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请登录注册

不辱使命 勇于担当 ——湖北宜昌国资委主任姚朝云谈国有企业助推实体经济发展

来源:宜昌国资委
2017-04-17
打印

习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上指出:“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面对“L”型经济运行态势,国有企业必须当好供给侧改革排头兵,加快实体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和省市对经济形势的重大判断上来,把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深刻理解稳中求进总基调,树立发展新理念,把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要求,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

一、明确任务目标,选准加快发展着力点

有目标才有方向,才有动力。面对以供给侧结构为主导的新一轮国企改革和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新要求,要以“跳起来摘桃子”精神,确保目标实现。即在国有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上,全市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总额增幅要确保5%、争取达到8%,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水平稳中有升,盈利能力不断增强,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上,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扎实推进各项改革措施落地,不断激发企业活力。在国有资本布局上,优化结构,精干主业,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在强化国资监管上,提升效能,转变职能,力促监管方式更加科学,监管措施更加有效。在国企党上,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重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市属9家出资企业,要确保今年五大经营指标的实现。即:出资企业销售(营业)收入增长8.5%以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年均达到108%以上;确保国有产权登记率、国有资产评估核准备案率、国有资产进场交易率均达100%;确保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率达到100%;出资企业经营目标考核率和工作目标考核率达100%;四大投资控股集团投融资额增长5%以上,稳步推进重点项目工程实施。

二、细化实化工作措施,确保全年工作目标实现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要把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实体经济作为重中之重,在增强“五力”上狠下功夫。

第一,聚焦主业抓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围绕做强做优国有企业,加大“四个力度”。即: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把创新驱动摆在发展的核心位置,积极推进创业与资本对接。搭建和完善企业内部创业、创新平台,激发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完善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探索股权、期权激励和奖励,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作用,激发创新人才活力。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在主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关键资源保障、产业链配套等领域的投资力度,确保全年投资270亿元,建设212个项目,项目投资总额达到1000亿元。通过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逐步淘汰落后过剩产能,抓好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开发与运用,以高产品档次、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抢占市场制高点,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大“走出去”力度。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规避本地资源、环保和市场制约,降低生产成本,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快走出去发展的步伐,实现市场的有效对接;同时积极引进外来投资者,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以新的血液增强企业发展新动力。加大与央企合作力度。着力培育一批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抓好已签约项目落地开工。

第二,完善机制抓改革,激活内在原动力。围绕转机建制抓好“四个推进”即:积极推进分类改革,一企一策研究市属出资企业改革方案,分类实施企业考核。对宜化、安琪等市场竞争类企业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通过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推进产权多元化。对四大投资控股集团等功能类企业,以市政建设、支撑产业发展为方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保持国有控股地位,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对公交、供水等公共服务类企业以国有独资为主,以确保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和产品为发展方向,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服务效率。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支持竞争类企业灵活引入其他社会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大力推进国有资本市场化重组。着眼于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坚持“有进有退、优进劣退”,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鼓励支持国有资本以市场化方式,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强的非国有企业进行股权投资。鼓励非国有资本投资主体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资扩股。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造,探索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积极推进和完善薪酬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差异化薪酬分配制度,对市属出资企业领导人员,严格执行《宜昌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市管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合理确定基本年薪,优化绩效年薪和任期激励考核办法;对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实行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建立健全薪酬激励与约束机制,切实做到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积极推进“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宜昌作为老工业城市,现涉及25家在宜中省企业,必须强化责任,加强督促指导和沟通协调,各县市区要加大属地领导力度,有关部门要加大业务承接力度,确保按规定完成“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任务。

