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实况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央企精神文明建设系列访谈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们非常荣幸邀请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王中阳先生作客我们访谈室,王书记您好,首先请您和我们网友打下招呼。 [2009-09-17 14:33:30]
王中阳: 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 [2009-09-17 14:33:30]
主持人: 今天给我们担任点评嘉宾的还是郝继涛博士。 [2009-09-17 14:35:03]
郝继涛: 很高兴又和广大网友见面,网友朋友大家下午好。 [2009-09-17 14:35:03]
主持人: 王书记大家对航天还是充满神秘感,你给我们网友简单介绍一下咱们五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单位?主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2009-09-17 14:38:04]
王中阳: 航天五院又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于1968年2月。是我国专门从事各类航天器研制开发的核心与骨干企业。 [2009-09-17 14:38:04]
主持人: 王书记咱们航天五院已经走过41年的历史,可以说“把辉煌写在太空”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我们所取得具有里程碑的成就有那些? [2009-09-17 14:43:50]
王中阳: 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一个是我们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这是五院研制的卫星。第二个里程碑是2003年10月15日到16日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完成首次载人航天的壮举,使我国成为第三个完成载人航天。第三个里程碑是2007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07年11月7日成功进入环月轨道,11月21日发回首幅月面图象。截止到今年9月份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并成功发射100多颗航天器,其中五院自主研制81颗不同类型的航天器,包括七颗神舟飞船,一颗月球探测器。目前形成遥感卫星、通信广播卫星、气象卫星、科学探测与技术实验卫星、地球资源卫星、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神舟飞船七个系列。 [2009-09-17 14:43:50]
主持人: 我们看到这个巨大飞跃过程中,科研人员所体现的精神力量是无穷的,“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可以说我们航天人精神文化的精髓,您认为这种精神包括那些航意? [2009-09-17 14:47:14]
王中阳: 首先是航天精神是用聂荣臻元帅的话说,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是邓小平对“两弹一星”成果高度评价,他说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发射卫星中国就不会成为有影响的大国,没有现在的地位。江泽民同志特别阐述了“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形成的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大力协同、艰苦奋斗、严谨务实、勇于攀登为核心内容的航天精神。02年3月25日江泽民同志指出,航天科技队伍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队伍,这是他在神舟三号飞船发射成功后发表重要讲话中提出来的。在03年11月7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指出,我国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了非凡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三大精神所形成的年代,提炼的时期、表述的方式不尽相同,表现内容是一样的。突出表现在一是热爱祖国、自主创新。第二是勇于攀登、无私奉献。第三个团结务实、无私奋斗。 [2009-09-17 14:47:14]
主持人: “创人类航天文明、铸民族科技丰碑”是研究院使命。普通员工中某些细节中感受不到这种伟大使命感,咱们五院通过什么方式来增强员工神圣的使命感? [2009-09-17 14:52:29]
