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围绕创新、管理和服务,全力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了青岛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创新突破,整体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围绕创新管理服务 深化审批制度改革
--青岛市全力打造国内一流政务服务大厅
近年来,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围绕创新、管理和服务,全力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了青岛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创新突破,整体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一、创新凝聚动力,提升审批效率
青岛市将创新作为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升行政审批效率的关键,近年来,先后推出“容缺受理、容缺审查”,“行政审批全流程改革”等一系列全国领先的创新举措,为改革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一)实施容缺受理、容缺审查。针对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多、审批要件和申请材料繁杂的情况,对建设项目审批涉及的14个部门、10家垄断性中介机构共53个审批事项的法定申请要件进行了逐一梳理,实施容缺受理。其中,14个政府部门的420项法定申请要件,只保留237项,压缩43.7%;10个垄断性经营服务中介机构的49项法定申请要件,只保留25项,平均压缩60%。经过容缺受理、容缺审查,极大地降低了各审批环节的门槛,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并联压茬审批,方便项目单位同步申请办理多个审批业务。社会投资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和政府投资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审批时限分别达到92个工作日和69个工作日,提速34%和48%以上;工业、服务业项目审批时限达到18个工作日,提速42%以上。同时,对满足审批要件,申请材料齐全的审批事项,实行“限时办理”,建立受理单制度和办理时限承诺制,各部门受理每一项申请都要出具受理单,明确办结时限,进一步提升办理时效。通过“容缺受理、容缺审查”审批模式,真正有效缩短审批流程,提高效率,让企业真正享受到实惠的“真金白银”。青岛北客站东西广场及地下空间项目是铁路青岛北客站配套工程,投资额约为21亿元。该项目由于其部分资金来源于申请发行的公司债券,其立项审批手续一直未能完成,以致后续的规划、环评、消防、人防等审批事项无法按时启动,严重影响了该项目的进度。自对该项目实行“容缺受理、容缺审查”之后,审批提速明显,比计划完成时间提前了将近一年,累计为企业节省回迁安置资金和银行利息共1.2亿元。
(二)推行行政审批全流程改革。围绕理顺流程环节、压缩冗余时间、提高全流程标准化水平,在全国率先推行行政审批全流程改革和制度创新,将行政审批全流程分为申请、受理、审查、决定、制证和送达6个环节,对每个环节的要件、流程、时限等进行标准化制度创新与流程重构。主要进行了10个方面改革和创新。例如:建立行政审批信息资源共享制度。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建立行政审批信息资源共享库,将批复文件、证照等审批决定保存到共享库中,其他部门可以直接调用,避免办事群众重复提交申请材料,缩短材料准备时间,降低审批成本。建立行政审批标准化制度。对每个审批事项的法律依据、申报材料、审批流程、审批时限、收费标准等进行梳理,建立健全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管理体系,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控制审批自由裁量权,促进行政审批工作公开、公正、透明。建立统一制证制度。大厅设置统一制证中心和窗口,专人负责打印审批部门的证照、批复文件等审批决定,并统一送到部门前台窗口。杜绝了部门在厅外制证以及制证环节无时间限制问题,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建立统一证照二维码制度。在制作证照时,统一在证照上增加二维码,作为唯一识别码,增加了证照防伪功能,方便办事群众通过网站等进行证照查询。建立证照统一送达制度。大厅设置证照送达服务窗口,引入快速服务业务,将审批部门的证照、批复文件等审批决定,通过快递等方式统一送达给办事群众,大大为办事群众降低了时间成本。青岛市在全国率先开展的行政审批全流程改革创新实践,符合近年来中央、国家行政审批改革的新趋势、新要求,得到了上级领导和新闻媒体的充分肯定。受到了国务院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督查组的充分肯定,《法制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大幅报道了青岛市行政审批全流程改革工作。
(三)实行部门“一把手”驻厅带班制度。为进一步提高审批事权部门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重视,青岛市重新修订了《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管理办法》,其中明确规定:“驻厅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每月驻厅带班时间不少于半天,每年不少于6个工作日;分管负责人每月带班不少于一天,每年不少于12个工作日。” 政府部门“一把手”到大厅窗口带班办公,这在青岛市政府各个部门都是前所未有的,在全国尚属首创。“一把手”驻厅带班,一方面,可以现场解决本部门在审批中的重大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与办事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现场交流,了解审批中还存在哪些问题,从而对窗口设置、业务收放等方面做出适时调整。部门负责人驻厅带班制的实施,不仅将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与基层“零距离”接触更为常态化,同时也对大厅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管理约束权力,规范审批行为
