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请登录注册

一个村民组长的酸甜苦辣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赵永平
2011-08-22
打印

  开栏的话

  根据中宣部等五部门统一部署,本报近日启动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这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实际行动,也是在新闻工作实践中切实体现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重要举措。

  新闻工作的根在基层、源在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践行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做好新闻工作的根本要求。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群众是我们的根我们的本,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精神父母。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更真切地感知群众的忧乐冷暖,从而更好地肩负起新闻工作的责任和使命,始终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专栏,下设“一线见闻”、“蹲点调研”等子栏目。记者将以现场体验和调研等形式,深入田间地头、城市社区、厂矿企业等基层一线,走进群众实际生活,走进群众心灵世界,记录寻常百姓的真实生活,反映普通群众的真情实感,讴歌伟大时代的发展变化。敬请读者关注。

  河南淅川县西行44公里,西簧乡河北村东西村民小组,坐落在青山绿水间。

  5年前,这里还没有一条水泥路。如今,水泥巷道遍布,一排排楼房拔起,有线电视全覆盖,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许多村民说:“这些变化离不开村民小组长全福成。”

  村民小组长每天忙些啥?他们有啥所想所盼?记者走进河北村,体验村民小组长的酸甜苦辣。

  上头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民小组长就像“万金油”

  8月20日凌晨5点30分,全福成早早就起床了,惦记着乡里交待的任务。

  “明天是上报‘低保人员统计表’的最后期限,趁一早村里人在家,把剩下几个人的身份证收上来。”6点一过,全福成冒着蒙蒙细雨出了家门。

  谈起村民小组长的职责,55岁的全福成话多了起来,“上头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民小组长什么事都得干,大到国家政策宣传,小到邻里纠纷调解,既是宣传员,又是统计员、调解员,一年到头闲不住。”

  为了收组里70名低保户的身份证,老全已经跑了6天。“落一个人,享受不上政策,人家就会戳你脊梁骨。”全福成边走边说。

  一个小时后回到家,全福成啃了两个馍,赶紧带上老花镜,填起了表格。

  上午9点,乡里打来电话,说要马上报能繁母猪补贴,老全放下手里的活,再扎回村里。每到一户,全福成都要来到猪圈旁清点。跑完几家养猪户,骑上摩托赶往乡里。“不要小看这100元补贴,农民心里暖着呢,咱得把好事办好。”全福成在路上对记者说。

  从乡里回来已经12点多,吃过午饭,全福成又赶到苏老汉家中调解矛盾。原来,因为苏老汉赌钱,女儿和女婿吵闹起来,女婿差点喝了农药。全福成一进门就劝了起来:“你看,孩子们打工挣点钱多不容易,都是一滴滴汗水换来的”,“你吃着低保,还去赌钱,这不中”……经过一番耐心开导,苏老汉红了脸:“再不赌了,我67岁了,也出去打工。”大家哈哈一笑,气氛缓和了。

  下午4时,按约好的时间,5位村民代表来到全福成家中,一起商议村组的发展规划。“人均八分地,今后咋发展?”“眼下要办啥事?”“水利设施最当紧”“修个活动广场,老人们肯定美得很”……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热烈。

  送走村民代表,天色已晚,全福成又伏到桌前:“一白天都没填成表,看来晚上要加班了!”

  吃得起亏,受得起气,只要村民说声“好”

  干村民小组长图个啥?在晚饭桌上,记者和全福成聊了起来。

  “一个月补助50元,说图钱你信吗?”全福成幽默地说,“俺这个人闲不住,就是想办几件像样的事。”

  在外工作的孩子们都反对他当这个“官”,怕他得罪人。但全福成还一直坚持:“既然当了这个‘芝麻官’,就要吃得起亏,受得起气,带头冲在前面。”