王中阳: “创人类航天文明、铸民族科技丰碑”是我们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企业使命。我们通过一些活动彰显这样使命感,新员工入职时要进行宣誓仪式,还有我们10月8日航天日的升旗活动,每年五四青年节的专题报告会活动,还有我们在发射场执行任务的时候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以增强员工使命感。比如说发射试验队出发之前进行授旗仪式、签名仪式等等。到发射场之后还有一些仪式。在去年神舟七号飞行任务中航天员举着的那面红旗,就是我们的试验队员一针一针绣出来的,关键时刻我们都会有这样一些活动。另外我们各级组织党委还有工会工团组织还会以多种形式开展各种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的形势任务教育活动。 [2009-09-17 14:52:29]
主持人: 在这种伟大的航天精神鼓舞下,我们获得很多荣誉,包括这次“全国文明单位”请您介绍一下,我们在精神文明和文化塑造方面是怎么开展工作的? [2009-09-17 15:04:40]
王中阳: 一个是在我们航天科技集团企业文化大框架之下开展。另外就是通过党政工团各级组织的作用,包括党委的作用、支部的作用,党员的作用,还有各级班组作用的发挥。第二个就是我们每一个行动都是在凝练文化,把文化融入到各项工作之中,包括各项制度和活动之中。比如说我们开展6S管理活动,我们加强质量管理、我们的合理化建议等等,都是把文化融入到各项管理之中。另外我们以多种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文化理念宣传出去,比如说网络、电视,还有领导经常在各种方式宣讲。还有我们开展各种企业文化的凝练活动,以前我们的文化主要是我们在做,然后领导给我们做总结,国家领导人给我们做总结,现在我们已经有意识开展各种凝练活动。比如说我们北京卫星制造厂他们提出把企业办得像军队,像学校、像家庭。像军队强调执行力,像学校强调学习力,像家庭强调我们的合作。这些都是融入各项工作之中,不是简单的口号。最后是我们把文化融入各项管理体系之中,我们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方针是融入这体系当中。 [2009-09-17 15:04:40]
主持人: 王书记谈到文化的凝练,我们了解在2008年咱们编写体现我们文化精髓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企业文化手册,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我们这次文化提炼的动因是什么?手册形成后企业受到那些影响? [2009-09-17 15:09:45]
王中阳: 因为文化需要传承,文化需要创新,文化需要传播,最主要动因我们不能把文化元素散播在各个地方,我们是集中在一起,这样有利于文化在广大职工中进行有效传播。第二文化需要传承,我们这些文化凝练集中在一起之后,我们就能把文化不断延续下去。第三是文化需要创新,我们有这个手册之后,就能形成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大家在工作之中发现有什么新的理念,那就可以直接记下来,然后再不断的改进。另外这个文化手册发布之后,对我们上面提到的几个作用,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当然我们后边还要继续改进和完善。 [2009-09-17 15:09:45]
主持人: 刚才通过王书记介绍,研究院团队文化建设还是很有特色,在这里给我们做一些相应的介绍? [2009-09-17 15:17:27]
王中阳: 好,五院团队文化最主要的特色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五院有很多型号,任务很多,我们在几十年来形成了独具特色型号项目团队文化。比较有代表的一个是神舟文化,其最主要的特征体现在是载人飞行,体现在一切为载人,全力保成功这个理念,把保成功作为最核心的理念和价值。又比如嫦娥文化,借鉴了神舟文化,在以往文化的基础上有新的创新。嫦娥要求精确变轨、有效飞行的理念,嫦娥文化的特点就是探索与创新、拼搏与风险、团结与纪律、苦干加巧干、继承与发展。另外一个特色就是班组文化,项目是有始有终,所以经常换人,文化的传播是一直传承下来的。班组文化就是这样,班组都是生产实验类的班组,是相对稳定的。王连友班组是我们航天科技集团命名的品牌班组,这个班组通过二十多年的创新,二十多年积累,形成了创新、争优、协同、无私的班组文化理念,在这个30多人的团队中,有一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有五位全国技术能手、两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这些荣誉很集中,除了他们产品质量技术成果和团队作风过硬,我们把荣誉给他们以外,还有他们在海淀区、北京市,还有我们集团、全国各级各类比赛之中获得各种荣誉。比如说参加全国数控技能比赛,参加三次有一次获得第一名,有一次获得第三名,有一次获得第四名,三个人参加都获得了很好的成绩。以上是我们五院团队文化建设的两种特点、两种类型。 [2009-09-17 15:17:27]
主持人: 说到这儿邀请我们点评嘉宾郝博士,对王书记所说的企业文化进行一下点评? [2009-09-17 15:29:36]