审批时限长、审批效率低,“拖、拿、卡、要”现象屡禁不止一直以来都是行政审批最令人诟病的问题,青岛市从管理入手,固化流程,约束权力,规范行政审批行为。
(一)建章立制,构建制度体系。为破除长期以来行政审批流程繁琐、周期长和效率低等障碍,从推进行政审批改革的制度化、标准化建设入手,青岛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全市2014年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意见》,对全面清理行政审批事项,认真做好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衔接落实,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管理,建立行政审批管理长效机制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提出了明确要求。下发了《青岛市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对各部门入驻市审批大厅事项的名称、申报材料、办理程序、办理时限等11项信息进行梳理,明确每一事项的审批标准,并印刷成册向社会公布,指导区、市的审批事项标准化建设。修订印发了《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管理办法》、《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行政审批事项办理规则》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确保行政审批改革规范、有序、稳步推进。
(二)固化流程,压缩审批时限。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行政审批流程繁琐、周期长等问题,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对392个审批及相关事项按提速30%的要求优化并固化了流程,总体提速水平达32.07%。将审批过程中的特殊程序和环节,如基本建设项目的环评、勘察、审图等统一纳入全过程审批的“链条”进行设计,并通过审批网络实行电子程序固化,审批事项全程网上流转,审批周期大大缩短,审批流程进一步简化。
(三)集中受理,大厅一站式办理。过去,由于审批事项分散在各个部门办理,造成申报程序复杂、审批环节繁琐、审批周期过长、审批效率不高等问题,给企业、群众带来极大不便,为此,青岛市积极探索实施集中受理的审批方式,将审批部门、人员、事项全部集中入驻各级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全面实行“一窗式”对外受理,对每一个审批事项都编制服务指南,列明申请条件、基本流程、示范文本等,最大限度的方便企业和群众办理审批。目前,全市共有45个部门(单位)入驻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能够办理各类审批服务事项907项,集合了大部分具有审批职能的政府部门。
三、服务减少阻力,助推经济发展
政务服务大厅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窗口,企业和办事群众需要什么,就是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改进和努力的方向,通过坚持不懈的改进服务手段,优化青岛市经济发展软环境,为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助力。
(一)开通绿色通道、专人免费代办。针对建设项目手续复杂,部分建设单位工作人员业务不熟影响手续办理进度的情况,建立了重点项目审批绿色快速通道,为重点项目提供全程专人免费的帮办代办服务,实施建设项目统一收发件、严控两头制度,在市、区(市)两级审批大厅设置建设项目统一收发件窗口,规范部门的审批行为,做到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全面清理“前置审批”、“预审”及“厅外循环”,逐步消除预审和厅外循环审批,严格按照并联审批、绿色快速通道办理,建设项目审批效率大大提升。
(二)建设网上审批系统,全力推进网上审批。在全市建立起市、区(市)、街道(镇)、社区(村)四级统一的网上审批技术平台,积极推行网上预受理、预审查,加强市直部门间、市与区市间信息资源共享,尽可能为企业和群众办理审批事项提供方便。根据网上行政审批的特点,研究制订了“外网申报、内网审查、外网反馈”的审批流程,形成网上咨询、预约、外网申报、查询、评价等一条龙网上服务,实现从材料申报到审批决定整个过程全部或部分网上流转。研究开发多功能、交互式的个人网上服务中心,提供办理过程短信提醒、信息查询等功能,仅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就有245项审批事项和193项监督服务事项实现了网上办理,网上办理率达到89.7%。其中,163项事项实行网上直办,直办率达到33.6%,有效推进了行政审批提速增效。
(三)推行联合办理,建设项目审批、企业登记注册提速明显。建设项目审批和企业登记注册涉及部门多,办事群众普遍反映办理手续繁琐,耗时过长,针对这一问题,自2009年起,青岛市先后三次集中对建设项目(社会投资类)审批进行流程再造,制定并实施了建设项目联合办理的工作方案。社会投资类建设项目按照用地、立项(核准)、规划、施工、验收五个阶段,陆续实施全流程联合办理,审批速度显著提升。在企业登记注册方面,按照“同时受理、联合审批、统一发证”的工作流程,在大厅设立联合办理窗口,将工商、质监、公安、国税和地税等部门的审批业务统一纳入大厅联合办理,申请人只需在“联办窗口”一次性递交申请材料,即可一次性领取全部证照,“一站式”变成“一窗式”后,办理者不用一个窗口一个窗口地排队,办理时间比以前大大缩短。无前置企业设立审批时间由18个工作日缩短至1.39个工作日,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处领先水平。2013年5月,注册资本3000万美元的青岛润浩甜菊糖高科有限公司办理企业注册登记,在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联合办理”窗口提交工商、质检、公安、税务等申请材料后,窗口将相关信息通过网上审批系统同时发送各有关部门,各部门同时实行联合审批办理,仅用1小时13分钟就完成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和公章准刻证明的审批,创造了企业设立登记效率的新纪录。
问题与建议
行政审批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经过多年的实践,虽然已经取得的显著成效,但也要看到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仍然存在的不少亟待解决问题。
