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巍峨耸翠,鸭绿江、图们江、松花江源远流长。
作为我国9个边疆省份之一,在吉林省东部和东南部与俄罗斯、朝鲜接壤的千余公里边境线上,延边、白山、通化3个市(州)的珲春、临江、集安等10个县(市、区),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峰峦之间,大江岸边。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为促进边疆协调发展,吉林省委省政府果断决策,全力实施“强基富民固边”工程,力求通过5年努力,使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大进步,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年均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
“我们就是要通过支持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增收致富,使吉林边疆成为繁荣稳定、民族团结和东北亚国际合作的模范地区,让党中央和全国人民放心。”省委书记孙政才的话掷地有声。
一时间,吉林边疆风生水起,虎跃龙腾,呈现出生机蓬勃、日新月异的动人景象。
扭住基础设施建设牛鼻子,为边疆发展铺设快车道
长白山山高林密,交通堪比蜀道难,历来困扰边疆发展。据记载,1885年,清廷大臣吴大澂会同珲春副都统依克唐阿重勘东部边界并与沙俄交涉,从省城吉林到珲春360公里足足走了3天。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近年来,在国家的重视支持下,吉林边疆地区的交通正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连通东西的长春到珲春高速公路穿山越岭,去年正式建成通车,过去1天的车程一下缩短为4个小时;
总投资377亿元、设计时速250公里的吉(吉林)图(图们)珲(珲春)高铁正在紧张施工中快速延伸,2013年全线通车运营后,两个小时即可从长春直抵珲春;
长春到长白山下抚松县的高速公路,已到冲刺阶段,年内即将完工;
通化市境内,一条钢铁巨龙——通(通化)丹(丹东)铁路正在蜿蜒南去,吉林人渴盼几十年的东部铁路即将全线贯通……
打通大动脉的攻坚战气壮山河,疏通“毛细血管”,打通国道、省道及边境一线公路断头路、提高道路等级、改造口岸公路及口岸桥建设等配套工程紧锣密鼓。到2015年,边境地区国道、省道二级以上公路将分别达到90%和70%;边境一线公路和口岸公路将分别基本达到三级和二级以上标准;边境地区县乡间重要路段也要全部达到二级以上标准。
“十二五”期间,吉林边疆将形成“一纵四横”的高速公路分布格局,实现边境地区县县通高速,同时实现“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铁路”;2537个行政村,将全部实现村村通水泥(沥青)路。吉林边境地区交通不畅的历史将宣告结束。
同时,吉林省南坪至茂山(朝鲜)、开屯至三峰(朝鲜)、长白县至惠山(朝鲜)等3个口岸铁路项目正在加紧运作,建成后,吉林省对朝通道将基本连通,并将形成一个以中蒙国际铁路大通道横贯全省东西,辐射蒙、俄、朝三国,北衔欧亚大陆桥,东出日本海的发展大格局。
豪情动地,春潮拍天。吉林边疆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从未像今天这样势头火爆,激动人心。
基础强,百业兴。长白山不再沉寂,不再遥远。
6月28日,依托通丹铁路、通丹高速公路, 通化市和丹东港合作的“通丹陆港”项目破土动工。“通化市要以陆港为依托建设保税物流中心,发挥仓储、保税物流和国际中转等功能,借助丹东出海口,实现由‘内陆经济’向‘海洋经济’的转变。”通化市委书记刘保威的话充满山海豪情。
长白山区,物产丰饶。吉林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姚素清说,经过多年的发展,吉林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林木、人参、梅花鹿、林蛙、镍、镁、矿泉水、硅藻土等产业已享誉全国。今后将在推进资源转化上下大功夫,在资源有序开发和高效、集约、永续利用上做大文章。
通化、白山两市的镁产业战略技术联盟正在形成,产品研发重点开始向汽车产业方向延伸融合,并开始致力于高品质镁合金产品的深度开发。
白山市志在打造中国硅藻土精深加工基地,全力扩大硅藻土环保壁材、高档装饰涂料等生态建材的生产规模。同时,依托优质矿泉水资源,打造我国重要的矿泉水基地的战略已全面实施,娃哈哈、康师傅等企业已落地生根。
长白山作为我国十大名山之一,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致力于“十二五”期间打造“长白山生态旅游圈”的总体规划已形成,并开始付诸实施,长白山景区服务设施多个子项目、抚松长白山国际滑雪中心、集安市大型古遗址等高句丽重要遗迹保护与展示等一批项目正在迅速推进,旅游业由单纯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的时代已经到来。
瞄准发展、民生两大关键,让边疆各族群众生活得更加美好