郝继涛: 我今天非常感谢王书记,应该说给我们打开了一扇大门,听王书记介绍航天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我们有幸坐在神舟和嫦娥两个模型后面,我心里有一种由衷自豪感。我们上小学就对邓稼先、钱学森这些老科学家充满敬意。这次听了书记的介绍,应该说把我久违的梦想又回到我的心理。我们航天人带着三座丰碑向祖国献上一份厚礼,有我们自主核心技术,以及航天经验和队伍,这是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的辉煌。再往后看就是取之不竭的精神----就是我们伟大航天精神。我们第一次在神秘的航天事业来探究我们航天人精神的世界,我觉得真的有很大的感触。这种精神推动航天人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一个个历史进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我们的价值观体系正面临重新建构,据我了解,航天事业也受到了一些挫折,也出现了人才流失这种情况,甚至当时流行一句话: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但是我发现我们可贵的航天精神已经继承下来,而且有着很新的时代内涵,帮助我们克服沉重的困难,取得崭新的成就。我们民族复兴有赖于这种精神,航天文化应该推广到社会层面,这对建立持续和稳定的价值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让我们这些儿时培养起来对科学的渴望、对奉献者的尊敬,能够抵御经济利益的冲击,这是给我一个深刻的感受。 [2009-09-17 15:29:36]
郝继涛: 另外一方面我们也跟王书记探讨一下,我们也听您一直说我们企业的文化,我觉得其实我们院不同于一般的企业,也不同于一般的事业单位,我们本质上实际上该是一个科研院所。所以我觉得我们院非常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我们作为科研院所应该探索我们文化与企业文化、事业文化的区别。我的理解首先是使命感,是我们科研院所的价值取向。中国知识分子从古至今都有很强烈的心怀天下的伟大抱负,从来都有爱国的基础。建国以后也是献身科学精神一直贯穿于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索的始终,我们航天五院有很多可歌可泣的科学家的精神,我们希望传承和学习科学家的精神。这种传统的文化品格,一定不能丢,一定让我们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所以我觉得科研院所企业文化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具有独特的精神传承,这种精神传承是任何别的企业和事业不具备的。第二个我们国家也有各类科研机构有上万家,职工也有几百万人,这些科研院所大多数成立时间比较早,而且技术力量非常雄厚,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人才济济,文化底蕴非常厚重,这是我们的财富。这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我们觉得科研院所和企业、事业、商业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的文化基础非常好。另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我觉得我们航天人这种价值观,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就是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好,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和人才的氛围。我介绍过很多次我们企业文化的理论,最重要是社会层,就是一个企业、一个组织它和外界不断进行价值观的交换,然后获得社会认可的一种关系层次,这就意味着我们航天人科技成果实现社会价值才有自豪感。我们科学家一个一个丰碑得到社会认可,这是我们航天五院企业文化将来走到社会实现价值的一个途径。 [2009-09-17 15:29:36]
主持人: 刚才郝博士点评非常精采,科学家体现出这种精神有特殊的历史原因,王书记你觉得在我们年轻一代这种文化应该怎样得到传承,对我们航天生代有什么要求和期望? [2009-09-17 15:41:42]
王中阳: 老一代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现在年轻人尤其现在从事航天事业的, 35岁以下的员工已经成为主力军,其中不少还是80后,他们成长在丰衣足食之下,能否但当重任?我们曾有过疑虑。通过去年汶川地震中年轻人展现出来的,包括这几年我们五院年轻人展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我们发现这些顾虑是多余的。年轻人如何传承老一代的精神,我想应该在这几方面,一是从招聘他们开始就应该有一个你是不是真心爱航天的选择,然后进入单位之后还要对他进行航天传统教育,对新入职员工进行航天精神、航天文化和航天作风教育,我们要花几个月时间来培训他们,我们请老院士、老专家、老领导给新员工做这种教育,举个例子我们屠善澄院士都已80多岁,每年都坚持给新员工上课,每次讲课都是站着讲,下面年轻人都觉得老先生应该坐着,他说自己是老师就应该站着。二是入职之后,新员工要有老同志传帮带,跟老同志一起来工作,这种也是把老同志的精神传递下去的一种方式。还有我们把各种文化理念融入到各种制度和管理之中,以便于传承。第三个我们通过文化产品与各种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传播。我想对新生代的希望是这样:第一个是学习老同志沉下心去,静下心来。头几天我见到一个老专家,我们院一个叫王南华的老专家,她已经60几岁,是全国政协委员,她就提出说要希望年轻同志能静下心说,她举自己的例子,她说60多岁我还坚持自己写报告,自己还可以操作仪器,我希望年轻人也都这样。因为现在有一些年轻人刚一到单位,就想着要成名要成家,要干一番大事业,这些想法都是很好的,但是你主要还是根据你的能力,然后你得奋斗。第二个我想说的是,人的一生就是不断积累信誉的过程,当信誉积累到一定程度,或者你成为专家,或者你成为高级技能人才或者你成为高级管理人才,要把不断的学习作为永恒的追求。不管是老专家还是年轻的专家,他们的业绩是拼搏出来的,是积攒出来的,而不是梦想出来的,不仅仅是空想出来的。 [2009-09-17 15:41:42]
