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普会(西安市国资委主任):首先给大家检讨,很抱歉,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把2006年的城市国资论坛放在西安,是国务院国资委对我们西安市国资委的信任和支持,但是前几天我随市委书记、市长组成的党政考察团到榆林、延安,还带了十几个企业,主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加快陕北能源建设,签订了合作协议。另外昨天会议我也没有参加,我是昨天下午赶回来的,在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关键时期。由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决定举办这次论坛,叫“城市国资论坛”我感到很有意义。
我们城市的国资委主任和业务处长到会场来,就我们国资监管、国企改革工作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大家深入的进行研究,求得共识,这对于我们进一步在国企改革工作推向深入,很有意义。另外举办城市国资论坛把兄弟城市请来,大家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这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所以我们西安市国资委要把这个机会抓住,把这个平台利用好,要认真学习兄弟城市的国资监管、国企改革好的经验。另外我们也要按照专家学者就国资监管理论实践问题的探索,我们在实践中也应该大胆探索科学创新,把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工作做好。
下面我把西安市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有关情况向大家汇报:
西安市国有企业改革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96、97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发布放开搞活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两个决定”,西安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两个实施办法,96、97到2002年是一个阶段,这一阶段国企改革多以中小企业为主,大多数都是小企业,改制工作主要依靠各企业主管部门推进,全市没有一个国企改革机构,也没有统一规划和目标,小企业的改革分散在各部门进行。改制的主要形式是股份合作制,退二转三、承包租赁,这个期间西安市大概连区县算上搞了1200多户,西安本级国有企业改制了800多户。
第二个阶段是2003年市委市政府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我们说的03年的24号文件,到国资委成立之前这个阶段。这个阶段我市国企改革工作的主要就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特别强调产权制度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部分大中型企业被纳入改制范围,全市形成了统一的目标、研究规划。03年以后,市上成立了改制领导小组,改制小组下设改制领导办公室,有公交组、商贸组、城建组、农业组,五个组都是分管副市长做组长,改革领导小组的副组长是常务副市长,有规划有目标有任务,这一阶段全市共通过股份制改造、兼并、收购、破产等形式完成国有企业改制185户。
第三阶段是国资委组建以后,国资委组建以后,把原来的改制领导小组改制办撤销,全市的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归口到西安市国资委,这个阶段国资委成立以后,西安市国资委2005年年初成立的。这一阶段我们始终把推进国企改革作为重中之重,突出抓“两个置换”,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工作机制,全市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推进的工作格局,去年完成了75户,今年还剩下十几户,我们财政还拿出一部分钱增加了6户,今年大概完成40户。是个什么概念呢?西安市的工业企业和商贸企业基本上国有企业改制搞完了,就是城市公用事业的改制,国资委改建以后我们加大了力度,这一方面的任务还很重。
