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支队伍,在烈火中书写英雄的传奇。
有这样一支队伍,在废墟下传递生命的希望。
大火、地震、洪水、泥石流……千难万险,艰苦卓绝,都不能阻挡这支队伍救护百姓于危难之中的脚步。
这支队伍,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公安消防铁军。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面对各类急、难、险、重的救援任务,他们总是勇挑重担、冲锋在前,一次次战胜火魔、拯救生命,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份优秀的答卷。
公安消防铁军之“铁”,来自于无数次的淬火锻造,来自于无数次的战斗洗礼,更来自于浇注其中的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与热爱。
人民之托
时间闪回至3年多前——
2008年5月12日,特大地震突袭四川汶川。危难关头,公安部消防局按照公安部党委的部署,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第一时间从全国调集1.3万多名公安消防特勤尖兵投入抗震救灾。
这是新时期公安消防部队面临的最为严峻的一次考验,也是对其应急救援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阅。全体参战消防官兵不辱使命,他们用最快速度、最大限度地抢救被困群众,从坍塌废墟中搜救8100人,生还1701人,转移解救被困群众51730人,医护救助13109人,成为搜救生还率最高的一支专业队伍,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充分肯定,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汶川一役,展示了公安消防部队过硬的战斗力,也引发了决策层的深度思考: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面对各类灾害事故多发、易发的态势,如何更加有效地整合各种救援力量,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成了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时势呼唤英雄。当时的不完全统计显示,2000年至2007年,全国公安消防队伍参加除火灾以外的其他灾害事故抢险救援和社会救助超过300万次,抢救和紧急疏散遇险人员66万余人。仅2007年,公安消防部队参加抢险救援的出警次数已达到出警总次数的66.8%。事实证明,公安消防部队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和突击队。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08年10月,由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将参加应急救援作为法定职责赋予了公安消防部队,明确规定“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按照国家规定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
200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就学习宣传因公殉职的湖南省洞口县公安消防大队政治教导员宋文博同志先进事迹和加强消防队伍建设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大力宣传宋文博同志的感人事迹,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的消防队伍。
面对嘱托,为全面提升部队灭火和应急救援能力,切实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的新期待、新要求,公安部高度重视、迅速决策部署——
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在2009年全国消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打造一支铁的队伍,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分管消防工作的公安部副部长刘金国提出战略目标:“用三年时间,把消防部队打造成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英勇顽强的铁军!”
公安部消防局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公安消防部队打造公安消防铁军3年规划及考核方案》、《公安消防部队攻坚组装备配备标准》等一系列文件,就打造铁军的目标任务、标准要求、完成时限和考核验收等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
全国公安消防部队立即响应,紧锣密鼓行动,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坚持把打造公安消防铁军作为主官工程、重点工程和基础工程来抓,普遍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部门紧密联动、官兵全员参与”的一体化工作格局,为推动打造铁军向纵深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组织保障。
打造公安消防铁军的号角在全国吹响。
加钢淬火
消防员身着全套抢险救援服,利用4.5米螺旋救助绳,徒手攀上9米高的岩壁,登顶后立即连接横渡绳,横渡至对面30米处的平台,再连接好悬垂绳,下降至地面,冲出终点线。
这是8月在天津举行的首届全国打造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比武竞赛上的一幕。在这个叫做“攀爬横渡”的项目中,黑龙江消防战士孙榆德以37秒88的成绩,将52秒92的全国纪录大幅刷新。