主持人: 王书记回答不光是对航天新生代是一个希望和要求,对社会新的一代都是一个要求。其实对很多局外人来说,航天人一直很神秘,觉得航天人根普通人有很多不一样,您能不能从客观允许条件下介绍一下咱们航天人和普通人的有哪些不一样?咱们航天人价值追求和普通人有哪些不同? [2009-09-17 15:46:35]
王中阳: 不能说有什么不一样,我觉得无从比起,因为是工作性质决定了文化的不同,各行有各行的特点,我们从事的是一个航天高科技领域,说得雅一点,我们现在做的就是“用成功报效祖国,用卓越报效祖国”,说的俗一点就是在祖国需要的关键时候决不能掉链子,我们从事的这个事业是大系统、大工程,大家必须高度协同,哪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不行,这就要求我们团队要协同、要协作、要有严明的纪律。我们内部的每个岗位也有差异,它的价值追求也是不一样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比如企业领导他们经常说的就是保成功,抓发展,建和谐、创一流。解释的通俗一点,就是全力完成任务,确保企业健康发展,改进员工生活质量,这是作为领导的要求,其他不同岗位的人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2009-09-17 15:46:35]
主持人: 我们从事航天科研的员工经常费脑费心,劳动强度相当大,工作时间特别长,涉及到员工身心健康,五院在职工业余生活这一块有哪些好的措施?能不能介绍一下。 [2009-09-17 15:56:51]
王中阳: 应该说我们作为领导,必须做到以人为本。首先我们党政工团组织从组织上要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工会共青团通过开展多种活动,成立协会等等。我们把这件事当成我们科研生产一个重要保障,所以在做的时候工作有机制,还有活动有主题,每一件事都围绕我们科研生产,围绕成功,围绕员工生活质量的改善,围绕未来的发展。还有就是形式上有创新,不能老是那几样,我们现在科技发达,整个社会上一些新的方式也多了,我们就不断的创新。还有经费有保障,就是我们行政部门,我们行政领导对经费有保障。我们开展的文体活动既有大型的,比如说大型的集体活动,比如说我们职工运动会,还有院庆、所庆、厂庆等庆祝纪念类的活动。也有日常的业余的文体活动,比如工会、共青团和文体协会组织的诸如登山比赛、拓展训练等等活动。第二就是我们经常为员工开展免费体检,每年保证一次,对劳模、专家的体检方面还有更细的科目。我们还经常请医疗专家和心理专家到我院进行讲座。第三个我们经常开展联谊会,有的员工在基地一工作几个月,有的时候把找对象都耽误了,我们院里头各基层单位都经常开展联谊活动,与外边一些单位,比如说我们卫星制造厂就与当代商城,他们女士多,这边男士多,开展联谊活动,也促成了一些年轻人。还有因为有的人在基地、发射场影响了结婚的期限,我们举行集体婚礼。另外我们有的人工作忙,尤其男同志工作忙,孩子刚出生见不着,07年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我们举办了一次嫦娥宝宝命名活动,有12个职工的孩子被命名嫦娥宝宝,举行了很隆重的仪式,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 [2009-09-17 15:56:51]
主持人: 可以说咱们中国航天事业是从零开始起来的,这其中凝聚了老一代像钱学森等航天人的毕生精力,更凝聚了一大批普普通通的航天工作者“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这种精神,你身边肯定也有许多这样默默工作,献身航天的小人物,能不能给大家叙述一下这样感人的小故事? [2009-09-17 16:01:22]
王中阳: 举一个小例子,在04年10月31日的夜里1点多钟,电话铃声把我惊醒,在太原发射场一个院士打来的,他们刚刚开过一个会,有一个决定就是要对资源二号卫星部分电缆进行调整,需要北京卫星制造厂派一名高级电装工去执行这项任务,然后我们马上布置,最后由4车间女职工郝春雨去执行,她是我们高级技师,多次在集团技术比赛获奖,多次处理过类似的问题,好多时候是半夜。郝春雨,还有一位工艺人员和检验人员及时赶到厂里,一个小时之内把需要带的工具、技术文件准备齐全,一个小时之后也就是凌晨三点钟由北京向太原发射场出发,他们一路上稍事休息,醒来之后稍稍吃一点东西,到10点钟赶到发射场,半个小时组织讨论,10:30开始操作,卫星总师叶培健院士当天晚上就写了一篇表扬稿投到中国航天报,这是一个小故事,像这样的故事有很多。尤其这个郝春雨已经去发射场,半夜处理一些应急问题,包括还有其他同志都是这样,经常半夜里叫醒去处理一些问题。 [2009-09-17 16:01:22]
主持人: 有如此多默默无闻幕后工作者,中国航天业取得今天的成绩。王书记您作为领导者最关心什么的,平时你爱好什么? [2009-09-17 16:08:09]