  农村的事不简单。当村民小组长5年,全福成少不了吃亏。“就拿去年新农保来说,上面要求参保率达到80%,可有的村民就是不愿意参保,完不成任务怎么办?咱只能一次一次上门做工作。有人说风凉话,忍着……实在不行,咱就得先垫上。”他说。

  最委屈的是心里受气。全福成说,有一年通知搞计划生育孕检,一位妇女冲他撒气,骂得很难听……挨了骂,老全还是骑摩托把她送到乡医院,检查完后又送回村。

  最发愁的是投工投劳。全福成说,组里500多村民,有100多人在外打工,留在家里的都是老弱妇幼。再加上“两工”取消,“一事一议” 搞公益事业常常议不起来。每年冬修村组道路,能出80%的工就不错了。

  “更多的时候感到高兴。”全福成说,今年5月,为了解决饮水问题,他组织村民集资4000多元,联系打井队,没日没夜盯了半个多月,终于打成一眼13米深的水井,让100多人吃上了放心水。“看着大家喝上清澈的井水,我这心里甜甜的。”说到这儿,全福成笑得像个孩子。

  一年年下来,全福成赢得了村民的信任。村民马青合说:“大家都愿意上他家拉家常,遇上点事也爱找他商量。”养鸡大户谢芙蓉说:“他光为大伙办事,送个鸡蛋他都不要。”

  苦不怕、累不怕,只盼村里有发展

  21日上午,小雨一停,全福成就来到门口的庄稼地。

  “村民们最盼的是不再靠天吃饭。”全福成给记者盘点起水利家底:村里的500亩农田,有26眼机井,但其中一半以上是六七十年代打的,许多已经出不了水。有水的井,许多配套设施也跟不上,不是没泵,就是没水管、没电线,抗旱浇地用不上。“说到底,还是投入太少了。”全福成感慨地说。

  村民许广山上前搭话:“水利是庄稼人的胆。你看人家新乡,一季小麦能浇四水,亩产上千斤。咱这里只能浇一次,亩产五六百斤。”

  令全福成揪心的还有防洪。据悉,去年6月13日的大水,把淇河河北村段护岸坝冲毁,近百亩农田被淹。记者看到,由于泥沙淤积,大片田地撂荒了。“现在石坝还没修,一旦淇河涨大水,附近的农田肯定保不住。”全福成说。

  “基础不牢,再好的技术也难见效。”全福成指着田间一条泥泞小路说,这条机耕路一下雨就成泥塘,大型农机开不进,打下的粮食拉不出,200多亩田还得靠人工收割,肩挑牛拖。他估算过,修这条350米长的机耕路,买石头、水泥需要资金2万元,投工能靠村民自己解决,但组里没有集体收入,又争取不到上面项目。这条路盼了几年都没开工。

  虽然90年代河北村就戴上“小康村”的帽子,但全福成坦言:“那时都是为了完成指标。实际上现在村人均收入才3000多元,离小康还很远。”

  下午记者离开河北村时,全福成说出了他的心愿:“其实苦不怕、累不怕,只盼村里有发展。这些年国家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但农村还是最缺资金、缺项目,要是能给我们村集体也送点项目来就好了,毕竟有钱好办事嘛!”

  蹲点感言

  村民小组长看似“官”小,责任重大。他们是农村基层组织的“神经末梢”,不仅关系着农村政策的贯彻落实,而且关系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最贴近农村实际。他们是打头阵的冲锋队员,奉献多、吃苦多,然而普遍待遇低、保障差,常常被人遗忘。

  充分关注村民小组长的工作与生存状态,关注他们的所需所盼,从政治待遇、精神激励、经济保障等方面入手,积极搭建村民小组长干事创业平台,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这不仅是新形势下夯实农村基层工作的基础,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

 

网站声明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教育培训中心 | 商务交流中心 | 国资研究 | 政策法规 | 数据中心 | 信息化

版权所有:红色传承教育官网 CopyRight©2013-2019 电话:400-876-0602

京ICP备160067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