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如一支离弦之箭,破空疾进,福建这几年发展之快,令人眼睛一亮。
2009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这一年,金融危机肆虐,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福建GDP仍达12%,远远高于全国8.7%的平均水平。
2010年,福建省工业增加值创“九五”以来最好水平,GDP增长13.8%,为10年最快。
今年上半年,全国GDP平均增速9.6%,福建达13.4%;地方级财政收入更是劲增35.2%,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华东六省一市中均列第一。福建年初承诺,实现“3个12%”,即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农民人均收入都增长12%。“期中”小结,GDP超1.4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收入增12.9%,农民收入增18.4%。
特别让人高兴的是,中科院8月初首次发布《中国科学发展报告2011》,报告显示,福建GDP质量,全国第七。
不久前举行的福建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上,与会代表全票通过《进一步贯彻实施海西发展规划的决定》,提出“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
福建将以什么样的姿态站上“更高起点”?
更全面的开放
青口,福州闽侯县一个乡村小镇,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还默默无闻。如今,德国戴姆勒、美国克莱斯勒、日本三菱……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企业争相在此落户。青口为何受青睐?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这“梧桐”,便是领先一步的开放新政——“50%对50%”。
众所周知,我国汽车工业对外合作一直强调我方控股。1996年,在闽台双方各占股50%的新体制下,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诞生。合资时只附加一条:台方必须建研发中心。
让他一个“点”,活我整盘棋。2008年,东南汽车研发中心升级为国家实验室;翌年,东南汽车跨入月产销万辆俱乐部。
2007年,戴姆勒汽车也花落青口。这一次,又是“50%对50%”。附加条件相同:德方要建研发中心。在其引领下,福建汽车阔步进军高端研发领域。今年6月,福汽集团汽车研发基地奠基。建成后,每年可设计开发1款新车、试制50辆样车。
两个“50%对50%”,让福建在国际汽车研发领域握住了“麦克风”。放出一“点”,福建汽车工业立即迸出“后发优势”。
实践出真知。盛放在八闽大地上的朵朵改革开放之花,深化着决策者对大开放内涵的全面领悟。
福建,东濒台湾海峡,告别对峙,军事前沿一跃为开放前沿。福建省委、省政府不断推出惠台政策,吸引台湾百大企业中50多家来闽投资70多个项目,今年1—6月,来自台湾的合同外资又劲增32%。去年底才通高速、通大桥的平潭综合实验区,5月16日便诞生了第一个大型高新企业——台湾协力科技园,一期投资即达73亿元。协力副董事长王闯十分肯定地说:“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台湾大型企业集聚到这里。”
然而,福建高层决策者的目光,决不勾留于眼前一湾海峡。省委书记孙春兰多次在会上强调:大发展离不开大开放,只有大开放才能推动大发展。福建的优势就在开放。福建既要对港澳台开放,也要对全世界开放;既要对外开放,也要对内开放。
去年底,孙春兰亲率代表团进京与中央企业进行项目对接洽谈,上百家央企签下高达8464亿元合作意向。今年以来,福建又与央企新洽谈项目48个,总投资2906亿元。
今年3月底,孙春兰又亲率福建代表团访港澳。短短几天,便签约投资合同229项,总投资223.4亿美元。今年上半年,福建新批外商投资项目530项,大项目大幅增长,新批1亿美元以上项目已超去年全年。截至目前,已有103家境外著名跨国公司在闽投资165个项目。
“走亲戚,招女婿,办嫁妆,送新房。”7月底,专程赶到上海参加福建省民营企业项目投资恳谈会的省长苏树林,用这几句话诙谐地概括他到上海“走亲戚”的目的。“女婿”指民营企业,“办嫁妆,送新房”,就是向民营企业推荐一批福建的好项目。
经济活力看民间。大开放的胸怀,让以前“孔雀东南飞”的闽商闽资汹涌回归。截至目前,已有149个异地商会回闽投资兴业,3200多个闽商回归投资2100多个项目,投资额超过1500亿元。
推窗放入大江来。福建把“对内开放”这篇文章越做越大。
6月28日,东南沿海最大的30万吨级铁矿石码头获国家发改委批复,落户莆田罗屿,将与明年下半年开通的向(江西向塘)莆(田)高铁“互动”。江西的新余、萍乡、南昌钢厂,甚至远到湖南的湘潭、涟源钢厂闻风而动,纷纷与莆田湄洲湾港务集团结为战略合作伙伴。
“同享一片海”,福州、厦门、泉州等福建主要港口步入“跨省”时代。厦门港与江西南昌、广东梅州等地开通了多条“海铁联运”绿色物流通道,江西成为中部第一个借区域联盟直接出海连通全球的内陆省份……据统计,2007年江西等周边省份从福建港口进出的货物量仅218万吨,去年已达826万吨,3年增2倍。
福建正在一个更大的战略空间中迎来更大开放。
更深入的创新
三明,位于闽西,山青水绿,台海对峙时期成为福建的工业基地。“环境好不错,可人才实在是难请、难求、难来。”三明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庄承淮直诉苦。
