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请登录注册

李长印谈第二任期中船重工经营业绩情况

来源:国资委网站
2010-10-19
打印

    访谈嘉宾: 李长印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

    访谈实录 
 
    [ 主持人 ]  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请来的嘉宾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李长印先生,欢迎李总和大家一起交流企业管理的经验和体会。中船重工在国资委历年业绩考核中,连续6年获得A级,在此向中船重工和您表示衷心祝贺!首先,请李总简要介绍下中船重工的基本情况。 [  2010-10-21 14:03:08  ] 
 
    [ 李长印 ]  谢谢!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对大多数网友来说,可能是比较陌生的、不了解,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有行业性质的因素,也有我们自身的因素,宣传的不多。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下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的基本情况。

  船舶重工集团(简称中船重工)成立于1999年7月1日,是由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重组成立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按照国务院批准的集团组建方案和国资委核定的集团主业,业务分三大块:军品、民船、非船(非船舶类装备)。

  军品方面,承担着我国水面舰艇、常规潜艇、核潜艇、水中兵器、舰船武备、信息电子等的研究、设计、制造、试验、保障任务,是我国海军装备科研生产的主体力量。大家在去年海军成立60周年阅兵仪式上看到的核潜艇、常规潜艇都是由我们设计、生产制造的,可以说,目前我国海军装备的80%以上来自船舶重工集团。

  民船方面,我们主要以环渤海地区为中心,拥有大连船舶重工、渤海船舶重工、青岛北船重工等7家造修船企业以及国内最强最齐全的船舶配套能力,可承建和坞修40万吨超大型船舶在内的各种民用船舶,包括油船、散货船、集装箱船、滚装船、化学品船、工程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等。

  非船装备方面,这是我们集团公司持续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从集团公司成立开始,我们就着眼持续发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发挥自身优势,坚持有限、相关、多元发展,自主开发了一系列非船产品。其中蓄电池、桥梁钢结构、烟草机械、自动化物流、铁路货车、厚壁钢管等居国内行业龙头地位;在风电装备、煤机装备、机场装备、医疗器械、精铸钛合金制品等领域形成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们还有28家科研院所,4万多技术人员,这在国内大企业中是不多见的,集成创新能力较为突出。目前中船重工近百家成员单位分布在全国19个省市,员工15万人。截至2009年底,资产总额已超2600亿元。 [  2010-10-21 14:13:42  ] 
   
    [ 主持人 ]  中船重工仅用了9年就实现了原定本世纪头20年主要经济指标翻三番的目标,请您介绍一下主要做法和体会? [  2010-10-21 14:15:30  ] 

    [ 李长印 ]  9年的时间在历史长河中,是很短暂的,但对每一个企业领导者来说又是极其宝贵的。回想集团公司刚成立时,中船重工被大家形容为“丐帮集团”,我们说“三多一重”,即亏损企业多、三线企业多、富余人员多、历史包袱重,整体亏损2.7亿元,工业企业亏损面为56%。当时还面临亚洲金融危机的滞后影响,有的船厂最长20多个月没有接到一份订单。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中船重工全体上下没有气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紧紧抓住发展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取得了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快速增长的新成绩。 [  2010-10-21 14:22:58  ] 
 
    [ 李长印 ]  主要做法有“六个坚持”:

  一是坚持战略引领。中船重工党组高度重视发展战略问题,坚持把明确发展战略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定目标,出思路,为引领集团公司改革发展指明正确方向。

  二是坚持结构调整。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通过军民结合、造船与修船结合、造船与海洋工程结合、船舶与非船结合,深入推进了军品、民船、非船三大主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目前,中船重工经济总量中民品份额已经超过80%,其中,非船产业达到40%。

  三是坚持科技创新。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推进工程,相继突破一大批军品研制核心关键技术。加快新船型开发和主流船型优化,船用配套制造水平逐步接近国际水平,非船产品核心竞争力逐步提升。 [  2010-10-21 14:27:39  ] 
 
    [ 李长印 ]  四是坚持深化改革。推进国际化大集团战略,建立、完善与母子公司管理体制相适应的运行管理模式和制度体系。加强集团功能建设,组建了财务公司、科技投资公司、国际贸易公司、军品技术中心、民船设计中心、物资贸易集团六大平台。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和科技产业化体制创新,稳步实施企事业单位战略性重组,充分发挥集团总部和成员单位两个积极性,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

