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夕,江苏迁移散葬烈士墓的“慰烈工程”全面完成。作为顺应社会期盼、满足人民意愿的一项重点工作,全省共集中安葬或原地维修近4万座散葬烈士墓。
这是江苏建设公共服务型民政的最新成果。近年来,江苏将民政事业纳入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充分调动全社会资源为民政所用,4年累计实施民政公共服务项目4751个,完成投资149.58亿元,使之成为夯实民生幸福的重要基石。
“项目民政”带动公共服务建设提速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使民政工作内容由传统的救济、优抚向社会救助、优抚安置、专项社会事务管理等迅速扩展,工作对象也由困难群体等特定对象向几乎所有社会人群迅速扩展。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项目建设,大力推动民政工作职能转变、创新发展,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项目民政”。
“项目民政”的核心,是通过项目不断提升民政公共服务设施的运营效能,强化保障能力,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要求“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经济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把增进民生幸福贯穿于‘两个率先’全过程。”
2010年3月,江苏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意见》,在全国率先把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全面推进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并使之步入规范化发展轨道。
去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又出台《关于大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全省各地每年都要集中力量推进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项目;并连续多年将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列入省政府改善民生10件实事加以推进。
同时,江苏着力探索把市场经济机制引入民政服务领域,对社会福利坚持社会化发展方向,鼓励和支持一切社会力量投资兴办福利事业,以适应急剧扩大的社会养老等福利需求。
敬老院建设“关爱工程”是江苏民政实行项目建设的探索之举。近年来,省财政累计投入建设补助资金近10亿元,使全省敬老院集中供养能力达到90%以上;并整合社会资源,新建、改扩建床位总数约20万张。
随着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和重点项目全面提速,江苏民政建设每年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29万个,带来服务业年收入256亿元。
民政项目规划与经济社会同步并适度超前
满意在民政,既是社会的期盼,更是人民群众的呼唤,也是党和政府的要求。
预则立。早在2008年,江苏省民政厅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和“分步走”的方法,编制发展规划,建立了全省民政基础设施项目库,并力求民政项目规划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并适度超前。
近年来,江苏突出养老服务设施项目建设,省、市、县民政部门深入调研论证,认真编排项目,积极争取立项。省老年公寓项目被列为省政府50项重点工作之一。目前,占地面积93亩、设计面积5.7万平方米、总投资3.9亿元的省老年公寓项目已投入运营。
南京市民政部门主动与发改委部门联手,统一建立了“南京市十二五民政建设项目储备库”,构建了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目标体系。江苏在推进项目建设中十分注重全面盘活民政存量资产,把潜在机遇变为现实优势。
扬州市划拨190亩地实施殡仪馆迁建工程,运用市场化手段,通过“扬州民政投资发展公司”运作和用市直殡葬服务业的预期收益,积极与金融机构沟通,吸引了5000万元的银行资金投入,顺利实现了项目启动。
为推动全省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区域协调发展,江苏省财政对苏北地区实行以奖代补的政策,专门用于改善苏北农村敬老院的供养能力和水平。盐城市地处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原有的民政基础设施普遍存在老、小、旧等情况,通过项目挖掘自身潜力,跳出老城区,赢得新发展。该市救助站原在老城区,只有5.1亩,地方狭小,交通不便。他们利用原有土地成功置换城郊20亩地,并利用土地级差节约了350万元,建成了面积4000平方米、拥有床位100张的新救助站。
面向市场的项目上,江苏提出民政项目也要招商引资和招商选资,充分发挥政策优势,通过政府有限的项目资金撬动社会资源,使民政项目建设得到“放大”和“倍增”效应。南京市发挥民政项目政策优势,吸引社会投资约10亿元兴办养老机构。江阴市面积10万平方米的夕阳红老年康乐中心项目,政府仅花3000万元作为拆迁和土地补偿费,却引进外资1500万美元参与项目建设;海门市综合性老年服务中心设计床位400张,项目土地由政府划拨,建设资金由民营企业提供,建成后实行市场化运营,闯出了一条“公办民营”的路子。
苏北欠发达地区还创新合作模式,宿迁市通过南北合作,与苏南的天目湖虹枫养老产业集团合作共建社会福利中心,总投资2亿元。2008年至今,社会力量投向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资金达46亿元。社会资金的有效投入,为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统筹兼顾保障广泛覆盖
江苏为更好发挥民政工作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致力探索建立民政服务长效机制,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李学勇省长要求各级民政部门一切以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利益为依归,把社会的广大人群纳入自己的视野。
在江苏,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是一个上下联动、点面结合、整体推动的过程,可以说,基本涵盖了民政工作各个业务领域,服务对象也从困难群体、特殊群体、优抚群体逐步扩展到有需求的社会大众。
2009年,省级财政用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为1.3亿元,2012年将达到4亿元。全省养老机构床位数更是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增长速度,占老年人口的2%,所有县(市、区)建有1所示范性养老机构。仅2011年,省级财政投入1亿元,带动市、县(市、区)投入7.89亿元,共完成1200个社区基础平台建设达标项目。所有县(市、区)婚姻登记机关创建达标,福利、优抚、殡葬等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基本形成了分布合理、总量适度、配套完善、满足基本公共服务需求、惠及广大群众的基层民政服务网络。
民政部李立国部长评价说,江苏省在加强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上,投入大、项目多、进展好,群众受益面大,走在全国最前列。
而今,在注重民政公共服务设施硬件基础上,江苏正延伸服务,推动转型升级,在内涵上加以拓展,在改善服务条件的基础上,向注重人的精神、医疗、文化发展的需求上迈进。
“抓项目、促发展、惠民生、增幸福”,随着一个个公共项目拔地而起,一个个惠民工程温暖呈现,江苏民政工作走向了社会建设与管理的中心舞台,公共服务更让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