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请登录注册

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

2019-04-08
打印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穿越枣园的灯光、杨家岭的会堂、清凉山的红色电波,延安精神熠熠生辉。党中央在延安13年,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抗日战争的指挥中心和总后方。

  周恩来讲过:是延安人民用小米养育了我们,没有延安就没有新中国。延安是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延安精神是我们党和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仍具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延安精神及其内涵

  概括说,延安精神就是党中央在延安形成的好思想、好作风,包括理论、品质、道德、意志、人格魅力等要素。延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理”,是共产党性质宗旨作风及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是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不竭动力源(600405,股吧)泉。它使中国共产党能干成事、得胜利,使老百姓(603883,股吧)对共产党最拥护、最喜欢。“干成事”因为干得是老百姓的事,“最喜欢”因为共产党解决的是老百姓的利益问题。具体说延安精神的内涵是四件“法宝”。

  一是政治方向。我们的大目标是共产主义,这是我们最大的政治方向。共产主义制度的核心就是人民获得最大实惠,人民得到最大幸福。为了这个大目标,我们当年建党、建军、向农村进军、反围剿、长征、建立统一战线、打鬼子、打老蒋、建国等等阶段性目标的实现,最终目标都是为实现共产主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当年共产党人有坚定的信仰和执着的追求,就是追求真理追求进步追求光明的人生信念、人生境界、人生付出和人生价值。

  二是实事求是。井冈山时期总结出的“十六字诀”,长征开始后的“四渡赤水出奇兵”,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国民党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正确策略等都是实事求是的结果。1937年抗战爆发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面对繁重任务和强大敌人,我们党通过延安整风从思想方法的高度总结了历史经验和教训,从思想认识根源上分清了是非,摆脱了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洋教条”的束缚,真正实现了思想政治组织上的高度团结统一。对我们党来说最大的决定性的实事求是,就是在组织路线上解决了问题。

  三是艰苦奋斗。啥是艰苦奋斗?就是无路走出路,死路变活路,小路变大路,穷路变富路的过程。毛泽东窑洞前后自己种菜,朱老总成为种地行家,周恩来、任弼时被评为纺线能手。通过延安时期的艰苦奋斗,我们粉碎了封锁,打破了制裁,减轻了民负,密切了关系,改善了生活,积累了经验,意义真是大极了。艰苦奋斗的内涵:一是我们的政治本色,是讲我们党一诞生就面临着白色恐怖威胁,就艰苦奋斗,一路走来到进城执政都与艰苦相伴;二是讲勤俭节约,量入为出,不奢侈不挥霍;三是讲战胜生存、工作环境困难和条件的不利甚至恶劣状态;四是讲干事创业奋斗出业绩出成功出发展出辉煌;五是讲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防止受制于人;六是讲自主创新,发展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

  四是“唯一宗旨”。就是党和军队干事创业的唯一目的是为人民服务。这件法宝解决的是为谁干的问题。这是延安精神四件法宝中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延安时期最能代表反映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典型案例是“张思德精神”和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会上“为人民服务”的讲话。

  延安精神的现实价值

  一是应正确理解延安精神这个概念。不能把延安精神理解为延安人和延安地区的精神。虽然字面说的是精神,但不能仅仅局限于精神层面的理解,它是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的,既有精神层面又包含物质层面,既有思想又有行动。也就是既可叫延安精神也可称延安作风。延安精神是个特定符号,其中内含着延安作风等诸多元素。

  二是应正确理解延安精神与其他“精神”之间的关系。延安精神与之前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与之后的西柏坡精神等是一脉相承的,之前的都可以在延安精神中找到归宿;之后的都可以在延安精神中找到根据。延安精神在不同时期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弘扬和再现。

  三是延安精神对每个人的人生之路具有指导意义。延安精神不仅仅是一个革命的模式或共产党所取得的革命业绩,它既是一个人做人做事应追求的崇高境界,又可规范做人做事的最低底线,它是指导成功人生之路的伟大工具和有效方法。

  四是延安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当然,今天弘扬延安精神绝不是简单照搬、复制延安当年的场景和生活工作环境。而是说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工作方法等虽然发生了改变,但做好工作的“根、本、魂、动力源”并没有变,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宗旨、作风这些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不能变。邓小平讲:毛主席的“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今天我们搞建设搞改革还是要靠这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许多人民满意的业绩,可以说都是延安精神的弘扬和再现。

联系我们

详细>>
  • 联系人:杨老师
    电  话:400-876-0602
    邮  箱:gzqypxw@sasagov.com
     
网站声明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教育培训中心 | 商务交流中心 | 国资研究 | 政策法规 | 数据中心 | 信息化

版权所有:红色传承教育官网 CopyRight©2013-2019 电话:400-876-0602

京ICP备160067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