  五是坚持风险防范。经营企业的核心就是经营风险,控制风险最好的办法就是科学发展,这已在全集团公司形成共识。通过不断健全和加强对经营、生产、财务、投资、法律等领域风险防控力度,风险防范水平进一步提高。
  六是坚持以人为本。我们始终把促进单位持续快速发展和广大员工全面发展“两个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狠抓“四好”班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 [  2010-10-21 14:32:00  ] 

    [ 李长印 ]  总结多年来的发展经验和体会,我曾概括为六个字,那就是“天帮忙、人争气”。天帮忙,主要体现在,一是我们有中央的亲切关怀,二是有国家政策的支持,三是国民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期,四是军队需求的牵引,五是船市兴旺的带动。人争气,主要体现在,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二是确立了符合集团公司实际的发展战略,三是各级领导班子的真抓实干,四是广大员工的拼搏奋斗,五是抓住了机遇,实现了超常规发展。 [  2010-10-21 14:35:34  ] 
 
    [ 主持人 ]  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上去了,中船重工得到了快速发展。请问李总,中船重工的竞争力是否也得到显著提升? [  2010-10-21 14:36:31  ]
 
    [ 李长印 ]  中船重工这些年的快速发展不仅仅只在经济指标上有较为直观的体现,而更多地体现为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造船市场急转直下,对我国船舶行业产生较大的冲击,撤单、弃单现象国内外频频发生。集团公司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一方面提高产品质量,确保交船,另一方面保持与船东沟通,共渡难关,使船舶订单基本稳定,保持了民船经营生产的快速稳定发展。 [  2010-10-21 14:39:24  ] 
 
    [ 李长印 ]  中船重工的民船经营生产逐步实现了国际化、大型化、批量化、系列化、专业化。所造船舶70%以上是出口船,出口到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大型原油船(VLCC)、大型集装箱船、大型散货船等均实现批量接单,年造船产量由100多万吨提高到接近1000万吨。主力船型建造周期逐步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VLCC水下周期由原来120天左右缩短到38天,4250箱集装箱船水下周期由原来90天左右缩短到30天;修船结构不断优化,能力大幅提升,船舶改装实现批量化;船用柴油机、曲轴、发电机、甲板机械、齿轮箱、阀门、螺旋桨等关键配套产品的生产水平、规模不断提升和扩大;海洋工程形成了批量建造能力,完工交付一批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自升式钻井平台、大型FPSO等新产品,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  2010-10-21 14:42:49  ] 
 
    [ 李长印 ]  在非船装备方面,我们的集成创新和综合竞争优势也越来越明显。国家把海上风电、能源燃气轮机等国家级研发中心设在了中船重工,机场物流、输气管线燃压机组、曝气鼓风机等一批新项目开发成功,实现了替代进口。这些都说明了中船重工的竞争力在显著提升。 [  2010-10-21 14:44:42  ] 

    [ 主持人 ]  中船重工有二级企业近百家,您是如何进行管控的?成效如何?未来管控模式是否有需要调整? [  2010-10-21 14:45:39  ] 
 
    [ 李长印 ]  作为一家特大型企业集团,又是从行政性公司重组转化而来,管控模式一定要符合自身实际,并适应发展需要。我们一直主张充分发挥集团总部和成员单位两个积极性,整体上侧重于战略管理,强调政策引导和方向的掌控,首先,通过发展战略统一思想认识,引领发展方向;其次是充分发挥总部作为集团指挥中枢的作用,加快建设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集团“司令部”,同时强化培育集团功能,整合集团资源,提升管控能力; [  2010-10-21 14:48:46  ] 
 
    [ 李长印 ]  三是积极推进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试点,加强对各单位的主要领导的经营业绩考核力度,推行年薪制,激发发展活力;四是加强巡视监察,促进安全发展。通过这些措施,基本形成了战略上一致、产业上协同、灵活有效的管控体系,下一步将充分利用信息化等手段,强化集团化管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集团公司的管控能力和水平。 [  2010-10-21 14:50:09  ] 

    [ 主持人 ]  中船重工是我国海军舰船装备的重要供应商,请李总介绍一下是如何确保军品任务的完成。 [  2010-10-21 14:52:13  ] 
 
