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已经拥有三个支点,能够稳稳举起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任。”国庆前夕,记者采访中共辽宁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时,一位代表的话让人难忘。“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辽西北地区产业集群发展”,被称为促进辽宁全面振兴跨越的三个支点、“三大战略”。
今年以来,“三大战略”区内的经济转型升级明显提速。前7个月,沿海经济带六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18亿元,增长30.7%;实际利用外资129.8亿美元,增长44.3%。沈阳经济区26个重点新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62.9亿元,增长75.2亿元;35个重点园区实现销售收入5506.8亿元,增长62.9%。辽西北地区新开工项目137个,投产项目76个;辽西北三市固定资产投资846.1亿元,增长30.9%。
辽宁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前8个月,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91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6%,第三产业增幅尤为明显,比重迅速加大。5年来,辽宁致力提升产业丰厚度、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产业结构逐步向三次产业协同发展转变。
今年前7个月,辽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83.6亿元,增长35.8%,增速加快。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760.7亿元,增长1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38元,增长15.4%,同步加快3.9个百分点。农民的人均纯现金收入6866元,增长22.1%,同比加快11.7个百分点。“三大收入”同步增长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奠定了基础。
“一定要努力使发展振兴的成果惠及人民群众。”辽宁省委书记王珉、省长陈政高强调。过去5年,辽宁省财政每年直接用于民生的支出都以30%以上速度增长。连续7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1526万人,月人均基本养老金已达到1436元。今年7月1日起,辽宁又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提前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到7月底,辽宁34万套保障房建设任务已开工建设33.64万套,开工率达到98.9%。
辽宁的“文化惠民工程”进村入户,全省226万农户可通过电视收看贴近农民日常生产生活实际的信息资源;“百万市民艺术共享工程”,让普通市民免费观赏专业艺术院团的节目;“百馆千站”培训工程和公园专项文体设施和社区、村屯文体活动场地设施建设等,正逐步使普通辽宁人的生活由“生存型”向“享受型”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