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千帆竞,敢立潮头唱大风!历经严峻的考验,赢得世界的尊重。你与山川为伴,与江河同歌,你筑就了大坝巍峨,搭建了邦交友谊,挺起了央企脊梁,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先锋!”
4月27日,在国资委首届“央企楷模”颁奖典礼上,当嘉宾深情朗诵蔡斌的颁奖词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而蔡斌的眼角却湿润了,20多年征战海外的一幕幕仿佛又在眼前闪过……
多年来,蔡斌默默坚守在海外投资事业的第一线,从国内到国外,从EPC总承包到BOT项目管理,他先后参加或主持了11个电站项目建设,总装机容量1000多万千瓦,有力推动了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设备、中国文化一体化“走出去”。
他秉承大国情怀,用坚持和信念,描绘着发展的恢弘蓝图,用激情和汗水,弹奏着“走出去”的最美乐章。他负责的一座座电站,为项目所在国经济发展注入了能源动力,书写了中外友谊的美好篇章,赢得了前老挝副总理宋萨瓦·凌沙瓦由衷的称赞:“中国电建,是最值得信赖的企业!”
投身电建,拼命三郎迎难而上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1985年大学毕业,蔡斌毅然选择投入水电一线建设,从此他的命运就与电建结缘。
从葛洲坝电站到四川二滩水电站,从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到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职业生涯的最初十年,蔡斌一直奋斗在最艰苦的施工一线,困难和挑战磨炼了他的意志,锻炼了他的能力。
从上波迪•科西水电站开始,开启了他长达20年的海外工作生涯。蔡斌先后负责叙利亚幼发拉底河上的迪什林水电站、马来西亚巴贡水电站、老挝南俄5水电站、老挝南欧江流域水电站、巴基斯坦卡西姆港燃煤电站等10余个国际大型水电、火电工程项目的建设及管理,总装机容量1000多万千瓦。
接触过蔡斌的人常说:哪里有困难,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蔡斌的身影。
2010年3月,老挝南俄5水电站面临工期严重滞后的被动局面,他临危受命,盯在施工一线,通宵达旦与参建单位一起剖析问题症结。引水隧道地质条件恶劣,坍塌渗水严重,是制约工程进度的关键,他踏着齐踝深的泥泞,深入到掌子面摸清情况,制定了“短进尺、强支撑、强观测”的施工方案,针对管理薄弱环节,强化现场管控,提前一个月实现发电目标。
该项目顺利获得COD商业运行证书,并荣获2013年中国电建集团优质工程奖。
在困难面前从不退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就是凭着这样一股从不服输的“强劲”,一个个困难在他面前迎刃而解。2013年8月,老挝南欧江流域遭受百年一遇特大洪水,最大洪峰达到6246立方米每秒。他昼夜守在现场,亲自指挥各梯级电站抗洪,当时最大的那次洪峰就在距他不到一米的脚下通过,面对滔滔洪水,他沉着冷静,运筹帷幄,最终战胜了百年一遇特大洪水。
30多年来,他走过了多少个项目,自己几乎也记不清了。但每到一个新项目,蔡斌总是不停地穿梭各施工厂队之间,了解施工、物资、设备情况,了解地质情况及人文环境,尽快掌握第一手资料;在查看现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措施和办法,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和施工方案,不舍昼夜,忘我工作。
2012年,他既要负责南俄5电站项目建设,又要负责南欧江流域3个梯级电站项目融资、征地移民、环境保护、项目建设等任务,工作跨度大、战线长,涉及问题多,需协调的单位多,工作异常艰辛,工作负荷空前繁重。特别是项目建设、移民征地等需与老挝当地中央、省、县、村各级政府进行沟通协调,加之各级电站坝型结构不同,地质条件差异大,施工条件复杂,这些像拦路虎一样摆在他面前。
面对困难,他理清思路,排除万难,采取“走动式管理”、不定时蹲点督导的方式,连续数年驱车数百公里在几个工地往返奔波,随时到各梯级电站检查、督导,累了就在车上眯会儿。走完南欧江流域一期项目的3个电站,就要穿过老挝2省6县,陆路往返900公里。
正是凭着他这股“拼劲”,南欧江一期项目面临的道路不畅、地质变形、洪水泛滥、洞口塌方等诸多困难和问题一一得到了解决,二、五、六级电站均按期完成大江截流等节点目标。
探索创新,倾心付出筑就丰碑
创新,是发展的源生动力。更是做好项目管理,推动投资项目顺利实施的促进和保障。对这一点有深刻认识的蔡斌,把创新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巴基斯坦卡西姆港2×660MW燃煤电站项目,是中国电建最大的海外投资项目,同时作为“一带一路”重点工程和“中巴经济走廊”首个落地能源项目,工期紧,任务重,责任大,备受中巴两国政府关注,政治经济意义重大。
2015年5月,蔡斌勇挑重担,前往巴基斯坦,带领团队开始了与时间的赛跑。在他的精心组织策划下,各项工作迅速有序展开。当年8月,克服了当地40-50摄氏度高温,施工用水、用电受制约等种种不利因素的情况下,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完成7000多根桩基,为土建主体工程全面展开奠定了基础。
在卡西姆港燃煤电站项目,以中国电建海外投资有限公司投资为引导,带动电建集团内设计、监理、施工、装备、运行等优势力量“编队出海”走出去,这是电建集团火电业务全产业链一体化的首次探索实践。根据水电与火电的特性和共性,蔡斌既借鉴经验又摒弃桎梏,从全产业链的整体协调推进,从设计、采购到施工建造一齐发力,为加强项目设计和设备采购管控,专门成立了EP中心,狠抓源头管理,对整个EP环节进行全方位监督管控。
自2015年5月正式开工以来,不到24个月的时间,在蔡斌的带领和组织协调下,卡西姆港电站项目相继克服种种不利因素,先后完成融资关闭、土地注册等一系列制约工程建设的关键项目,全面提前完成了2015年、2016年各工程控制节点目标。同时作为卡西姆项目联合党工委书记,他充分利用发挥海外党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障作用,组织统筹协调集团各参建单位,统一对外联系、统一宣传口径、统一非传统安全管控,有力保证了电站各项重大里程碑节点的顺利实现。
目前,196米高的烟囱,两座165米高的冷却塔巍然耸立,成为卡西姆港一道亮丽的风景,一座现代化发电厂在阿拉伯海的滩涂上拔地而起!
