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经是一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因拆迁征地成为土地工;他,昔日是一名顽劣的初中生,对造船技术与管理一无所知。而今,他以自己的不懈追求,在船舶制造领域闯出了一片崭新天地,实现了从传统农民到产业工人、现代蓝领、管理骨干的“三级跳”,成为中国船舶工业大发展进程中农民工成长的缩影,为自己的青春挥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就是南通中远川崎内业车间加工职场职场长、2015年刚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姜宁同志。
辛勤耕耘结硕果
在南通中远川崎,只要提起姜宁,可以说是人尽皆知。他40出头,年富力强,业务精湛,勤学善钻,无论做事还是为人在同事中有口皆碑。大家都说他有着双重的性格,对工作雷厉风行,不折不扣;但对人却是和风细雨,谦虚诚恳,以理服众。姜宁掌管的加工职场包括起重、划线、涂装、弯板等多个工种,所负责的数控切割工序,是造船生产的前道工序,直接影响着造船的工期、成本和质量。为了提高配员的灵活性,他积极倡导“一人作业法”,即原来需要多个工种共同完成的工作,由一个具备多项技能的员工去完成。他给职场员工都精心编排了培训计划,编制了培训教材,并耐心地给予指导和培养,所在职场员工全面实现了“精一会二懂三”,全员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在他精心管理和以身垂范下,带出了一支高素质和充满正能量的团队,加工职场形成了良好的敬业氛围,先后攻克了设备紧张、超设计能力加工以及超薄超厚钢板加工等诸多困难,圆满完成了150余艘船舶的钢板加工任务,总加工量数百万吨,从未发生任何责任事故,为南通中远川崎在业界赢得盛誉做出了突出贡献。近20年间先后参与建造了30万吨油轮、6200车位汽车滚装船、30万吨级矿砂船、13000箱位集装箱船等一大批填补国内空白的高精尖船舶,他本人也先后被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江苏省等机构授予“中央企业优秀知识型职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勤学进取强自身
很难想象,这一系列成绩竟源自只有初中毕业的姜宁。因征用土地走上工人岗位后,姜宁看到身边的同事和伙伴都有一技之长,他深深地感到自己的差距和知识的匮乏。但他没有选择妥协,而是暗暗下定决心:学好知识、学好手艺,做一名有价值的人。工作之余,他积极利用点滴时间进行学习和充电,在较短的时间内补完了高中学业。加盟南通中远川崎后,每天和激光切割机、加工机器人这些高技术设备打交道,他益发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于是毅然报名参加了全国成人高考,用三年的苦读换来了南京大学的专科毕业文凭。随后,他又马不停蹄的开始了本科课程学习,并如愿取得了大连理工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证书。但他仍不满足,已经向在职研究生发起了冲刺。
在学历提升的同时,他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范围,自费参加了计算机等级培训,取得了计算机中级证书。也因为计算机方面的特长,公司将他从套料组调至数控切割组试用。由于与原来作业领域完全不同,开始时工作难度很大,他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从零开始系统学习数控原理以及切割知识,积累数控切割经验。凭着一股子不懈的学习热情,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了相关技术,完成了由一个单纯的技工向多能型现代产业工人的转变。同时通过参加公司与清华大学联办的班组长进阶培训,管理知识和管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并由普通员工迅速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基层管理者。
乐思肯钻善创新
一名出色的管理者注定是乐于思考、善于钻研的创新者。由于公司发展超越了股东双方最初的预期,很多大型船舶在国内都是首次建造,这无疑给造船的前道工序带来了巨大的考验。在国内首艘万箱集装箱船建造过程中,部分钢板厚度达到一般钢板的3、4倍,坡口长度也达到达到切割火焰的极限,加上万箱船在合资方也无建造经历,没有任何可供借鉴的工艺和经验,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巨大的材料浪费、工期延误和安全事故。怎么办?摆在姜宁面前的只有一条开拓之路。他忧心如焚,天天泡在生产线上,带领一班人提前研讨,利用设备工作间歇和残废材料不断地进行试验、返工、研讨、再试验。经过不断研究和探索,他提出了革新传统工艺的思路,在多次试验后不仅达到了精度设计要求,而且有效降低了风险,减少了工时消耗,也为公司后续承建更大型集装箱船奠定了基础。他主持的“等离子切割胎架二次利用”成果,突破了日本百年造船工艺,不仅每年为公司节约成本百余万元,而且有效缩短了生产准备周期,赢得了日方的高度称赞,还获得交通部“优秀成果奖”。他牵头的“仿形切割机”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在他的引领和感染下,所在职场员工形成了良好的创新意识和氛围,为公司优化布局、合理组织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精益管理促“智造”
姜宁常说,把小事做实、做严,这才是一个现代制造企业应有的作风。为有效贯彻公司精益管理理念,他在职场积极推进KPS管理,以消除一切浪费为努力目标,以持续改善为动力,组织职场员工去发现和消除生产中常见的八种浪费,有效提高了员工的精益管理意识和节约能力。在贯彻公司国产替代战略过程中,他通过对切割电极等进口消耗品进行认真的研究,发现这些部件长期为国外品牌所垄断,虽然质优但价格很高。通过与国内配套厂家反复研讨、试用,经过近两年的磨合和改进,成功实现了国产品的替代,每年可为公司节约成本200多万元。他时时牢记公司“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顾客”的制造理念,把产成品部材进行细致的区分,让下工序随到随取,有效减少了下道工序的准备时间。他在职场内积极落实公司FA(Factory Automatic)战略,扩大设备自动化,推进加工机器人使用,推动船舶产品向“中国智造”的转型。通过自动化设备的引入,在国内业界率先建成条材加工线、型钢生产线、小组立分段流水线,大幅减少了生产配员和劳动强度,生产效率提升50%-70%。同时,产品质量、安全状态、品牌形象稳步提升,为公司保持行业领先优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经历了创业的艰辛,也饱尝了成功的喜悦,但姜宁依然保持着谦虚的本性:我只是南通中远川崎大家庭中的普通一员,我还要向其他同事汲取营养。他深邃的目光已瞄准了更高更远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