一是审批事项亟需精减。据了解,目前国务院各部门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还有约1300多项,地方政府部门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数量更多。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清理时,过多地强调自身管理的特殊性,该减的事项不愿意减,有的领域存在放小不放大、放虚不放实的现象;有的审批事项是名义上下放,实际上核准权仍然在上级部门,存在名减实不减的现象。
二是审批流程亟待简化。据调查,目前有的审批事项仍存在涉及部门多、办事环节多、审批时限长的问题;有些市场主体和公众对改革的实际感受还不明显,部分地方和环节出现“中梗阻”现象,“最后一公里”还未打通。
三是下放和承接机制亟待建立。从近年来上级下放到基层审批事项的实施情况看,对基层承接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亟需认真加以解决。如有些审批事项下放至基层实施后,由于基层的编制、人员没有相应增加,使的下级政府没有力量承担;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审批事项下放至基层实施后,由于基层专业技术力量不足,难以组织相应的专业技术力量开展评估、检验、认定,产生了“接不了”或“接不好”现象;还有个别部门没有按照法定程序和权限下放实施审批事项,在上级下放审批事项之外,以部门文件或发函的形式将行政审批许可事项下放至基层实施;还有的审批事项的下放对基层毫无实际意义等。
四是事中事后监管亟待加强。一些部门习惯了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重审批、轻监管”、“严准入、松管理”尚未根本改变,仍认为政府管理就是审批,不审批就无法实施监管,将管理权等同于审批权。还有不少部门和地方不同程度存在“会批不会管”的情况,有的把监管简单理解为取消下放事项的衔接落实,甚至将资质要求等同于监管。
五是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亟需调整。目前,我国现有行政审批职能大多有充分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变化,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有许多条款和内容已经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如,《行政许可法》相关条款没有规定具体标准和内容,给基层执行带来不变。而由于基层政府无权修改国家及上级政府的上位法律、法规和规定,导致行政审批改革面临着许多法律法规障碍。
针对改革中遇到的障碍和存在的问题,就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坚持源头治理,依法保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近几年行政审批改革实践来看,上位法律、法规规定给地方行政审批改革带来的法律、法规障碍成为制约地方行政审批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迫切需要国家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彻底清理、废止、修订相关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更多地给地方放权和授权,并从改革制度、政策方面给地方以更多的倾斜和支持。
二是强化“清单”管理,严格规范行政审批行为。目前,行政审批改革已取得重要进展,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和核实,摸清了“底数”,为一步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奠定了基础。但应当看到行政审批不规范、不透明问题仍很突出,主要表现为行政审批事项的设立的法律依据不充分,审批实施过程不规范、不透明。因此,必须把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的设立和实施作为行政审批改革的重点,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确保行政审批规范运行。要坚持“清单”思维,强化“清单”意识,建立政府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编制形成全面的“政府权力清单”。
三是创新管理方式,切实加强事中事后有效监管。在大力简政放权,不断取消行政审批事项以后,必须加强和改进政府监管,坚持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切实加强监管和服务。
四是健全联动机制,认真做好行政审批事项下放承接工作。近年来,在国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推进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国家和省加大了审批事项的下放力度。但从对近年来上级下放至基层实施的审批事项来看,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还有很大空间。对此,必须建立起上下联动的下放和承接的协调推进机制,认真做好行政审批事项下放承接工作。
五是建立评估机制,推动行政审批优化创新。随着改革的深入,对政府行政审批改革成效和部门行政效能进行有效评价,是确保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手段和措施,迫切需要建立起规范的行政效能评估制度,不断优化行政审批行为,提高行政审批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水平。
六是强化法治思维,以法治政府建设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也为依法推进行政审批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现在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阶段,改革的遇到的阻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必须强化法制思维,进一步增强法治意识,采取法治方式,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才能顺利实施、成果才能得到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