    [ 李长印 ]  作为我国海军装备研制的主体力量,确保完成军品任务,是我们最大的政治责任。中船重工一直将保军摆在首位。成立以来,我们不断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海军战略转型需要,精心组织,集智攻关,大力协同,顽强拼搏,承担的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研制任务不断取得新成果,核潜艇、常规潜艇、水面舰艇、水中兵器、信息电子装备取得全面性的重大突破,尤其是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成果,推动了海军装备全面升级换代,显著增强了我国战略威慑能力和海军在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能力。 [  2010-10-21 14:57:25  ] 
 
    [ 李长印 ]  在军品研制过程中,为确保按期高质完成军工任务,我们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将军工工作摆在我们各项工作的首位,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决策指示和战略部署,增强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抓好行政线和技术线,认真落实责任制;三是经常进行专题研究部署,细化进度网络;四是集智攻关,严控风险;五是主动作为,大力协同;六是狠抓质量,确保安全。 [  2010-10-21 15:00:35  ] 

    [ 主持人 ]  中船重工非船产业已占集团总产值的40%,下一步发展的侧重点在哪里?是否会影响到船舶装备制造主业的发展? [  2010-10-21 15:00:58  ] 

    [ 李长印 ]  近年来,我们坚持有限、相关、多元发展的原则,通过军民结合、产研结合、引进与创新结合、行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结合,延伸产业,拓展领域,非船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2009年军品、民船、非船的比重已达到17:43:40。非船产业成为推进集团公司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  2010-10-21 15:03:54  ] 

    [ 李长印 ]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抓住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遇,重点在能源装备、交通运输、电子信息、特种装备、物资贸易等五大重点领域开发新产品,打造未来支撑集团公司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点。目前我们已在风电、核电、轨道交通、煤机装备、节能环保等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有的形成了规模。 [  2010-10-21 15:05:48  ] 

    [ 李长印 ]  根据我们多年发展情况看,发展非船产业不仅不会影响到船舶装备制造主业的发展,而且能形成产业协调效应。因为我们在发展非船产业时一直强调要坚持有限、相关、多元的原则,在这样的原则指导下,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已有的人才、技术、制造设备等优势,也能创造条件进一步聚集、提升关键环节的人才、技术等资源和能力,像风电、核电等与现有产业链密切相关,这样起点高、见效快,有利于形成综合竞争优势,形成了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  2010-10-21 15:08:19  ] 

    [ 主持人 ]  目前,我国造船业在订单和产量上逐渐超越韩国成为世界第一,但低附加值船多,而韩国造船业仍然占据着船舶和海洋工程的高端。对此,您认为中国造船业如何加快实现从造船大国到造船强国转变?中船重工如何应对? [  2010-10-21 15:09:37  ] 

    [ 李长印 ]  从最近公布的数据看,1-9月份,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船舶订单量、手持船舶订单量分别是4582万载重吨、5071万载重吨、19474万载重吨,而韩国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船舶订单量、手持船舶订单量分别是3604万载重吨、3549万载重吨、15663万载重吨,日本分别是2488万载重吨、441万载重吨、8971万载重吨,在规模上我国逐步成为第一造船大国,这主要是我们在油船、散货船、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方面形成越来越强的竞争力。 [  2010-10-21 15:15:39  ] 
 
    [ 李长印 ]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们与世界造船强国在不少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民船设计能力还不够强,超前开发不够,高技术、高附加值船的船型储备不足;部分船厂管理水平和造船模式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船舶配套还不能很好适应造船快速发展;高端的海洋工程研发、设计和集成能力还比较弱。这是我国成为造船强国必须加强和提升的主要方面。 [  2010-10-21 15:16:44  ] 
 
    [ 李长印 ]  作为我国造船业的骨干力量,中船重工将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优势,在技术创新上下工夫,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在高技术船舶、船舶配套、海洋工程等领域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增强市场话语权。 [  2010-10-21 15:17:52  ] 

    [ 主持人 ]  中船重工早在2003年就确立了创建中国最强最大、国际一流船舶集团的目标,应该说,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这个目标越来越近。据我所知,从2009年数据看,中船重工已经进入了世界500强门槛。请问李总中船重工下一步如何进行谋划? [  2010-10-21 15:18:46  ] 
 
    [ 李长印 ]  随着中船重工这几年的快速发展,无论是在规模、效益方面还是能力等方面都与国际一流船舶集团的目标越来越近,在很多方面甚至已经成功实现赶超,但是人家的基础在那里,我们只有加快速度,积极对标,才能实现全面赶超,同时我们也要深刻地认识到国际一流船舶集团这个概念并不是仅仅在于规模,更要表现为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研发、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 [  2010-10-21 15:20:34  ] 