吉林省少数民族人口245.34万人, 占全省总人口的9.15%;10个边境县(市、区)中,有6个是民族地区。特殊的区位和人文环境决定了支持边境地区加快发展,增加边民收入,不仅是现实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边疆山区山多地少,不能走传统农业的老路,要因地制宜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实施‘退粮进特’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白山市委书记李伟一语中的。
记者在临江市四道沟镇长川新村看到,鸭绿江边整齐排列着20多座蔬菜大棚。镇党委副书记邹德敏介绍,通过“退粮进特”、发展棚膜经济,种植人参、蔬菜、食用菌、五味子等,全镇农民人均收入已由两年前的不足4500元,增长到了去年的6187元。
集安市实施绿色农业发展战略,在荒山上植树,林下种植野山参、中草药材,山涧养林蛙,平地种植葡萄、五味子、香菇,水上拦江养鱼,空间养蜂,形成“水、陆、空”立体生态农业新格局。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03元,与2005年相比,年均增长14.4%,特色产业收入已占到农村经济总收入的62%。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区,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近年来,一批批朝鲜族群众走出国门,到邻近的韩国、日本、俄罗斯务工。他们不仅每年寄回大量的劳务收入,带动了家乡经济发展,不少人还在当地政府的鼓励支持下回乡创业,带领周围乡亲走上致富路。
延边州商务局对外经济合作与服务贸易处长周世焕说,闯出国门的朝鲜族群众带回家乡的不仅是鼓起来的腰包,还有现代市场经济观念和开放意识,大大促进了居民消费力的提高,推动了延边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边疆民族地区的富民新吉林模式。
吉林省民委副主任李晓峰介绍,为进一步加快边境地区各族群众致富步伐,今年吉林省将投入兴边富民专项资金7000万元,采取“龙头企业+农户”、“基地+农户”、“合作组织+农户”等模式,重点扶持100个村,辐射带动1万户村民致富,实施富民项目120个,预计增加农民收入1亿多元,直接受益群众达7000多户。
党政军警民同心合力,谱写新时期最动人的鱼水深情
吉林边境地区每年有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很多边境村屯成为高龄老人带着低龄儿童留守的“空巢村”。“出门在外的人担心,在家留守的人不安”,为破解这一难题,当地各级政府和部门把边境地区治安管理创新作为维稳固边的突破口。
近年来,吉林边防总队协调各边境市州政府投入500余万元,免费给案件多发村屯的重点地段家庭安装了6000余部报警器,大大提升了边境管控能力。
有了报警联网,原本零散、弱小的留守人群,变成了坚强的治安堡垒,每年有50%左右的行政村保持刑事案件零发案。
报警器成了留守老人的守护神,只要它一响,民警就会立即赶到。6月27日中午,龙井市三合镇三合村60多岁的朝鲜族孤寡老人李太洙按响了报警器。三合边防派出所民警立即赶到了他家。李太洙躺在炕上说:“我家西山坡还有2亩多地没有锄草,我实在是干不动了,你们帮帮我吧。”当天下午,派出所教导员王泽强便带着几个民警,头顶烈日,清除了地里的杂草。
建立报警联网警务工作机制后,吉林边境地区农村青壮年消除了后顾之忧,利用农闲时间进城打工的家庭比往年增加了近一倍。
枝枝叶叶总关情,桩桩件件都是爱。边疆军民心手相连,谱写着白山松水间新时期最动人的鱼水深情。
“没有党委政府和边防官兵帮咱解决打鱼难的问题,村里的人恐怕都要走光了。”珲春市防川村党支部书记金万革说。防川村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处,被誉为“东方第一村”,当地盛产大马哈鱼、滩头鱼等季节性回游鱼。全村160人中有一多半外出打工,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敬信边防派出所得知这一情况后,会同村委会向乡政府、珲春市汇报,为村民们争取到了渔业捕捞权。仅此一项就使该村年人均增收近万元。现在,已有20余户举家外出打工的村民重新返乡落户,边境小渔村重新焕发了生机。
“春雨无声,固边富民。”近年来,吉林省公安边防总队广大民警走进千家万户,听民声、访民意、送服务,帮助298名下岗人员再就业、建立帮扶对子221个、使171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预防群体性事件15起,并化解大量群众矛盾纠纷,被乡亲们誉为“及时雨”。
吉林省军区组织官兵投身边境地区经济建设,参加驻地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还深入到辖区偏远农村,经常为“五保户”、孤寡老人、残疾人捐款捐物,成为深受群众称赞的“兵儿子”。
“党政军警民同心合力,全力推进‘强基富民固边’工程,就是要确保吉林边疆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富裕、民族团结、安全稳定。”省长王儒林的话坚定有力,道出了2700万吉林人民的共同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