下面给大家主要汇报一下国资委组建以来我们的工作情况:
一、国资委组建后,我们第一件事就是明确职责、划清事权、落实责任。
市委市政府给我们赋予的职责,我们调查摸底的情况下,提出了直接履行出资人人企业名单,报市政府常委会议研究,第一批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为29户,是局级公司,还有十几户重点企业,29户国资委管人、管事、管资产,这是我们国资委成立以后做的第一件事。第二件事和市委组织部一起沟通,和省委组织部汇报取得共识,中央省上大中型企业党的组织关系挂靠在市委组织部的一次性总共40多户,全部划拨到国资委,组织关系也明确了,中共西安市委也发文了。第三件事是我们和西安市委组织部反复沟通,关于企业干部管理权限的文件,明确了局级公司总经理、董事长、监事会主席由市委常委会决定任命,副职、人事处长、组织处长归西安市国资委党委考察任命。18户重点企业不用讲了,由国资委考察任命,干部管理权限也明确了,我们这三件事是很重要的。我作为国资委主任要干这三件事要得罪一批人,什么原因呢?这些企业在西安几十户分散管理,现在集中起来,都不高兴,分管负责人也不高兴,以前是组织部管的,现在都放下来,我们组建以后,这三件事经过各种会议的沟通,最后会议决定形成红头文件,现在执行起来比较顺利。我们在国企改革的审批权限上,也下发了一个文件。现在没有直接履行出资人的我们委托这些部门来管理。目的是加快改革改制,改一户消一户,有产权国资委管,没有产权国资委不管,但是必须实现三年内必须要全部搞完。另外在批准权限上我们规定在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改制方案由主管部门审批;1000万至3000万元之间的企业改制方案,由市国资委直接审批;3000万元以上的由市国资委审核后报市国企改革协调联席会议或市政府审批。市委副书记支持来拍板决定。在工作推进机制上我们提出一个改革会议,常务书记作为召集人,财政部门、劳动、发改委、国资委、经委等等参加。
第二个是改革方案论证会,我们西安市国资委聘请了一些专家学者进行咨询,每一个企业的改制方案报上来以后,请他们给我们把关,另外一个是权势的国有企业改革例会,每月一次,要听一听各个部门进展侵略汇报,协调解决改革改制工作的一些难点难题。
另外我们还成立了三个国有企业改革督导组。这次把人从各部门抽来,集中办公,对列入年度目标的西安市有个落实办,一个一个去督导督查,确保在十天内完成,这是我们工作的推进机制。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国资委组建以后,我们在国企改革方面,推进国企改革方面我们做了这么几件事,一个是市政公用方面的企业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们的城市公共事业的国有企业仍然是财政大包大揽,没有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没有参与市场竞争,所以国资委组建以后,我们在市政公用行业上我们下了大力,干了三件事,一个是西安市公交公司,我们对公交公司进行改革改制,成立西安公交巴士股份有限公司,我们引进香港九龙、深圳、青岛进来,还有社会资本,职工持股进来组建股份有限公司,打破了公交公司常年由财政包揽的局面,引进外资6500万,成立了一个巴士公司,去年5月份挂牌,给我报道当年股东就可以分到7%的利润。
第二件事是天然气。去年我们推向市场,参与竞争,我们进行全方面招标,最后确定一家。引进只有7亿资产,他本来4亿9就可以了,因为我们采用的是招标竞价,所以他一标确定。
第三件事,是我们的市政一、市政二公司,这都是国有独资企业,我们把市政一、市政二公司撤销,组建市政建设有限公司,吸收社会资本进来,也由职工持股,所以市政建设集团构思也变成了一个投资主体多元参与市场竞争。今年我们又对自来水、污水、西安市的建筑公司都要进行改制,推向市场。对污水我们采取招标的方式,转让特许经营权,自来水我们也准备推出去,我们占51%,41%的股权可以通过国际招标,要叫世界顶级的水务集团和我们合作,我们招标,这是城市公用方面的改革。