    [ 李长印 ]  我也是刚参加过十七届五中全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这为中船重工改革创新大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推进集团公司持续快速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  2010-10-21 15:24:00  ]
 
    [ 李长印 ]  第一,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思想大解放推进集团大发展。当前,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把这次会议精神转化为推进思想大解放的动力,进一步破除传统模式、习惯思维的束缚,着力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开放意识,真正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推进集团公司持续快速发展。

  第二,进一步强化海军装备建设的主体地位,提升保军能力。我们将密切关注和研究国际政治、军事形势,紧密跟踪海军装备市场需求,强化基础研究,加强技术储备,推动装备发展。 [  2010-10-21 15:25:48  ] 

    [ 李长印 ]  第三,进一步提升在中国造船业的主导地位,确保民船稳步发展。我们将进一步认识和把握造船业的周期规律,市场兴旺时,多一些冷静,市场低迷时,多一些信心,严控风险,狠抓质量,降本增效,提高效率,确保交船。

  第四,进一步强力发展非船产业,努力成为集团发展的战略支撑。我们将努力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结合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梳理发展思路,重点在能源装备、交通运输、信息电子、特种装备、物资贸易等领域,努力开发市场容量大、发展潜力大的项目,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非船产业新发展。 [  2010-10-21 15:30:20  ] 
 
    [ 李长印 ]  第五,进一步搞好军民结合,统筹规划基础能力建设。我们将统筹好、规划建设好、用好军民两种资源,进一步改善基础研究试验和产品研发条件,大力提高平战结合、平战转换能力。重点加强海洋工程、船舶配套、非船产品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军民融合发展水平。

  第六,进一步强化自主创新,强力支撑集团公司产业发展。我们将加快科技创新推进工程,深化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完善优化科技创新体系,尽快形成科技创新能力优势。重点在低碳船、环保节能等方面加快新产品开发,进一步提升科技支撑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  2010-10-21 15:31:09  ] 
    [ 李长印 ]  第七,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着力增强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动力。重点构建适应市场外部竞争、符合自身特点、有利于集团公司和本单位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科学决策、高效执行、有效监督的体制机制。

  第八,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集团公司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以文化力提升竞争力。 [  2010-10-21 15:36:28  ] 
 
    [ 主持人 ]  中国重工与中远集团、中海运集团、中外运长航、招商局等中央企业航运企业有长期且广泛的合作。您是如何看待央企之间的合作?对中船重工发展有什么好处? [  2010-10-21 15:36:58  ] 
 
    [ 李长印 ]  众所周知,造船业与航运业密不可分。多年以来,我们就与中远集团、中海运集团、中外运长航、招商局等中央企业航运企业有着长期、密切的合作。尤其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这些企业都给了我们重大支持,在此,我代表集团公司对给予中船重工帮助、支持的各方面企业表示衷心感谢和敬意! [  2010-10-21 15:37:53  ] 
 
    [ 李长印 ]  我们不但与这些下游的航运企业广泛开展了合作,近几年来,我们还与上游的鞍钢等钢铁企业开展了战略合作。同时,与中石油、中国华能、中国华电、中国国电、中国大唐、中广核等能源企业在大型船舶建造、海陆石油勘探设备生产开发、海外贸易、人员技术交流等领域开展深层次合作。 [  2010-10-21 15:39:12  ] 
 
    [ 李长印 ]  我们与这些中央企业之间的合作是基于业务上下游的合作,是一种战略合作关系。这种合作有效地稳定了市场资源,共同抗击了市场风险,最终实现了互利共赢。特别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方面,中央企业的合作显得更为珍贵、更加重要,有利于抱团取暖,共同做强做大。 [  2010-10-21 15:41:31  ] 
 
    [ 主持人 ]  今年8月,中广核、国核技、中船重工与武汉市政府共同签署核电装备等框架协议,您怎么看待中船重工进入核电装备市场? [  2010-10-21 15:43:13  ] 
 
    [ 李长印 ]  核电属于国家重点支持产业,装备市场前景广阔,而中船重工在核电装备领域具备一定优势。我们是国内最早进入核动力领域和参与民用核电站建设的单位,具备核电系统及设备的设计、检测和制造资质和能力,从2006年开始陆续获得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民用核承压设备设计和制造资格许可证,以及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资格许可证。我们集团研制的主蒸汽超级管道、核电站辐射检测系统、消氢设备、电解制氯装置、去污设备、核级阀门、核应急发电机组和各类辅助系统设备广泛应用于我国已运营和在建核电站,有些设备实现出口。 [  2010-10-21 15:45:41  ] 
 
