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项中国领先、世界先进的科技成果在这里诞生:“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北斗导航若干关键设备、麒麟操作系统、环形激光器、中低速磁浮列车……
一支支朝气蓬勃、敢打硬仗的创新团队从这里崛起:高性能计算、基础软件、快速响应空间系统、网络技术……
缔造上述辉煌科技成果和卓越创新团队的,就是位于长沙的我军科学与工程技术最高学府——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国防科大),其前身是创办于1953年的哈军工。
军无科技不强,国不创新难兴。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国防科大给予巨大关怀,寄予殷切期望。“国防科大始终牢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殷切嘱托,以强军兴国为己任,牢牢抓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一核心,勇攀世界科技高峰,不断满足国家和军队建设的重大战略需求。”国防科技大学前任校长、总装备部副部长张育林说。
创新报国
把五星红旗插到世界科技高峰,为民族争气,为国家争光
这是一段令国人蒙羞的往事: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某研究所从某国进口了一台高性能计算机,该国以技术保密为由,要求为这台机器建一个“玻璃房子”,并由该国人员掌管钥匙……
这是一个令世界震惊的时刻:2010年11月17日,第36届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发布,我国自主研制的“天河一号”,以峰值速度每秒4700万亿次、持续速度每秒2566万亿次的优越性能,跃居世界第一!
把五星红旗插上“计算机珠穆朗玛峰”峰顶的,就是曾被中央军委授予“科技攻关先锋”的国防科大高性能计算创新团队。
“为了这一刻,高性能计算创新团队的几代人整整奋斗了32年!”国防科大校长、“天河一号”总设计师杨学军告诉记者。
“我们要为国家争口气!”1978年,面对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以慈云桂教授为代表的科技人员受命研制我国的巨型机。他们大胆创新、奋勇攀登,仅用5年时间就研制出被称为“争气机”的我国第一台亿次巨型计算机“银河—Ⅰ”,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继美、日之后,能独立设计和制造巨型机的国家。此后,高性能计算创新团队在周兴铭院士、卢锡城院士的率领下,相继研制出“银河—Ⅱ”、“银河—Ⅲ”等系列巨型机,一步步走向国际前沿。
“我们不仅要追赶,更要勇于超越!”2006年,国产超级计算机尚未突破百万亿次,国际上第一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还未问世,这支创新团队又在年轻的总设计师杨学军的带领下,开始了新的征程。2009年10月,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横空出世。一年之后,经过技术升级和系统优化,“天河一号”刷新国际超级计算机运算性能最高纪录!
超级计算机是国防科大勇攀科技高峰、为民族争尊严、为国家争荣光的一个缩影,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
国际合作是现代科技发展的潮流,但我国却因起步晚而屡受歧视。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德国做访问学者的贺汉根教授在一个自主驾驶技术国际性讨论会上提出,参加多国联合研制无人车项目,却遭到某国专家的拒绝,理由是:中国还没有无人车。
回国后,贺汉根暗下决心:一定要造出中国自己的无人驾驶汽车!他带领团队从零开始,经过数年探索,于2003年研制出我国首台高速无人车,以最高时速170公里成为世界第一速度。2007年10月,第十四届世界智能交通大会在北京举行,贺汉根带着无人车应邀赴会,外国专家看了惊叹不已;一些华侨看后更是难掩兴奋之情,到处奔走相告!
科技强军
冲破技术封锁,为军队现代化建设注入不竭动力
10年前,我国某型重要装备研制中,急需某型高性能计算核心元器件,而该类器件西方国家是对我国禁运的。高性能计算创新团队急国家之所急,毅然承担攻关任务。在李国宽等专家教授的带领下,他们日夜奋战,在较短时间内攻克技术难关,自主研制成功该型器件,为该装备安上了安全可靠的“中国芯”。
禁运和技术封锁,是某些国家遏制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惯用手段。哪里有“禁运”,哪里就有创新;哪里有封锁,哪里就有突破;哪里有堡垒,哪里就有他们冲锋陷阵的身影。
某新型雷达技术是国际上竞争十分激烈的技术高地,面对国外技术封锁,年轻专家在老教授梁甸农的率领下,毅然向该领域发起冲击。6年攻关,他们在设计理念、技术路线、工程实现上取得系列创新,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部性能先进的新型雷达系统工程样机。
2007年“八一”前夕,“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在军事博物馆举行。展厅里,一套“智能交互式通用指挥平台”,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这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就是该校C4ISR技术创新团队的老松杨教授领衔研制成功的。
面对西方国家的“对华禁售”,老松杨意识到:唯有依靠自主创新,才能不受制于人。他带领课题组历经一年多时间的探索创新,终于攻克了这一关键技术,研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交互式通用指挥平台”,成本只有国外产品的1/3。
适应世界军队数字化的新趋势,刚从国外攻读博士归来的于起峰,将靶场光测设备的数字化改造和新装备、新方法研究,作为首要攻关方向。他带领快速响应空间系统与技术创新团队,一年数十次往返于靶场基地,发明了系列三维姿态测量方法和装备,实现了我国靶场光测由三自由度到六自由度测量的技术跨越,被誉为“国内靶场40年来判读系统的新变革”。
攻城不畏难,登峰勇夺关。数十年来,国防科大的创新团队迎难而上,攻克了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把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攻坚惠民
打破国外垄断,为经济保安全、为百姓谋幸福
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在满足我军现代化建设科技需求的同时,国防科大的创新团队主动瞄准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创新保安全,科技惠民生。
“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的若干关键设备及用户机,就是国防科大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创新团队历经多年攻关取得的自主创新成果。上世纪80年代,我国决定发展自主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以打破国外的封锁垄断。当时,地面关键设备技术是制约我国自主卫星导航定位工程的一大技术瓶颈,亟待突破。关键时刻,国防科大的庄钊文教授指导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创新团队的年轻成员,经过多年的顽强攻关,突破了若干技术瓶颈,为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独立拥有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
操作系统被誉为计算机的灵魂,路由器是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的立交桥,两者均事关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和信息安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国防科大的基础软件、网络技术两个创新团队,经过多年的艰苦攻关与大胆创新,先后突破一系列核心技术,分别研制出我国最高安全等级的服务器操作系统——“银河麒麟”操作系统和“银河玉衡9108”核心路由器,双双打破国外垄断,有效解决了诸多关键领域和要害部门对自主操作系统和路由器的迫切需求。
为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让中国的老百姓坐上自己的中低速磁悬浮列车,今年76岁的常文森教授,历经30多年联合攻关,终于研制出噪声低、振动小、无污染的中低速磁悬浮列车。今年2月28日,采用该技术的我国首条中低速磁浮交通运营示范线——北京S1线西段工程开工建设,有望在两年之后投入试运行。届时,除了现有的地铁和城铁,首都北京将增添一道新的靓丽风景,向中外游客展示“中国创造”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