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在湖北襄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襄阳国资委认真落实中央、省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要求,按照襄阳市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和市政府全会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断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提升国有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汉江流域中心城市作出积极贡献。
面对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襄阳国资委和出资企业认真贯彻落实襄阳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国企国资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2016年,纳入统计的14家出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34.1亿,利润总额达22.3亿元,资产总额达627.2亿元,所有者权益达316.6亿元。
第一,改革政策体系逐步形成。2016年,依据党中央、国务院围绕国企改革出台的“1+N”系列文件精神,结合襄阳实际,先后完成了《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关于市属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施意见》《关于市属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市属企业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级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出资企业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襄阳市国有独资公司章程指引》《襄阳市国有控股公司章程指引》等系列文件的起草工作。配合市委组织部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市属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加强企业领导人员分类分层管理的意见》《襄阳市市属企业领导班子及领导人员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等文件。目前部分文件正提交市委、市政府审议,部分文件已印发实施,为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提供政策指导和政策依据。
第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进。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围绕“降成本、补短板”,积极推进企业提质增效。一是补齐结构不优短板,向资源配置要效益。坚持突出主业、做强主业,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资源向核心业务和效益贡献高的业务集中,不断增强核心业务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优化资本投向,推进国有资本重点投向民生公益保障领域、先进基础设施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教文旅产业四大领域或产业集中。积极处置长期不分红、收益低、无战略安排的投资,坚决退出盈利差、管控难、无协同优势的非主业经营业务。二是补齐风险管控短板,向风险防范要效益。严格规范投资决策程序,严格限定企业非主业投资比例,优化管控手段,积极做好负债规模和资产负债率双重管控,严禁开展各种形式无正常商业实质的融资性业务,进一步健全法律风险防控体系。
第三,国资监管体制不断优化。一是坚持转变国资监管职能。按照“管准管好管活”的要求,以管资本为主,积极推进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对出资人监管事项实行清单制度。将依法应由企业自主经营决策的事项归位于企业;将延伸到子企业的管理事项原则上归位于一级企业;将国有资产监管机构配合承担的公共管理职能,归位于相关政府部门和单位。二是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改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以市国益公司为基础,整合分散的国有产权、股权,打造规范化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金融平台,通过资本市场化运作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探索设立长江国益新兴产业基金和市级中小企业续贷周转金,推动全市新兴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打造自贸区建设投融资平台。充分发挥国际陆港投资控股公司口岸优势,围绕服务湖北自贸区襄阳片区建设,提供保税仓储、国际物流配送、进出口贸易物流信息处理等服务。组建襄阳教育投资经营公司,围绕建设“大学城”、“襄阳职教园区”、优质高中迁建、文化旅游等项目,通过合资合作,做强襄阳科教文旅产业。组建湖北谷城万里山生态旅游开发公司,立足产业开发思路,探索精准扶贫新路径。三是协助推进市直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配合做好市直机关及事业单位所办企业脱钩改制工作,对26个市直部门所属65个拟转企改制事业单位情况进行调查摸底,为下一步推进集中统一监管打好基础。四是进一步加大国资监管力度。在监管理念上,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改进行权履职方式,通过制定出资企业公司章程,将国有出资人意志、国有股东权利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有效实现。在监管模式上,由碎片化监管向一体化监管转变。建立出资人监督、企业内部监督、纪检监察监督和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在监管手段上,由重激励向激励与约束并重转变。建立了差异化薪酬分配办法和调控机制,开展委派总会计师试点工作,健全与激励机制相对称的经济责任审计、信息披露、延期支付、追索扣回等约束机制。
第四,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一是推进董事会规范建设。通过指导出资企业修订公司章程,强化章程在公司法人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各治理机构的权利和责任。同时,将党建工作总体要求纳入企业章程,使党组织成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是坚持实行分类分层管理。根据不同企业类别和层级,实行选任制、委任制、聘任制等不同选人用人方式。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加大市场化选聘企业领导人员力度,对经理层成员逐步实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三是推进企业内部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员工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的市场化的用工机制正在逐步形成。
第五,国企党的建设开创了新局面。一是建立落实“两个责任”的压力传导机制。通过明确企业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清单,确保压力传导不衰减。二是建立强肌健体的组织保障机制。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确立了党管国企的政治核心、组织核心、思想核心作用。三是建立力度统一的渗透融合机制。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通过组织融入、工作融入、活动融入、机制融入,使党建工作贯彻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四是建立正风肃纪的高压惩戒机制。加强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推动全面从严管党治党向企业基层延伸。
第六,央企对接合作稳步推进。充分发挥襄阳市军工企事业单位集聚优势,持续推进与中央企业的深度合作,着力打造千亿级军民融合产业板块。配合完成了在襄阳举办的第三届湖北省与在鄂央企项目对接洽谈活动。力促襄阳市签约项目16个,合同投资金额为606亿。同时,加强与全国性行业协会的沟通合作,围绕襄阳市产业发展举办与部分行业协会的专场合作洽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