另外国资委组建以后,我们加大了资产重组整合的力度,原来国资委分散不容易做到,国资委组建以后,这件事容易做到,因为我是出资人,这些企业都划给我了,我说哪几个整合到一块,我说了就算,所以使国有经济在更大的层面、更深的领域来进行产业整合。去年我们一次性就把30多户企业划到西安市的工业资产经营公司,然后它按照产业关联等把这些企业整合到一块。有的把地腾出来3、400亩,把企业搬到开发区建标准厂房,我们把我们的国有企业送给中央企业,像我们的西化、还有焦化厂。还有我们为了支持西电公司,是我们国务院国资委管的大集团,他要发展,我们要求他在五年内打造100亿,为了支持他打造100亿,国资委把一个锅炉厂,有200多亩地,我们叫工业资产经营公司把债务人员全部接走,干干净净的腾出一块地,给西电公司,在锅炉总厂作为产业用地,西电公司保证两年内率先实现百亿目标。这国资委就可以做到,过去不好做到,我们还通过工业资产经营公司,把资产到银行抵押,今年上半年贷了三个亿,现在是2.5亿。过去我们搞破产、人资分离,支付改革成本、给政府打报告,给财政讨价还价,一年给不了几个钱,现在人资分离六户,就让工业经营资产公司拿钱,所以我们国资委自己的体会就是工业资产经营公司是我们工业领域的一个操刀手,我们可以不向财政要钱。另外在城市公用改革的里面,我们组建了城市设施投资有限公司。我们修三环、二环路哪来的钱?我们把城市公共事业的钱划拨到集团公司,然后到银行融资,政府给他们一个目标,今年大概30多亿,这个钱用来修三环、二环、立交。
我在国资委工作这几年,我觉得我们还需要在粮食、物资、商贸领域组建一个经营公司,现在两个经营公司,还需要再组建一个,在粮食、商贸、流通领域组建一个公司,把一部分资产给他,他搞经营,我们还准备再成立一个非经营性管理公司。改制以后,把非经营资产剥离了,现在都是代管,没有一个去管他,我们准备成立一个非经营形资产公司,把全市非经营性企业的资产全部管起来,也可以搞经营。有的企业家属院盖个五层、四层,空间很大,交给公司以后他可以经营,拆掉,搞成20个层可以赚钱,这个事就可以定了,可以组建非经营管理公司,这是国资委组建以后我们在国资监管体系这个方面迈的步伐很大,国资委国有资产营运公司重点企业,我们是这么一个架构。
国资委组建以后,我们另一个工作就是关闭和依法破产工作在探索中稳步推进。
这个我简单说一下,我们省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西安市经济规模不大,财政实力不强,多年来三无企业怎么办?去年国资委组建以后,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也在吸收外地经验,我们制订了一个特困企业依法破产的办法,市政府颁布了这个办法,后来财政给破产企业拿点钱,这项工作进展比较顺利,在我们陕西省还是第一家这么一个探索。政策性破产国家给政策,大家都熟悉,地方依法破产,财政兜底支付改革成本,妥善安置职工,这一步不容易,去年有突破。这是我们去年做的一件事。
去年我们还做了一个主业分流、辅业改制,一个是国家铁路系统,把在陕的,西安辖区内的医院、学校、保安处全部交给西安了,地方政府要服从上级政府,这是我们接收了国家在陕铁路系统的15个学校,3个医院、7个幼儿园,这是国资委成立了一个分离办,我是分离办主任,你给老师的工资地方财政要算帐。第二个是省上的,省上的国有企业在西安的,把学校也给我们了,要分离也很容易的,上级政府说都交给西安了,这个总共是多少个呢?就是37个企业所属的52所学校,93公安处,82个单位,省上就划给西安了,学校医院都交给西安,这个要算帐、吵架,最后把这个事办了。
第三件事,我们不能种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财政紧张也不能重要企业下来了,省上的企业做下了,我自己怎么办呢?我对市属企业所有的学校一次性分离,财政拿钱,我们分离到九区五县。辅业改制、主辅分流的压力很大,中央、省上划给我们的,我们不要,我们要13所就行了,我们是过渡期两年,去年一年,今年彻底搞完,干净利落,推向社会,教育部门、财政部门都很支持,这是我给大家汇报的国资委组建以来我们做的几件事。
国资委刚刚组建,我们把制度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去年国资委刚刚组建,财政局来个两个处,原来的体改办来个几个处理,原来的经济委员会来了几个处,还有原来的企业工委,编制60人,根本不够,大家是加班加点,卖命的工作,后来没有办法,给编制办打报告要求给我们增加人,但是人家不同意,后来我从退役军人里面搞了七个,都是有高级会计证的、高级审计证的。部队里面有这样的人,是国民教育本科学历,又有专业教育支持,我一下子补了七下。另外从大学里面选了几个研究生,国资委刚刚组建,公招选了几个人,现在我们的编制是70多人。组建以后,去年我们制定颁布了14部法规,都是以政府红头文件发的,所以用制度管人办事必须顺利。我体会到去年国资委刚刚组建,我感到磕磕碰碰十分不顺,平时跟这些副市长、各部门都是好朋友,去年一年把人得罪完了,而且大家对国资委很有意见。但是今年我工作起来就顺顺当当的,什么原因呢?因为市委市政府都经过会议决定把文件颁布了,有意见找政府去,他们也就不吵了,要不然很麻烦。
另外今年,我们最最主要的就是5户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去年完成了4户,今年还剩1户,这样5户的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权改革已经按要求全部完成了。这是把有些情况简要地说一说。