但这几年三明却崛起两个百亿元产业。秘诀就是财政投入3000多万元,创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走出一条让企业技术共享的新路。
机械制造是三明的“支柱”,有400多家企业,但普遍规模小、人才少。“我们通过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引进各种先进设备30多套,向企业开放,同时把专业人才整合起来从事设计、检测、研发等,‘四两拨千斤’。”庄承淮说。
三重铸锻公司去年利用公共平台的模拟分析系统,找出20多种铸造缺陷原因。“今年产品品质显著提升,60%出口。”总经理黄友星开心地说。
目前,三明这个公共平台不仅与8家省内外科研机构合作,成为全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重点项目,还成为省领导经常提到的“创新经典”。
更高起点上的发展,不仅呼唤着企业、产业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更要求承担科学发展、跨越发展重任的各级政府勇于冲破障碍,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先行先试”。
厦门是著名特区,“创新型试点城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创业型试点城市”……30年来,厦门创新锐气始终不减。除做好“规定动作”,厦门还常常“自编动作”,政府投资项目改革即一例。在厦门,政府投资项目不仅事前要科学论证,事后还要“后评价”——通过对项目建设全过程总结回顾,查找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促进政府投资决策水平提高。
总投资1.5亿元的“厦门农村供水一、二期工程”,“后评价”发现,因项目前期设计不足、部分违反招投标法、控制造价不力,导致变更调整多达58处。市政府立即“自曝家丑”,责成厦门水务集团整改。2009年,厦门更以立法形式规定政府投资项目必须“后评价”。截至目前,已累计对21个项目“大动干戈”。
如果说,厦门的“后评价”重在政府执行力创新,那么,福州依据区市县类型发展实际调整绩效考核体系,则堪称干部考评体制重大创新,是改革的深入。
永泰,境内群山林立,溪流纵横,素有福州“后花园”之称;晋安,位于福州主城区,省会枢纽,寸土寸金。以前以GDP论英雄,永泰拼命要上工业,晋安则不管企业大小,都舍不得往外迁。去年开始,福州开始给每个区市县量身订制,或重点考核工业,或突出生态保护,或看城市各项社会保障指数。“不同县区市不同指标,即使考核相同指标,分值也不同”。城区与半城区,沿海与山区,强工业与保生态,一套符合不同类型的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把地方领导真正导向走符合本地实际、又好又快的发展之路。
“考题”一变,晋安区将原来80家能耗高、污染大、规模小的企业搬离,腾出土地让给发展前景好、环保生态型的外资企业。永泰县则千方百计做大“后花园”,今年一个“五一”小长假,就收入近3000万元。“打破‘一刀切’,有考有不考,才能让干部有所为有所不为,而且有更大作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袁荣祥说。
今年5月,福建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把福州经验推向全省,将“比发展快、比后劲足、比民生好、比生态优”列为对全省各县域发展的新“考题”,从产业扶持、简政放权、扩权强县和土地、财政、金融、人才政策等方面给各县市区更多支持。孙春兰多次强调,“海西规划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四个字‘先行先试’,只有持续创新,才能增强大发展、在更高起点上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更有力的统筹
闽西新罗区的雁石镇一度几乎消失。
2010年夏,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使总共3万多人的雁石镇,1.8万多名群众受灾,全倒户453家。
今年夏天,记者再访新罗,雁石镇如凤凰涅槃,令人惊艳。14幢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配套的公寓拔地而起,受灾群众100%喜迁新居。
与以往灾后重建不一样,龙岩市这次结合全省进行的小城镇建设,统筹考虑未来各项发展要求,实行集中公寓式建设模式。“现在我们住得跟城里人一样了。今后再不用担心滑坡、泥石流,周边工业小区还优先招聘我们,生活也有保障。”原楼墩村村民施雪娇开心地告诉记者。
施雪娇很享受的新生活,得益于福建省发展思路的创新——“统筹”。
八山一水一分地,福建城市不发达,城乡差距又很大,人均生产总值还没达到东部平均水平。因此有人戏说,福建是东部里的西部。
要实现更高起点上的发展,就必须进一步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改善民生,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为此,福建把小城镇改革建设作为重要抓手。
闽北山区的光泽县止马镇,是南平市确定的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乡镇,规划征用120亩土地,集聚周边10个村约1000户群众。为什么一下就挑起这样一副重担?
