕴含“大文章”。特别是科技型、劳动密集型、生态环保型小项目,对于提高全市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就业和增加居民收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各县市区要大项目、小项目同时抓,努力在全市形成大项目带动、小项目补充、顶天立地与铺开盖地并举的生动局面。
三是要完善项目工作的长效机制。
对于经济发展来讲,项目建设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事情。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有源源不断的项目做支撑。因此,各县市区要在抓好现有项目建设同时,进一步积极走出去,对上争取项目,对外引进项目,围绕主导产业发展搞好项目开发,建设产业发展的项目库,形成项目开发、储备、建设的良好机制。
(三)大力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实现新突破
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今年,全市结构调整继续坚持行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布局结构同步调整的工作思路,重点在推动支柱产业多元化上下功夫,在集中布局、园区建设上下功夫,在培育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上下功夫。
一是要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
煤炭是我市第一大优势资源。各产煤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要按照省政府“三大战役”的部署,继续加大关井力度,年内完成26座小煤矿关闭任务,加快建设标准化矿井和现代化矿井,整合后矿井生产能力必须达到30万吨以上。同时,继续严厉打击私开滥挖,发现一处,取缔一处,抓人、炸矿并举,严厉追究非法矿主的法律责任和监管人员的行政责任,坚决杜绝死灰复燃。煤炭产业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投入足够的精力,科学谋划煤炭工业的发展,做好煤资源这篇“大文章”。要认真研究制定煤炭工业发展规划,以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益为核心,引导煤炭企业以市场为导向,适应市场,开拓市场,创造市场。鼓励和扶持有潜力的煤炭企业进行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后生产技术的开发和后续市场的开拓。打破产业界限,以多种形式推动煤电联营、煤焦冶金联营、煤化联营、煤路运联营,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新优势,形成稳定自足的内部市场和供给渠道。要重视采用先进的配煤技术,引导组建区域性配煤中心,完善交通运输,把低硫、低灰、低发热量的煤炭与高硫、高灰、高发热量的混配,形成环保型、高质量的均质煤炭,提高我市煤炭产品的附加值,形成新的产品优势。同时,鼓励煤炭企业联合重组,组建大型煤炭集团,提高煤炭行业的竞争力。鼓励煤炭企业大力发展非煤产业,推动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要严格规范煤炭运销秩序,坚决杜绝税费流失。焦炭行业要坚持“控制产能、淘汰落后、综合利用、化产回收”的方针,深入开展清理整顿,年内再关闭机焦炉21座,所有保留焦炉全部建成化产回收和环保设施,大力发展后续加工产品,加快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实现焦炭行业集约、高效发展。冶金行业按照“总量控制、关小建大、容量置换、优化布局”的原则,坚决淘汰剩余的89座200立方米以下的炼铁炉,新上高炉必须达到1080立方米以上,全市生铁产能控制在2000万吨。同时,鼓励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钢和特种钢。重点抓好中宇钢铁高碳特钢、临钢、翼钢280万吨钢及钢材、浮山方兴120万吨特钢等20个项目的建设和启动。电力行业今年开工建设临汾热电300MW、洪洞2×135MW、侯马中电投2×200MW三个热电联产项目,做好霍州兆光二期、翼城电厂一期、安泽3个2×600MW发电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兆光二期开工建设。完成总投资7亿元的14个输变电工程,缓解全市工业用电紧张的状况。同时,积极筹划新上坑口电厂和煤矸石发电项目。
二是要把发展新兴产业和接替产业作为战略措施来抓。
煤化工要按照规模化、集中化、精深加工的要求,重点发展二甲醚、甲醇、顺酐、丁二醇、大颗粒尿素等下游产品,今年要抓好安泽200万吨二甲醚、洪洞120万吨甲醇、古县欧罗福煤气综合利用、吉县煤电气多联产循环煤化工、三维20万吨粗苯精制、12万吨聚乙稀醇和霍州、汾西两个化肥等30个项目的建设和启动,力争化工业现价总产值增长30%以上。机械装备制造业要以建成全国汽车配件、球墨铸管销售集散地为方向,以精密铸件和零部件总成为重点,重点扶持侯马汤荣50万吨汽车零部件制造、侯马平阳液压支架生产线改造、翼城100万吨铸管基地等19个项目的建设,全市精密铸件生产能力达到120万吨。
旅游业要大力实施精品带动战略,办好“大槐树寻根祭祖节”、“侯马新田春秋古都文化节”等9个大型节庆活动,抓住中央电视台播放《大槐树》电视剧的有利时机,把临汾“中华根•黄河魂•尧乡韵”的整体形象推向全国。以市场化手段,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加强4个重点景区和10个特色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旅游品牌产品,建设配套服务设施,实现综合收入37亿元。服务业要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重点抓好沃尔玛超市落地建设,启动3座五星级酒店建设,提升餐饮服务业水平。继续支持金融、保险、咨询、法律、会计、评估等服务业的发展。适应城市化加速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房地产业,使之尽快成为全市新兴产业。重点扶持山西光宇电源、临汾中洲无极灯、侯马开发区卡式智能电表、闽泰集团高新创业园等10个重点高科技项目,形成全市经济的先导产业。
三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要认真搞好园区发展规划,加大园区整合力度,进一步提升工业园区档次。要按照“集合要素、集约开发、集中布局、集群发展”的原则,加快循环型工业园区和同业聚集园区的建设,继续扶持洪洞赵城焦化、曲沃高显冶金、尧都区段店制造等十大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要着力推进园区管理机构、管理模式、建设模式、准入制度的全面创新,年内完成6个园区规划编制和审批,列入全省示范工业园区要达到4个,建成10个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产业特色明显、企业关联度较大、循环利用率高、经济效益显著的工业园区。同时,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对废渣、废气、废水进行综合利用,实现园区内资源共享、产品多项利用,废弃物吃干榨尽,污染物减量化、最小化排放。大力发展多联产工艺,推广节能降耗技术。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新上项目向工业园区集中,力争十大园区聚集企业150家,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占全市工业现价总产值的40%以上。
四是要加快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规划。