在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的矛盾和困难,在这里有一些我要提出来,也算是一个建议。
我们在工作中体会上,一个是地市一级的国资委定义问题,我感觉这是个大问题,省一级不存在,国务院组建的由国务院核准,到下面这一级认识不一样,随意性很大,职能的差异性很大,就说我们陕西的9个地市,只有西安有国资委,陕西有国资委,而且都挂靠在陕西市经委,地方长官的随意性很大,有的愿意组建,有的就不愿意组建,另外在职能定义上差异很大。金融企业不给我,国际投资公司、商业银行、交通银行我们的国有股权不给,三个开发区的没发过来,因此职能的差别很大,宝鸡市组建国资委,只把商业化给它了,城市公用事业不用国资委管,和经委挂个牌子。我了解15个副省级城市和兄弟城市差别都很大,有的连行政性资产、行政性的行政事业单位的都管,有的就基本上都没有,所以这个差异很大的。另外设一个特色机构,严格讲没有公共权力,不是政府的组成部分,没有公共权力,现在人们把国资委看成一个行政组成部门,安全生产、维护稳定、招商引资等等,西安还有创卫,压力很大。所以这个问题建议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给我们呼吁呼吁,这个事不能是地方上说怎么整就怎么整,应该个基本的东西。
第二个,上午李书记讲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问题,这个制度不建立,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是一句空话,因为在产业整合、改革改制上,要支付成本的,要钱谁拿?你要向财政去要,财政一年的预算不给你,给你多少钱你干多少事,很被动,而且落实不了。另外你作为投资人,你有投资的决策权,我特别体会到对我们五户国有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怎么办?我看价格好我放出去,然后再投,我可以做的,但是现在做不了,没有这个制度,没有预算制度不好办,另外我们底下的经营公司如果看准了这个产业,我可以去投资,现在都不行,这个我不多说了,上午书记已经说过了。
第三个,我感到国企改革的动力问题,在西安表现三个层面:
一个层面是我们的政府部门,我们改革滞后,政治不分,政企不分,就是把企业划到国资不习惯,划到国资委以后开会还要叫你,部门把国有企业改制消一个号我管什么呢?还有这个思想,和东南沿海比差距很大,这是对政府部门来讲的,所以政资、政企不分的问题。另外对企业来讲,我们在改革中,对企业的厂长经理也不愿意,改革的动力也不足,也不愿意改,一改我什么去,关系到帽子问题,再穷企业再艰难,一年到国外去一趟,吃饭还要包报销,他不愿意改。还有我们的职工,到东南沿海不愿意到厂长不愿意当股东,我们这儿是愿意当老板不愿意当股东。我们感到差距很大,我们在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阻力很大、难度很大。
还有职工,把身份置换过来不太接受,他总感到给民营企业干担心,那能行吗?所以动力不足,还有一个内地欠发达地区的投资问题,我们市场发育不成熟,特别是要素市场,资本市场不完善,我们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家太少,所以国有企业要推向市场,要民营企业参与我们的改革改制,民营企业在国有企业的领域里面,特别工业领域里面参与改革改制的极少,没有积极性。积极性在哪儿呢?都搞了房地产,大量的都做的是房地产,办医院,我们西安市几个最好的医院都是民营企业办的,高新区的高新医院、长安区的长安医院,愿意去办医院,愿意做房地产,愿意去做其他领域,不愿意参与国企改革,这里面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个是本身的民营企业规模小,再一个是可能不愿意有那么多事。这就导致了动力不足。
还有国企改革的政策连续性和法律支持问题,国有企业搞了十年了,改革搞了十年了,前几年还在大面积推进的过程中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搞完了了剩下的是硬骨头,现在环境变了,有些政策要做调整,不调整不接受,国家也不同意,要调整前几年搞的怎么办?这个最头疼。这是政策的连续性,有些政策还缺乏法律这方面的支持。我们希望这方面的问题一块研究,一块在实践当中探索。总之,希望大家论坛会议结束以后,希望大家在西安多走一走,看一看,西安这几天秋高气爽,谢谢大家!
(2006年西安城市国资论坛发言材料 根据速录整理 未经本人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