出发点就是“统筹”。“一滩高一丈,光泽在天上。”群山连绵、容易遭受地质灾害的村子要搬迁,山高谷深、饮水困难的村民也要搬迁,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促进增收解困、保护生态,都要通过新村建设统筹谋划。
可地是农民的命根子,120亩地全让政府掏钱,政府也掏不起。再说,散易觅食,聚难糊口。由村入镇,生活品质是提高了,就业怎么办?
还是那两个字:统筹。
先说地。镇政府用将建的商业街店面,和农户换土地。协商下来,农户以1.2亩地换一间30平方米店面。征地的37家农户,每户都拿到了两间以上店面。“很划算哦。我家6亩地换了5间店面。我的地原先租给别人种烤烟,年收入不足5000元。而镇里最差的店面月租也不低于200元,5间店面1年最少得1.2万元,比种地高一倍多。政府承诺5年内店面实行每月200元的租金保护价。我为啥不签字?”被征地农民何万康这样算账。
再说就业。光泽是闽北乃至全省的中药材种植大县,止马镇是全县的“排头兵”, 又是传统的茶叶种植基地,还是边贸集镇。镇政府未雨绸缪。先是引进茶叶公司,引导农民搞标准化建设和深加工,培育自己的品牌。接着结合小城镇综合改革,创办中药材交易中心,打造中药材集散地,通过“市场+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带动中药材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通过加大统筹力度,福建去年第一批22个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已实施项目780个,完成投资超过300亿元。今年,又增加了20个试点镇,全年将实施1100个项目,完成投资570亿元以上。
用十个指头弹钢琴。统筹兼顾的方法也成为海西各项工作的指导,弥合城乡鸿沟如此,发挥区域优势亦如此。
7月29日,厦(门)漳(州)泉(州)大都市区同城化第一次党政联席会议正式召开,《关于加快推进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的工作方案》顺利通过。手机电话同一区号、公共交通一卡通、文教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共享……厦、漳、泉三市城乡同城的日子不再遥远。根据《方案》,厦漳泉将由目前一般性区域合作、城市联盟向紧密型、实质性、一体化整合的大都市区发展。明年年底,厦门和漳州间的跨海大桥将通车,“大闽南”将于2015年诞生。
厦漳泉素有“闽南金三角”之称,历来经济发达,人文昌盛,这个八闽最大城市群的崛起,对福建经济辐射、带动力之强不言而喻。而这只是福建省委、省政府统筹更大规模区域发展、山海协作发展计划的开端。
“当前福建在更高起点上发展的思想基础、物质条件都已具备,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态势强劲,全省上下干事创业热情高涨、充满信心决心。”7月中旬当选福建省省长后,苏树林这样表示。
“福建不断加大解放思想的力度、改革开放的力度、工作落实的力度,各项工作深入开展,成绩显著。目前全省上下心齐、气顺、劲足。”今年6月底,中央第二地方巡视组组长王太华在福州亦如是评价。
人间最重是精神。
更全面的开放,更深入的创新,更有力的统筹,处在动能加速释放、经济总量蓄势突破关键时期的福建,将乘势而上,整装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