要从项目立项、用地、电力、运力、资金、人才等多个方面支持我市三大方阵企业的发展。力争到年底培育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企业集团3户,超20亿元的5户,超10亿元的8户,实现销售收入330亿元。同时,三大方阵企业要大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带头组建研发机构,不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形成全市创新体系的主要支撑。
(四)大力开展城市建设年活动,在城市扩张上实现新突破
全面实施具有临汾特色的城镇扩张战略,以建设宜居宜业的晋南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加快全市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
一是高起点编制城市建设规划。
充分发挥城市建设规划的引导和控制作用。要尽快完成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修编工作,完成近期建设规划(2007—2010)的编制、审批工作,市区启动旧城改造规划、公共客运交通规划、城市重点区域街景规划、滨河公园规划设计的编制工作。同时,各县市要根据产业特点和人口发展状况,抓好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评审工作。要高起点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规划要讲究科学,突出特色,更新理念,适度超前,足以指导全市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间城市建设和发展。
二是高标准推进城市建设。
启动一批城市扩张重点项目,打造城市亮点,迅速提升临汾的城市形象。市区要按照“东改、西扩、北引、南优”的思路,坚持新城区开发和老城区改造并举,打造城市精品,体现城市特色。老城区要以完善城市功能、提高荷载能力为重点,大力度改造拓宽老城街道,完成鼓楼东大街、平阳南街、解放路东段等道路翻新改造和临浮路拓宽改造工程。同时,新增市区集中供热250万平方米,煤气用户5000户,绿化面积20万平方米,对市区500条小街小巷实行全部硬化,建成日处理600吨的垃圾处理厂及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加快市区西扩步伐,全面开工建设河西新区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工程,解决滨河西路和府前大道拆迁村农民的安置问题,确保河西新城开发建设快速实施。滨河西路、府前街3月底完成沿线拆迁工作,4月开工,年底前全面竣工。同时完成108国道市区过境公路工程,完成鼓楼西汾河大桥、高速路引线道路拓宽及平阳大桥加固拓宽、滨河东区中大街及规划四路、南外环东段新建及立交桥拓宽改造等重点道路建设工程。打通市区主要街道与高速路、国省道的连接,初步构筑起城市发展的框架。
交通建设重点抓好309西段、临午线、沿黄干线和旅游公路建设,完成国道309城区过境公路工程,新增山区县和贫困县水泥(油)路1000公里。各县市区也要抓紧启动实施一批与群众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供水、供气、供暖、排水、道路、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城市的聚集辐射能力,带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要在市区和县城大力度地开展植树、种草、栽花、铺绿行动,向园林化城市目标迈进。
三是高效能加强城市管理。
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体制,优化管理模式。进一步理顺市区两级城市管理体制,充分发挥街道办、居委会在城市管理方面的作用。市区要在去年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果,充实整治内容。依法加强对城市建设的管理,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坚决取缔违规违法建筑。迅速完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制度、环卫工作制度、城市市场管理制度,设立鞭炮禁放区和汽车禁鸣区。深化公用事业管理运行体制改革,建立“养事不养人”的公用事业制度,提高城市公共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细化城市管理责任,明确城建、规划、环卫、环保、交警、防疫、卫生、工商、文化、交通等职能部门的分工,使城市每项工作都有人抓,每个问题都有部门处理,形成“分工合理、高效协作”的城市管理体制。
(五)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在增强区域发展活力上实现新突破
改革是推动区域发展的根本动力。今年要在以下领域推行改革: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
认真落实13项配套政策,继续按照“发展壮大一批、转制搞活一批、关闭破产一批”的思路,加快我市市属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抓好临汾染化等企业的集团化发展,促进市农机公司等企业的放开搞活,力争完成临纺、山橡、山西电控、临纸、襄纺五户工业企业的政策性破产工作,解决好企业职工安置问题。年内完成全市国有企业学校、医院的移交工作。
继续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制度,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资金转移支付管理、乡镇和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健全减轻农民负担的长效机制。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年底扩大到13个县,覆盖农民人数240万人。
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在保持林地集体所有制不变的前提下,把林地的使用权交给农民,加强对林地的管理,让农民享有对林木的所有权、处置权、收益权,促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启动国有旅游景点体制改革。 我市的四大核心旅游区及十大特色旅游景点经营体制不适应市场要求,要用市场化手段推进旅游景点改革,引进民间资本,实行股份制改革,激发旅游业活力。今年要完成广胜寺景点的改制工作。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和环节,优化审批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健全完善部门单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全面推行电子政务,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健全强化社会监督机制和行政问责制,包括政务公开制度、社会评议制度、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追究制度和审计制度。根据《公务员法》,建立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薪酬制度,提高公务员收入水平。制定出台事业单位改革总体方案和配套政策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城市公用设施建设管理体制、粮食流通体制、商贸企业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增添发展活力。
