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天气阴沉。漫山遍野的玉米地绿意依然,但仔细看,苞谷穗却不到一拃长。营上镇海丹村党总支书记李景国随手薅起一株玉米说:“‘天怕秋来旱’,这片庄稼基本绝收。”
因为干旱,往年亩产1吨多的土豆,今年最高亩产只有600公斤。海丹村村民龚来稳回忆,从水稻插秧起,就没下过雨,如今两亩多稻田里裂了大缝。
抗旱,先得让群众有水喝。23日10时许,送水的消防车准时来到格宗村,一车能装4立方米,每天送5次。大河镇还动员当地煤炭企业为群众抽水。
去年遭灾的是小春作物,这次影响大春作物,玉米、水稻、马铃薯、大豆、烤烟无一幸免,而农民一年的收成八成要靠大春作物。
县里一手谋划晚秋和小春作物,一手开始储备粮食以备不时之需。富源县还想方设法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大河镇纪委书记夏显昆说,镇上一是动员煤炭等乡土企业扩大用工,二是开始组织劳动力外出打工。
驱车富源山间,连绵的山头都种上了粮食。这样的坡地,灌溉几乎不可能。副县长李才勇说,富源县95%的田地是靠天吃饭。错过了节令,即使现在来场透雨,对大春作物也无济于事。
去年遭遇春旱,今年又夏旱,如此下去怎么办?基层的干部群众纷纷合计,还是该“转产”,让“树上山,人下山”,转下来的人,由二、三产业消化。这是个长期过程,富源县已结合“十二五”规划在推动了。
干旱,再次凸现出水利的重要性。在营上镇,记者看到,推土机、大卡车来回穿梭,海扎水库正在除险加固。李才勇说,“十二五”期间,富源县每年将至少投入8000万元大兴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