    [ 李长印 ]  目前,中船重工已经率先突破AP1000主管道研制技术难关,实现了AP1000主管道的国产化;正在研制的AP1000爆破截止阀完成了爆破单元样件的研制生产,并成功进行了功能原理样机试验。我们还承担了第四代核电技术“10MW高温气冷实验堆”核心装置——氦气轮机的研制任务。 [  2010-10-21 15:48:13  ] 

    [ 李长印 ]  此次签订框架协议的中广核、国核技、中船重工在核电和装备领域各具优势,三家央企的精诚合作必将为我国中部地区和内陆其它地区建设核电项目发挥较好的支撑作用,为我国核电产业和核电装备国产化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  2010-10-21 15:49:40  ] 
 
    [ 主持人 ]  大型船舶设计制造需要花费多年时间,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对造船业影响巨大。中船重工如何规避这种风险? [  2010-10-21 15:50:11  ]
 
    [ 李长印 ]  造船业是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强的行业,船舶更是典型的大宗商品,有些单船价格甚至超过1亿美元,加上直接受国际经济贸易影响,其中蕴含的风险因素不容小视,风险防范至关重要。多年来,我们一直强调风险防范,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

  一是积极防范经营生产风险。加强船舶及海洋工程项目合同签订的前期审查,在市场好时尽可能提高预付款比例,一般都在30%以上,最高达到80%。扩大钢材联合统筹订货范围和品种,目前已占钢材采购量的91%,节约了采购成本,保证了资源供应。 [  2010-10-21 15:54:20  ] 
 
    [ 李长印 ]  二是多途径防范财务风险。综合运用贸易、金融等办法,有效地控制和降低船舶订单的人民币汇率风险。加强资本资金运作,合理控制负债规模,调整负债结构,降低了融资成本,控制了负债风险。

  三是严格防范投资风险。项目建设中坚持集中招投标,加强监督检查。金融危机后,按照适度从紧、有保有压的策略,对各类建设项目重新进行梳理分析,调整投资规模。

  同时,通过加强审计监督、效能监察、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建设等多种措施,不断完善内控机制建设,防控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  2010-10-21 15:58:39  ] 

    [ 主持人 ]  海洋工程装备作为高端装备制造被列入加快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船重工在这一领域下一步有何发展计划? [  2010-10-21 15:59:41  ] 
 
    [ 李长印 ]  国际上通常将海洋工程技术装备分为三大类: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装备;其他海洋资源开发装备;海洋浮体结构物。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装备,是目前海洋工程装备的主体,包括各类钻井平台、生产平台、浮式生产储油船、卸油船、起重船、铺管船、海底挖沟埋管船、潜水作业船等。 [  2010-10-21 16:02:18  ] 
 
    [ 李长印 ]  目前,处于第一阵营的公司主要是欧美公司,它们垄断海洋工程装备开发、设计、工程总包及关键配套设备供货;第二阵营是韩国和新加坡,它们在总装建造领域快速发展,占据领先地位;中国的海洋工程产业近年来发展很快,竞争力在不断提升。中船重工所属企业在我国最早进入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制造领域,目前在海洋工程装备领域拥有众多产品和技术,已累计建造各类海洋平台30余座,海工船舶30余艘。 [  2010-10-21 16:04:49  ] 
 
    [ 李长印 ]  从30多年前滩涂区的钻井沉箱起步,到浅水区的大脚Ⅲ型钻井平台,再到近年的JU2000自升式钻井平台和305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以及10万吨、15万吨、23万吨浮式生产储油船、海上生产生活模块,三用工作船、水下导管船等,几乎覆盖了海工装备各类产品的建造、修理和改装,代表了中国海工装备制造的最高水平,并逐步形成了工程总包能力。 [  2010-10-21 16:07:59  ] 
 
    [ 李长印 ]  海工配套一直是我国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的薄弱环节,近年来,中船重工与中海油等国内大型海洋油气开发企业紧密合作,率先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成功研发了WMMP-COSL品牌系列化大型低压拖缆机和海洋平台柴油发电机组等,并实现批量供货。