王中阳: 我想是这样,我是副书记,我们领导班子之间分工不一样,所以着力点也不一样。作为我来说,作为副书记,除了协助书记开展工作以外,我最关心就是团队的活力和能力,我想如何把一加一大于十一,等于十一都不行,要大于十一,这里面有很多内容有很多实实在在的工作,比如说组织上的设计,制度上的建设,还有教育培训、形势任务教育还有文化课堂等等。我举个例子,我们十个人,每个人都有一个专业,每一个人在一起只是十,如果把十个人的专业大家编在一起,他们互相带动形成讨论的格局,形成互相带动的格局,那专业水平很快就要提升上去,效率也会提升上去,所以我很多时候都做这些事情,尤其干了很多企业文化方面的梳理。 [2009-09-17 16:08:09]
主持人: 请郝博士对王书记的话进行一下点评? [2009-09-17 16:16:37]
郝继涛: 王书记介绍让我们更加明确我们航天五院既是一个学校,也是一个大家庭,王书记也说了特别关心团队的成长,尤其是团队的成才和团队的进步。我感觉书记也说了特别关心企业文化这方面的工作,我感觉航天五院已经很自然让它的能够渗透到了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它把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变得特别有文化韵味,比如说集体婚礼和嫦娥宝宝的活动。小朋友长大以后回想起自己是嫦娥宝宝有特别的韵味。把航天人的精神融于无形之中,渗透到每一个人的心里面,我想他们文化活动还是非常成功。 刚才说了书记特别关心科研人员的成长,我觉得对于科研人员的成长有很多方面也是特别的重要,首先一点就是一个组织的成长,就是刚才书记说的对年轻人的一些期望,必须自己能够低下头来,认认真真做一些踏实的工作,为什么这么说?在现代科学体系下,科学日益的精密浩大,每一个人的力量变得特别渺小。牛顿那样的巨人已经凤毛麟角,我们认清这个现实,把个人纳入组织体系中才有发展,我们组织给人自由发展的空间,让人依靠组织的力量自由成长。我们给年轻人灌输这样的思想,避免出现急功近利的思想,试图一夜成名的思想,我们要帮助年轻人成长的管理体制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实现一加一大于十一的目标。我们对年轻人建立无缝隙专业模式,让组织跟人关系更加紧密,随着时代变迁把年轻人的价值取向,发展需求,认清这种变化,迎合这种变化,解决这种问题,把共同爱好集合起来,建立各种各样的组织。比如说现在网络社会,让年轻人中间成立了很多虚拟的网络组,大家在网络上面探讨一些问题,也会有助于年轻人的成长。我们给年轻人更多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一些机会,让他们更快成长起来,并且把他们纳入到我们五院大的组织下面,能够出现比较强的组织凝聚力、社会影响力,让年轻职工散发出像老一代精神上的魅力和灵魂上的光芒。用一个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激励年轻人,二十一世纪是需要英才并且造就英才的时代,需要远大抱负并且能够实现远大抱负的时代,现在我们需要重新塑造时代的精神,航天精神,应该成为我们时代精神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年轻人需要学习这种航天精神。 [2009-09-17 16:16:37]
郝继涛: 另外为年轻人建立一个成才、服务的机制,为什么我们关注这一点,就是我们最近考察了很多国际型的公司,他们都在致力EAP计划,就是员工成长帮助计划,帮助员工成才的计划,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具体层面上去,我们观察到像宝洁公司,他建立一个成功驱动力的模型,成功驱动力的模型基本思路把宝洁公司几个核心的价值观,能够落实到各种行业上,把岗位上建立基于公司价值观的模型,在这个岗位要想成功你必须要具备哪些素质,这样的话我们就对人才的成长,建立了一个可以用数据去观察的体系。比如一个年轻人,我们会给他辅助一个评估的系统,他现在成长到了哪个阶段,还需要哪些帮助就很容易评估。比如一个优秀年轻人,公司会成立一个专门机构,针对这个人制定一个计划,然后协调跟他工作相关其他的部门,你要在那些方面帮助他成长,定期评估他成长的指标,他的成长是细化到一个指标上的,那么你这个人的成长,就变得具有很强的可控性。 [2009-09-17 16:16:37]
主持人: 可以说,年轻人的成长与企业的人才战略是密不可分的。 [2009-09-17 16:18:42]
郝继涛: 是的,我们现在看这些世界级的公司,以人为本做到这么细化的程度,把人的成长变成可控制,用数据去衡量的这么一个过程。当今时代,我们对于人的成长、需求是非常强烈的,也让我想起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我们时代呼唤着青年,时代造就英才,航天五院会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优秀的榜样,也希望航天五院能够缔造出更多的英才,更多优秀的人才。 [2009-09-17 16:18:42]
主持人: 郝博士也提到人才的成长,包括他的优化。我们知道航天五院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设十几个研究院所和卫星制造厂,我们员工是研究型、制造型的人才,王书记对这类人才,你认为管理上我们有什么难点,或者个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009-09-17 16:32:43]
