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壮乡首府南宁鲜花竞放,喜庆满城。万众瞩目的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和2011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即将在此开启大幕。
高朋满座、万商云集,感受广西、了解壮乡,进而感受和了解中国。在历届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的辐射、带动下,作为主办地的广西,“近水楼台先得月”,越来越被外界知晓,声名日隆。
借力博览会,广西正以自信的气度、开放的胸襟、全球化的视野,走出中国、走进东盟、走向世界。
壮乡站上新起点
这场“11国搭台、19亿人唱戏、70亿人喝彩”的盛会,已连续八次在南宁上演。一朵“朱槿花”,也因此成为南宁市乃至广西的最佳代言。这朵“花”,是南宁国际会展中心,盛开在南宁市琅东新区半山之上:12片白色“花瓣”构成的穹顶,象征着广西12个世居民族;穹顶下方,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国旗紧密相连,交相辉映。
2004年,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加快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应运而生。8年来,博览会常办常新,规模越来越大,档次越来越高,影响越来越广,成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助推器”,成为中国与东盟合作与友谊的象征。本届盛会,正值我国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中国—东盟友好交流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1周年,更显意义重大。
“广西?在哪儿?”数年前,在国际交流中,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秘书长、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局长郑军健常碰到如此尴尬的问题。“现在,这样的尴尬再也没碰到过。中国—东盟博览会,已成为广西最闪亮的名片!”
借力博览会,壮乡正从一个相对封闭、边远的省区,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和多区域合作的交汇点。
对内,良性互动东中西;对外,一湾相挽十一国。背靠大西南,毗邻粤港澳,地处我国华南、西南和东盟三大经济圈结合部的广西,是我国与东盟之间唯一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区域,区位优势可谓得天独厚。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中央频出惠策给力壮乡,冀望广西早日腾飞。而在广西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则是所有惠策中的最大亮点。
中国—东盟博览会由中国商务部和东盟10国政府经贸主管部门及东盟秘书处共同主办,以“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共享合作与发展机遇”为宗旨,内容涵盖商品贸易、投资合作和服务贸易,是我国与东盟国家共办的唯一集政治、外交、经贸、人文为一体的盛会,开创了中国与东盟全方位开展合作的新模式。
壮乡儿女深知,这既是重大机遇,更是重大责任。广西各界形成共识:要举全区之力,集全区之智,高质量办好事关中国与东盟19亿人福祉的博览会。
2004年金秋,在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式上,来自中国和东盟10国的母亲河之水,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汇聚,“友谊、合作、发展、繁荣”的理念,也随之流淌到中国与东盟各国。
全球目光开始聚焦壮乡。广西历史上从未如此地吸引世界:七届博览会,共有38位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1300多位部长级贵宾,光临广西出席博览会;每年10月,国内外数万商贾云集壮乡首府南宁。
首届博览会后,广西加入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等新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得到有关国家领导人和国际组织的认同,正在从共识走向实践。广西,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在国家战略大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自2008年以来,中国政府先后批准实施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批准设立了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赋予北海出口加工保税物流功能,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2009年12月7日,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广西被赋予了全新的重大使命:建设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特色农业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构筑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打造我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
昔日的边陲之地,一跃成为开放开发的前沿枢纽。广西的发展前所未有地与周边国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与区域合作更加广阔的背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由此,广西站上新的历史起点。
助力打造“开放广西”
“其实,自贸区对广西来说并不全是‘利好’。最初,一些行业如广西的大米、水果,还受到了冲击。”一些业内人士说,因为这些产品与越南、泰国的品种相似,但在品牌、营销等却相对落后,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然而,广西并没有去削减东盟国家农业企业在博览会中的展位,而是坚持“开门办博览”的理念。一边做好对区内相关企业的解释,一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促使企业逐步转变观念,提高竞争力。
为此,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明确提出:不能把博览会办成广西经贸洽谈会,要以更高的站位、更宽阔的视野,服务和服从国家战略大局。
“博览会展位有限,每当东盟企业与国内企业展位发生冲突,我们会优先考虑东盟企业;当国内其他省市区企业与广西企业展位发生冲突,我们会优先考虑前者。”郑军健说,就算东盟国家在博览会上没有与广西企业签合同,而是与其他省市区签合同,广西也真心喝彩。
“党和人民倾注着深厚的期望与重托,我们必须有所作为,要借力博览会,把广西这篇开放合作大文章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地做起来。”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与各级各届领导干部以此共勉。
自从博览会落户广西以来,广西每年都组织庞大的经贸代表团出访东盟各国。东盟各国也每年组团来广西参加博览会。双方建立了互访机制,各领域交流不断深化。越南、柬埔寨、泰国、老挝、缅甸5个国家相继在南宁设立了领事机构,菲律宾在南宁设立了商务代表机构。越来越多的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机制在广西落户,越来越多的区外资源在广西聚集,一系列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要活动也定期在首府南宁举办,形成了中国—东盟合作的“南宁渠道”。
世界通过博览会了解广西,广西也以开放的理念、自信的气度、国际化的视野与国际接轨。自治区主席马飚说:“中国—东盟博览会让广西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的重要性被重新审视,更多的人经由博览会关注广西、了解广西、投资广西,为广西的开放开发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博览会效应”日渐凸显
八度春秋,博览会常办常新,硕果累累。
8年来,博览会紧扣中国—东盟双方合作的需求和自贸区建设进程一路走来,搭建了中国—东盟友好交流平台,促进了中国—东盟多领域交流合作。据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李金早介绍,七届博览会,仅工商界就有26万多名客商、1.4万多家企业参展参会,100多家中外商协会与博览会联手合作;此外,还有几十个城市在博览会上展示城市魅力和合作商机,成效显著。
与此同时,“博览会效应”正不断在广西释放。广西独特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资源优势等,经由博览会平台的展示、推介与整合,所蕴藏与蛰伏的动力、活力和竞争力,正汩汩不竭地竞相涌现。广西开放发展的新格局,自此形成,别开生面。
数据最具说服力:2004—2010年,广西与东盟贸易额年均增长超过30%。今年上半年,广西与东盟贸易额增长49.5%;东盟已连续12年成为广西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东盟青少年培养基地、中国—东盟妇女培训中心等越来越多的中国—东盟合作机制落户广西。截至去年底,广西各地共与世界五大洲26个国家建立58对国际友好城市,居西部地区第一位。
以全方位开放,广西加快自我发展。“十一五”期间,广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4.7%,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9%,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27.8%,对外投资年均增长8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等12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以上。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牵引下,广西正由交通路网的“神经末梢”,加速向“国际枢纽”转变。“十一五”期间,广西完成综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300亿元以上,是“十五”时期的4倍。交通重大项目开工规模、建设数量、投资数额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获益博览会的带动,近年来,广西各市特别是南宁市的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以宾馆为例,首届博览会举办时,南宁只有3家五星级宾馆,能够调配的房间只有1.5万间,由于房源紧张,很多客商甚至到附近的钦州、北海住宿。而现在,南宁已有五星级宾馆7家,四星级宾馆10家。
更深刻的变化,来自广西干部群众的精神状态。在承办工作中,干部群众的开放意识不断提升,形成了更加开阔的全球眼光和国际视野,增强了创新意识和能力。一位在广西工作多年的干部深有感触地说:以前,广西大多给人以“老、少、边、山、穷”的印象,对外交往常显自卑。但近年来,随着博览会的举办,广西发展所展现的气势、态势、趋势,让广西的知名度大幅提升,大大提振了广西人的信心。“有了这种自信,广西一定能走得更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