  我们将加快形成海工装备配套产业链,着力提升主流海洋工程装备关键设备的配套能力,在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率先突破,为实施海洋强国发展战略作出自己的贡献。 [  2010-10-21 16:09:38  ] 
 
    [ 主持人 ]  前不久“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深度达到3759米,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请您谈谈这方面情况。 [  2010-10-21 16:10:34  ] 
 
    [ 李长印 ]  “蛟龙号”是我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世界上下潜能力最深的载人潜水器,消息一公布,引起了世界关注,极大鼓舞了国人的志气。很多网民只知道“蛟龙号”,但很少有网民知道“蛟龙号”是以中船重工为主集成创新的,浓缩着中船重工新一代深海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是我国现代高新技术的综合集成。

  多年来,中船重工充分发挥科研技术优势,一直致力于我国深海装备技术研究,从无人潜水器到载人潜水器,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  2010-10-21 16:12:44  ] 
 
    [ 李长印 ]  “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的研制划分为12个分系统,中船重工作为研制主体单位承担了其中10个分系统的研制。

  中船重工第七○二研究所凭借水下工程研究上的技术优势成为总师单位,主要承担潜水器本体研制的技术总体设计、总装集成以及水面支持系统的研制,联合中船重工七○一所、七一二所、七一五所、七一九所等科研单位,合作攻关,从潜水器方案设计、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到总装联调、水池试验,历时七年的艰难攻关,终于在耐压结构、生命保障、远程水声通讯、系统控制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完成了试验母船改造等水面支持系统研制,以及潜航员培训,具备了开展海上试验的技术条件。 [  2010-10-21 16:15:35  ] 
 
    [ 李长印 ]  “蛟龙号”在世界上同类型的载人潜水器中具有最大下潜设计深度,工作范围可以覆盖全球海洋区域的99.8%。它具有针对作业目标稳定的悬停定位能力,这为该潜水器完成高精度作业任务提供了可靠保障;它具有先进的水声通信和海底微地形地貌探测能力,可以高速传输图象和语音,探测海底的小目标;它配备多种高性能作业工具,确保载人潜水器在特殊的海洋环境或海底地质条件下完成保真取样和潜钻取芯等复杂任务。这些都代表着深海高技术领域的最前沿。 [  2010-10-21 16:18:01  ] 
 
    [ 主持人 ]  您既是党组书记又是总经理,在日常工作中如何处理好这两种角色?是否有挑战? [  2010-10-21 16:19:40  ] 

    [ 李长印 ]  党组书记和总经理作为两个职务,虽然在职责分工方面有所不同,但目的和任务都是一样的,就是要把这个资产2千亿、员工15万的企业带好,发展好。

  组织上让我担任了这两个职务,是对我莫大的信任,我必须同时履行好这两个职责,既要确保党的战略方针的贯彻落实和企业正确的发展方向,又要全力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特别是在长远利益和当前效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等重大关系的处理上,有时候确实是个很大的挑战,作为总经理想这样做是不是好一些,作为党组书记则会考虑那样做是不是更妥当,需要统筹协调,促进决策更民主,更科学,带领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  2010-10-21 16:25:01  ] 
    [ 主持人 ]  您执掌中船重工十个年头,也是中船重工快速发展的十年,您如何评价整个管理团队?如何评价您自己? [  2010-10-21 16:26:11  ] 
 
    [ 李长印 ]  回顾我担任中船重工主要负责人的这十年,我觉得特别幸运,在前面我曾概括了“天帮忙、人争气”六个字,这不仅适用中船重工这个集体,也适用我个人,无论是中船重工过去快速发展还是我个人所取得的成绩,都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亲切关怀以及上级主管机关、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帮助的结果,与我们这支非常优秀的管理团队密不可分,与所有中船重工人的共同努力密不可分。

  过去的十年,作为企业的带头人,总有一些事情会感到比较遗憾,还有很多方面可能可以做得更好,但总体上我自认为没有辜负组织对我的期望,没有辜负十多万员工对我的期盼。最后,希望大家多关心我国船舶工业,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关注中船重工的发展,谢谢大家! [  2010-10-21 16:30:17  ] 

    [ 主持人 ]  感谢李总,感谢各位网友。请大家继续关注国资委访谈栏目。 [  2010-10-21 16:35:04  ]

 

网站声明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教育培训中心 | 商务交流中心 | 国资研究 | 政策法规 | 数据中心 | 信息化

版权所有:红色传承教育官网 CopyRight©2013-2019 电话:400-876-0602

京ICP备160067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