王中阳: 我想最主要的难点就体现在这些人才个性和团队的高度统一,因为航天是属于大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大力协同,需要有严明的纪律,时间、进度、质量、安全、创新等等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否则的话我们没有办法步调一致干一件事情。但是我们同时又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有相同的性格,否则会扼杀兴趣,泯灭个性,影响创新,埋没人才。我们也感觉比较难的就是把合适的人放到恰当的岗位上去。比如说一个经常丢三忘四的人,你就不能让他做一个精准性很高的工作,不能让他编写工艺文件这样的事情。但是他可能是一个其他方面很出色的专家,他可能适合去做研发和其他工作,我们感觉最难我们既要用好孙悟空,也要用好沙僧。 [2009-09-17 16:32:43]
主持人: 航天五院都是创新的新产品,是有意变革制造出来有意的新产品,我们是如何用管理和制度来保证这种创新的实施呢? [2009-09-17 16:34:30]
王中阳: 这也是几十年不断完善的过程,首先是创新理念,在创新组织上我们成立研发部,各基层单位有的成立了研发中心,另外领导对创新的关注上和创新意识上,还有各级组织创新意识上,提出了很多要求。第二在机制上,比如说我们把创新成果和职称、收入等等很多利益相关挂钩。第三在创新活动上,我们开展很多创新活动,比如说申报国家各种课题,企业内部制度研发课题,当然有大的有小的有不同方面各种活动。第四个全员倡导合理化建议,让每个人每天改进一点点,你自己在改进,给企业提出改进的建议。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氛围,比如第一次失误看什么样的性质,有些失误是可以原谅。营造各种氛围,包括我们在中间休息的时候,你们可以喝点茶、咖啡都是很轻松,当然,需要严肃就严肃起来。还有经常性的开展研讨,我们还开展各种交流,我们跟国内国外的科研院所开展各种交流,我们进行各种内部交流,以各种方式保证创新的实施。另外把创新落实到制度层面。 [2009-09-17 16:34:30]
主持人: 我们知道航天是一项高风险的事业,对于航天技术来说,我们要求零缺陷,我们这种零缺陷、零疑点、零故障这样的质量文化是怎么做到的? [2009-09-17 16:35:04]
王中阳: 实际上说到零缺陷、零疑点、零故障,说的完整一下,我们要保证产品出厂零缺陷,然后型号发射零疑点、在轨飞行零故障。第一个我们要建立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从院到基层各个所厂形成持续改进的机制,用制度、用流程、用文件来保证,做到做事有依据,做事按依据,做事有记录,这是我们从大的保障上说。另外在有一些认识不到的地方,原来体系没有覆盖到的时候,我们通过院长令的方式,我们这几年发布了院长一号令、二号令、三号令、四号令,通过一段时间培训,融入到管理体系当中。通过一段时期又发现一些薄弱环节,我们再提出一些管理措施,我们在去年提出质量管理22条,然后通过基层的培训,过一段时间会再融入到各个单位的管理体系当中。另外遇到问题我们要进行双归零,有需要技术归零进行技术归零,是管理问题进行管理归零。我们还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不同层次,有院级、有所厂级,有部门级的。我们现在做的最好就是班组级,每个班组要定期召开质量问题分析会,形式也是多种,不一定是一坐半天或者几个小时,我们有可能是十分钟就结束,通过上述几种方式保障我们零缺陷、零疑点、零故障。“三零”不是保证一点问题不出,只是说我们避免差不多就行这种观念,最主要是使大家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然后次次做对,不犯重复性的和低层次的错误,这是我们“三零”理念的内涵。 [2009-09-17 16:35:04]
主持人: 航天设计基本上都是个性化的设计,要求的数量都特别少,我们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怎样才能最大节省成本? [2009-09-17 16:35:41]
王中阳: 我们集团推出成本文化的理念,我们院里倡导“设计决定成本,成本决定效益”的理念。我们型号研制全过程推行精细化管理,从原材料采购、领用等等全部推进精细化,我们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我们集团推进垂直审计,从集团对院,院对基层开展审计,在过重过程严格执行各种制度。还有我们质量体系,刚才说的“三零”目标做到了,那就是一次把事情作对,我们基本上好多都是单件产品,一次做对,这个成本就降下来了。如果我们第一个就是一个废品,第二个必然成本就要高上去。最后我们通过各种先进的手段,比如信息化、数字化实现精准的管理,通过设计工具的改进、生产工具的改进,质量管理、物资管理等各方面实现数字化、信息化,提升我们的管理水平,节省成本。 [2009-09-17 16:35:41]
主持人: 我们知道一个航天器有成千上万零部件原件组成,不知道那个零件合适,各个组件安装和组合非常困难,一个航天器由众多航天人完成,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都是千差万别,在我们五院是怎么协作完成最庞大的最复杂的工程? [2009-09-17 16:36:56]
