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请登录注册

万家忧乐在心头——各地党员干部下基层述评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侯露露、杨彦、贺勇 等
2012-06-01
打印

   科学发展向上攀登、联系群众向下扎根——刚刚过去的这个春天,一股清新之风在神州大地吹拂。许多省区市党委和政府的各级领导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谋划科学发展新思路,解决民生建设新课题,破解改革发展稳定新矛盾,在全国迅速形成数百万党员干部下基层的热潮。

  “干部来了,老百姓看得见人,说得上话,心里就很舒坦”

  听民声、解民忧,百姓得实惠

  初夏时节,万木葱茏。站在山东省鱼台县滨湖街道李集村村口,眼前一道道U形灌渠纵横交错,一条条机耕路宽敞平坦,恰如一幅美丽画卷。

  村民刘超家的食用菌大棚南边是今年新修的混凝土浇筑的沟渠路桥,与周围的干支渠连接成网,旱能浇、涝能排。“今年俺的木耳大棚再不用担心排水问题了,产量也大大提高了!”而就在不久前,排灌设施老化、渠道损坏淤积严重还困扰着刘超和其他村民。

  改变的契机来自于山东省推出的“第一书记”下基层举措。2.6万名“第一书记”深入到1.8万个基层单位抓党建促脱贫,闫之文作为鱼台县下派的“第一书记”,在今年3月和工作组一起来到了李集村,农田水利建设成为他们的首个议题:挨家挨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深入田间地头调研,督导工程进度……他们辛勤的汗水,让这个湖滨村庄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不止在农村,在厂矿、在企业、在社区、在学校,各地干部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想其所想、忧其所忧,倾力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在四川省广元市110厂,77岁的退休职工吴茂儒一提起帮扶工作组就乐得合不拢嘴,“市里的干部进驻厂里后,不仅帮我办了补充医疗保险,还帮我下岗的女儿解决了工作!”

  一年多来,四川省坚持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广元将这一活动延伸到困难企业,派遣81个市直机关单位的946名公务员进驻3家企业,与266名离退休特困职工结成帮扶对子。“老工人们经常说,党和政府没有忘记他们,帮扶单位的年轻人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亲人一样照顾。”120厂退休职工管理办书记肖绍平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干部下基层,单纯地送钱送物无法解决农村的发展问题,变“输血”为“造血”,引导群众发挥主动性,才能使群众生产生活得到长远改善。

  在辽宁,35名省级党员领导干部和1116名省委管理的党员领导干部做到“三个直接”:每人直接联系一个基层党组织,直接联系一名基层党组织书记,直接联系帮扶一户困难家庭,把文化、科技、卫生等送到群众家门口,提供信息、资金、技术等服务。在他们的带动下,全省27万党员干部努力用辛苦指数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在广西,每年都有3万多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践,5年间共为所驻村引进项目1.2万多个,引进项目资金15亿多元,引进发展产业带动农户10万多户,帮助农民创业就业126万多人。

  在广东,驻村干部林小星带领汕尾市合门村的干部们建起了黄花菜种植基地,种植第一年,黄花菜基地实现了8.9万元的集体收入,今年起基地每年纯收入能增加到50多万元,深加工合作社也随之建起。

  在重庆、在山西、在安徽,干部下去了,资金下去了,项目下去了,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了,笑容多起来了,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村里装上了路灯,走夜路不再怕黑;养猪户缪良山家门口的沼气池扩大了6倍,周边7户人家都用上了沼气……”掰着手指头,湖南省长沙县白沙乡锡福村村支书王茂存讲述着干部驻村以来全村点滴变化。在这位60岁老人的记忆中,机关干部像当前这般大规模、实打实下乡驻村,还是近年来少有的事。“干部来了,老百姓看得见人,说得上话,心里就很舒坦!”老人的话,说出广大基层群众的共同心声。

  “在农民炕头上作出的决策才能实打实地解决百姓的困难”

  转作风、增才干,干部受教育

  干部脚下有多少泥土,才知道百姓心中有多少期盼。到群众中去,拜人民为师,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在应对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已成为各地干部下基层活动的共同追求。

  “越是深入基层,越是感觉这里面大有学问!”内蒙古达茂旗畜牧局副局长宝德已在牧区工作了近20年,但下基层时他仍然遭遇新课题:舍饲畜牧业为何效益低?“我们反复调研,发现关键在于畜种、经营和市场。我们要从这三方面着手,提升舍饲畜牧业发展质量。”

  “三门”干部邓邦全感受更加明显。“我在大学里学的是农业水利,进入水务局后在研究室从事农村水利建设规划,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工作就像纸上谈兵。”2007年开始,四川省自贡市坚持下派各级机关干部到基层工作生活,5年来已下派900余名,邓邦全便是其中之一。“到了农村感觉如鱼得水,很快摸清了当地农村春耕引水的基本条件,我写的修建引水渠的可行性报告还得到领导的表扬。”

  领导干部要带着思考走下去,带着问题走上来,在“一下一上”过程中,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提升系统解决基层问题的能力,这是各地对干部下基层的普遍要求。天津市实施“一线工作法”,主要负责同志带头下基层,全市2496个单位普遍建立下访制度,围绕住房、就业、收入、社会保障等方面推出的6个20项民心工程,每一项都是在反复调查研究、多方征求意见、多次对话座谈、通过媒体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基础上形成的。

  上海市浦东新区则连续3年推出“走千个居村、听万户心声”活动,机关领导干部纷纷深入各居村委,收集和解决群众提出的“急、难、愁、盼”问题,广泛吸纳群众意见,对普遍性问题“集中研究、政策破题、批量解决”,制定出《专收农民工同住子女幼儿园的设园标准》等惠民措施。