“训练成绩的大幅提高,不仅出现在我自己身上,我的许多战友也是这样。”孙榆德说。
“这就说明3年打造铁军的训练确实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在实战中,救援能力更强,救援效果更好。”公安部消防局作战训练处处长魏捍东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层次最高、项目最新、实战性最强的全国公安消防业务技能大比武,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的铁军精英,在4个单兵项目和5个班组项目上展开比拼,参赛队员们充沛的体能,娴熟的救人、破拆等攻坚技能,精良的消防救援装备以及高效的科学决策、团队配合,均令人印象深刻。
这是全国16万消防官兵3年来攻坚克难、刻苦训练的一个缩影。
打造铁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实战,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为此,各地公安消防部队喊响“一切为了战斗力”,通过开展攻坚组集中训练、仿真模拟训练、比武竞赛等多种途径,反复熟练人员搜救、强攻灭火、堵漏排险等专业技能,不断提升队伍的攻坚克难能力。
“纵深作战100米、坚守阵地1小时”,辽宁省公安消防总队率先提出这一口号,并组建151个灭火救援攻坚组,配齐防护、侦检等8大类46种器材装备。攻坚队员每天必须完成“七个一”训练菜单:100个俯卧撑、100个仰卧起坐、100个杠端臂曲伸、100个引体向上、一套体能综合训练操、一次负重登楼、一次5000米跑;此外,还要在高空、噪音、浓烟、高温、密闭、黑暗等复杂环境下反复开展训练,不断强化恶劣条件下的应急救援能力。
3年来,辽宁这种“魔鬼式”训练方法在各地公安消防部队警营里全面推广。“磨练强健体魄,练就精湛技能”、“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在各地消防警营,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练兵场面、生动感人的练兵故事比比皆是。
打造公安消防铁军,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在各地,“打铁”工作得到了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从政策、人员、经费、场地等各方面予以保障。3年来,全国各地累计投入保障经费24.8亿元,组建完成灭火攻坚组3621个、抢险救援攻坚组438个、化学救援攻坚组130个,增置各类灭火与应急救援车辆5500余台;同时,各地健全完善了一批制度、规定,特别是在人才培养保留、提高岗位待遇等方面采取一系列硬性措施,有力提高了“铁军”攻坚克难实力。
征程未已
橘红色的身影,一次次闪亮在火魔肆虐、浓烟滚滚的火场,奔忙在暴雨如注、洪水泛滥的灾区,奋战在高温酷暑、旱灾无情的前沿。
3年来,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努力打造铁军,目标就是在黑暗、浓烟、高温、有毒的救援现场,“深入100米,坚持1小时”,挽救更多的生命。铁军的风采,不仅体现在训练水平和装备水平的不断提升上,更体现在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赴汤蹈火、舍生忘死、竭诚奉献。
2009年11月12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ABC外语学校发生大火,180名师生、职工被浓烟烈火围困,其中大多是3至4岁的儿童。消防官兵火速赶到,派出6个攻坚组深入火场内攻,短短半小时内,将180余名遇险人员全部救出,无一伤亡;2010年7月16日,辽宁省大连市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区油库输油管线发生爆炸起火,造成大量原油外泄着火,严重威胁到毗邻126个总储量达747万多吨的原油、成品油及危险化学品储罐安全。消防官兵闻警而动,迅速赶赴现场扑救。官兵们冒着随时可能发生爆炸的危险,顶着强烈的辐射热,将生死置之度外,顽强奋战,科学处置,最终成功避免了一场毁灭性灾难的发生,创造了我国乃至世界消防史上15个小时成功扑灭10万吨油罐火灾的奇迹;2011年7月23日,甬温线发生两车追尾的特大铁路交通事故,造成其中一列动车的四节车厢坠下高架桥,数百名乘客生死不明。消防官兵迅速启动重特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争分夺秒、攻坚克难,警民联手展开67个小时的生死大营救,共抢救疏散遇险群众1300多人,救出被困人员212人,谱写了一曲曲生命的赞歌。
无数次洗礼,让公安消防铁军的步伐更加坚定。
无数次凯旋,让人们对“橙色救护神”的呼唤更加热切。
3年来,全国公安消防部队接警出动175万余次,抢救遇险人员35.1万余人,抢救和保护财产价值1266亿元,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1年9月15日,温家宝总理在大连视察工作期间,专程看望慰问在多次重大救援行动中立功的大连公安消防官兵,称赞“你们是一支名副其实的铁军!”
“赴汤蹈火,随时出征,我们是敢打必胜的消防兵;服务人民,竭诚奉献,我们是守护安宁的消防兵……”一首《光彩人生》,唱出了公安消防铁军的雄姿,唱出了公安消防铁军的风采,也唱出了公安消防铁军的豪迈誓言。“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消防工作的新期待,努力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公安消防铁军!”孟建柱在了解3年来打造公安消防铁军的成果后,对打造公安消防铁军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公安消防部队全体官兵将奋然拼搏,全力打造一支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