王中阳: 一个是我们几十年形成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而且不断的在改进和完善。比如项目管理方式。刚才提到神舟项目团队,这个团队是获得了国际项目管理大奖,这是中国第一个国际项目管理大奖,就是项目管理这种方式,实际上这也是源于我们钱学森老院长提出系统工程管理理念的一种延伸。我们在基层也推广很多新的管理理念,比如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一些信息化的理念,比如说新的质量管理体系9000标准,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标准等等这些新的理念的引入。另外我们也在过程之中不断的创新,还有我们一个比较显著的,就是我们在全院进行信息化管理,我们全院各个部门包括北京、西安、兰州、烟台等等这些单位全部实现信息化,推进了人力资源、物资、财务、项目等等各种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实现快速传递,这也是对我们管理比较大的推进作用,提升水平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2009-09-17 16:36:56]
主持人: 刚才从王书记介绍中我们了解到我们航天五院有多个研究所分布在全国各地,有些地处偏远,王书记介绍一下研究所与地方上的融合是怎样进行的? [2009-09-17 16:38:16]
王中阳: 目前五院在西安、兰州、烟台、天津、深圳等地都有我们的航天科技园区,当然北京是最多,北京是最集中的地方。这些单位不仅内部和谐,而且和地方关系也非常融洽。我在这儿举个例子,我们地处烟台有一个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简称513所,由于经常开展各种航天科普教育和社会公益活动,传播航天文化,其社会知名度在当地越来越高,尤其在神舟五号成功之后,烟台市政府和市民因为有这样的航天单位而自豪,不仅把公园对该所员工免费开放,而且拨款600多万元,对该所家属区道路进行维修和美好,形成良好的互动。我们那个研究所的所长,现在是我们副院长,他曾经被凭为“感动烟台”十大人物。我们各个研究所跟地方关系都非常好,当然也包括北京,我在这儿也代表五院感谢地方政府多年以来对我们五院各个研究所和五院本部的支持。 [2009-09-17 16:38:16]
主持人: 我想地方上的支持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高级人才是一个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航天五院集中了中国航天事业绝大多数高级人才,可以说我们的企业管理主要就是对这些专家高级人才的管理,有句俗话管理一个知识分子相当于管理30个普通员工,作为我们一个重量级高级知识分子集中的企业,有没有那些较好的管理经验能够介绍一下? [2009-09-17 16:40:32]
王中阳: 我说一下五院长期坚持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坚持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只有人才成长了,人才发展了,企业才能发展。41年来五院产生了五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产生了14位两院院士,还有多位国际宇航员的院士,很多国际级和省部级的专家。另外在五院不仅仅产生了很多大科学家,还有产生了很多高水平的技能人才,有两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17位全国技术能手,所以说我们领导层,就是给人才成长搭建舞台,不仅仅是专家,还有技能人才、管理人才,我们搭舞台给他们找准最佳的位置,创造宽松的环境,尊重他们的个性,充分信任他们,给他们成长和成才的机会。还有我们讲协同、讲协作、讲团队、讲组织,以各种方式激发团队的活力,在这些活动之中,党政工团尤其是党委作用发挥明显,党政工团形成了强有力的合力。 [2009-09-17 16:40:32]
主持人: 我们请郝博士点评一下五院的管理特点? [2009-09-17 16:42:31]
郝继涛: 刚开始感觉王书记给我们打开一扇精神的大门,刚才王书记介绍又给我们打开另外一扇大门就是管理学的大门。现在社会上流行着很多管理方面的知识,这些很多知识都是借鉴性的,并不是本质管理学的东西。听了我们航天五院管理经验,我现在觉得我们的企业家应该把目光转向我们的航天的管理。航天的管理实际上是真正的现代化的管理,是当代最尖端也是最复杂的管理知识,我想这么说是一点都不过分的,我们也希望航天五院有机会把我们管理经验进行一个系统的整理,能够把其中一些管理方面的东西能够向我们的企业推介一下。 我知道我们航天事业也是不断跟我们管理进行结合的,我看到两个消息,一个03年我们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之后,我们一些航天专家就开始到香港学习管理,参加了国际管理相关课程的培训,拓展工商管理知识这方面的学习。08年我们神舟七号又有25名科技专家,成为南开大学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可见我们航天事业也在努力自觉和管理进行结合,我想这种结合肯定能为我们国家管理学发展开辟一片天空。我们92到96年期间,航天重大型号研制出现失利现象,也反映出管理中有深层次的问题,97年我们航天事业决策层面对这个困境作出强化科研生产的重大决策,于是作出这个决策和管理说的改进之后,一直到03年我们实现重大飞行实验连续30次成功,之后进入一个质量稳定发展的快车道,证明我们航天事业在管理上不断取得进步。 [2009-09-17 16:42:31]
主持人: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空间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随着载人航天二期工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工程的立项和实施,我们研究院提出了产业化、国际化、市场化发展战略,这一战略构想目前我们有没有一些实施的框架? [2009-09-17 16:44:42]