  实打实地走进基层,才能换来群众真诚的掌声,干部下基层不是一阵风、热闹一阵,更不能走过场。各地为强化对下基层党员干部的监督,纷纷出台相关规定:

  湖北明确规定,干部下基层只能予、不能取,只帮忙、不添乱;

  青海要求,干部要坚持蹲地头、坐炕头,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

  江西赣州建立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对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吃喝玩乐、增加基层负担、扰民、吃拿卡要的下派干部进行相关组织处理乃至纪律处分;

  河北邯郸对派驻干部的吃住严格要求,住在村“两委”办公室,吃在农户家或在村“两委”办公室自行起灶,在农户家吃饭每日必须向农户交纳10元伙食费,不准当地搞任何形式的公费接待;

  陕西榆林要求下基层干部考核以群众评价为基础,群众评价不满意的单位不能脱钩,干部不能撤离;

  从黑龙江到海南,从吉林到云南,各地纷纷要求领导干部轻车简从,脱下西装穿农装,挽起裤脚走基层,真正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一线。

  身子俯得越低,越能听到大地的回响。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区委书记洪涛下乡一周后感慨地说:“很多干部原来总以为工作干得不错了,可下乡后才发现,的确还有许多工作不扎实,老百姓不满意的地方还不少。在农民炕头上作出的决策才能实打实地解决老百姓的困难。”

  同住屋檐下,同吃一锅饭,越来越多的干部闻到了泥土的芬芳,不断汲取着来自田野的养分。

  “就冲你一屁股坐在这个带灰的小板凳上,俺今天就和你交交心里话”

  面对面,心贴心,发展增活力

  “阿啦尚……阿啦尚(意为家里有人吗)……”工作组第一次走访足么村村民就遭遇了尴尬场面:干部们带着《民情调查表》挨家挨户敲门,村民们却不开门。“这是长期以来一些干部不干事、群众难办事的结果。”工作组干部甲木车很痛心。

  第二次进村访户,下派干部手里少了《民情调查表》,多了一条编织袋,一边走村串户,一边捡拾路边垃圾,还带上粮油、蔬菜和水果看望慰问五保老人等贫困群众……“反反复复走村串户,大概一周后,情况有了变化,大多数群众都开了门。”工作局面逐渐打开,干部和群众的关系逐渐拉近。

  发生在四川阿坝县的这则驻村故事,在千里之外的山东邹平县,得到呼应。

  成五村“第一书记”李树勇,有一天到一名老上访户家中走访,当主人把一个带有灰尘的小板凳递给他时,他一屁股就坐了下去。老上访户立马拿个小板凳坐在他的对面说:“就冲你一屁股坐在这个带灰的小板凳上,俺今天就和你交交心里话,因为你从骨子里看得起俺……”接下来,事情得到圆满解决,老上访户再也不上访了。

  “不了解基层情况、不了解群众的愿望、不解决基层的突出问题、不积累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的经验,长期下去,我们就会失去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福建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姜信治说,“有效化解这个危险的重要途径,就是推动机关干部到群众中去,在服务群众中密切血肉联系。”为此,福建省明确从今年4月开始,把每月的第一周定为全省各级各部门的“无会周”,倡导领导干部求真务实,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密切联系群众、多下基层上。

  新形势下如何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面对这一最大政治考验,各地党员干部都在努力交上一份合格答卷:

  在甘肃,40多万名干部深入58个贫困县、8790个贫困村、40多万特困户,在联村联户扶贫解困中创先争优;

  在江苏,省级机关5000多名处以上干部陆续深入农村、社区和基层一线,狠抓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

  在浙江,8万余名干部“进村入企”,强化服务,助推发展;

  在新疆,4万多名下派干部努力做到:调查研究一竿子插到底,直接联系一批基层群众,广交各民族朋友;

  ……

  党员干部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就会把党员干部放在心上。4月初,贵州六盘水市钟山区老鹰山镇仁活洞村“第一支书”寇强挂职期满,千余村民按手印要求留任。

  千里之外的河南,5789名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到农村驻村任职,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他们“全天候”全身心地工作、超脱和公正地处理问题能力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信任。在最近开展的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5789名驻村任职干部全部高票当选派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满票率为96.3%。

  民生牵系民心,民心凝聚民力。

  ——当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芝瑞镇百姓盼望已久的塘房水闸工程竣工时,看着河水咕咕地流进农田,兴奋的喊声此起彼伏,一双双手挤过来,握住下乡帮扶干部韩文永的手:“今年的收成肯定错不了,感谢党,感谢政府!”

  ——当北京市委党校参与“三进两促”的党员干部们用党费买来120棵槐树和马尾松,亲手种在延庆县永宁镇四司村西面的荒山上时,当地群众给这片不大的树林起了个形象的名字——“和谐林”。

  ——当西藏阿里地区的贫困藏族同胞从下派干部手中接过慰问金与物品时,他们感动地给干部送上了“雪山上的太阳”的赞语。

  到困难多、问题多、矛盾多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到群众意见大、呼声大、怨气大的地方去理顺情绪,到工作推不开、事情办不好的地方去打开局面,增进人民群众对党委政府的信任,凝聚党心民心。这是回荡在大江南北最响亮的公仆心声。

  基层稳则天下安,从南国到北疆,从雪域高原到东海之滨,数百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与群众“零距离”、面对面,成就一种鱼水相融的新气象。

 

网站声明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教育培训中心 | 商务交流中心 | 国资研究 | 政策法规 | 数据中心 | 信息化

版权所有:红色传承教育官网 CopyRight©2013-2019 电话:400-876-0602

京ICP备160067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