开放是拉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要继续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引资与引智相结合,进一步搞好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巩固和发展我市对外开放的强劲势头。今年要重点组织参加“中部崛起博览会”和首届“中国(太原)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力争取得重大收获。各县市区、开发区要认真筛选优秀项目,选择符合产业政策、能够增加地方财税收入的企业,督促企业内引外联,真正把块头大的优秀项目推介出去,把大资本引进来。要重视和支持中小企业的招商,积极为符合产业政策、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招商引资创造条件。年内举办一次全市中小企业商品博览及贸易洽谈会,为中小企业招商引资提供平台。实施品牌战略,争创名牌产品,加大品牌产品出口和远销的推进力度,力争更多的优秀产品打入国际国内市场。同时,要继续优化我市的招商环境,在全市形成“招商、爱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争取再有500亿项目资金落户临汾。
(六)大力推进和谐临汾建设,在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利益方面实现新突破
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安全生产、社会保障和科教文卫体等各项社会事业,直接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大短板,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思路,全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一是要全面推进“蓝天碧水”工程。
全党总动员、全民齐动手、全社会共参与,大力开展环境建设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广泛深入持久地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行动。在治本层面,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增加低污染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优化产业布局,严格环境容量控制;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清洁生产;严把项目审批关,禁止重污染企业建设。在治表层面,加大环境执法监督力度,坚决取缔污染源;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城市管理,减少城市煤烟、噪音、汽车尾气污染,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严禁工业废水超标排入,处理生活污水,治理水污染;植树造林,栽花种草,增加绿地,净化空气。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奋斗,力争全市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大气和水体质量明显改善。
二是全面加强安全生产。
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等七大高危行业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要继续深化煤矿安全专项整治,建成双回路供电系统,所有煤矿建成在线瓦斯监控、产量监控和井下人员考勤定位三个系统,并实现省、市、县、矿四级联网。全面推行重大安全隐患排查制度,确保全市生产总值亿元死亡率、工矿企业10万人死亡率、交通车辆万车死亡率和煤炭百万吨死亡率持续稳定下降。
三是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要进一步落实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扶持政策,高度重视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加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和服务,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万个。要认真落实最低工资制度,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全面推行国企下岗职工、城市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确保公教人员工资和企事业单位离退休职工养老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
切实推进城镇企业和职工社会保险无缝覆盖,进一步扩大工伤、失业、生育保险覆盖面。完善农村12项社会救助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切实帮助城乡低收入群众解决好住房、医疗、子女就学等困难。
四是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坚持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完成标准化建设和标准化管理农村学校200所,城市学校30所。要大力推进教育资源的整合,切实解决好城市部分学校班容量过大、其他学校学生偏少以及农村学校师资薄弱的问题。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举办好全市第七届产学研高新技术项目洽谈会。健全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要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合格的县级医院、适宜农民群众就医治病的乡镇卫生院及规范的村级卫生所,
推进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达标建设。积极推行药品和医疗器械网上竞价采购,降低药品价格,解决群众看病贵的问题。加强城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举办好第二届全市运动会。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加快文化设施建设,健全和完善县级文化馆、图书馆等设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担负着社会事业发展的有关部门都要对上积极争取资金,促进全市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同志们,完成今年经济工作的各项任务,对于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市上下要积极行动起来,以奋发有为的勇气、拼搏进取的锐气、不甘落后的志气,全身心投入到推进临汾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事业中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狠抓落实,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而共同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