王中阳: 航天科技集团去年第四次工作会提出了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的战略目标,作为我们研究院来说,我们目前正积极贯彻落实工作会精神,探索如何构建大型宇航科研生产联合体建设。第二个我们在院内进行资源整合的工作,这项工作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并初步取得了一些效果。第三是我们进行了组织重新设计和整合,我们最近成立载人航天总体部,我们去年成立了通信卫星事业部,成立一些新的机构,主要是为了实现我们能力的整体提升,实现集团公司提出国际一流的目标,实现我们院大型宇航科研联合体建设的目标。 [2009-09-17 16:44:42]
主持人: 我们知道研究院研制卫星和飞船开发了许多新技术,已经带动微电子、计算机、生物、纳米技术等高新技术产品,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创造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请王书记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2009-09-17 16:46:32]
王中阳: 我简单回答一下。一个是说航天是高技术这是无可争辩,难度风险大也是无可争辩。因为他的“难”和“精”给我们科研生产带来新的难点问题,给我们国家基础工业也带来一些难题,这些难题说难,我们在攻克过程中也取得很多成果,因为我们特殊需求,我们国家的基础元器件、原材料、微电子包括能源向更高更精细化的发展,不好说在经济上带来多大的,但是在技术上的提升这是有目共睹。另外我们五院内部,因为从事航天也产生一些成果,向民用产业进行转移,比如说我们康拓科技公司生产的工控设备都是航天科技衍生出来的。 [2009-09-17 16:46:32]
主持人: 时间原因我们访谈马上就结束了,最后我想问一下对于航天五院王书记您认为未来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2009-09-17 16:46:49]
王中阳: 我简单说一下,未来一段时期对于航天五院来说最大的挑战仍然是能力与国家需求、市场需要相比有较大差距。我想这里面无论是我们从进步、可靠性、质量、产品性能跟国家要求有很大的差距,跟国际先进水平也还有一定的差距。我想这个能力上说,我从两个方面来说:一个是说我们在硬实力方面还有差距,比如说我们设备设施能力,我们技术创新的成果这方面还有差距。还有就是软实力上说,我们管理体系还有很多要完善的地方,我们企业文化还有很多需要凝练的地方,我们领导者的思维、员工和团队的活力方面还有需要我们去做的地方,这也是我们五院未来需要急需加大力度去解决的问题。 [2009-09-17 16:46:49]
主持人: 最后也请郝博士从战略方面回答点评一下? [2009-09-17 16:48:16]
郝继涛: 我想今天的访谈大约可以从三个板块,其实也是我们书记给我们打开三扇大门,一个大门就是我们文化精神,第二个板块是我们管理,第三个板块其实就是这个大门更加的宽广,就是我们行业经济这方面,应该说航天事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当然目前航天五院这方面正在进行探索,那么这一块总体来看,航天事业是具有巨大的战略潜力。我们最直观大家对航天的反映,无论是神舟上天还是嫦娥飞天,都有很多企业抓住这个机会去拍航天相关的广告片,包括请航天员拍广告片,除此之外大多数老百姓离航天距离感觉非常遥远,有很多的神秘感,我们航天应该跟老百姓形成互动,因为从历史上来看,我们很多的日常生活的产品其实是从航天来的,比如说婴儿使用纸尿库是给航天员研制的,包括卫星定位也是给航天用的。阿波罗登月耗费200多亿美元,但是产生专利产生四到五倍的经济效益,我们航天事业也改变航天工作不利的工作状态。目前更多体现在航天工业异军突起,等于单项的推动,技术应用的民用市场其实非常的广阔,而且是一个全球化的市场,这块还没有开发出来。实际上航天事业和民用事业,目标是什么?都是为老百姓造福,这就像一个车子的两个车轮,我们必须是同轴驱动并驾齐驱,让老百姓更加理解和支持航天事业,并且改变航天动用国家资源这是前苏联的模式,科研院所是主体,使得高端技术不能够更多使用民用,航天也在积极做这方面战略的研究,在做这方面转化的研究,我们更多去推进航天事业的民用事业发展。民用事业发展过来之后也可以反哺航天事业,推动更大更快的发展。我们其实都知道神舟系列,其实是很多关键技术集大成者,可以带动相关合作的事业在各自领域内带来技术的进步,生产能力的提高,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链。我相信航天事业能够为我们其他的企业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也希望两者更加紧密的结合。总之,未来中国航天事业将给人类社会待到一个辉煌的太空经济时代,我们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 [2009-09-17 16:48:16]
主持人: 由于时间关系本次访谈到此结束了,最后再次感谢王书记百忙之中参加我们的访谈,也感谢郝博士精采点评,各位网友我们这期节目到此结束,我们下次再见。 [2009-09-17 16:48:48]
王中阳: 谢谢大家。再见! [2009-09-17 16:48:48]