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请登录注册

胡锦涛:推进互利共赢合作 发展新型大国关系

来源:新华网
2012-05-03
打印

    5月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出席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并致辞。 新华社记者 李涛 摄

    新华网北京5月3日电

    推进互利共赢合作 发展新型大国关系

    ——在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的致辞

    (2012年5月3日,北京钓鱼台芳菲苑)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克林顿国务卿,

    盖特纳财长,

    各位来宾,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时隔两年,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再次在北京举行,中美双方将共同探讨新形势下如何推动两国关系向前发展。首先,我谨对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表示祝贺!对远道而来的美国朋友们,表示欢迎!

    2009年,我同奥巴马总统在伦敦会晤时共同商定,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3年多来,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作为两国级别最高、参与部门最多、讨论议题最广的机制,促进了两国高层战略沟通,加深了对彼此战略意图和政策的了解,扩大了对中美关系发展方向的共识;有力推进了互利合作,增进了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丰富了两国各领域各层次交流沟通。

    在本轮对话中,希望双方再接再厉,共同努力,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推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成为两国加强战略沟通、增进战略互信、促进战略合作的长效机制,为建设中美合作伙伴关系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

    女士们、先生们!

    40年前,中美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用“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开启了中美关系的大门,开始探索不同社会制度、历史文化、发展阶段大国的相处之道。40年来,中美关系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过了当年人们的想象。

    一年前,我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同奥巴马总统就共同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达成重要共识。中美分别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向前发展,不仅能给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而且将为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作出宝贵贡献。

    5月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出席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并致辞。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女士们、先生们!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机遇和挑战并存。各国人民都期待21世纪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共享和平安宁、共同发展繁荣的世纪。人们认为,中美合作将给两国和世界带来巨大机遇,中美对抗将给两国和世界带来巨大损害。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无论中美两国国内情况如何发展,双方都应该坚定推进合作伙伴关系建设,努力发展让两国人民放心、让各国人民安心的新型大国关系。

    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需要创新思维。40年前,中美发表《上海公报》是一个创举,《上海公报》在肯定双方共同点的同时,如实列出存在的分歧,确立了中美关系的基本指导原则。当前,人类已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我们的思想、政策、行动应该与时俱进,以创新的思维、切实的行动,打破历史上大国对抗冲突的传统逻辑,探索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大国关系的新路径。

    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需要相互信任。我们这个星球有足够大的空间,应能容得下中美两国和其他国家共同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开创了一条依靠中国人民勤劳智慧、通过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合作共赢实现发展的正确道路。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始终不变的战略选择,是中国对全世界的郑重承诺。

    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需要平等互谅。中美两国国情不同,不可能在所有问题上都意见一致。双方必须学会相互尊重,善于抓住“同”,把共同利益的蛋糕做大;正确对待“异”,尊重和照顾彼此利益关切。对存在的分歧,应通过对话交流,增进理解,妥善处理,以免影响中美关系大局。

    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需要积极行动。中国有句古话,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我们要采取扎实有效的行动,把双方达成的各项共识落到实处,推动广泛领域务实合作,加强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协调,促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让两国人民和各国人民切实享受中美合作带来的好处。

    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需要厚植友谊。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我们要积极推进两国社会各界交流交往,让更多人成为中美友好合作的参与者、支持者。我高兴地得知,第三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将与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同时举行,期待第三轮磋商进一步促进中美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

    女士们、先生们!

    我们所在的这个大厅叫芳菲苑。中国唐代诗人韩愈有两句诗:“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意思是时不我待,必须奋发进取。中美关系正面临进一步发展的机遇,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让我们抓住机遇,排除干扰,共同努力,走出一条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之路。

    预祝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取得圆满成功。

 

网站声明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教育培训中心 | 商务交流中心 | 国资研究 | 政策法规 | 数据中心 | 信息化

版权所有:红色传承教育官网 CopyRight©2013-2019 电话:400-876-0602

京ICP备160067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