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请登录注册

内蒙古国资委党委关于加强所出资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见

来源:国资企业培训网
2008-12-24
打印

    为了深入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作用,现就加强和推进自治区国资委所出资企业文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先进的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做强做大的迫切需要。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建设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举措。建设先进企业文化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增强企业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所出资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被企业领导者所重视。国资委所出资企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实践,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在培育企业精神、提炼经营理念、推动制度创新、塑造企业形象、提高员工素质、促进改革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推动了企业改革和发展。但是,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在企业的发展中还不够平衡,有的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指导思想不够明确,体制机制不健全,工作落实不深入,片面追求表层与形式而忽视企业精神内涵的提炼和相关制度的完善,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存在脱节现象,缺乏常抓不懈的机制等。因此,加强所出资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并推进落实与企业改革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与基本内容

    (-)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内外现代管理和企业文化的优秀成果,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相结合一,坚持以爱国奉献为追求,以促进企业发展为宗旨,以诚信经营为基石,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学习创新为动力,努力建设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丰富管理内涵和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促进所出资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自治区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内蒙古做出贡献。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力争用3—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立起符合企业实际,适合自治区经济发展趋势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遵循企业文化发展规律,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反映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要通过企业文化的创新和建设,内强企业素质,外塑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和谐统一、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和谐统一,企业文化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和谐统一,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力争以一流的企业管理,一流的企业作风,一流的员工队伍,一流的企业品牌,打造出一流的企业文化品牌,为所出资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十分丰富,  主要是:坚定的追求目标。强烈的群体意识、正确的竞争原则、鲜明的社会责任、可靠的价值观念;总结、提炼、培育、倡导企业核心价值观和弘扬企业精神,规范员工行为,提高管理效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培育“四有”员工队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立企业标识体系,加强企业文化设施建设;为改进企业信誉管理,搞好企业自主创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做出重要贡献。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实施

    (-)研究制定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各企业要根据行业的特征和自身特点,以及企业规模,确定企业的使命、愿景和发展战略,认真总结本企业多年来在开展文化建设方面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挖掘企业文化底蕴,在深入研究和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科学合理、便于操作、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的企业文化建设总体规划,按照总体规划,细化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确定企业文化建设项目和具体的实施方案。要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整体发展规划之中,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过程中,要切实落实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及时掌握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和项目进行调整、充实和完善,使活动常抓常新,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巩固与发展。

    (二)建立企业文化建设的体系框架。根据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逐步建立和完善包括企业精神文化、企业行为文化、企业制度文化、企业创新文化、企业物质文化为基本内容,条件保障机制、载体支持机制、考核评价机制为工作机制的企业文化建设的体系框架。

    1、建设企业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行为文化、创新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基础。要明确企业使命,企业愿景,确定核心价值观,提炼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风气和经营管理理念。

    2.建设企业行为文化。行为文化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风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折射。企业行为文化包括仪表、仪容、工作行为、教育、培训、宣传、人际活动、环境、卫生、安全、素质等。

    3、建设企业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深层,它规定了企业成员在共同生产经营中应当遵守的规则,是约束企业和员工的行为规范。要通过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寓文化理念于制度之中,规范企业经营管理和员工行为,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能。

    4、建设企业创新文化。创新文化建设是增强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离不开创新文化的支撑。在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中创新企业文化,首先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三个代表”为核心,与时俱进。其次是要把握好企业文化定位的策划,用新思维、新理念、新方式、新手段去追求超  越。各企业应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一定要树立和提倡创新人人有责、事事皆有创新的理念。提倡敢冒风险和宽容失败的精神,完善鼓励创新的机制,以良好的创新文化作支撑,充分发挥团队和个人的创新潜能,进行系统的和整体的创新,以形成持续的创新发展。

    5、建设企业物质文化。企业物质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表现  形式的企业文化。要通过整合资源,统筹设计,全面推进,着重建立  能够充分体现企业文化理念的企业标识体系,加强文化设施建设,美  化工作生活环境,提高产品、服务质量,打造企业品牌,提升企业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树立企业良好的公众形象。

      6.建立企业文化建设的条件保障机制。加大企业文化建设的软硬件投入,改善工作条件,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设立并落实企业文化建设专项经费并纳人企业预算。

    7.建立企业文化建设的载体支持机制。各企业要进一步整合已有的企业文化资源,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资力度,丰富企业文化建设的载体,加强企业文化阵地建设。要建立和完善职工培训中心、职工文化体育场所、图书馆等企业文化设施。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络等新型传媒和企业报刊、广播、闭路电视等媒体宣传企业文化建设成果。持续不断地对员工进行教育熏陶,引导员工广泛参与,提高广大员工对文化理念的认同和行为的自觉性。

