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请登录注册

驼铃使者——“货郎电工”王炳益

来源:宣传工作局
2016-01-28
打印

王炳益,南方电网公司贵州榕江兴华供电所配网综合班班长。工作16年来,一直坚守在供电服务第一线,承担着贵州最偏远月亮山区的抄表、巡线、抢修工作。针对当地老百姓出行不便的实际,他义务帮助山中老百姓捎带生活物品,传递致富信息,用双脚丈量了六个长征路,成为当地百姓最信任最亲近的“货郎电工”。王炳益荣获“中国电力楷模”、贵州省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2012年以来,他的事迹被《人民日报》、《新华网》等20多家媒体报道,并于2015年5月,在中央电视台《劳动铸就中国梦》纪录片中播出。

【颁奖辞】

在山里、在河里,路在笑容里;在苦里、在累里,爱在背包里。货郎电工踏遍苗乡水寨,百姓盼着铃铛响,肩头再重也甜蜜。世上比路还长的,是情谊;比收获更美的,是付出。一个人的长征路,三十万员工的南网情!

在贵州榕江,有座月亮山,深不知几万米。月亮山的乡民,齐爱着一匹马,叫驼铃马。这马不是真马,说的是一个人。这人身上有个铃铛,走到哪儿响到哪儿。月亮山莽莽丛峰,十数个春秋,他伴着铃铛声,背着布兜,穿梭其间,给山里乡民送去光明、温暖和希望;也给自己的青春,写出月光溶溶,留下兜兜情深。

我就是个抄电表的

王炳益是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贵州榕江供电局兴华供电所的员工,在月亮山区抄表13年,据说走的路赶上5个长征了。兴华所到现在所长已换了4个,他成了该所最老的员工。

王炳益2000年去了兴华供电所,一开始干得并不起劲。“钱少事多,积极性寥寥,也并不以为自己干的是多要紧的事。”直到2005年,王炳益去榕江供电局参加了一次员工培训,眼前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原来我所在的公司那么大,目标那么宏远——万家灯火,南网情深,听着就好厉害。我们也不是光杆员工,有千千万万人跟我们做着同样的事。” 从此,王炳益有了归属感,干活多了荣耀感。2007年,工作表现脱胎换骨的王炳益成了抢修班的班长,班里已有14人,但人员还是不够。3个乡镇27个村子,多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路难走,人分散,活很不好干。

作为班长,王炳益一人管着一个乡镇,每月下去两次,一次抄表,一次收费。每次来回要7天,抢修另算。这段路十分难走,从都柳江畔开始,淌水、翻崖,在野兽出没的林子里穿行。吴忠亮是榕江县的通讯员,去年11月跟着王炳益走了3天,光淌水就淌了五六个小时。“那滋味,终生难忘。”他啧啧表示。“山越走越高。到后来都不敢抬头,怕看不到终点,直接崩溃。”那一路,吴忠亮累得几乎掉眼泪,晚上好容易歇下,解开鞋子一看,满脚的血泡。

当晚,一行人宿在姑街寨的村民家,王炳益回忆曾经与熊狭路相逢的日子,灌了一大碗土酒,睡在老乡家的木地板上。南来北往的风呼呼地吹,在这片野兽出没的土地上,王炳益睡得却很安稳。

能给多少是多少

“炳益啊,我要点感冒药,还要两个灯泡。”

“炳益,麻烦你给我带包洗衣粉、两包盐和一包味精,我煮饭等你啊。”

每个月初,王炳益出发前,就会接到一堆这样的电话。因为月亮山太深太大,出来一趟不容易,山里人会托他带点小东西。这规矩最早是从摆乔村的冷老各家开始的。

冷老各老两口都年近70,膝下无儿,就一个远嫁的女儿,已多年不曾回来。家里没什么收入,靠政府的低保艰难度日。2009年3月的一天,王炳益到冷老各家抄表,发现老人倒在床上烧得利害,急坏了的冷奶奶正忙着出门,想去寨上找“鬼师”驱鬼。王炳益赶紧拦下她,从包里掏出感冒药给老人吃了两颗,然后冒雨出门砍了两捆柴回来。自此,他开始帮两位老人交电费,上山时会顺路砍柴扛到家,平日还捎带些生活日用品,药啊、肉啊、水果啊,至今已逾4个年头。之后,王炳益又接收了摆乔另一对境况相同的冷老祖夫妇。老人们把他当自己的亲儿子,每月抄表的日子,就在门口候着,竖起耳朵听寨子里的铃铛声。铃铛是王炳益身上除了工具袋和货袋外的必备装备。“一个人在山里走,难免寂寞,听着铃铛响,好像有人陪一样。”

除了几位老人,王炳益还会给其他乡民带东西,那就不只是零碎的货品了。摆乔村的支书冷明松,是王炳益的小学同学。他说:“炳益也给我带过东西,不过不是药和盐,而是白花花的钞票。”

那是2008年,寨子里还没通路,摆乔村的年人均收入只有两三百,穷得冷明松整天犯愁。有天王炳益上来抄表,看到他这样子,问清了原委,过两天再来就给出了个主意。“现在外面香菇货俏,一斤能卖到四十多块钱,我看你这里挺适合种这个的,为什么不试试?”那就试试吧。冷明松因此买了60多袋香菇种子,没想到,当年纯得利就差不多3000块。村里人一看,都跟着他一起种香菇,那两年每家都能收个两三千块,搞得一村人看到王炳益,都热情得不得了。

“他这人实在,村里有次过年跳闸,其实我们也懂修,就是不敢动。打电话给他,当时雪下那么大,路都被埋了,为了几秒钟的活,炳益愣是走了3个多小时山路上来。”冷明松感慨地说。

寨子里的木结构房子一起火就是一片,用火用电一个不小心,麻烦就大了。每次进山,王炳益还会顺带给村民们带些防山火的知识手册、用电安全手册和其他可能用得到的东西。

人都是处出来的

“人都是处出来的。”据王炳益说,最早的时候,月亮山的村民都管他叫“那个抄电表的”,口气也不大友好,因为他一来就要给钱;现在人家还管他叫“那个抄电表的”,却透着一股子亲近和调侃。

有时候抄表或者带东西,到人家里赶上了饭点,总会被拉着留饭喝酒。盛情难却,王炳益也不好不吃,只是酒却不敢多喝,喝了酒就没法干活。所以他抄表,总是偷偷摸摸的。有时抄表误了时间,他半途只能在乡民搭的棚子里歇息。附近寨民知道了,就在里面放食物,王炳益也会吃,然后留下一些钱。见面时,谁也不提这个事。

兴华没有药店,买药得去镇上的水族乡卫生院。记者对小卖部的姑娘问起王炳益,她说认识这人,每个月总要来两次,买一堆药,但“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王炳益就是这样普通。这个普通人想法也很单纯,他是兴华供电所最老的员工,他在莽莽大山一走13年,不是为了什么坚守,更不曾想过什么伟不伟大,仅仅因为他生长在这片土地,离不开也不想走。而对他辖区的月亮山民来说,“那个抄电表的”就像山间灌木、春风秋信一样,毫不起眼,又不可或缺。

  

 

网站声明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教育培训中心 | 商务交流中心 | 国资研究 | 政策法规 | 数据中心 | 信息化

版权所有:红色传承教育官网 CopyRight©2013-2019 电话:400-876-0602

京ICP备160067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