第三,健全制度抓管理,增强风险控制力。围绕规范运行机制实施“五个强化”:即强化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完善。以修订完善国有企业公司章程为契机,依法厘清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职责边界,做到既没有真空地带,又没有交叉重叠,保障企业各治理主体依法履职,充分发挥董事会的决策作用、监事会的监督作用、经理层的经营管理作用、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加快形成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强化风险防范意识。严格投资管理,规范投资决策程序,严格限定企业非主业投资比例,严控高风险投资。投资控股集团要合理匹配长短期债务,减少资金沉淀,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快内部资金融通,提高资金集中度,增强收入创现能力,优化资金结构,减少外部融资依赖。制定有效的资金使用计划与还款计划,保持稳健的财务结构,统筹考虑当前与长远,防止信贷政策和市场流动性收紧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可能引发的风险。强化企业规范运行。压缩管理层级,缩短管理链条,有计划、有步骤地整合各级子公司,压缩管理层级力争在2年内将管理层级减到3-4级以内。要通过持续瘦身,推进扁平化管理,提高集团管控能力,优化业务流程,降低管理成本。强化企业内控体系建设。以提高内部控制信息化水平为主导,将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纳入内控体系之中,切实做到体系完整、全面控制、执行有效。要把审计监督、监事会监督和纪检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机制作为企业内控体系建设内容,确保风险防范落到实处,努力打造治理完善、经营合规、管理规范、守法诚信的法治国企。强化安全、环保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环保各项规章制度,强化责任意识,加强事故防范,任何企业不得以牺牲安全和环保为代价换取企业的发展壮大。

第四,创新方式抓监管,彰显监督约束力。围绕以管资本为主落实“四个着力”:着力制定和完善权责清单,围绕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进一步梳理监管职能,明确权责边界和监管重点,确保职能定位更加准确、监管方式转变更加到位,努力做到不错位、不越位、不缺位。着力构筑监督合力,强化外派监事会监督,围绕企业财务、重大决策、运营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和关键环节,强化对企业的事中事后监督。整合出资人监督、监事会监督、审计监督和职工民主监督等手段,增进监督协同,形成监督合力,提高监督效能。强化经营损失责任追究,加大问责力度。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业务的年度审计。着力增强服务企业意识。寓监管于服务之中,努力为企业健康发展争取各方面支持,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的国资监管方式方法。着力对县级国资监管的指导。进一步强化县市区国资局(办)国资监管力量,细化实化职能部门监管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采取集中学习、相互交流、强化培训等方式,努力提升县级国资监管机构人员履职能力和水平。

第五,营造环境抓保障,提升工作引领力。围绕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四个建设”:即旗帜鲜明地加强国企党的建设,加紧制定和出台《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和改进的建设的实施意见》,抓好公司章程的修订,将国有企业党组织职责权限、机构设置、基础保障等内容写入公司章程,明确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厘清党组织与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其他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把党组织研究讨论作为董事会、经理层决策“三重一大”事项的前置程序。坚持生产经营与加强党的建设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及工作机构同步设置、党组织负责人及党务工作人员同步配备、党的工作同步开展,保证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持之以恒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以贯彻落实《准则》、《条例》为契机,强化责任清单管理,明确党委主体责任和纪检监督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落实体系和工作机制。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财经纪律和生活纪律,强化党内监督,加强对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等重点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招投标、产权交易、资产处置、物资采购等重点领域腐败问题防范,坚决防止和纠正薪酬管理、股权激励、职务消费等方面违反廉洁从业规定的行为。加大违纪和腐败案件查处力度,严肃查处侵吞国有资产、利益输送等问题,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氛围。毫不放松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把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四种意识”,作为思想作风建设的核心,强化理论武装,深化“专题式学习、课题式调研、对策性研讨”,围绕破解发展难题,思考研究问题,在学习中促进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强化责任担当,敢作敢为,树立无功即过的意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特别是改革改制等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上扩大公开范围,拓宽公开渠道,创新公开形式,广泛吸引干部职工参与监督,努力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不遗余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面对知识经济、科技经济的日新月异,要把学习摆在重要位置。既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熟悉党的方针政策,又要抓好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做有知识、懂业务、善管理的行家里手。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氛围,通过各类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促进人才兴企。

网站声明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教育培训中心 | 商务交流中心 | 国资研究 | 政策法规 | 数据中心 | 信息化

版权所有:红色传承教育官网 CopyRight©2013-2019 电话:400-876-0602

京ICP备160067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