    8.建立企业文化建设的考核评价机制。企业文化建设要与企业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建立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要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科学、管用的考核内容和标准、在一定时期内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情况。企业文化体系的状况、作用、效果进行总结评估认定。考核评价重点是考核领导体制是否有利于工作开展,运行机制是否顺畅,文化理念是否融入相关制度并健全完善,价值理念是否反映企业实际,体现时代要求,企业标识体系是否健全、具有特色,投入是否有保障,员工对企业文化内容是否认同,文化理念是否成为员工自觉的行为规范,企业文化的作用是否明显等。要明确考核的评价的方式方法,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企业上下与企业内外相结合。要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管理,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巩固提高,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逐步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和发展。

      (三)确定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建设项目。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找准切入点和工作重点,确定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建设项目。企业文化建设项目的具体设计要科学、合理。要充分体现其激励功能、凝聚功能、效益功能、导向功能、美化功能、规范功能和感应功能,项目的规模要适中,易操作,避免项目过大或过小,使企业文化建设活动成为花架子,走过场。

    (四)开展企业文化的专项培训。要注意培养企业文化建设的各类人才,加强引导和教育培训,定期组织开展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企业文化建设专职人员的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企业文化专业知识,提高企业文化建设从业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培训对象应包括企业高管人员、企业文化部门负责人、企业文化建设从业人员和企业组织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培训内容以企业文化建设基础理论、相关知识和实务操作为主。培训可自己组织,也可整合社会资源,借助社会力量开展。

    (五)创新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各企业要注重挖掘和整合传统文化资源,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教育、厂情厂史教育、文艺演出、体育竞赛等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重视和加强对摄影、书法、美术、文学、体育等各种文化社团的管理引导,组织开展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满足员工求知、求美、求乐的精神文化需求,潜移默化地引导职工培养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帮助职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塑造起一种生动健康的企业文化。

    四、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坚持科学定位、扎实推进。各企业应遵循企业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做到科学定位、扎实推进。要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做到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要把握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的内在统一性,做到从企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内在要求出发,同企业的组织结构、产业结构和发展战略的调整保持协调一致。要坚持企业文化理念推行的系统性和长期性,做到因人因群体不同而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措施,推进理念普及和文化育人。要把自主性原则和强制性原则结合起来,把正面激励与系统灌输结合起来,积极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提高企业文化育人的时效性。

    (二)坚持以人为本、全员参与。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的方针、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用美好的愿景鼓舞人,用宏伟的事业凝聚人,用科学的机制激励人,用优美的环境熏陶人。要为职工搭建发展平台,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团队精神,树立我靠企业生存,企业靠我发展的敬业精神。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把领导者的主导作用与全体员工的主体作用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上下同心、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坚持重在建设、突出特色。各企业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案,借助必要的载体和抓手,系统思考,重点突破,着力抓好企业文化精神、行为、制度、创新和物质五个层面的建设。要把学习、改造、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理念,大力营造学习的浓厚氛围。积极创建学习型企业。围绕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同时,要紧紧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开放、学习、兼容、整合的态度,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形成既具有时代特征又独具魅力的企业文化。

    (四)坚持务求实效、促进发展。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要立足企业实际,符合企业定位,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系统、科学、实用、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体系,不统一模式,不搞一刀切,将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改革的深化紧密结合起来,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统一起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员工利益的协调发展。

    (五)坚持有机结合、相容共进。一是与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手段、方式方法和运行机制,使之融入企业的中心工作,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二是与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入手,广泛宣传和大力倡导“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职工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造就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并且懂技术、会经营、干事业的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六)坚持打造品牌,推进文化市场化。要树立经营“文化”的新观念,努力打造企业文化品牌,实现文化资产的保值增值。经营企业文化,可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从战略层面对本企业已经积累的文化资产进行经营。二是开发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商品。有条件的企业可把长期形成的各具特色的企业精神打造成文化品牌,开发体现企业文化个性的企业徽章、纪念章、企业歌曲等等,通过具体的文化营销,实现企业文化资产的保值增值。三是培育宣传企业文化的英模,以此来提升企业文化资产的价值。通过对他们的解读,不断进行培养和传播,打造企业的“创业文化”、“效率文化”等特色文化,使他们代表的文化不断升值。

    五、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成效

    (-)各企业领导要站在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倡导者、组织者、推动者、管理者,以自身的权力秉力支持企业文化建设,并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成为塑造和维护国有企业共同价值的化身,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员工灌输本企业的这种价值观,并带领全体员工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二)各企业党委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体制要与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相适应,充分发挥好党委、董事会和主要经营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决策作用。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主管部门,安排专(兼)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形成企业文化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各职能部门分工落实,员工广泛参与的工作体系,使企业文化建设成为硬性工作。要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的作用。使广大党员充分发挥模范表率作用,体现先进性,并团结带领广大员工积极投身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企业文化建设的合力,保持企业文化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三)国资委党委要加强对所出资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针对企业不同情况进行专题调研,不断总结和推广国有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引导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定期开展检查,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规范有序进行。各企业要积极参加国资委党委组织的企业文化建设各项活动。

 

 

网站声明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教育培训中心 | 商务交流中心 | 国资研究 | 政策法规 | 数据中心 | 信息化

版权所有:红色传承教育官网 CopyRight©2013-2019 电话:400-876-0602

京ICP备160067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