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河畔的列宁山上,树木葱翠,生机盎然。一座引人注目的建筑群——国立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大学在这里卓然矗立,气势不凡。
莫斯科大学,举世闻名,也为中国人民所熟知。
1755年1月25日,俄罗斯伊丽莎白女皇签署建立莫斯科大学的命令。随后沙皇俄国时代的第一所高等学府在莫斯科市中心诞生了。跨越历史变迁,如今莫斯科大学已成为全俄的最高学府和世界一流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中心之一。不少世界名人、各国政要曾在这里发表过重要演讲。
4月28日下午,这座有着257年悠久历史的著名高等学府迎来了一位远方的贵宾——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穿着俄罗斯民族服装的女学生向李克强献上面包和盐,以这种迎接贵宾的传统礼节表达对中国领导人的敬意。
可容纳1200多人的莫斯科大学大礼堂座无虚席,连走廊都站满了学生。下午3时许,李克强在俄国家杜马第一副主席梅利尼科夫、俄副外长莫尔古洛夫、莫斯科大学校长萨多夫尼奇等的陪同下走进礼堂,全体师生自发起立,长时间热烈鼓掌欢迎。
萨多夫尼奇在致欢迎辞时说,李克强访问莫斯科大学并举行演讲,是对莫大为中俄友好与合作事业所作贡献的积极认可。
随后,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李克强走上讲台,面带微笑,开始演讲。
“20多年前我曾访问过莫斯科大学,此时此刻有故地重来之感。”李克强真切的话语一下子拉近了宾主间的距离,如同故人相遇,沟通深入心灵,台下的师生们聚精会神聆听他的讲话。
李克强说,中国和俄罗斯都是文明古国和世界大国,两国人民和两国青年对人类的前途和命运肩负重任。“需要我们用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深入认识国际关系中的中俄关系。”
大国之交全球注目,中俄关系影响世界。李克强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时期,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潮流。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尚未消除,全球性挑战也日益增多,但这其中有两个趋势日益突出:一是全球化与多极化并行发展;二是共同性与多样性相伴而生。
“这是一个开放、多元、共生的世界,既有共性又有特性,既应相互借鉴又应彼此包容。这个世界需要和平、需要合作,使人们在共同发展中追求幸福生活。这个世界需要尊重、需要平等,在保障各国自身应有权利的同时,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李克强说。
大道之行,同声相应。李克强指出,“中国和俄罗斯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顺应世界大势,发展中俄关系,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我们共同的历史责任”。
正如李克强访俄前夕在俄媒体上撰文指出的一样,“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他的讲话表达了中国人民与俄罗斯人民共创美好未来的真诚愿望。李克强说,目前中俄关系处于最好的时期,两国人民的友谊就像俄罗斯谚语所形容的一样,我们是“胳膊肘般的感情”。回顾和展望两国关系,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过去的基础深厚,现在的机遇难得,未来的潜力巨大。
台上言者有意,台下听者会心。平易诙谐、铿锵有力的讲话充满感染力,演讲会高潮迭起,阵阵响起的掌声表达了人们内心的赞许与认同。
这是大开放的时代,这是大合作的时代。
李克强特别指出,中俄关系发展的广阔空间来自于相互开放的大格局。中俄同属亚太地区,也都是亚欧大陆国家,地缘上相近,互为最大的邻国,而且都愿意看到对方的发展、繁荣和强大,我们的合作大有可为,两国在广袤的亚欧大陆开放合作,必将对周边地区和亚欧国家产生联动效应,为两国的发展拓展更为广阔的战略空间。
李克强的讲话为中俄两国扩大开放合作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始终专注倾听的萨多夫尼奇校长频频点头表示赞同。
展望未来,中俄友好合作应重点关注哪些领域?李克强的讲话进一步明确了人们心中的期待:中俄合作大局不是权宜之计,必须着眼长远,脚踏实地;应用务实合作、大项目合作来充实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加强协同创新,提升两国经济核心竞争力;继续促进人文相融;在世界和平问题上携手担当……
“在这里,我代表中国政府宣布,邀请300名莫斯科大学的学生今年暑期到中国去研修、游学,并为此提供所有条件。”
当李克强发出这一邀请后,台下的俄罗斯学生发出长时间的掌声,脸上露出兴奋与期待的表情。
“我们在中国等待你们”,李克强接着一句话,引发台下又一次热烈的掌声与会意的欢笑。
历史风云变幻,中俄友谊长存。守望俄罗斯文明的莫斯科大学,又一次领略了中国领导人的睿智与风采。
演讲结束后,萨多夫尼奇校长满怀真诚地表示,感谢李副总理精彩的演讲、就俄中关系及其前景进行的坦诚发言和邀请莫斯科大学学生前往中国。在热烈的掌声中,一位美丽的俄罗斯姑娘手捧鲜花走上台前,诚挚表达她对李副总理的真切敬意与美好祝愿。
就在此时,现场的莫大古典合唱团唱起赞歌,优美动听的俄语歌曲令人沉醉,而接下来一首中文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则把气氛推向新的高潮。李克强一边听,一边颔首微笑。舞台上下,人们都沉浸在轻松与喜悦的情绪中。
离别之际,现场学生久久不愿离去,李克强特别走到台下,来到学生中间,寄语两国青年加强交流,为中俄友谊作出贡献。
在现场师生的掌声与微笑欢送之下,李克强与大家挥手作别。他的脚步声渐远,但他深植友谊与希望、深化交流与合作的谆谆之言却在人们心中引起了久久的回响。
莫斯科大学国际政治系一年级女学生叶夫根尼娅对记者说,李副总理的演讲非常精彩生动,充满吸引力。中俄两国有诸多利益契合点,作为年轻一代,要努力推动中俄关系继续向前发展。
(人民日报莫斯科4月29日电 记者吕鸿、陈志新、张晓东、谢亚宏,新华社记者明金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