在老挝南欧江流域梯级电站,他探索出“1+2+3”管理模式,即围绕现场管控这一重点,采取流域公司月度监管和监理、设计、施工单位日常管控相结合;把握深入施工现场、与参建四方交流、与项目部员工座谈三个重要环节,强化现场管控和项目精细化管理,实现了对二、五、六各级电站建设情况的全面梳理和把控,有效推动了各节点目标的顺利实现。
他常说;“创新是建立在高标准、严要求”的基础上。为此,他被贯上了“黑脸蔡”的绰号。记得在巴贡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填筑时,填筑大坝已碾压完成的石料中混有较多泥土,他发现后要求挖除重填。施工方领导求情,说对工程影响不大,挖除重填肯定会影响工期。蔡斌黑着脸说“我不解释了,就四个字,挖除重填!”但凡“黑脸蔡”所在的工地,没有人敢在工程质量方面讲价钱、搞猫腻。因为,不知何时“黑脸蔡”又会不声不响地“降临”现场。
在老挝工作近5年,在负责南欧江流域一期项目三个梯级电站建设过程中,为确保进度、质量、安全,特别是老挝政府提出的首台机组提前四个月发电目标的要求,他和项目团队创新管理模式,科学组织调配资源,充分发挥了集团产业链一体化优势,确保了项目的顺利进展和发电目标的实现。
“我宣布,南欧江流域首台机组正式启动发电!”2015年11月29日8时50分,在老挝琅勃拉邦省南欧江二级电站举行的庆典仪式上,伴随着老挝副总理宋沙瓦·凌沙瓦宣布,南欧江梯级电站首台机组正式投产发电,这标志着老挝境内唯一一个全流域梯级电站项目,顺利完成了首台机组发电目标。这一时刻,让远在巴基斯坦的蔡斌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矢志不渝,扎根海外无怨无悔
有一种情怀,叫做责任、使命。紧要时刻显身手,令人荡气回肠;而生活中的蔡斌,却是那样平淡、平凡。常年的海外工作,使他学会了举重若轻,学会了默默地承受生命之重。
每天清晨,蔡斌都会早起坚持锻炼身体和学习英语,这是他30年如一日养成的良好习惯。“坚持,有责任心,对事业有情怀。”这是伴随他一生的座右铭,
30年如一日,他不仅要适应艰苦环境,承担各种工作压力,更要承受长期远离亲人的孤独与寂寞,一年365天只有30多天能与家人团聚。聚少离多,他无法照顾年迈的父母,不能陪伴生病的妻子,无法教育指导成长中的孩子,对家人的愧疚他只能埋藏在心底。谈起这些,蔡斌的眼角总会湿润:“我是水电人,前辈们也是这样做的!”由于长期劳累,身心疲惫,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使他患上了高血压,药物成了陪他辗转战场的亲密伙伴。
海外业务,不仅是对业务能力的考验,更是对身体状况、精神毅力的检验。在巴基斯坦卡西姆港,由于项目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恶劣,高温高湿高盐风沙大,十几年没有发病的鼻炎老毛病在工地严重发作。虽然鼻炎不是要人命的病,但是无时无刻地打喷嚏和流鼻涕,让他每天感觉头晕脑胀,痛苦不堪。2015年底,他利用回国开会机会,他到医院检查,由于鼻窦炎症状严重,将影响呼吸通畅和大脑供血,必须进行手术切除,因手术时意外破坏了鼻腔内的迷走神经,在手术台上发生了休克,经过近2个小时抢救,他才恢复意识,医生强烈建议术后需要休息,但他心里放不下项目,又在第三天赶回了卡西姆。
对艰苦环境,奔波的生活,蔡斌毫无怨言。他说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在工作之余,他深入思索海外投资人才团队建设。蔡斌认为,从事国际工程业务,设备、物资等硬件不难,工程技术、质量、安全管控也不难,难的是培养一支经验丰富、对国际项目管控知识、管控能力互补的团队。他始终注重团队建设,特别重视年轻人的培养和锻炼。蔡斌最喜欢和年轻人打交道,项目上的年轻人他都熟悉,一有空就和他们谈心,通过结对进行培养,使年轻人早日成才。他说“企业的明天是年轻人的,我们这些人要做好他们的引路人、垫脚石。”
谈到家庭,蔡斌的眼角总会湿润,也有许多心里话想说。他和爱人是小学同学,称得上“青梅竹马”,同时又都来到水电系统工作,由于他常年在外打拼,爱人放弃了自己心爱的事业,全身心的经营家庭,照顾老人和孩子。正是因为爱人的理解和支持,他才能毫无后顾之忧的倾心于自己的事业,无怨无悔的奔波在世界的河山大川之间,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电建梦想”。
一条条河流就是一张张名片,一座座电站就是一座座丰碑。从“中巴走廊”到“一带一路”,他始终挺立潮头,为了热爱的电力事业,他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书写着中国电建人“走出去”的奋斗历程,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的电建精神。他筑起的不仅仅是大坝巍峨,而是电建人的精神体魄;留下的不仅仅是电站座座,还有关于中国的美好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