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前猎猎红旗迎风招展,中外记者手持“长枪短炮”,静候政协委员的到来,静候一场盛会的开幕。
会场内外,信心和期盼交替。今年是“十二五”期间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经济结构转型面临考验;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国际形势诡谲多变。料峭春寒中,举世都在关注,中国这艘巨轮如何克难向前、稳中求进?
2000多位政协委员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一年时间里,他们先后考察视察、专项调研85次,提交了6000多件提案,99%以上立案提案得到办理答复,1/4已解决或被党和政府采纳……带着365个日日夜夜的调查与思考,带着人民群众的期待和信任,带着对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等各方面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委员们要向人民交出合格的答卷。
面对复杂情势,头脑清醒最重要。吕建中委员来自陕西省企业界。他说,中央提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十分正确,“毕竟,实体经济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他提出,中小企业在实体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中小企业经营成本高、利润薄,经营压力很大,国家要采取有力措施,缓解他们的困境。
来自经济界别的李立新委员反映,对企业发展来说,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内在需要。“必须这样走,大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培育企业创新能力,就会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对潜在问题,委员们见解独到。内蒙古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王文彪委员说,自己一直关注土地问题。“据权威预测,未来20年,我国土地缺口将高达10亿亩。我做了大量调研,发现我国的荒漠化、石漠化和盐碱化等未利用土地面积高达30多亿亩,其中荒漠化土地26亿亩。据研究,1/3的荒漠化土地可利用。我认为,中国未来可利用土地的出路在荒漠!”
67岁的刘振英委员说,“这几年我特别关注农民工问题。农民工为我们的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何让他们付出辛劳的同时,收获自尊,让他们的子女能够在城市平等享受教育资源,本届大会我将就此建言。”
说起未来前景,委员们信心百倍。“我们曾经战胜一系列自然灾害,我们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相信今年也有能力克服困难、迎接挑战!”来自工商联界别的张芝庭委员表示。
15时整,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隆重开幕。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群星闪烁般的穹顶下,委员们济济一堂,等待观点碰撞,等待脑力激荡,等待向国家和人民奉献智慧、奉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